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小时候的 短短的小故事 唔···手抄报用啦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kissgigi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mpd1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1年前

相关推荐

说一说。 读完《两小儿辩日》,再看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你想对孔子和自己说些什么?
说一说。 读完《两小儿辩日》,再看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你想对孔子和自己说些什么?
1.对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e_too4161年前1
qoo241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我会对孔子说:我应该学习您身上实事求是的精神,学无止境,没有人能够掌握了所有的知识,您是一位大学者,却能够坦然承认自己不懂,让我对您十分的钦佩。
我会对自己说: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没有人能够掌握所有的知识,还有许多的知识需要我们明白。连孔子都有不懂的时候,何况是自己呢?所以,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也要学习孔子身上实事求是的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提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一命题的是老子,为什么不是孔子?
jianghaiyang361年前1
猫肥肥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它就是老子提出的,是老子的学说,就像我们提问某个孔子的话为什么不是老子一样.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专业解释是高贵以低贱为根本,高大以低下为基础.繁华不会长久,一切荣辱都是交替变化的,尊贵是以卑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下为根基的,卑下是一切高高在上的基础.因此,了解了贵贱、高下的辩证关系,做人就不会太张扬过于张扬就会自取其辱,而凡事懂得处下、居后的人才能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这其实是辩证法思想,老子的学说就是充满了辩证法思想,所以必须是老子,而孔子的主张是贵贱有序,要遵守礼乐制度.
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孔子就是这样说的
liufangnihao1年前1
9553622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名言有神马啊?
avavu1年前4
生命不是一场奇遇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有很多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用文言文问孔子问题 不要他学生问他的,要自己说
用文言文问孔子问题 不要他学生问他的,要自己说
假若你是孔子的弟子,你想向他提什么问题,你能尝试用文言文句式表达出来吗?如果你能模仿孔子的语气再回答一句就更好了.
ianchang1年前1
alianwang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曾有一问:“何谓乐?” 夫子曰:“与人为善,乐.”
什么叫“以直报怨”?孔子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那么以直报怨又是什么意思呢?
吴塘晓渡1年前3
miaozhu1988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以直报怨:用正直之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邢昺 疏:“言当以直道报雠怨.” 朱熹 集注:“於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刘宝楠 正义:“凡直之道非一,视吾心何如耳.吾心不能忘怨,报之,直也,既报则可以忘矣;苟能忘怨而不报之,亦直也,虽不报,固非有所匿矣.” 明 李贽 《八物》:“夫君子非无怨也,不报怨也;非不报怨也,以直报怨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夫以直报怨,圣人不禁.”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
路过的帅锅靓姐们,
游弋泠1年前1
fyyyb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孔子原话是什么human beings draw close to one another by their commo
孔子原话是什么
human beings draw close to one another by their common nature,but habits and customs keep them apart!--confucius
确实是孔子的话,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好像出自的
左手爱你右手娶你1年前5
penny_zhe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孔子生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思想
孔子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
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曾经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认为,到了周代,“礼”发展得最完备,因此,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在《礼记·哀公问》中,他明确指出:“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所以,他认为讲礼,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贯彻其内在精神.
“仁”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主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卫灵公》).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中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就方法论来说,其要点有二:一是“中”,二是“和”.对于这种“中”与“和”的思想,孔子主张不仅要作为一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方法来看待,而且还应该通过修养和锻炼,把它融入自己的性行和品质中,成为人的美德.他曾经感叹地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所以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他自己在为人的风格上也做到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受到弟子们的尊敬.
“教”与“学”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与“学”的思想是他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以前“学在官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贵族.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旧局面,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孔子自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他的学生来自十一个诸侯国,有各种出身的人.对于学习目的,孔子通过弟子的言论提出“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支持平民出身的学生从政施展才能.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善于发现学生各自在性格和学业上的特点,主张因材施教.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他循循善诱,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参考资料:百度
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什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
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什么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sallybrown1年前1
xzm023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一个是视觉角度,一个是触觉角度
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到底是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还是孔子
老君子1年前1
过去的现在的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志士成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或见解
纤纤百度1年前1
nickelsky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以“仁义”为重的人格标准.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仁”.“义”同样是“仁”的体现之一.孔子有“杀身成仁”之言,孟子有“舍身取义”之语.这反映的都是他们所认为的人格的最高标准——仁义比生命更重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孔子的什么情感
天山麻雀1年前4
hongdi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高兴的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为什么没有孔子的牌位
llcsyrll1年前1
myemely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当然没有孔子的牌位,因为“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小时的学校,大部份都是以小说的形式论著.只是形象的描写,真实的不能存在,也不能说明.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在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在家说话时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 侃侃而谈 ;而与上大夫或国君谈话时和颜悦色,十分谦逊。
B.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 石破天惊 ,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激烈。
C.该剧导演激动地表示,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摄影创意的 溢美之词 ,给了他们极大的肯定和鼓舞,他们一定拍出更好的电影以飨观众。
D.以发泄和煽情为主流的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学生往往不自觉地去模仿,写一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 不忍卒读
dongxinnb1年前1
xinzhifeng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A。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B、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C.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的言词,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场合。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三字经中描写孔子的有哪些
kensengcn1年前1
小虫123779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6孔子相师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彻底ss了1年前1
lingxingxuan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仁德治世.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CHENPENGNFDX1年前1
唐如戏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大小
2.温度
《论语》十二章在第四章中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这种观点与第九章的观点是否矛盾? 为什么?谁会,靠谱,有采纳?
靠我努力度难关1年前1
reclusescholar 共回答了156个问题 | 采纳率36.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与孟子相同点与不同点比较点 孔子 孟子相同点(3点):不同点(3点):
southboy11年前1
cloudling1213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我就说不同的两点:一个是君为贵.一个民为贵.还有就是人性本善本恶的区别
俩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说话------和孔子------的态度
hczd33891年前1
黔帆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俩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有独立思考的思想、说话具体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下列不属于孔子勉励人们“谨言立行”的是?
下列不属于孔子勉励人们“谨言立行”的是?
A,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一定要选一个!
七楼往下飞1年前3
hehe258258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A,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实在要选的话,只能选它了.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啊.”
起名:给一个以孔子雕像为中心,提倡国学教育的小文化广场起个名字
起名:给一个以孔子雕像为中心,提倡国学教育的小文化广场起个名字
以孔子雕像为主,周围是李子树和苹果树,内容涵盖数学家、天文地理学家等古人著作等,目的是教育人们尊重并学习国学文化,起到示范教育作用!
3个字的名字最好,不要加什么广场,感觉太大了!
goodbyelw1年前1
秋日寒风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启蒙源、原博苑、励志园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语文伴我走过古代,我和孔子对话”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如何让正确对待求知
xnrm1年前3
weihoweino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国古代有哪些文学造诣的著名文人(如孔子)家境贫寒却不断奋发向上的(孔子除外)?
pearl19801年前1
蝶若停翅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左思:博学能文,出身贫寒,不善交游.
颜延之:少时孤贫而好学,有《颜光禄》集.
刘勰:少孤,家贫不婚娶,依附僧侣,专著《文心雕龙》.
孔子是不是老师?
人治1年前1
海带香菇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孔子晚年在山东曲阜兴办私学,教授学生,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当然是老师,后世就称呼他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犹江海中从自贡的回答中看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彩票GG1年前1
阿夕纳达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说明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
论语十则中第六则中孔子指出的是辨别好人与坏人的标准他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好人呢什么样的人又能称得上坏人
此去三年1年前3
窗外四季更迭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一则是这个意思:
看见贤人就必须向他看齐,争取像他一样.
看见品德不好的人时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像他一样的缺点,进而改正.
孔子讲水有德行,我不由得想到一个词【 】
wn44299711年前1
jackzuo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是“上善若水”这个词,最高的品德就要象水.
孔子的两则是那些急用
foain1年前1
jiangmei101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学们中的优点和缺点,你怎样对待?(用孔子原话回答,共有两则)
小钢牙771年前4
扬州CF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_______ 孔子的思想,孟子从孔子思想____发展成______,成为仅此于孔子的____家宗师.
skqll1年前1
风清云淡GZ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从仁发展成义.
孔子说的哪句话与"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相近的句子
kcckxx1年前1
liuyanbo1981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语录原文及解释两字以内解释
visual241年前1
ww逛大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中庸(孔子的一生主线)
孔子的简介,200.300字都行,速度啊!
tiger_gxh1年前1
jrhhorse8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孔子画像(39张)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 .
《荀子·宥坐》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试之
pengshen1年前1
bixie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荀子·宥坐》
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之”,是在对包括子路在内的众弟子进行教育“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的道理.
让子路亲手去试试,只是为了让要说明的道理更加的形象,更加的容易记住,这就是孔子教育弟子的高明之处.
不像很多的教育工作者,方法死板,导致学生学东西很累.
如何对待孝道-从孔子的观点去延伸思考
如何对待孝道-从孔子的观点去延伸思考
800字左右,谢谢各位!
gzjw20081年前1
我是博取功名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FUFTUFUFUYGJHBMJ
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先进和落后,孔子的名言
男人也有好东西1年前3
99年的丝路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没有职位,应该担心没有能力胜任职位的才能.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应该谋求能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分别写出与泰山,黄河,孔子相关的一句古诗(文)
janlesion1年前1
点对点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孔子)
《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反映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孟子也主张定天下
《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反映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孟子也主张定天下
大一统的观念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统一后,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的地位,***设三公,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uirna1年前1
flybird198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作文以“ 孔子穿珠”为题,怎么写呢?
wfbynmglb1年前2
子小雨文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76.9%
你应该自己想,自己写,如果到网上问或要答案,是对你自己不利,对你作文不利,以后写作文就得不到高分,自己写吧,同学,我和你一样,也是学生.
孔子生活在什么年代?他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Bonch19781年前1
心依悠悠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曹操,孔子,曹雪芹,朱熹,杜甫排列顺序,
LBXCX1年前1
tyurewiutwioettr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按年代的话:孔子,曹操,杜甫,朱熹,曹雪芹
康有为说,人类社会是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两人共同思想武
康有为说,人类社会是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两人共同思想武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 社会进化论 D中体西用说
lele340_love1年前1
大肚子里的小虫子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C
这道题首先排除A和D,因为题目中没有涉及
关键在B,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都是思想的大解放,也都是一次启蒙运动,但是陈独秀没有体现出新思想的启蒙,他说的是孔子思想过时了,那么就是间接的社会进化
孔子的儿子叫什么?孙子呢?
asianbest20001年前1
利矛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孔鲤是孔子的独生儿子他出,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没有甚么建树.但因为是圣人之子,故孔鲤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孔子的孙子叫孔伋,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故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汉收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汉唐儒者如郑玄、孔颖达等认为《小戴礼记》中之《中庸》即为子思所作,宋儒基本都肯定这一说法(偶也有怀疑者,如南宋的叶适在其《习学纪言序目》中就表示怀疑),程朱一派对之尤为尊崇,以为“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朱熹《四书集注》).唐宋开始,传达有“道统”论兴起,学者一般认为,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而《中庸》一篇亦为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渊薮之一.
孔子的资料,不多于50字,急,我要做黄冈.
sczyay1年前1
晓镜夜吟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孔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生于鲁国 ,编撰了 《春秋》. 73岁逝世, 孔子的 思想主要载于 《论语》 .
亚里斯多德 伏尔泰 何心新 孔子所写的著作 老师要求我们写阅读笔记可我找不到书或者没适合的
亚里斯多德 伏尔泰 何心新 孔子所写的著作 老师要求我们写阅读笔记可我找不到书或者没适合的
答得好我追加60
是他们写的书 4个人的 都要 要求写8篇
nba19811年前1
十条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背时的张老师喊写的对不!我擦,好难写!
孔子眼里的天下有道是什么时期
woshim1年前1
fubusw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上古三皇五帝,尧舜时期.
孔子兴办私学 授徒讲学的教材是什么
i_am_fair1年前1
yunfengyt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54.5%
孔子编诗经、书、乐,序周易,著春秋,这六经就是孔子的教材.
论语中关于用人方面的句子..求教:1 .论语 中能体现孔子认为用人要看德行方面的句子?要原句!2.曹操和汉武帝是求贤不德
论语中关于用人方面的句子..
求教:1 .论语 中能体现孔子认为用人要看德行方面的句子?要原句!
2.曹操和汉武帝是求贤不德吗?
汉武帝和曹操是不求德行而求才华吗?着急打错了
zclin101年前1
caiji21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