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式,勿使惹尘埃.的意思是什么

evold2022-10-04 11:39:544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4条回复
紫兰飞舞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我认为引出这句话才是你说的那句话的目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言自性风光,但是
是否真达到最高境界,未必/如慧能大师自己所说的:
熟则熟矣,犹欠筛也/
1年前
jyh4720 共回答了7个问题 | 采纳率
经常自省,改正缺点
1年前
西秀淳也 共回答了64个问题 | 采纳率
一个境界
菩提树,明镜台,比作自己的身心,经常的反省自己的身心,不要让尘世的尘埃蒙蔽了自己
在我看来,能达到这个境界就很不错了,不过,还有下一个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就是说能做到无色无相的境界了
自己的身心已经通明,不管什么样的尘世喧嚣,都已经不会影响到自己了...
1年前
798500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众生本身就有佛性,众生心性本来寂了明净。要时时刻刻警醒检查自己,不要再被世俗烦恼所污染。
1年前

相关推荐

谁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每人心中一亩田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中又来 三毛:“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
谁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每人心中一亩田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中又来 三毛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edmondz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鼎湖山听泉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大量的文字写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这是为什么
一种平台1年前1
melody-dai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蓄势
这几句话分别用的什么修辞方法?1.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 帚.〔 〕2.把灌木丛砍了
这几句话分别用的什么修辞方法?
1.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 帚.〔 〕
2.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 〕
3.害虫成群地向树木进攻.〔 〕
温州城1年前1
沫沫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1.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 帚.〔 比喻 〕
2.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排比拟人 〕
3.害虫成群地向树木进攻.〔 拟人 〕
菩提树生长环境菩提树生长在什么气候区
何秋少1年前1
事不关己O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菩提树一般生长于热带气候环境下,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的寺庙中普遍种植,是印度国树.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顿悟佛法.菩提树还是台湾花莲的县树,那里是亚热带气候.我还曾在青海西宁附近的塔尔寺看到过菩提树,已经属于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了,所以看来菩提树的生态幅还是比较宽的,不一定非在热带才能生长.不过从另一方面,北方也能种香蕉树,但却不结香蕉,因为不是其最佳气候区.所以可能菩提树最适宜生长在热带.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似的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似的是: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suoye121年前1
021-41556776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C 这是禅宗的神秀大师所说的修行偈颂.是对修行状态的一种概括.“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一种比喻.因为修行是为了证菩提(觉悟真理之意),这个证是内心的证,人在觉悟之后,内心能亮如明镜,照见一切万法实相,不再有迷惑困扰,这是禅家修行开悟后的一种理想境界.因此这里比喻修行的身体是“菩提树”,是用来修证菩提的工具;比喻心是“明镜台”,是可以照破迷暗的“明镜”.心的自身有这样的功能,只是在悟与迷、染与净的区别之上.但是在真正的开悟明白之前,修行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要把这个心看好,管好,象擦镜子一样,时时自省,觉察它的染污动静,一旦遇境生染,便即时擦净使它保持原来的明净.
整个的偈子也是一种指导修禅者用心的方法,因为禅家的修持核心是修心以明心见性,所以心地的清静与纯度是整个修持当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个偈子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自我观照,提高内省与保持自身修养也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菩提树阅读题答案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强风,
菩提树阅读题答案
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强风,长得郁郁葱葱.
今年夏天,正该是菩提树最繁茂的季节,不知怎地,那树却突然枯死了.似乎每个路过的人,都为它的凋零而投以惋惜的目光.
这棵树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向来因有木架支撑而未曾倾倒的树,为什么长了十多年,几乎要成为一棵大树时,却一下子死了呢?
有一天我特别走近它,抚摩着它那依然细腻光滑的树皮,作深深的悼念,突然发现树皮上竟被割了一圈裂口.“是谁杀了菩提树?”我沿着刀痕转向树的另一侧,发现居然是一根绑在支架上的铁丝,想必是菩提树幼小时,为了保护它而拴上的.岂料随着树的成长,人们竟然忘了那圈小铁丝已经不再适用,渐渐地铁丝嵌入树皮,大家更难以觉察,直到此刻被我发现,却已经迟了.
许多对孩子的呵护,或当孩子幼小时,为了保护他们而灌输的片面观念和加诸的束缚,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中,逐渐给予解释,常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对树、对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1.菩提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菩提树为什么枯死了?
3.为什么“特别照顾”变成了“致命的伤害”?
闽人堂1年前1
cocotang522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过度的呵护也会变成一种伤害2、好奇,惋惜4、过分的呵护5、不可以,提出问题,作者才能回答.
一题阅读感悟菩提树 ○刘墉 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
一题阅读感悟
菩提树 ○刘墉 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强风,长得郁郁葱葱.今年夏天,正该是菩提树最繁茂的季节,不知怎地,那树却突然枯死了.似乎每个路过的人,都为它的凋零而投以惋惜的目光.这棵树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向来因有木架支撑而未曾倾倒的树,为什么长了十多年,几乎要成为一棵大树时,却一下子死了呢?有一天我特别走近它,抚摩着它那依然细腻光滑的树皮,作深深的悼念,突然发现树皮上竟被割了一圈裂口.“是谁杀了菩提树?”我沿着刀痕转向树的另一侧,发现居然是一根绑在支架上的铁丝,想必是菩提树幼小时,为了保护它而拴上的.岂料随着树的成长,人们竟然忘了那圈小铁丝已经不再适用,渐渐地铁丝嵌入树皮,大家更难以觉察,直到此刻被我发现,却已经迟了.许多对孩子的呵护,或当孩子幼小时,为了保护他们而灌输的片面观念和加诸的束缚,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中,逐渐给予解释,常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对树、对人,道理都是一样的.1、“对树、对人,道理都是一样”,其含义是
scnet1年前1
诗欣123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这篇文章中就给出解释了: 许多对孩子的呵护,或当孩子幼小时,为了保护他们而灌输的片面观念和加诸的束缚,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中,逐渐给予解释,常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 这个道理对于人树都适用~~ 有什么要补充的没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全文
水晴柔1年前1
keita0506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66.7%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楼上的
出金刚经你个头
明明是神秀做的偈
这是弘忍选传人的时候出的题目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神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偈(其他版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经世致用
火天大有11年前1
younger1999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C

佛教和陆王心学都强调内心的修炼。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静台.和菩提本无树,明静亦非台各是什么意思阿?它们意思相反吗?
变化不变1年前1
甄夏榴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不相反,后者是前者更深的佛学,
前者: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后者: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与有的区别.
这只是供你参考 好是想领悟透这两首佛语,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英语翻译有人能翻译这几句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英语翻译
有人能翻译这几句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少林禅宗音乐大典上的那个翻译不错,
一个大秦英雄1年前5
金牌唐人 共回答了31个问题 | 采纳率80.6%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Our body be a Bodhi tree,
Our mind a mirror bright,
Clean and polish frequently,
Let no dust alight.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There is no Buddhist tree at all,
And there is bright mirror nor.
Now there is nothing at all,
How could be dust any more?
如何理解《佛印》这篇文章?1 佛印 一 我是释迦牟尼得道前留下的脚印.释迦牟尼越过我,走向菩提树,他在菩提树下冥思修炼了
如何理解《佛印》这篇文章?
1 佛印

我是释迦牟尼得道前留下的脚印.释迦牟尼越过我,走向菩提树,他在菩提树下冥思修炼了七七四十九天而得道,后来的人叫他佛.
我是佛得道前最后的一个脚印.佛叫我,佛印.
我常逡巡在恒河岸,聆听梵音声声、吮吸香气阵阵,恒河岸、菩提园,七七四十九年,我就这样,在佛的身边游荡.
佛是澄澈清明的天地,但是在他悟道时,也曾产生很多妄想、很多纷繁复杂的意象,我远远地看着,有时看到一缕黑烟从地平面升起,我知道,佛道产生了,魔道也产生了.
但我知道,只要在佛身边,就有听不完的清音、有永不破的平静,我在佛的身边,游荡了七七四十九年.
第一年,佛睁开了眼,他的眼波澄净而慈祥,他踏出一步,脚下就生出一朵莲花,古老梵天的天女也来为他散花庆贺,佛站在菩提树下,宝象庄严,我远远地看着,心生欢喜.
而我,只是佛得道前的一个脚印.佛看到我,向我微笑,从此我被叫作佛印.
菩提树下,有很多听道的人,后来又有很多听道的神.那些神,形态各异,有的奇丑无比,有的却美丽如同天籁.有一个丑陋到极点的神,佛说他是阿修罗.我不会忘记,就是这个形貌凶恶的阿修罗,他不服佛法,总是和佛唱反调,对佛心生疑窦就喋喋不休,他善妒而又好战,佛说,他是一个阿修罗.

我是天龙八部中的一个阿修罗,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无知无识、无爱无憎,我原也是快活的、平凡的,直到那一天,清平世界突然传来梵乐,天女脸上绽放笑容,香花从四面八方撒向一个地点.我好奇极了,我和很多美丽的女阿修罗一起,前往观看奇迹.
菩提树下,站着佛,菩提树下,在宣讲佛法.我驻足,我聆听,可是我听不见全部,我觉得世事并非都如佛所说,佛不能普渡众生,因为佛只对有缘人开放乐土.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缘人,我也并不那么迫切地向往乐土,人是那么的险恶、卑劣和肮脏,佛错了,只有血和火,才能带来平静与乐土.
我跟佛争辩,佛只是微笑,是的,他永远都那样,自从他成为佛,就不再转头面向杀伐和暴戾,而我是一个阿修罗,我只相信轮回中自有凶险的命数.
佛出世了,我知道,阿修罗的任务从此也真正开始.

我是一个欢乐的佛印,魑魅魍魉无法靠近我,忧愁困苦全都远离我,我是佛得道前最后的痕迹.可是我也有疑惑难解的时刻,佛说,那是因为我只是一个佛印.
香雾缭绕中,我看到人间的爱憎和恩仇,我问佛,为什么他们不能放下屠刀呢?佛说,因为人有贪嗔痴等诸种欲望,人总是无法摆脱自身的困扰.
可欲望又是什么呢?
佛微笑着看着我,你还不会知道,因为你只是一个佛印.
我是一个佛印,多年来聆听梵音,已修化成女子的身形,我每天在晨钟暮鼓的清凉世界里苏醒,苏醒,有些天女说我清丽的像水一样,我既温和又轻盈.
可是我从未离开佛的身边,多年来,我心满意足.直到有一天,我睁开眼睛,阿修罗正潜入佛的圣殿,阿修罗站在佛的面前,手上沾满鲜血.
他想干什么.
我一跃而起,生平第一次失去从容,我跌跌撞撞地奔向佛.在佛的眼睛里,我看到无限的悲悯.阿修罗看到我,连哼都不哼一声,他挺身站在佛的面前.
后来佛说,他刚从战场回来,修罗王和帝释天的战场,我从佛的眼睛里看到那个横尸遍野的修罗场,恐惧和悲伤摄住了我的心,一种我迄今为止从未品尝的水从我的眼睛里流下来.
阿修罗走了,我张望着.
佛看着我,突然轻轻地叹息一声,这声叹息,就想微风不经意间吹过远方的树梢.我抬起头.
loversong20061年前1
lf_wc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我感觉这篇文章有点伤感,往往现实中也有为自己心里的那个人付出一切,不计后果的,你的心里一定有和这篇文章相同之处,你就是那佛印,那谁是你的那佛呢,所以想开一点,结果有时候不能够改变的,只能说对佛,或佛印来说都是一种解脱,想开一点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