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

本公子姓陈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吾子云 共回答了6个问题 | 采纳率
最不擅长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1.秦王面对唐雎,为什么要提到秦灭韩亡魏的历史事件?简谈其中的原因 2.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无理要求.
1.秦王面对唐雎,为什么要提到秦灭韩亡魏的历史事件?简谈其中的原因 2.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无理要求.
1.秦王面对唐雎,为什么要提到秦灭韩亡魏的历史事件?简谈其中的原因
2.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无理要求.安陵君和唐雎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3.将''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改为陈述句可以吗?为什么?
谁能做?
永晴格格1年前1
uu唯怪客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秦王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同意易地的要求.
(2)安陵君看似委婉实则坚定,而唐雎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不卑不亢.
(3)不可以.此时秦王装出一副施加恩惠的面孔,指责安陵君.使用反问语气,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秦王试图以此震慑唐雎,使他动摇,以至于同意易地,而若使用陈述语气,则显得底气不足,达不到震慑对方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文言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非若 也__________
(2) 寡人与__________
(3)寡人 矣__________
(4)长跪而 之________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有先生也   老大 伤悲
b.天下缟      吴广 爱人
c.安陵君 地于***而守之   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          野芳 而幽香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尚Patty1年前1
xajzkjdx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轻视 这样 明白,懂得 道歉
2.C
3.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4.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
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梭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故不 意也。(  )
(2)而君 寡人与?(  )
(3)秦王 怫然 怒。(  )
(4)天下 缟素 。(  )
2.辨析下列句中的“以”。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以五十里地存者(  )
(3)以君为长者(  )
(4)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这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态度?“何也”是什么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怒未发,休极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王真的想以多换少吗?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ueairu_5201年前1
rose_wrh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1)安放(2)违背(3)盛怒的样子(4)穿孝服
2.(1)用(2)凭(3)把(4)用
3.蛮横,不讲道理的态度。“何也”是责问的语气。
4.(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2)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意对即可)
5.不是,是想通过交换,进而达到侵略的目的。
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
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人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 安陵()
(2)君 寡人者()
(3)故不 意()
(4)秦王怫然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睢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秦王说话时是“怫然怒”,而对唐睢却无任何表情、神态描写,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79991年前1
rodall123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虽千里/不敢易也;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或公/亦尝闻天…)
2.(1)交换
(2)违背
(3)同“措”
(4)盛怒的样子
3.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针锋相对,显示了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吞并安陵。
5.说明秦王当时已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不得不威胁和恫吓,说明了秦王虽强大,但此耐已陷入被动的处境。而唐睢却相反,沉着稳定,气度自如。(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翻译: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解决1200001年前1
0here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 头函,而秦武阳 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 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 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 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 (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 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 柱而走。群臣惊愕,卒 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 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 [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 之(  )
(2)安陵君受地 ***而守之(  )
(3)寡人 矣(  )
(4)图 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5238679811年前1
rainbear198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1)道歉 (2)介词,从、由 (3)明白,懂得 (4)穷尽,完结
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意对即可)
4.B
文言文练习09122802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的“奇”文言词法相同的是A.且秦灭韩亡魏 加点词为亡 B.朝服衣冠 加
文言文练习09122802
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的“奇”文言词法相同的是
A.且秦灭韩亡魏 加点词为亡 B.朝服衣冠 加点词为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加点词为王 D.峨大冠,拖长绅者 加点词为峨
请写出各项解释和判断依据,
我飘过1年前1
Franciumbb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汴帅王彦谟奇其节 :沛帅王彦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奇,意动用法,以之为奇
A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B服,动词,穿衣服
C王(四声),意动用法,以之为王
D峨大冠,拖长绅者,那些戴着高耸帽子,腰上拖着长长的腰带的人,峨,形容词,高,矗起.词典上的例子就是本例
选C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请 广 于君 广:_________
(2)寡人 矣 谕: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 九十
B. 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 艰若此
D.存者 偷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唐雌的使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至今,像唐唯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p_20001年前1
箫医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1.(1)扩充 (2)明白
2.B
3.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1)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示例: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陈涉世家中且秦灭韩亡魏的且什么意思
zdlec1年前1
泡沫之秋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况且
在《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见洞就填1年前1
做短线最好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就是说.你们小国家.如果不和我交换,真打起仗来,你们肯定是战败方.我跟你们交换是看得起你们.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11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11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安陵 (2)故不 意也
(3) 寡人与 (4)长跪而 之曰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3:仿照示例,请从A.B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一个朗读设计。(4分)
温馨提醒:朗读设计的脚本丰富多样,但以体现你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为佳。
示例: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朗读设计:应读出威胁的语气,突出重音“天子”、“百万”、“千里”,表现秦王炫耀自己的强大的权势,想要威胁唐雎,使他屈服,要展示出秦王凶狠残暴的性格。
A.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B. 唐雎曰:“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选择 句。我的设计
Rain99301年前1
makellee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小题1:(1)交换 (2)通“措”放置  (3)轻视  (4)道歉
小题2:老百姓(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3:A.应读出从容不迫、有礼有节的语气,语速较慢,重音“非”、“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五百里”,读出反问的语气,强调不能换地的理由是很充分的,展现出唐雎的聪明智慧。
B.朗读设计:应读出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在秦王的威胁下毫不屈服,重读“必怒”、“二人”、“五步”“天下”“是”等词,突出“士之怒”重大威力,表现唐雎的勇敢和谋略。


小题1: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简短,易于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古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翻译文言句子,先把句子中的字语解释好,然后疏通句子的意思(方法是,调整语序,增删文字,检查字词义是否符合句意),最后查找有没有漏译。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思索用什么语气表达这一情感,作一提示。
点评:本题有示例可参照,所以不难。此题很新颖,目的在于提示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人物的感情。古文阅读,一般都只是考“阅”,不考“读”,而“读”在古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此题的拟题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