BC=2AB,点O是AC中点,若AB=20cm,求线段OB长.如图:

开始懂了12022-10-04 11:39:540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0条回复

相关推荐

(2010•普陀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2,BC=2,∠ABC=3π4.以点B为圆心,线段BC的长为半径的半圆
(2010•普陀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B=2,BC=
2
∠ABC=
4
.以点B为圆心,线段BC的长为半径的半圆分别交AB所在直线于点E、F,交线段AC于点D,求弧
CD
的长.(精确到0.01)
生于七零年代的我1年前1
钱仙公主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方法一:用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依次求出线段AC的长与角ACB的大小,进而在三角形DBC中求弧


CD
的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用弧长公式求出弧长.
方法二:建立坐标系,求出线段BD与线段BC所对应的向量的坐标,然后用向量的夹角公式算出角DBC的大小,再用弧长公式求出弧长.


解法一:连接BD,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C2=AB2+BC2-2•AB•BC•cos∠ABC=4+2−4
2•(−

2
2)=10
所以AC=
10.
再由正弦定理得
AC
sin∠ABC=
AB
sin∠ACB⇒sin∠ACB=
2•

2
2

10=

5
5
在△DBC中,因为BD=BC,故∠DBC=π−2arcsin

5
5,
所以

点评:
本题考点: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考点点评: 本题两种方法,方法一灵活运用解三角形的相关公式求出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些方法运算量较小,但方法的设计作辅助线等的思维量较大.方法二建立坐标系,求出了两个半径所在线段对应的向量,方法好想,但转化为坐标后运算量较大.请答题者做完本题后,对比两种方法解题的特点.本题中的数据需用把三角数表示,现在的教材已将把三角函数删除,这是本题设计上的不足之处.

在Rt三角形ABC中,角C=90度,AC=4,BC=2,D是BC的中点,那么(向量AB-向量AC)×向量AD=?若E是A
在Rt三角形ABC中,角C=90度,AC=4,BC=2,D是BC的中点,那么(向量AB-向量AC)×向量AD=?若E是AB中点,P是三角形ABC(包括边界)任意一点,则向量AD×向量EP的取值范围是?
wwwcatcat1年前1
翡翠宝石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在Rt△ABC中,∠C=90°,AC=4,BC=2,D是BC的中点,那么
^AD²=(^AB²+^AC²)/2,
^AB²=^AC²+^BC²=16+4=20.
∴(^AB-^AC)·^AD=(^AB-^AC)·(^AB+^AC)/2 =(^AB²-^AC²)/2=(20-16)/2=2.
以CA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CB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的坐标为(4,0),B的坐标为(0,2),
由线段的中点公式可得点D的坐标为(0,1),点E的坐标为(2,1),设点P的坐标为(x,y),
则由题意可得可行域为△ABC及其内部区域,故有
x≥0
y≥0
x/4+y/2≤1

令t=^AD·^EP=(-4,1)·(x-2,y-1)=7-4x+y,即 y=4x+t-7.
故当直线y=4x+t-7过点A(4,0)时,t取得最小值为7-16+0=-9,
当直线y=4x+t-7过点B(0,2)时,t取得最大值为 7-0+2=9,
故t=^AD·^EP的取值范围是[-9,9]
用这个符号表示 ^ 向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