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中“则亦虚心静虑”的“虑”是什么意思?

lllzss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朱子家训》中“则亦虚心静虑”的“虑”是什么意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大率〕大多.徐行却立后退站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德教朝夕宣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1.5%
朱子家训中没有这句话,此文乃是朱熹的《熟读精思》.这句话“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意思是:至于那些文章语句有疑问的,众多的说法都或有缺漏,那么,就越应该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斟酌考虑,不要随便在他们(的解释)之间选择.虑,在这里是思考,考虑,斟酌的意思.
略表看法,以作参考.
1年前

相关推荐

朱熹《朱子家训》中的在三到之中,为什么心最急
kendi1231年前1
3762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就看不仔细,若只是泛泛地读,决不可能记下来,即使记下来也不会长久.三到中,心到是最急需的.
急也可做“重要”讲,
用心了,才有感悟.若无心,只走个过场,无非是走马观花,看一场热闹而已.所以心到才是重要的,是读书中最急需的,一但心到了 眼和口自然就到了.
《朱子家训》的古文与译文?
z6266221741年前1
wodjejia_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我常说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里,眼睛就看不仔细;看的不仔细,即使读的很流利,也一定记不住,即使一时记住了也不会长久记住.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不到吗?
《朱子家训》翻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朱子家训》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记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中的“决不能记”——决,是什么意思?
2008丁涛1年前1
zdaiyoyo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我经常说读书有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的就不仔细,心思和眼睛都不转移了,就算口里在大声的读书,也绝对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诀通假字 ,通绝,绝对.
古文《朱子家训》中“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是什么意思
懒牛sz1年前1
杨戬杨二郎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心都到了,眼口哪有不到的道理?直译
估计是说做学问的吧,也可能是做事情,要求心投入
帮我..《朱子家训》 习题余常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绝不能记
帮我..《朱子家训》 习题
余常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呼?
解释下列括号里的字的意思.
心不在(此)_______ (绝)不能记_______ 心到最(急)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结合自己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梓煊X1年前2
weigeqi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这里,一定,重要.
心既然在这里,眼睛怎么能不看着,嘴怎么能不读到.
读书,要眼睛看着,嘴里朗诵着,心里默记着,眼睛看着,嘴在朗诵着,心却不在这里,是没用的,所以读书一定要心在这里最重要.
结合自己
比如我在看着书朗读,心里却想着放学去踢球的事,那就什么也记不住了.
《朱子家训》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
《朱子家训》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物资匮乏 B.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D.自然经济,封闭保守
给我点阳光准灿烂1年前1
我本善良800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A

一篇关于朱熹的文言文《朱子家训》,进来看看吧
一篇关于朱熹的文言文《朱子家训》,进来看看吧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解释括号外的词:1、(心不在)此 2.决(不能记) 3.(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为什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理由
98080071年前1
xunier521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69.6%
1.此:书2.决:坚决3.急:紧要,重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然到了,眼睛嘴巴哪有不到之理?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在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到
《朱子家训》请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wilf19841年前3
rr就是我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无非是让人们勤俭一些,对自己要求严格有利于对以后发展.很有现实意义,现在贫富差距太大,让人们不浪费还是好的.
朱熹《朱子家训》余尝谓读书有三道.
朱熹《朱子家训》余尝谓读书有三道.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加点词:
1)信不在“此”() 2)“决”不能记() 3)心到最“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理由.
飘瓶噢噢1年前13
polybea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
(1).这里(指所读的书) (2).一定 (3).重要
2:心都已经到了,眼口还会不到没吗?
3: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注意力集中了最重要.其实 默读,或者听都能学习,但是注意力不集中,你读得再想眼睛睁得再大也是 白忙活
阅读下面几段论述,按要求作文。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奉行节俭,因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明•朱用纯《朱子家训》
阅读下面几段论述,按要求作文。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奉行节俭,因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明•朱用纯《朱子家训》),因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节俭也应是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它不应因时代的进步而被抛弃,它不应因物质的充裕而被遗忘。衣食无忧而能节俭恰是一种敬畏天物、崇尚简约的品位与格调。
“节俭”在现代人生活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奉行节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涵,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know1681年前1
信心在哪里we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论节俭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约,俭约,那节俭。鲜,即少。意思是说:因为节俭而犯过失的很少。近日细细揣摩,觉得这话颇有道理。
首先说俭以养家。俗语“吃不穷,喝不穿,打算不到也是穷”,这“打算”的内涵,除了合理经营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节俭。节俭就是精打细算,节约用度,做到生如活之水长流。清贫的家庭需要节俭,就收入丰厚殷实之家,也依然如此。否则,一旦变得奢侈起来,追求享乐阔气,就会大手大脚,挥霍无度,即使家园囤积有如金山银海,也有被洒净尽的时候。譬如我镇胡某,由于先父惨淡经营,九一年临终时留下一座小楼和十万存金。胡某甚为得意,觉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苦尽甘来该是享福的时候了。于是一改朴素之为,讲排场,比阔气,结交一些山吃海喝的富家子弟,终日里东游西逛,摸牌赌博,宾馆酒楼常客,舞厅宴会佳宾。两年后家道衰落,迄今家徒四壁,儿子才小学毕业,就因交不起学费而住辍学在家。胡某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一块笑柄。
其次说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到底便是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在扼止浪费的前提下作长远规划。“俭”是一条自给自足的心安理得的道路。“俭”不仅能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而且还可以使人心地纯正,杜绝种种贪欲:为官则廉洁刚正,克己奉公;为民则不盗不劫,本分自重;经商则照章缴税,不坑蒙拐骗;从教则安贫乐道,育人自树风范…..御孙说:“俭,德之共也。”是说各种美德都是从节俭派生的。这话可谓是他从社会体验中所得的真理。
再次说俭以成才。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说:“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即不多求妄用,受金钱和财务的拖累。这样便可以淡泊明志,除却各种私欲的包袱,以宽松的心境去培养专一的兴致,去研究学问学习技能。“人心专,石山穿”,你终究能完成学业,达到成才的目的。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孔仲尼到庄周,从范仲淹到毛泽东,由俭而专,专而成才者不胜枚举。与此相反,又该有多少达观贵人的富家子弟,成才着寥寥无几。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该是豪华的生活使他们背上了贪图享受、及时行乐的包袱。由于贪图享乐时常斗鸡,吃喝嫖赌,终会因神分力散而致使学业荒废,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
最后说俭以免祸。崇高节俭的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决不做伤天害理、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之事,能免除许多人为的灾祸是在情理之中。俗言“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丢弃“俭”的美好传统,滑向奢侈的泥潭,其必然危机四伏,枉道速祸,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九十年代的高森祥、管志诚,就是佐证。
尚俭,不仅可以治家理财、富安政,而且还能净化风格、扩展科学和文明,难怪孔圣人如此强调:“以约失者鲜矣!” 

《朱子家训》中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yxf99991年前1
好想好好爱着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因为心没到,别的就更不会到了
我(朱熹 )常说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到,就看的不仔细;看的不仔细,即使读的很流利,也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长久记住.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用心读书,还会出现看不仔细、读不流利的情况吗?
《朱子家训》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那句话的逐字译文.
《朱子家训》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那句话的逐字译文.
如题!:-)
lu75169381年前1
tin03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尤...
《朱子家训》中,‘’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这三句句子各说明什么问题?
agey87211年前1
yiker1113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恒念物力维艰意思生产这些东西不容易。自奉必须俭约宴请客人要适度,不能流连忘返。施惠无念意思帮助他人不一定要回报,但受恩之人必须要涌泉相报
关于朱熹《朱子家训》那三到的选段,附文
关于朱熹《朱子家训》那三到的选段,附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为什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理由.
周大静1年前7
spq007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这里(指所读的书) (2).一定 (3).重要
2:心都已经到了,眼口还会不到没吗?
3: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注意力集中了最重要.其实 默读,或者听都能学习,但是注意力不集中,你读得再想眼睛睁得再大也是 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