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

nisuifeng-372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中有哪两个第二人称代词?【 】 【 】 为什么晋明帝的两个答案都不同?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吴小花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汝 尔
2第一次说太阳比长安远是为了安慰明帝.而第二次说长安比太阳远则是为了提醒大臣们长安已失守.
1年前

相关推荐

晋明帝议日谁有译文啊
nannankangta1年前1
zhidong007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古文 不见长安为什么晋明帝回答不同
一只小虫爬呀爬1年前1
华娱点将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因如下:
起初晋明帝说长安近,是因为他的确很聪明,当时知道这个客观问题的正确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但看到父亲晋元帝因怀念故都,甚至流泪悲伤不已.因此在回去后,经过一番考虑思量后,第二天晋元帝再次问他这个问题时,他回答长安远,这是他为了安慰父亲,让父亲感到长安已经遥不可及,不要再为已经失去的故都悲伤了.
哈哈!
晋明帝的两次回答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毛毛怪1年前1
vyz_xd32vj71eb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典故取自《世说新语》.原文如下: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②.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
晋明帝年数岁晋明帝两次回答同一问题,但答案完全相反,你怎么看?
usanolaiee1年前1
8080806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少年机智.
第一次说“长安近”,是为了安慰哭泣的父皇,第二次说“长安远”,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气氛.
《晋书.宣帝纪》晋明帝得知晋得天下的具体情形,惭:“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飘飞缘1年前1
reika71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祚,是寺庙前的台阶,暗指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晋朝的天下,怎么可以长久.复安得:又哪里可以.
原文: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
原文: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译文
2.晋明帝两次回答同一问题,但答案完全相反,你怎么看?
19848221年前1
别了昨天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 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个问题是——,却表现了——
xqcruiser1年前1
天平萧晓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68.4%
问题是“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表现了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第一次问题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考虑的,因此回答日远.第二次是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考虑的,对帝都思念却无法回归,太阳还可以看见,但是帝都却无法亲近,因此回答日近.
晋明帝数岁为什么晋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夙慧篇”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
晋明帝数岁
为什么晋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夙慧篇”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美作家的阿玲........
zhuyong19841年前2
借往事疗伤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既然是“夙慧篇”那肯定是为了证明他聪明.
晋明帝也勉强算是东晋少有作为的帝王了,不过死的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