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oldrua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通过立法建议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C.中国共产党在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
D.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蓝色郁忧果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A

1年前

相关推荐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_________五年规划的建议》。
[ ]
A.十个
B.十一个
C.十二个
D.十三个
雪非花1年前1
秋雪宜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C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一五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一重大决议。
(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一说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一决议的原因。(8分)
材料二:从国内看,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谈谈我国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分)
材料三:十二五规划中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作为重要目标。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消耗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已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今,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救术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低碳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结合材料三,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低碳意识”被人们接受的必然性.(12分)
而培养出1年前1
逆风小径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我们要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在我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决议以便更好地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2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2分)要解决好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这一决议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2分)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认识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2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2分)
③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2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既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又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分)
(3)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使人们认识到减少排放的必要性。(4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们在“低碳意识”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4分)
③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生态环境会日益改善,“低碳意识”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4分)

2010年10月15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
2010年10月15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1)请你列举两项能够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分析我国取得上述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话yy了我1年前1
醉卧梦l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1)成功举办第29 届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2010 年上海世博会;“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神州七号”飞天;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大阅兵;等等。(说出两例以上即可)
(2)①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③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④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⑤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⑥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⑦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勤奋努力;⑧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回答两个以上方面即可)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此《建议》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被2011年3月5日至14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重要提法意味着在建设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这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建议》把收入分配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回应了社会的期盼,既是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也是要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思想品德》课相关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十二五”规划突出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子的_宠儿1年前1
KangRirs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①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设建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领路人(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决定权。
(2)①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谋求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离发展成果,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④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