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晴有晴天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gysmj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1年前

相关推荐

求马哲的一些名词解释1.相对剩余价值 2.资本有机构成 3.空想社会主义 4.真理5.抽象劳动 6.具体劳动 7.国家垄
求马哲的一些名词解释
1.相对剩余价值 2.资本有机构成 3.空想社会主义 4.真理
5.抽象劳动 6.具体劳动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无产资产政党
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释 (百度上的我也能搜出来)
tobytsw1年前1
joyee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字太多了,一些看链接.发不上来
  1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后理论经济学”之《价值场论》范畴.相对于“绝对剩余价值”而言的价值形式,是与“绝对剩余价值”相互比较的产物;如果没有“绝对剩余价值”的存在,也就没有相对剩余价值.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相对剩余价值是指企业所获得的由其他企业职工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在“后理论经济学”之《价值场论》中,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得到扩展,它不仅指由人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形式,也包括由非人类劳动所创造的非劳动价值形式.如有利于生产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主要指由自然资源、生态的优化带来的相对价值剩余,表现为相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总量不同.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对剩余价值”仅仅是相对剩余价值这条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点,是相对的静止.
  2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为了深入研究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资本有机构成范畴.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又大体上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3空想社会主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44902.htm
  4.真理
  哲学中的真理:符合持续发展或接近客观必然事实的理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真理不是事实,而是一种理论,但它是比较接近客观事实的理论.作为理论,它必然会以语言、模型、图例等交流记录工具为载体.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05.htm
  5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括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此处的“财富”实际上是指使用价值,泛指所有的自然物)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或两次劳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性质不同的使用价值,它表明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形成性质相同的价值,它表明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的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正是在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为剩余价值奠定了科学基础.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6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按一定形式和目的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如木工做家具,纺织工人纺纱织布等(根抽象劳动相对).
  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此处的“财富”实际上是指使用价值,泛指所有的自然物)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或两次劳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性质不同的使用价值,它表明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性质相同的抽象劳动,形成性质相同的价值,它表明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的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正是在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为剩余价值奠定了科学基础.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296.htm
  8.无产资产政党
  http://www.***.com/Article/B/B6/200606/Article_20060621195317.html
怎样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
奔腾的梦1年前1
peng1963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里面有科学,科学社会主义里面有空想”这一说法?
ntuli1年前1
8027888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这是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共有的特点,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法国的( ) ( ) 和英国的( )
鹱鹱1年前1
dodomama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yuyao20031年前1
我是老大1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空想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社会制度模式的发明家,他们每次实践的社会制度模式都很成功,但他们的愿望是使他们实践的社会制度模式推广到整个世界,这就需要国家的领导权力,而他们缺的就是这个条件.他们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当时的统治集团身上,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而当时的统治集团因为没有和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愿望,所以总是失败,这是空想之一;能够产生和他们有共同理想政权的力量是虽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无产阶级,而他们又反对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这是空想之二;当阶级斗争俞加发展到固定形式时,他们的信徒无视历史的发展,死守老师的观点,宣传和梦想用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空想,这是空想之三.马克思主义原本是空想社会主者,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日日壮大的无产阶级队伍,从而领悟到无产阶级有力量夺取政权,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制度,并不需要救世主,也不需要神仙皇帝.因此,马克思开创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指导了一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运动,完成了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空想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要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这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是新的社会制度发明家,没有新的社会制度模式,无产阶级即使夺取政权以后,也只会认为贫困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文明成果所致,因此,夺取政权的结果,不是毁灭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把社会拉回中世纪的小农经济社会,就是推翻旧的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一个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是社会制度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因为没有人发明创造新的社会制度模式,就没有为实现新的社会制度而奋斗的运动,这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样的,没有蒸汽机的发明,资本主义再有财力也不能将没有的东西推向世界.飞机,火箭,飞船…无不如此.空想社会主义的作用是同阶级斗争的发展成反比的,在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必然要用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社会制度的改造,而在阶级矛盾缓和的时代,却又需要空想社会主义的那种方式进行社会制度的改造.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具体模式也需要“空想共产主义”去发明和创造,然后,再依靠有共产主义理想的政权来支持,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使命!有具体可行的奋斗目标,而没有共同理想的政权做条件是空想,而有共同理想的政权而没有具体可行的奋斗目标做为条件也同样是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zhuyadong1年前1
c294528079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功绩: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这样的不完善的制度构想
局限性:不科学,不知道剩余价值理论,也不知道唯物主义历史观
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
小五毒1年前1
75v6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88.9%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110_1191年前1
红枫叶-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历史局限性:
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转摘
高数中傅立叶级数里的这个傅立叶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的傅立叶是同一个人吗?
ansonothan1年前1
yxxxx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立叶,1768年3月21日生于欧塞尔,1830年5月16日卒于巴黎.另有同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
多选 空想社会主义者()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
多选 空想社会主义者()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
c对未来社会做出了天才的设想
d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木之本樱a1年前1
十点半找我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B、D
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莫尔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这是羊吃人.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工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经纪人、收租者、食利者以及达官显贵所瓜分.
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傅立叶经典的讽刺名言或类名言有哪些?
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傅立叶经典的讽刺名言或类名言有哪些?
考研政治上有这么一道题,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得知是傅立叶老先生.还说他的讽刺诙谐幽默.我想应该和鲁迅有一拼,于是下载了《傅立叶选集》.结果也没发现什么,可能我眼拙,也可能译者译的不好,还望知道的人说几句出来,最好有作品出处,
雨欣20041年前1
Gustav_Mahler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讽刺家是指他的思想与行为不合拍,并不一定指他有何惊人之言.
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什么影响
父母麻将儿女网游1年前1
chenxianghui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批判、揭穿的是“1- 反动的社会主义”这一小节而确立:“(甲)封建的 (乙)小资产阶级的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并且在“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 3-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等形态的“社会主义”.然而,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揭穿这些“社会主义”是从什么样的现实前提来展开批判、揭穿的?这才是我们要展开考证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前提.
然而,这个所谓“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什么影响”的这一标题,决不是立足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运用辩证法改变世界的原理和方法而展开思考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说,提出这样的理论问题对于展开观察、考察在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运用的辩证法是改变世界,而不确立社会主义的形态和体制.这可以从《共产党宣言》这部文献的各个章节的认知前提的对象和内容就能意识到这个重大理论的现实前提.
那么,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在展开观察或考察他们(19世纪的)生活在“现实的物质前提”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无产阶级只是在那个时代的英国才形成一个阶级,而马克思在观察德国的“现实的物质前提”即生产力的现状,并没有形成一个“无产阶级”.那么中国就更不用说.中国在19世纪的“现实的物质前提”还只是封建生产力的时代中.然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论述的:“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团结成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末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就消灭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就根本消灭一切阶级,从而也就一并消灭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参见《全集》第4卷、第491页.
由此可见,马克思认知的“阶级”是从生产关系的存在状况而理解的.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而展开观察在现实存在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分割不开的自身存在.然而,马克思的历史观是考察: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而推动、促进其发展和进步源泉和动力的总结成“经验的事实”而作为展开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的肯定什么的证据.因此,在马克思界定的“反动”是阻碍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应用,设置改变生产关系的各种各样的障碍.因为能实现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的真正存在,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创新.这才是马、恩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现实前提.实际上,马、恩决不是从想象出社会主义的形态和体制的一般观念而当做是科学社会主义,相反这种脱离“现实的物质前提”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现状,而从想象中设置出来的社会主义的形态和体制,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
实际上,理思解读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空想的思考前提,是可以从二十世纪或二十一世纪、二十二世纪的现实存在而考察或预测得到的真实存在.科学与空想的思考前提是在现实存在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物质变化的现实生活的物质要素来展开观察的,不是从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的想象观念,它是不是在符合“某个阶级”的“利益”来衡量和确定.这就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在展开观察和考察在现实存在的真相,在历史过程存在的事实.因为在人类生存时空范围的真实存在的任何现实和任何历史,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创新才是展开观察和考察的现实前提.而意识形态的一般观念只有服从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创新,才是革命的,如果抵抗或在给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这才是反动的、反革命的思想和行为.这就应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而运用的辩证法去改变世界的原理和方法来定义:什么是反动、什么是反革命的现实前提.
因此,这一标题:“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什么影响”的思考前提,就不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现实前提产生的.所谓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不了它在理性所设想的意图和目的,就属于是“空想”.然而,对于能实现的理想是从现实的物质前提出发的思索,并寻找在现实的物质前提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来展开改变事物的现状,以此来追求和实现理想,就属于是“科学”.因为“科学”的基本前提是可以对理性所追求的愿望的能实现.
实际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谁是马克思主义者?”得找到马克思思想的思路之后,才会有其真实性的答案.也可以说,马克思的主张即主义是从思想的动词方面来展开思索其“改变世界”而能实现的方向和途径,来确立在“此岸世界的真理”;是从思想的名词方面所确立的实体和观念当做是思想在动词方面的改变的对象和内容,人类社会才有其发展可言,人类历史才有其进步可说.因此,从这个现实前提来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相对思想的动词方面来确立“改变世界”的方向和途径,决不是相对思想的名词方面来确立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的实体和观念.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是在现实存在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现实理论.
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而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最近有点闲1年前1
kk海艺小比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两大发现”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几乎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各自通过艰苦的探索,在阶级斗争和科学研究的革命实践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两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的发现,使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它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①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指明了用社会存在来说明社会意识的正确途径;②唯物史观揭示了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实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因此,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2)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本质,指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真正地位;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③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因此,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个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答案是A,《共产党宣言》理论吗?
gjc5051年前1
叶华12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嗯,是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的社会提出很多美妙的设想,但我们把他们的理论称为“
空想社会主义的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的社会提出很多美妙的设想,但我们把他们的理论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因为
A他们没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B他们只是对未来社会抱有幻想
C他们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他们的理论经不起科学的严格验证
我选了A,求思路
goodstudygood1年前1
y417537985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很显然A是不完整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由实践的.欧文曾经建立过一个空想社会主义基地.具体资料自行查询.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意识到这个重要矛盾,初期的只能空想和最基本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rainbowinsky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里面有科学,科学社会主义里面有空想”?
cwk9898981年前1
月儿商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故意纠缠于空想不空想或科学不科学的,都是不想搞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在瞎兜圈子,实际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很简单的:整个国家的资源和财富由整个国家的人民共同拥有、共同生产、共同享受,任何私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使得没有任何人可以骑到任何人头上剥削压迫.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区别
fxcaphu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空想社会主义的圣西门和傅立叶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人?
operabmw1年前1
jsun706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法国的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国的欧文.
科学社会主义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幻想天空1111年前1
lolica0128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实现的最终社会目地是一样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必然要经过无产阶级专政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认为不需要无产阶级专政阶段!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学说之所以是空想社会主义,在于其中没有正确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学说之所以是空想社会主义,在于其中没有正确的思想
这个是辨析题,请帮我回答.谢谢
爱就三个字1年前1
f_w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在称呼上,
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共同的称呼;
社会主义,是由共产党建立的国家,对自己国家的称呼;
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就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在同一历史时期的1516年,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下了《乌托邦》一书。他以生动的文学笔调,揭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罪恶,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一种理想社会,从此开启了人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先河。在人类思想史上,这被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
随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完善。在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它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这种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同时得到发展。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之后,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与人类价值观的矛盾,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的确立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了私有制是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源。因此,“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社会主义从此摆脱了空想,走出了乌托邦荒原,成为令人信服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有力地指导并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地运动。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价值观和两种社会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清楚地表明:第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几乎同时产生,又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集中体现在生产关系上:一个要维护私有制,一个要消灭私有制。第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它反对剥削,但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第四,当代社会可以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第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表现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也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比较优势,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得不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的营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总是在相互比较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而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总要取代落后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完全战胜资本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划分,有五种形态说,即“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2],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后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划分,有三种形态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3]。
这两种划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由此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没有给出相应的位置。那么,它们应该属于哪一组对应关系呢?这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的中叶。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但直到他们去世之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以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准备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肩上。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一批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而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当初划分社会形态时所始料不及的。
显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三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高度抽象的,是概括本质的,是反映一般规律的。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状况,所有国家都已经超越了“人的依赖性”阶段,都远未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阶段,各国同属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一阶段消除了原始的、奴隶的、封建的人对人的依附关系,劳动者独立了。但这种独立性由于物的不丰富而必须以物的依赖性为前提。人的社会权利基本表现为以物的形式占有。
人类社会目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社会状态的划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应该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事实是,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一八四○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4]
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的确出现了特殊形式。封建社会没落之后,中国没有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态中,具体社会制度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典的资本主义,完全有理由承担起为人类社会向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任务。
我们可以认为,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个阶段的社会制度,不单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应该有多种社会制度可供选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换句话说,从封建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中间必须经过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把它笼统地称为资本主义社会,但这已经不能科学地概括今天的实际。从当代社会实践看,它可以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个选择依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情况而发展变化,是包含着共性的个性形式,是普遍真理与客观实际的有机结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获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规律的如下认识: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现实选择。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政治国家。”[5]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走了许多弯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顾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而自由地选择了社会形式,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这正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
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类虽然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自由地选择社会形式,但在一个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社会为最终迈向共产主义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条件的道路却是多选的:它可以选择资本主义,也可以选择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选择和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谁的生产关系能够最终地和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形态中的第二大形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属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形态中的后两大形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左”的思想混淆发展的不同阶段,“右”的思潮否定不同阶段的连续发展。把资本主义绝对化,把社会主义简单化,把社会形态教条化,是造成思想理论出现混乱的深层次原因。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所必须经过的一个大的社会形态。它存在着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
在中国,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生产方式是封建地主占有制为基础的,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社会就是封建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是以“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为基础的,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同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贯通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不发达的生产力同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和谐关系,充分地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代替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生产方式的先进生产方式,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更高的生产方式。二者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1]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6-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物质载体。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同时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诸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理应吸收和继承。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关系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具有明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生弊端的觉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生产方式中脱胎出来的。它相对于不发达的物质生产,不可能完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是在人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通过自己的发展、壮大而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把发展生产力和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当作己任。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规律,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的重大理论命题,对于正确回答以下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为什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搞“全盘西化”,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简单地“补资本主义的课”、与“资本主义趋同”,为什么“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为什么“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也可以入党”;对于加深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广大人民群众解疑释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并存发展。
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当代资本主义性质不同,但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在这一大的形态中,生产力的发展服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货币、市场、交换价值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市场经济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用。
在这一大的形态中,物质利益原则是决定生产关系和人们社会关系的基础性原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任何忽视物质利益原则的政策,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应。资本主义国家被动地兼顾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国家主动地和自觉地维护社会公正。
在这一大的形态中,资本、雇佣劳动、剥削都是客观的经济现象,由“物的依赖性”决定。过去,我们对这些客观事物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地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加以排斥,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及其反作用,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地回到物质的大地上来。雇佣劳动、剩余价值、剥削等经济现象尽管不符合人类先进的价值观念,但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具有相对合理性,“因而马克思也承认剥削,即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暂时的历史正当性”[7]。一方面,当人类社会还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发展阶段,雇佣劳动、剩余价值、剥削这些经济现象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作用不可替代;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通过自身特殊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交换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通过多种政策和法规来恰当限制和不断调整这些不合理的经济现象,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减少社会的不公正。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消灭剥削,摆脱“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今天,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求同存异中生存,在竞争借鉴中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同一性表现为合作、借鉴、发展,斗争性表现为对抗、摩擦、代替。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中间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替代一般规律中的资本主义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基础的社会阶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的社会阶段。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的立场和态度。 好运
选择: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有:
选择: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有:
①批判了资本主义②设计了理想社会的蓝图③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④主张走革命的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十一二三1年前2
斌斌0209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C.③④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最早激烈批判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指出资本主义的弊病
②他们通过创建新拉纳克棉纺厂 这种福利工厂 做共产主义实验 也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③他们不代表工人利益 在宣言上"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④ 他们反对革命 在共产党宣言上曾经指出过空想涩"他们激烈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认为这种运动只是由于盲目地不相信新福音才发生的."
空想社会主义是谁提出来的?发展历史?
shensijie1年前1
西北浪魂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是先贤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欧洲不公现实的冲撞产物.在文艺复兴思潮的人文主义氛围影响下,与托马斯·莫尔同时代有相当一批人探索过这种思想,但一般认为莫尔为空想社会主义第一奠基人.不过在莫尔的时代并无“社会主义”这个词,“社会主义”一词是19世纪初圣西门创造的.与“共产主义”源自中世纪拉丁语词“市民公社”的情形类似,“社会主义”一词的拉丁语源,是中世纪时代的“社会”这个拉丁语词.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3 个阶段:16世纪至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初,共经历了300多年.3个阶段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无产阶级的发展水平也不同.
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
18世纪,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对社会主义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认为私有制引起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当具备初步的阶级观点后 ,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为原型,主张在封建制度崩溃后,在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赞同君主制、终身制、家长制等.
19世纪30和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 ;理论上,提出政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状况,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而欧文也因此破产.
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朱爱玲1年前1
echobhc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A 在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下 由于没有私有制,人人参加劳动,不再有贫富差别,人人受到同等的教育,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人人将得到全面发展.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