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 )( ),失道( )( ).

qiqi123888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奥兰治亲跌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年前

相关推荐

1.发电机输出电压230V,用每米电阻0.0025Ω的导线给200m外的工地送电。正常用电时线路中的电流为5A工地上得道
1.发电机输出电压230V,用每米电阻0.0025Ω的导线给200m外的工地送电。正常用电时线路中的电流为5A工地上得道电压为 v
若用电器短路输电线电流是多少?(2根导线)
追风de女儿1年前1
才能变得丰盛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从发电机到工地线电阻为:0.0025*200=0.5欧,因为需要两根线,所以线电阻总的为0.5*2=1欧,所以线上电压为1*5=5V,所以工地上得到电压为230-5=225V
如果电器短路,则总电阻为1欧,所以电流为230、1=230A
《老马识途》中“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善上若水1年前1
会说会唱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于是
我们知道将一个矩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现在一个长为6CM,宽为4CM的矩形,
我们知道将一个矩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现在一个长为6CM,宽为4CM的矩形,
分别绕它的长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哪一个体积大
wj338491年前1
ygujfy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绕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体
体积=6^2π *4 = 72π
绕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体
体积=4^2π *6 = 64π
所以,
绕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体比绕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大.
英语翻译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偶尔也温柔1年前1
ff的ff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管仲和隰朋跟着齐桓公讨伐孤竹(古地名,在渤海边上),春天出兵 冬天才回师,大军在归国途中 迷失了方向,管仲说:“可以用老马带路.” 于是把老马放在前面,大军尾随其后,找到了路
一个五位数,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移动到最后一位得道一个新的五位数,新的五位数比原来的小11106,求原来的五
比萨晓曦1年前1
可怜的狗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43210
思考题:6分之a和6分之b 是2个最简真分数,如果2个分数的分子加a,得道2个分数和为二又三分之二
nono991年前1
chenhaitao199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二又三分之二=8/3=16/6 16里有3个a和一个b
16=5×3+1
所以a=5,b=1
老马识途(8分)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
老马识途(8分)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从桓公 孤竹 以其愚心而 圣人之智
得道不亦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小题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萧萧雨仙871年前1
cszhanghao11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小题1:遂:于是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   过:过错
小题1: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小题1: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需重点掌握。遂:于是。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意动用法。 过:过错。
小题2: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反:通“返”,返回。迷惑:分辨不清方向。失道:迷失归途。
小题3: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要知道学习和吸取别人的智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成功。
说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这句话说得有意思.淮南王头一个说这句话,挺像一个得道的人,窗明几净,忽然庵檐之下飘来一片似黄未黄
说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这句话说得有意思.淮南王头一个说这句话,挺像一个得道的人,窗明几净,忽然庵檐之下飘来一片似黄未黄的叶子,触微知机,恍然于时令潜移,有添夹衣的必要了.显然这片叶子不是人力摇落的,因为凡是沾着一点点人力味道的变化,我想选一个字来说明它的内容,那也许就是“命”.我虽不是测字先生,可是“命”这个字的妙处,从我这个例子可以明白,就是能够契合宇宙,把它的隐秘用形象点破,外国文字偶尔得到传声的巧妙,然而说到传声,欧阳修的《秋声赋》,李清照的“凄凄切切”,二千多年了,没有一首外国诗能够让我忘记它们的音响.外国文字和***文字一比,确乎是落在我们***人的宇宙生命之外的.让我把话拉回来,我们是在说那片叶子,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时候,离开了树枝,辞谢了生命,好像有一种什么违抗不了的力量,可又决不是人力,加在它的身上,于是它的脸色苍白了,打了一个寒噤,就轻飘飘地任风吹飏了——那是一点点小风,比春天什么风也小,然而没有一点点它们的温暖,假如这不是“命”,又该是什么呢?先生,你不好帮我找一个字,说明这种自然力,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只是自然本身的法则?
我倒想出来了一个,好像一辆车在滚动,没有人乘,没有马拽,两只轮子自己就旋转:我想一个字,那是“运”.
人生的悲喜剧是由于“命”和“运”连了起来.用一个数字公式罢,命+运=人生.连了起来,所以宇宙就陷入混沌了.混沌这两个字是没有法子解释的,“命”有人力作祟,“运”有自然力作祟,人力和自然力乱作一团,理想和现实互为牵制,是迸击,是消蚀,是挣扎冲突之外加上挣扎冲突,我们也许勉强可以拿颜色来象征它的面貌.你一定问我“混沌属于什么颜色?”那是……算了罢,什么颜色也是,本来就五颜六色看不清楚.于是有人看清楚了,窗明几净,忽然院中飞来落叶,他轻轻对寂寞嘘出一句:“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这句话到了唐朝诗人口中,便有了“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诗行,可是味道两样了,和帝尧治下的那个倔强的老人一样,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山僧和老人为了表扬自然的法力,拿蔑视人力来做陪衬.这里虽然不谈***,***性依旧不免深厚,所幸他们全是古人,我无所用其担忧.
我说“一叶知秋”这句话有意思,因为它以无限深厚的文学暗示说明了人类知识增进的另一方式.譬如我多知道一点东西,一方面是“求”来的,有人力在内,一方面也有“悟”出的,得之于刹那间的.求到的往往显出主崇高,出于经过了一番挣扎,可是悟到的也不示弱,往往远比崇高更为圆通,因为接近宇宙,更为接近一般法则.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悟出了地心吸力的大道理.研究科学最最需要人力,有些重要发明偏又抑仗触机.我不晓得别人怎样了解这两个字,但是“机”本身没有意义,悟的重要在“触”,正如苹果熟了随时随地在落,偏偏牛顿看进眼去,而且就在那一次看进眼去,这才悟出来.“一叶知秋”是相对论的一个注解,爱因斯坦想必和我一样喜欢这句话,他因为它说明了一个科学现象,我因为它给了我一点点诗意.历史上多的是因小悟大的实例,远例不说,且听那老人一击那壤,帝尧的宝座就动摇了.不过要像这句话这样不带***性,这样纯洁,不含一丝人世的丑恶,让我恍然于人的渺小,那样自自然然把我带到一个宠远的境界,悠悠然又让我回来体味人的伟大,似乎还不太多.所以我写下我精神上的喜悦.
1、作者是如何解释人生的悲喜剧的?
2、作者如何更深一层体会“一叶秋知”一句话的含义的?
3、为什么“爱因斯坦想必和我一样喜欢这句话”?
zes0s1年前1
koika197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人生的悲喜剧是由于“命”和“运”连了起来.用一个数字公式罢,命+运=人生.
2、它以无限深厚的文学暗示说明了人类知识增进的另一方式.
3、“一叶知秋”是相对论的一个注解,它说明了一个科学现象,只是我给了它一点点诗意.
已经问过这个问题了,质量流量计和体积流量计的区别.没有得道满意的回答.
已经问过这个问题了,质量流量计和体积流量计的区别.没有得道满意的回答.
有人说区别是计量单位的不同,不敢苟同.
虽然学识浅薄,但质量流量计是完全可以得出以立方米计量的数据的.我想重点还是在测量原理的不同吧,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确.
谢谢各位的回答.
质量流量计---以Kg或t计量单位.
chick19831年前1
廖孚嘉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计量单位的不同不是关键.
体积流量计是直接测量型,如叶板式,浮球式流量计.电控方面主要有热线(膜)式,卡门涡旋式.
质量流量计是间接测量型,电控方面主要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量压力,温度来换算成流量的.
一个三位数,如果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加上2,得道的新数比原数的3倍大10,原数是多少
coflight1年前1
02205130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0%
106
1.发电机输出电压230V,用每米电阻0.0025Ω的导线给200m外的工地送电.正常用电时线路中的电流为5A工地上得道
1.发电机输出电压230V,用每米电阻0.0025Ω的导线给200m外的工地送电.正常用电时线路中的电流为5A工地上得道电压为 v
若用电器短路输电线电流 2 楼的。2根导线
cdqwmn1年前3
zxczaqwsx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0.0025×200×2=1Ω
U线=Ir=5v
U用=230-5=225v
管仲、隰朋从于恒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智之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管仲、隰朋从于恒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智之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这个故事出自成语(),现比喻什么?
我不是你的安琪儿1年前1
风月15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出自成语:老马识途,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小米真小》阅读答案 1结婚文意,分析“得到了,小米”中得道的深刻内涵 2第9断句式和语体有什么
《小米真小》阅读答案 1结婚文意,分析“得到了,小米”中得道的深刻内涵 2第9断句式和语体有什么
点,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3作者再结尾写了谷子的梦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4文末最后一句可以删去还是不可以,谈谈理解和探讨
酷酷的铲铲1年前1
QXQ713838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得道”指达到“可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1分)“尽精微”
指小米模样小;质地如玉般温润和瑞,半透明,没有火气;味道中庸,是一种没什么味道的味道。(2分)“致广大”指小米能养人;是农耕文明最早的产物,历尽沧海桑田却仍能坚守本真不改变;是无须正名的大象之物,名字朴实而无华;坚持养人之正道,不为旁门之事;安详宁静,以小制大,是粮食之王。(2分)(关键要点具备或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句式上:以短句、散句为主,(1分)简洁明快,有节奏感(1分)语体上,雅俗结合(文白相间),(1分)自然又不失典雅。(1分)
3、表达了作者对温和奉献朴实本真正气实成等美好品质的坚守,(1分)及对朴实安详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分)
4、不能删,结构上:与第④段城里人排斥小米相呼应。(1分)内容上:希望人们能够审视并认识小米的朴素气及大家气,关注并欣赏小米所代表的朴实本真正气的农民及普通大众群体,汲取并拥有小米实成本真正气等优秀品质。(2分)(关键要点具备或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跪求"年轻人”明白的哲理!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满了茶叶的杯子
跪求"年轻人”明白的哲理!
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满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细细喝了几口,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开水冲了另一杯,没充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嫩的清香便缓缓从杯中释放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地品味了一会,满意的点了点头,说一切全都明白了.
要求:从内容和人生两方面提炼出“年轻人”明白的哲理.(用一句话表达,且每句不超过30个字.)
是谁杀了知更鸟1年前3
猪先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首先先说一下我对这个故事的理第一,沸水冲泡才能把茶叶的香气发挥出来,第二,连加3次水,之所以每次茶叶都沉浮的更厉害,是因为每次杯中的水都比上一次更多.这个青年应该是因为生活艰辛、压力大,事业起伏不定才来请教高僧的,高僧通过倒茶告诉他,人需经磨练才能成长、成就,起伏越大,说明你曾到达过的高度越高,你的阅历越深.
所以从内容方面总结,可以概括为:
沸水才显茶香,沉浮方知水深.
从人生方面总结,可以概括为:
水深火热炼英雄本色,大起大落显阅历深沉
个人之见
一道数学题,求画个图解释下,不知道这题是怎么得道这些结论的
一道数学题,求画个图解释下,不知道这题是怎么得道这些结论的
某人沿公路匀速前进,每隔4min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每隔6min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背后超过他.假定汽车速度不变,而且迎面开来相邻两车的距离和从背后开来相邻两车的距离都是1200m,求某人前进的速度和公共汽车的速度,汽车每隔几分钟开出一辆?为什么
设人前进的速度为am/min,公共汽车的速度为xm/min,
由题意得:
4a+4x=1200
6x−6a=1200
,
解得:
a=50
x=250
,
则汽车每隔几分钟发车的时间=1200÷250=4.8(min).
答:人前进的速度为50m/min,公共汽车的速度为250m/min,公共汽车每隔4.8min发一班.
hjp0091年前2
cdiuymmax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4秒人走过的距离+4秒车走过的距离=1200米,这是相遇的情况;反过来追及的情况是:4秒车走过的距离-4秒人走过的距离=1200米.
历史上得道和失道的例子 最好还有200字的介绍
julie2871年前1
yandou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隋炀帝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瓦岗军首领失道寡助,英雄豪杰纷纷投靠得道多助的李渊(唐)
6.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7.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8.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相传,尧帝死前,让重华(舜)摄政,尧死时让舜接班,但是三年之丧后,舜让尧帝之子丹朱登基,但是诸侯朝觐者都不去见丹朱,都来拜见舜,民间告状打官司的也不去打丹朱评理而非要找到舜,儿童的歌谣不歌唱丹朱而都是夸舜的.舜只好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去国都,替丹朱当了帝,这就是舜帝.这就是得道多助.本故事见《史记 五帝本纪》.
三国演义里,曹操南下夺荆州,刘备南逃,但当地百姓都扶老携幼追随刘备,一起南逃.曹操兵多将广,并统一北方,新得荆州,可就是没有得到百姓之心,刘备四处流窜,寄人篱下,与曹操岂可同日而语,但仁慈宽厚,大家愿意与他同生共死.
两个句子成语失之- 缪之- 得道- 失道- 前人- 后人- 兼听- 偏信-
61888991年前8
回到记忆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是4个成语~ :)
请问道德经里的道是不是众生佛性?我没时间重新看了一遍道德经,以前看不懂,说“道”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但是说得道的圣人如何
请问道德经里的道是不是众生佛性?我没时间重新看了一遍道德经,以前看不懂,说“道”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但是说得道的圣人如何如何,可是道既然是自然的东西,又如何得到呢?道可道,非常道.我觉得应该就是佛性是可以解释的,但是解释出来的又不是原本的佛性.所以我觉得,“道”就是众生原本就具有的佛性,我持这个观点看了一遍道德经,我觉得看得明白了.但不晓得我的看法是不是对的,
还有请教道教所谓的无为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意思?意思是不是对准靶子,让射出去的箭自己去飞呢?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好像也不对,应该是摆对一条正确的,顺应天道的路嘛?实在不懂,悟性不够,希望赐教.
zxc1969821年前1
云马飞云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看见大家都在说“无为” 索性我也说几句.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有为” 这里面有个矛盾,无为怎么会有为呢.老子所说的无为的条件就是按照道的规律行无为之事,就是不要去干预.他自然而然就会有为.
我不学佛,我不知道你们所说的佛性是怎么样的.但佛家讲的佛性从你们的谈论中我看出,应该是一种属性.但,无论是无为还是佛性都可以成道.我们所说的佛和道都不是真道,佛以佛入道,老子以道入道.道不可说,万道皆可入道.道是效法自然的,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无,无就是万物的根本,由无生有,有就是一切的起源.道是永恒的是唯一的是存在的.
我们知道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现在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分别绕它的一
我们知道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现在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分别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求形成的圆柱体的表面积
太折腾了1年前2
cgqcy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以宽为旋转轴,得到的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4cm,高为3cm,表面积为56π.
以长为旋转轴,得到的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4cm,表面积为42π.
一个三位数,如果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加上2,得道的新数比原数的3倍大10,原数是多少
一个三位数,如果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加上2,得道的新数比原数的3倍大10,原数是多少
最好学出步骤,因为我要讲给小孩听!
不能设未知数啊
二十响1年前4
rr猪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93.1%
百位数加2等于原数加200.,同理十位数加2等于原数加20,个位数就是加2.总和一下,等于原数加了222,得到的新数比原数的3倍大10,新数比原数多的部分就是222,也就是2倍的原数大10,那么222-10后就是原数的2倍,就是说原数的2倍等于212,那么原数就等于106
二次函数y=-x+bx+c的图像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道二次函数 y=-x²+2x-1的图像求
二次函数y=-x+bx+c的图像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道二次函数 y=-x²+2x-1的图像求b、c值
我情如此1年前2
ponukt73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y=-x²+2x-1
=-(x²-2x+1)
=-(x-1)²
利用抛物线平移的可逆性,将y=-(x-1)²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可得原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即y=-(x-1-3)²+2=-(x-4)²+2=-x²+8x-14
∴b=8,c=-14
我们知道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
我们知道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
现有一个长为5cm,宽为4cm的长方形......
memzeng1年前2
1314802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体积可能是 80PI 或者100PI
心理_文言文理解孔子说"君子坦荡荡,仁者不忧.老子也说"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在于道德.得道
心理_文言文理解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仁者不忧.老子也说"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德积则福生,怨积则祸生.
要求:
1.谈谈你对以上论述的理解.
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
(字数300-500,当然更多会更好;很急的~请高手&大虾们帮帮忙)
eloveya1年前1
微蓝v_la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大概意识是,君子光明磊落,仁这不忧愁.人的气顺与逆都在心里,心平就气顺,心情不好就气烦,心的好坏又在道德之上,得道则心好,不得道就心烦意乱.积德就会有好报,造福苍生,积怨恨只会埋下祸根
补充:1、转移法:找些他喜欢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2、散心法:带他去郊游、旅游.3、引导法:跟他讲解正确的道理
有则(),无则() 得道(),失道() 前人(),后人()
whpu0006251年前1
乐乐逍遥猫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得道是什么意思
llp331年前1
9in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得到无上智慧,证得正等正觉
古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古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①从桓公 孤竹______________
②以其愚心而 圣人之智______
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亦 乎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yghibib1年前1
karme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①遂:于是
  ②伐:攻打
  ③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
  ④过:过错
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意对即可)
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意对即可)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练习
一 解释文中的字
春往冬 反 迷惑失 道 遂 得水
二 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文逸凡1年前2
belacui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春往冬反 春天去冬天回.
迷惑失道 找不到路了
遂 就的意思
得水 找到了水,得到了水.
翻译: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智慧
蚂蚁冬天住在山上朝阳的地方,夏天住在山背阴的地方
我想要一些描写得道高僧的句子,是描写高僧形象的句子,比如外貌特征,服饰等等。
zwb543211年前3
天王斩鬼道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静如沚水.如坐针毡
(1)前门( ),后门( ).得道( ),失道( ).前人( ),后人( ).兼听( ),偏信( ).
梓颖风清1年前1
taiyang2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 ).
前人(栽树 ),后人( 乘凉).
兼听(则明 ),偏信( 则暗).
成仙得道.谈何容易.红尘孽障如蛛丝.
annwangyijia1年前1
nj_lgm11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就是说成仙的道路很难走走下去,在这条路上有很多东西在阻挠你.多的如同蛛丝一样细小繁杂,一不小心就着了道.红尘是俗世的代称.孽障就是你所经历纠缠你的东西,你生命之劫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飞扬听雨1年前1
不帅不酷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老马识途
两条成语 得道——,失道——.前人——,后人——.
怪你过分媚丽1年前3
cxq01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老马识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1.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蚁东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阿夕纳达1年前1
江川独香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哪里有加点字啊?
我就凭感觉猜是哪个字加点了啊,要是错了,先说声抱歉哈
第一句:乃:于是,就
遂:于是
第二句:阳:山南水北谓之阳
之:的
东:在东面(词类活用)
《孟子·公孙丑下》中与“得道人”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醉翁亭记中哪个词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髻意思一样?
《孟子·公孙丑下》中与“得道人”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醉翁亭记中哪个词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髻意思一样?
不是“得道人”是“得道者”!
浪之崖1年前1
007_zz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孟子·公孙丑下》中与“得道人”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得道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和《醉翁亭记》“伛偻提携”是一个意思,都是指老人和孩子.
老马识途中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老马之智指什么?
老马识途中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老马之智指什么?
管仲、隰(xi)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cbeap1年前1
penny_064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
老马之智:对经常走的地形的熟悉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对于不了解或不精通的领域,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而不能自视甚高,看不起别人.
佛:问《四十二章经》中的在《四十二章经》中的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里有言: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
佛:问《四十二章经》中的
在《四十二章经》中的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里有言: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我对其中的【其行既退.罪必加矣.】有疑问,疑问是:
佛教是否有开示说,如果一个修行者,他的道心退了,比如某人原来说要修大乘菩萨道,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了,或者改修罗汉道.又或者他最初发心要救度一万多人,但他的能耐就只度了三五个人.那么 请问这样的行为是否有罪过?就像杀生偷盗等破戒那样?
eespring1年前1
小太妹yaya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按高丽藏本《四十二章经》(最近于旧写本的一种),此章是这样的:佛言:夫人为道,犹所锻铁渐深弃去垢成器必好.学道以渐深去心垢,精进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恼,意恼即行退,行退即修罪.可见,其中所指的罪,是指“修罪”,即修行的过失,其罪障类于五种善法障中之慢缓障,即因懈怠故;于诸善法,不勤方便.又类于“有罪障”所描述之由所余随一心法诸随烦恼之所染污.彼既生起如是烦恼随烦恼缠;坚着不舍.也就是说,修行太过勤苦容易使身体疲惫,身体疲惫会产生厌烦心理,正是这个厌烦心理成了修行者的慢缓障和有罪障,使修行者被此厌烦心理缠缚无法进益,并不是说犯了比丘戒或菩萨戒.
中,( )无水.(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ff张三1年前1
71969845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我们知道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现在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
我们知道将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道的几何体是圆住,现在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
长方形,分别绕它的长·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不同的圆柱体,它们的体积 分别是多少?
9buz1tadh1年前3
孤独之旅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数学之美为您解答
如果绕着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则圆柱的高为长方形的长,底圆半径为宽
所以它的体积为:π*3*3*4=113.04 立方厘米
如果绕着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则圆柱的高为长方形的宽,底圆半径为长
所以它的体积为:π*4*4*3=150.72
英语翻译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东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英语翻译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东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michael_55041年前1
qx934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求作文立意及范文《摩诃止观》中记载了著名的“佛家一指”的公案,有位得道高僧,香客们问:“何为佛法?”他微笑着伸出一指说:
求作文立意及范文
《摩诃止观》中记载了著名的“佛家一指”的公案,有位得道高僧,香客们问:“何为佛法?”他微笑着伸出一指说:“这就是佛法!”有一天,老和尚不在.有的香客又问:“何为佛法?”小和尚也学着老和尚的样子伸出一指说:“这就是佛法!”第二天,香客又来了,夸奖老和尚***有方.老和尚闻知此事后,也问小和尚:“何为佛法?”小和尚又学老和尚的样子伸出一指,老和尚一刀砍掉了小和尚的一指.问:“何为佛法?”小和尚哭着说:“弟子不知,弟子不知!”
佛法是什么并不重要,小和尚的言行给你什么启示.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随便_kura1年前1
cchhotel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断指之事的反思
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我们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特别是难以回答的题目时,更是如此,我们会不懂装懂,或是只知一点,却说全懂.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对知道的事要有根剧.比如香客的问题,高僧的见解是我们无法领悟的,就和小和尚一样,并不知道师父的意思.而在面子与真理面前,小和尚就为了面子,学学师父的样子,没想到去这样做的后果是断指之痛.
不知是不是真的,师父的做法仿佛有些过头.但是也正因为自己的徒弟做出这样的事,让他也没有面子.
敢问一些学者,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道一次这样的错误也没有过吗.也许有过.但是这件事是否让我们学会的认真的面对自己的不足,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不懂装懂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这只是一件小事,如果是更重要的事件,一个不懂的人,给别人指出的路可能是绝路.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担当.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一个词语)
乐天妹妹1年前2
Demon_mai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到尊重
可耻之人,不知其耻,乃无赖,可信之人则无赖所成.忠言逆耳,小人得道事必败.吾欲罢不能,唯忍而让之,小人得志一时.
可耻之人,不知其耻,乃无赖,可信之人则无赖所成.忠言逆耳,小人得道事必败.吾欲罢不能,唯忍而让之,小人得志一时.
吾必能胜之,敌之可树,友不可信,痛痛可忘,欢不可骄.
一朋友写的,求具体翻译,如果有哪里不合适的,麻烦提提意见!3Q
我只想知道前面的,则无赖所成和后面的敌之可树的意思。
Chandler3111年前3
婚缘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可耻之人,乃无赖者也,可信之人,则自知明也;小人得志,志在一时,小人得道,道而必寡.以小人之见,度君子之腹;君子岂能与小人同谋焉?
举而返,可树敌;愤愤然,何人知?吾虽能胜之,则怯于亲生惑,友不解,故欲罢不能,唯忍而让之.呜呼!苍天有眼,痛痛可忘.
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把△ABC逆时针旋转45°得道△ADE,连接DB,求
小小的星语1年前1
明天的ELVA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AD=AB,∠BDE=∠BDA-45=(180-45)/2-45=22.5度
粗心的马小虎在计算一个数除以三分之二时,错算成了乘以三分之二,得道的结果是10,正确的结果是?答案是22.5吗?
humeisong1年前1
cindyisgirl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个数是15 答案是22.5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天衣1001年前1
浮在空中的鱼_cc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文
《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
1.伐:讨伐 2.往:出征 3.反:通“返”,返回
4.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5.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以:凭借 15.阳:山之南水之北
16.阴:山之北水之南
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8.掘:挖 19.管仲、隰(xi)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23.过:过错 24.得:找到 25.孤竹:古国名
26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27圣人:有智慧的人.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故事寓意
文言文《老马识途》脍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
下列词语与道教有关的是: ①生死轮回 ②修身养性 ③得道成仙 ④因果报应 [     ]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
下列词语与道教有关的是:
①生死轮回 ②修身养性 ③得道成仙 ④因果报应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加加和加加1年前1
山剑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忐忑不安的忐忑意思?微不足道得道意思?日复一日的复意思?低吟浅唱的吟意思?饱经沧桑的经?
念无忧1年前3
wt881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成语】:忐忑不安
【拼音】:tǎn tè bù ān
【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
【成语】:微不足道
【拼音】:wēi bù zú dào
【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
【成语】:日复一日
【拼音】:rì fù yī rì
【解释】: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
【成语】低吟浅唱
【拼音】dī yín qiǎn chàng
【解释】吟:吟咏.低吟:低声吟咏.浅唱:小声唱歌.形容小声哼着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虫在夜里鸣叫.
---------------------------------
【成语】:饱经沧桑
【拼音】:bǎo jīng cāng sāng
【解释】:饱:充分.经:经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如何理解《佛印》这篇文章?1 佛印 一 我是释迦牟尼得道前留下的脚印.释迦牟尼越过我,走向菩提树,他在菩提树下冥思修炼了
如何理解《佛印》这篇文章?
1 佛印

我是释迦牟尼得道前留下的脚印.释迦牟尼越过我,走向菩提树,他在菩提树下冥思修炼了七七四十九天而得道,后来的人叫他佛.
我是佛得道前最后的一个脚印.佛叫我,佛印.
我常逡巡在恒河岸,聆听梵音声声、吮吸香气阵阵,恒河岸、菩提园,七七四十九年,我就这样,在佛的身边游荡.
佛是澄澈清明的天地,但是在他悟道时,也曾产生很多妄想、很多纷繁复杂的意象,我远远地看着,有时看到一缕黑烟从地平面升起,我知道,佛道产生了,魔道也产生了.
但我知道,只要在佛身边,就有听不完的清音、有永不破的平静,我在佛的身边,游荡了七七四十九年.
第一年,佛睁开了眼,他的眼波澄净而慈祥,他踏出一步,脚下就生出一朵莲花,古老梵天的天女也来为他散花庆贺,佛站在菩提树下,宝象庄严,我远远地看着,心生欢喜.
而我,只是佛得道前的一个脚印.佛看到我,向我微笑,从此我被叫作佛印.
菩提树下,有很多听道的人,后来又有很多听道的神.那些神,形态各异,有的奇丑无比,有的却美丽如同天籁.有一个丑陋到极点的神,佛说他是阿修罗.我不会忘记,就是这个形貌凶恶的阿修罗,他不服佛法,总是和佛唱反调,对佛心生疑窦就喋喋不休,他善妒而又好战,佛说,他是一个阿修罗.

我是天龙八部中的一个阿修罗,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无知无识、无爱无憎,我原也是快活的、平凡的,直到那一天,清平世界突然传来梵乐,天女脸上绽放笑容,香花从四面八方撒向一个地点.我好奇极了,我和很多美丽的女阿修罗一起,前往观看奇迹.
菩提树下,站着佛,菩提树下,在宣讲佛法.我驻足,我聆听,可是我听不见全部,我觉得世事并非都如佛所说,佛不能普渡众生,因为佛只对有缘人开放乐土.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缘人,我也并不那么迫切地向往乐土,人是那么的险恶、卑劣和肮脏,佛错了,只有血和火,才能带来平静与乐土.
我跟佛争辩,佛只是微笑,是的,他永远都那样,自从他成为佛,就不再转头面向杀伐和暴戾,而我是一个阿修罗,我只相信轮回中自有凶险的命数.
佛出世了,我知道,阿修罗的任务从此也真正开始.

我是一个欢乐的佛印,魑魅魍魉无法靠近我,忧愁困苦全都远离我,我是佛得道前最后的痕迹.可是我也有疑惑难解的时刻,佛说,那是因为我只是一个佛印.
香雾缭绕中,我看到人间的爱憎和恩仇,我问佛,为什么他们不能放下屠刀呢?佛说,因为人有贪嗔痴等诸种欲望,人总是无法摆脱自身的困扰.
可欲望又是什么呢?
佛微笑着看着我,你还不会知道,因为你只是一个佛印.
我是一个佛印,多年来聆听梵音,已修化成女子的身形,我每天在晨钟暮鼓的清凉世界里苏醒,苏醒,有些天女说我清丽的像水一样,我既温和又轻盈.
可是我从未离开佛的身边,多年来,我心满意足.直到有一天,我睁开眼睛,阿修罗正潜入佛的圣殿,阿修罗站在佛的面前,手上沾满鲜血.
他想干什么.
我一跃而起,生平第一次失去从容,我跌跌撞撞地奔向佛.在佛的眼睛里,我看到无限的悲悯.阿修罗看到我,连哼都不哼一声,他挺身站在佛的面前.
后来佛说,他刚从战场回来,修罗王和帝释天的战场,我从佛的眼睛里看到那个横尸遍野的修罗场,恐惧和悲伤摄住了我的心,一种我迄今为止从未品尝的水从我的眼睛里流下来.
阿修罗走了,我张望着.
佛看着我,突然轻轻地叹息一声,这声叹息,就想微风不经意间吹过远方的树梢.我抬起头.
loversong20061年前1
lf_wc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我感觉这篇文章有点伤感,往往现实中也有为自己心里的那个人付出一切,不计后果的,你的心里一定有和这篇文章相同之处,你就是那佛印,那谁是你的那佛呢,所以想开一点,结果有时候不能够改变的,只能说对佛,或佛印来说都是一种解脱,想开一点什么事
佛祖拈花一笑相传佛祖给众弟子讲法时看见旁边的一朵花,佛祖微笑了一下就是佛经里面的“拈花一笑”。我们都知道佛祖是得道高僧早
佛祖拈花一笑
相传佛祖给众弟子讲法时看见旁边的一朵花,佛祖微笑了一下就是佛经里面的“拈花一笑”。我们都知道佛祖是得道高僧早己是四大皆空的境界,他为和会看见一朵花而一笑呢。望各位能谈谈你们的理解。
带头捐献1年前4
jcl_1977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