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是什么意思RT

蓝色亚平宁01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anniezheng9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述而不作 -- 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
信而好古 -- 相信并爱好古代的物事.
这是孔子的思想,出于《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不值得提倡和学习.它使学人过于崇古和崇拜经典,失去创造力和进取心.我们可以学古,但不要崇古和崇拜经典,要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1年前

相关推荐

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幽默开场白!亲们帮忙编排一下.辩题是述而不作,不利于文化传承
咖啡要吗1年前1
zhangdawei198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我觉得辩论赛是严肃的,以幽默作为开场白可能不太合适.如果非要这样,那么:
有些人说: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就好比一台录音机,在那里机械地播着固有的东西而无自己的额外的声音,这样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可是有些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欧,不不不!述而不作很好嘛!很安全嘛!如果一台录音机想要播出自己的其他调子,可能会冒出许多诸如“商纣王是文武全才,要为他伸冤叫屈(影射钱文忠)”咧,“.”咧的千古奇音来,为大方之家所耻笑,岂不要丢了文化人的饭碗?哎呀!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一个辩题,大家都有不同的声音.那么,既然如此.那就先就请公公队.欧,不!是正方辩手先说说自己的观点.大家欢迎!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lunyu
pink2181年前1
szchouse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李耳和彭祖.
这是孔子的一种治学方式,及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只将古代好的东西做陈陈相因,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
论语读记:孔子为何述而不作
400毫升1年前1
大内天使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孔子为何述而不作?作为儒家的祖师爷,不会是因为他笔头来不得,不会写文章.
诸子百家,各家的祖师爷都有亲笔撰写的、被后人用其姓氏加“子”字命名的经典,唯独这儒家的孔老夫子没有.一部《论语》,只是徒子徒孙们根据眼见耳闻和道听途说的孔子言行,整理搜集编纂而成,严格说起来,算不得他本人的大作,最多只能算是“口述实录”这样的作品.至于《诗》、《书》、《春秋》,那就更不用说,孔子只是一名编辑.
儒家讲“立功、立德、立言”,这“立言”一条,我想孔子不会没有想过,但他的“立言”,只是述而不作,说说而已.
崇尚虚无(不是虚无主义!)的道家掌门人老子,在遁入山林前,却也写下了一部《老子》,引得后人不断地钻研和膜拜.据说老子是应关尹的恳请才拿起笔来的,但我却怀疑这传说的真实性,甚至觉得这里面有点矫情的成份.我相信《老子》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套用现在的文艺理论)——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挥而就的.我猜想老子在被请求写出这部作品之前,可能早就已经“成竹在胸”打好了腹稿,至少是已经花了不少的时间去构思.按照这样的推论,我们也就可以认定《老子》这部作品是“刻意为之”的,绝非因一个守门人偶然的请求而诞生.在这传说里,这守门人,我觉得颇有点象征意味.我脑子里竟浮出“围城”二字.由此我也更相信这传说纯粹只是传说.
话题岔远了.再回过头来看孔子的述而不作.孔子有句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单从这句话看,我觉得孔子有点个人主义,甚至可以说是自私.你“闻道”了,难道不希望别人也“闻道”么?你怎么可以不把你所闻的“道”传授给你的徒子徒孙,而随随便便就要死要活呢?你决不能死,你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你必须要用你所闻的“道”兼济天下,否则你就不是儒家的祖师爷了.你不仅应该“述”,而且还应该“作”,把你所闻的“道”写出来.
但孔子只是“述”,而不“作”.懒惰?那样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的人,不会是因为懒惰而不愿提起笔来.既然不是因为懒惰,那没有稿费的说法就更不能成立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老夫子是不会在意几个稿费的,虽然他还是比较看重学生送来的“束修”.
怕留下文字依据授人以柄?怕承担责任?虽然文责自负,但能倡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的孔子,是不会在乎几个人在那里说三道四的.而且,面对学生侃侃而谈留下的“口供”,与留下文章著述这样的文字证据,也差不多,都可以作为“呈堂证供”——既然“口供”都不怕,也不会害怕什么文字把柄了.
怕被人篡改、歪曲?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孔子自己就曾“删《诗》、《书》,笔削《春秋》”(韩昌黎语),但三人市虎,口头传言更容易走样,而白纸(竹简)黑字的手迹,毕竟“有案可查”,还可以说得清一些.这点孔子不会不知道.
想故弄玄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昌黎语),作为祖师的孔子要替学生“解惑”,而且“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就弄不了玄虚.要弄玄虚,他也不会在这上面来弄玄虚.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这话按我的理解则是:生前的事都忙不完,死后之事谁又管得了?——著书立说的意义主要在于传之后世,而现在,对弟子言传身教就够了,就够忙乎了,谁还有心思去写作?但孔子又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里面隐含的一层意思就是要“行之久远”——看来孔子并不是真的不关心自己的学说在自己死后的传承情况.是怕自己“言之无文”?对自己的“文”缺乏自信?这说不过去,如果孔子都“无文”,那谁还有“文”?
唉,一本糊涂帐!孔子究竟为何述而不作?实在理不清楚.
孔子终究是述而未作.但他的学说却流布天下,一直传播到千百年后.虽然这里面有董仲舒等人的一份功劳,但从孔子到董仲舒也是好几百年了,而且中间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想到孔子思想的流传情况,我忽然意识到:真正深刻的思想,不会没有认知的脑袋,不怕行之不远——而究竟是“述”是“作”,与此相比只是形式问题,并不重要.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孔子述而不作给我的一点启示.
这样一想,我在这里唠唠叨叨也显得毫无意义了.孔子述而不作,思想流布久远;我辈下笔千言,后世无人知晓.唉!
英语翻译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且比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
英语翻译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且比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lx444441年前1
无证驾驶007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原文】 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2)窃:私,私自,私下.(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
孔子《六经》“述而不作”的前世精华是以怎样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孔子《六经》“述而不作”的前世精华是以怎样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从文献学的角度……
雷胜学1年前1
静水澜漪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所谓的孔子的六经,并不是完全由孔子所做,在早期的传播当中,虽然有一定的文献记载,但大多数的还是口口传述为主的,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最正宗和原版的六经就应该就已经实际上的失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六经,应该是后人通过一些相关的记载后传述重新整理出来的!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翻译
六楼后座爱猫咪1年前1
alexlian0595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李耳和彭祖.
这是孔子的一种治学方式,及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只将古代好的东西做陈陈相因,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孔子维护周礼,拒绝创新 B.孔子忠于西周的传统礼乐制度 C.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孔子维护周礼,拒绝创新 B.孔子忠于西周的传统礼乐制度
C.孔子尊重“五经”的崇高地位 D.为儒家学说立下居主流地位的原则
hahasweet1年前1
钢蹦爱坤坤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B


这句话 表达了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孔子在世时,曾遭到同时代人的奚落,不被理解,就是因为孔子“不合时宜”的坚持这些思想,言必谈周礼。孔子基于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忠于西周的传统礼乐制度,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而不是创作上。对待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他不是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而是采取敬畏的态度加以整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铜臭/星宿解差/慰藉数见不鲜/述而不作 B.羹匙/踟蹰芟除/潸然浩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铜臭/星宿解差/慰藉数见不鲜/述而不作
B.羹匙/踟蹰芟除/潸然浩浩汤汤/举觞相庆
C.游说/睡眠剖析/泡桐立功赎罪/穷兵黩武
D.奇数/及笄发酵/咆哮真知灼见/流金铄石
万象自然1年前1
aa梦想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B

需注意铜臭、羹匙、芟除、泡桐、发酵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