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久,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挖泥巴女子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签到手酸米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你好,答案来自网络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说:“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词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音】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 yì le hū 【释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现在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出处】《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说】“愠”是指生气,发怒,怨恨,心里不满.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注: 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最初认识】五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语文乐园第三题. 出自《论语十则》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整句话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
1年前
白日做梦二号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
1年前

相关推荐

孔子名言要的是孔子的名言,还要写明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啊!要说明是哪个方面的!比如:(关于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关于
孔子名言
要的是孔子的名言,还要写明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啊!
要说明是哪个方面的!比如:(关于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关于XX)…………
夕日斜阳1年前2
fefish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5.2%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
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
不能,则勤.」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
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
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
不能,则勤.」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
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
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
不能,则勤.」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
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里仁第四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
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LVERSON1年前3
忽地 共回答了5个问题 | 采纳率
我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亦悦乎还是不亦说乎
烟花六月1年前1
liuchanggen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原文】1·1 子曰:“学(1)而时习(2)之,不亦说(3)乎?有朋(4)自远方来,不亦乐(5)乎?人不知(6)而不愠(7),不亦君子(8)乎?”
  说读yuè 乐读lè 愠读yùn
  【注释】 (1)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2)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3)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4)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5)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6)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7)愠:音yùn,恼怒,怨恨.(8)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意思是: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o^)┘望采纳
孔子的教育主张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分别反映了孔子哪些
孔子的教育主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分别反映了孔子哪些教育主张.
对你有什么启发.
闲云野鹤丫1年前8
行比一乡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第一:人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完善自我.
2、有教无类.就是进行教育的普及.
3、因材施教.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进行方式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
4、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复习.
5、学习过程中不要不懂装懂
6、要虚心学习,向不同的人学习,才能使自己博学多才、
甲文中说到的物外之趣,乙文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种趣和悦是怎么获得的
luckyya1年前1
zhsone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5.2%
趣.1.善于观察2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3有强烈的好奇心
悦.按一定时间复习
请列举出下列名句对应的人物:(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_____
请列举出下列名句对应的人物: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_________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_____________
cht20071年前1
smilyou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孟子;孔子;班超;司马迁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意思
shlk1年前1
暮语随馨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高兴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lion_k1年前1
飘_漂_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孔子说:“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帮忙翻译一下
姜苡1年前5
润青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学习的知识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是很高兴吗,从远方而来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学问,不是很高兴吗,人们不理解你,你却不怪他们,这难道不是君子的行为吗
英语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第一》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英语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第一》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第一》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第一》
7、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第一》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为政第二》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第二》
10、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为政第二》
12、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为政第二》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
14、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第三》
15、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第四》
17、子贡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治长第五》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治长第五》
1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治长第五》
20、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第六》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
2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第七》
2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七》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
3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第七》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
3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述而第七》
3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八》
3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第八》
45、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第十九》
4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第十九》
50、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第十九》
大概其中的20个就OK了.
近藤和美1年前6
lax_0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学到的知识在多都不够 将学的知识教给在多的人都不会疲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子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大教育家的两个最基本的优点和特点.
请解释以下几句话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4.三
请解释以下几句话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大头宝贝儿1年前4
易泪寂女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1、(有)学习(行为)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的人.
2、只学习不思考(评价、扬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倦怠.
3、把学习来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4、三人同行,一定会有人(在某一方面)值得我学习,那么就应选择好地去跟从,(对那些)不好的则要改变它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哪个朝代的思想家的观点
huanghao123wc1年前1
ganb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