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的翻译?

小崎记事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wangxiupi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0.6%
要让别人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做法想法)当然是不容易的
但是要(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同样也是很不容易的
总结起来就是
理解万岁
1年前

相关推荐

若函数f(x)=loga(x+a/x-4)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疑问:为什么易知a大于0 a不等于1 而且为什
若函数f(x)=loga(x+a/x-4)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疑问:为什么易知a大于0 a不等于1 而且为什么当2根号下a-4≤0时就可以取到R,对数的真数不是要大于0吗?
ddwbz1年前2
钻石hh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分析:因为y=log(a)x (a>0且a≠1)的定义域为x>0 值域为R
这是因为x能取到R,所以才有 函数值域为R.
于是只要x+(a/x)-4能取到R,就有函数f(x)=loga(x+a/x-4)的值域为R
又x+(a/x)-4=(x²-4x+a)/x
只要x²-4x+a=0有实根即可
即判别式4²-4a≥0即可
解得a≤4
又a>0且a≠1
所以0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知不厌.
birdbrain7771年前1
sfshuyy0rt0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稍微有一点不如意,一定要三番五次改写过,从不怕麻烦.
出自《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曲线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极限的定义不够全面如y=x^3在0处斜率存在,y=x^1/3不存在,但根据反函数对称性易知为y 轴
曲线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极限的定义不够全面如y=x^3在0处斜率存在,y=x^1/3不存在,但根据反函数对称性易知为y 轴,WAY
gclc0091年前1
蹬高一呼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什么是曲线?
按照经典的定义,从(a,b)到R3中的连续映射就是一条曲线,这相当于是说:
(1.)R3中的曲线是一个一维空间的连续像,因此是一维的 .
(2.)R3中的曲线可以通过直线做各种扭曲得到 .
(3.)说参数的某个值,就是说曲线上的一个点,但是反过来不一定,因为我们可以考虑自交的曲线.
微分几何就是利用微积分来研究几何的学科,为了能够应用微积分的知识,我们不能考虑一切曲线,甚至不能考虑连续曲线,因为连续不一定可微.这就要我们考虑可微曲线.但是可微曲线也是不太好的,因为可能存在某些曲线,在某点切线的方向不是确定的,这就使得我们无法从切线开始入手,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导数处处不为零的这一类曲线,我们称它们为正则曲线.
正则曲线才是经典曲线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曲线:任何一根连续的线条都称为曲线,包括直线、折线、线段、圆弧等.
曲线是1-2维的图形,参考《分数维空间》.
处处转折的曲线一般具有无穷大的长度和零的面积,这时,曲线本身就是一个大于1小于2维的空间.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2)如图(2),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即[DE/DC=
1
2],过D作DG⊥AE,分别交AC、BC于点F、G.求证:[CF/AC
1
3];
(3)如图(3),若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点,且[DP/DC
1
n](n为正整数),过点D作DN⊥AP,分别交AC、BC于点M、N,请你先猜想CM与AC的比值是多少,然后再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125毫米 1年前 举报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6 s. - webmaster@yulucn.com
125毫米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一道实数连续性公理的证明题设x={r∈Q|r>0,r^20,s^2}.易知任意r∈X,s∈Y,r
古城老男人1年前1
dyn00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反证法:若有理数c满足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的图象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1)由图观察易知A(0,2)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的图象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1)由图观察易知A(0,2)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2,0),请在图中分别标明B(5,3)、C(-2,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C′的位置,并写出它们的坐标:B′__________、C′__________;
(2)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m,n)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
(3)已知两点D(0,-3)、E(-1,-4),试在直线上确定一点Q,使点Q到D、E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Q点坐标。
ITyeye1年前1
九旭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B′(3,5),C′(5,-2);
(2)(n,m);
(3)由(2)得,D(0,-3)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D′的坐标为(-3,0),连接E交直线于点Q,此时点Q到D、E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设过D′(-3,0)、E(-1,-4)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

解得
∴y=-2x-6

∴所求Q点的坐标为(-2,-2)。
(2014•闵行区三模)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当
(2014•闵行区三模)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宽度相等.当直线l与方形环的邻边相交时(如图),l分别交AD、A′D′、D′C′、DC于M、M′、N′、N,l与DC的夹角为α,那么[MM′/N′N]的值为______(用含α的三角比表示).
72401年前1
F吻ss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在Rt△FNN′F中,根据正弦的定义得sinα=FN′NN′,则NN′=FN′sinα,在Rt△EMM′F中,根据余弦的定义得cosα=EM′MM′,则MM′=EM′cosα,根据题意得EM′=FN′,所以MM′N′N=tanα.

∵EM′∥CD,
∴∠EM′M=∠DNN′=α,
在Rt△FNN′F中,sinα=[FN′/NN′],
∴NN′=[FN′/sinα],
在Rt△EMM′F中,cosα=[EM′/MM′],
∴MM′=[EM′/cosα],
∴[MM′/N′N]=[EM′•sinα/FN′•cosα],
而EM′=FN′,
∴[MM′/N′N]=tanα.
故答案为tanα.

点评:
本题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 CO AC = 1 2 ;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
CO
AC
=
1
2

(2)如图(2),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即
DE
DC
=
1
2
,过D作DG⊥AE,分别交AC、BC于点F、G.求证:
CF
AC
=
1
3

(3)如图(3),若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点,且
DP
DC
=
1
n
(n为正整数),过点D作DN⊥AP,分别交AC、BC于点M、N,请你先猜想CM与AC的比值是多少,然后再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咏春拳1年前1
外运驴友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2)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D=DC,
∴∠1+∠ADG=90°,
又∵DG⊥AE,
∴∠2+∠ADG=90°,
∴∠1=∠2,
∵AD=DC,∠1=∠2,∠ADE=∠DCG=90°,
∴△ADE≌△DCG(ASA),
∴CG=DE,
又∵E为BC中点,
∴CG=DE=
1
2 DC,
∴CG=
1
2 AD,
∵BC ∥ AD,

CG
AD =
CF
AF =
1
2 ,

CF
AC =
1
3 ;(8分)

(3)猜想
CM
AC =
1
n+1 ;(10分)
同理可证
CN
BC =
DP
DC =
1
n ,
又∵BC ∥ AD,

CM
AM =
CN
AD =
1
n ,

CM
AC =
1
n+1 .(14分)

1年前

4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如图(2),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即DE:DC=1:2,过D作DG⊥AE,分别交AC,BC于点F,G,求CF:AC的值.
冷冷清月1年前4
daigh200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连接OG,由DG⊥AE可知
∠GDC+∠DEA=90°∠DAE+∠DEA=90°
∴∠GDC =∠DAE
∵AD=DC,∠ADC =∠DCB
∴△ADE与△DCG全等
∴DE=GC
∴G是BC中点
∵0是AC中点
∴OG平行于DC
∴OG:DC=OF:FC=1:2
∴CF:AC=2:6=1:3
数学分析书中有一处不懂科大下p89 图中最后一行 “易知.[a,b]."这句话,
艾晓鹏1年前4
werfegh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对于任意t属于【a,b】=A并B,phi(t)属于这条曲线属于AUB,即phi(t)或属于A或属于B,所以t属于A并B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由图观察易知A(0,2).B(5,3) C(-2,5)关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由图观察易知A(0,2).B(5,3) C(-2,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分别是A’____,B’___,C’____;
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a,b)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____;
(2)如图2,直线l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直线n,由图观察易知D(2,1).E(1,0),F(-4,-2)关于直线n的对称点分别是D’____,E’___,F’ ____.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a,b)关于直线n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____.
(3)如图2,已知两点M(1,-3),N(-1,-4),试在直线n上确定一点Q,使Q到M,N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jdd31年前1
破烂王手中的垃圾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A(2,0)B(3,5)C(5,-2)
(b,a)
线圈自感电动势 如图,先闭合电路,再断开,易知线圈与电阻构成回路,根据楞次定律,线圈总是阻碍电流变化,即断路后,线圈上电
线圈自感电动势
如图,先闭合电路,再断开,易知线圈与电阻构成回路,根据楞次定律,线圈总是阻碍电流变化,即断路后,线圈上电流从原电流 I 开始减弱,是不是不管R为多大,回路中电流总恒为 I 如果是,根据感应电动势E=n*(△磁通量/△时间),式中三个量都是定值,E也应为定值,即E I R满足E=IR,I 的大小与R有关,不恒定.矛盾,求详解.
午后微熏1年前2
文丰HN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你的思维不具有动态性 像这样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 这道题目中 I和E均在因为电阻产热消耗了能量的原因而在无时无刻变小 但它们之间E=IR这个关系在每个瞬间都是存在的 这就是事实 而你的E=n.其实是求平均电动势的式子 怎么用这种式子想去解决动态问题呢?其他不说了 看得出来你也挺爱动脑筋的
(2012•长春一模)感知:如图①,在菱形ABCD中,AB=BD,点E、F分别在边AB、AD上.若AE=DF,易知△AD
(2012•长春一模)感知:如图①,在菱形ABCD中,AB=BD,点E、F分别在边AB、AD上.若AE=DF,易知△ADE≌△DBF.
探究:如图②,在菱形ABCD中,AB=BD,点E、F分别在BA、AD的延长线上.若AE=DF,△ADE与△DBF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证明;如果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拓展:如图③,在▱ABCD中,AD=BD,点O是AD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D的交点,点E、F分别在OA、AD的延长线上.若AE=DF,∠ADB=50°,∠AFB=32°,求∠ADE的度数.
porsche251年前1
三江_ww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解题思路:探究:△ADE和△DBF全等,利用菱形的性质首先证明三角形ABD为等边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ADE≌△DBF;
拓展:因为点O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OA=OD,再通过证明△ADE≌△DB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DE的度数.

探究:△ADE和△DBF全等.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AB=BD,
∴AB=AD=BD.
∴△ABD为等边三角形.
∴∠DAB=∠ADB=60°.
∴∠EAD=∠FDB=120°.
∵AE=DF,
∴△ADE≌△DBF;
拓展:
∵点O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
∴OA=OD.
∴∠DAO=∠ADB=50°.
∴∠EAD=∠FDB.
∵AE=DF,AD=DB,
∴△ADE≌△DBF.
∴∠DEA=∠AFB=32°.
∴∠EDA=18°.

点评:
本题考点: 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题目综合性很强,但难度不大.

求函数(x^2-x)/(x^2-x+1)的值域 去分母,的(y-1)x^2-(y-1)x+y=0,易知y≠1,故上述可看
求函数(x^2-x)/(x^2-x+1)的值域 去分母,的(y-1)x^2-(y-1)x+y=0,易知y≠1,故上述可看成是
求函数(x^2-x)/(x^2-x+1)的值域
去分母,的(y-1)x^2-(y-1)x+y=0,易知y≠1,故上述可看成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因为x属于R,所以有实根,所以(y-1)-4(y-1)y>=0
解得-1/3
zznic1年前2
影友lia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y-1)x²-(y-1)x+y=0后,
一元二次方程
y-1≠0
y≠1
判别式Δ≥0,
(y-1)²-4y(y-1)≥0
(y-1)(y-1-4y)≥0
(y-1)(3y+1)≤0
-1/3≤y≤1
y≠1
那么
y的值域为[-1/3,1)
英语翻译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
英语翻译
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hexiaozhan1年前1
zhongtu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This is easy to understand.Although you are a good general,you are not as good as General Cao.Even though their forces retreated,General Cao must be personally bringing up the rear.Your elite forces could not win,and their forces could not lose.General Cao did not make any tactical mistake in the original battle,so their retreat must be due to disturbances in their own country.After beating back your attack,General Cao would have rushed back home and leaving others to guard the rear.Although these generals are good,they are not as good as you.Even though you led a previously-beaten force to attack a second time,you would win.
将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pH=12的氨水,易知,NH3·H2O过量,而(NH4)2SO4呈酸性,怎么判断酸性和碱性
将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pH=12的氨水,易知,NH3·H2O过量,而(NH4)2SO4呈酸性,怎么判断酸性和碱性哪个更占优势?
付出就会有回报1年前3
走猫步的猫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氨水的电离程度较小,大约为1%,所以氨水的量大约是氢离子量的100倍,因此最后得到(NH4)2SO4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氨水比(NH4)2SO4多得多,所以溶液显碱性
“解方程([3/5])x+([4/5])x=1”有如下思路:构造函数f(x)=([3/5])x+([4/5])x,易知f
“解方程([3/5])x+([4/5])x=1”有如下思路:构造函数f(x)=([3/5])x+([4/5])x,易知f(x)在R上单调递减,且f(2)=1,故原方程有唯一解x=2,类比上述解题思路,不等式x6-(x+2)>(x+2)3-x2的解集是______.
cgbird1年前1
fanlei224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解题思路:关键题意,把不等式变形为x6+x2>(x+2)3+(x+2),利用函数f(x)=x3+x的单调性把该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从而求出解集.

不等式x6-(x+2)>(x+2)3-x2变形为,x6+x2>(x+2)3+(x+2);令u=x2,v=x+2,则x6+x2>(x+2)3+(x+2)⇔u3+u>v3+v;考察函数f(x)=x3+x,知f(x)在R上为增函数,∴f(u)>f(v),∴u>v;不等式x6+x2>...

点评:
本题考点: 类比推理;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把复杂的高次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构造函数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转化是关键,是中档题.

两片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板如图1放置,使B与B1重合,A、B、A1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易知:CC1与AA1相交的
两片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板如图1放置,使B与B1重合,A、B、A1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易知:CC1与AA1相交的
锐角是60°,若以B(B1)为中心把三角板A1B1C1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如图2),则CC1与AA1相交的锐角的度数会不会有变化?为什么?

celia859261年前1
或汉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ABC=∠A1BC1=60°,
∴∠ABA1=∠CBC1,
又AB/A1B=1=BC/BC1,
∴ΔABA1∽ΔCBC1,
∴∠A1AC=∠CC1B,
∴∠AOC1=∠AA1B+∠A1C1O
=∠OA1B+∠BA1C1+∠A1C1O
=∠OC1B+30°+∠A1C1O,
=30°+∠A1C1B=120°,
∴∠AOC=60°,保持不变.
初一平面图形的认识在△ABC中,∠C>∠B,如图①,AD⊥BC于点D,AE平分∠BAC,则易知∠EAD=1/2(∠C-∠
初一平面图形的认识
在△ABC中,∠C>∠B,如图①,AD⊥BC于点D,AE平分∠BAC,则易知∠EAD=1/2(∠C-∠B)
(1)如图②,AE平分∠BAC,F为AE上的一点,且FD⊥BC于点D,这时∠EFD与∠B、∠C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图③,AE平分∠BAC,F为AE延长线上的一点,FD⊥BC于点D,请你写出这时∠AF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个会写理由的写,不会的写个答案就好了)
图①在




图②和图③在



haill20041年前1
sisi24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BAE=1/2(180-∠B-∠C)=90-1/2∠B-1/2∠C
∠CAD=90-∠C
∠EAD=∠BAE-∠CAD=1/2(∠C-∠B)
2.
∠FED=1/2(180-∠B-∠C)+∠B
=90-∠EFD
∠EFD=90-90+1/2∠B+1/2∠C-∠B
=1/2(∠C-∠B)
3.答案同2.
证明过程参照2 ,用对等角相等
概率论相关系数定义比如一个常数变量和一个随机变量X,易知它们的协方差为0,那么它们不相关.而按照定义,它们的相关系数不存
概率论相关系数定义
比如一个常数变量和一个随机变量X,易知它们的协方差为0,那么它们不相关.而按照定义,它们的相关系数不存在(因为分母为0),但是前面分析已经不相关,那相关系数就应该为0,到底相关系数是什么呢?不相关是指协方差为0还是相关系数为0?
今晚淋了雨1年前1
winger0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对于你所描述的情形,相关系数应为0/0型,不能简单认为它是不存在的;
2.常数为确定性事件,根据独立性的定义,其与任意事件独立,也即常数变量与任意随机变量X相互独立,而相互独立必不相关;
3.不相关指相关系数为0.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2)如图(2),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即[DE/DC=
1
2],过D作DG⊥AE,分别交AC、BC于点F、G.求证:[CF/AC
1
3];
(3)如图(3),若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点,且[DP/DC
1
n](n为正整数),过点D作DN⊥AP,分别交AC、BC于点M、N,请你先猜想CM与AC的比值是多少,然后再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banana2861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阿nn 幼苗

共回答了11个问题采纳率:100% 举报

解题思路:(2)由同角的余角知,∠1=∠2,由ASA证得△ADE≌△DCG⇒CG=DE,由BC∥AD⇒[CG/AD
CF
AF
1
2],故有[CF/AC
1
3];
(3)同理猜想得到[CN/BC
DP
DC
1
n],有[CM/AC
1
n+1].

(2)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D=DC,
∴∠1+∠ADG=90°,
又∵DG⊥AE,
∴∠2+∠ADG=90°,
∴∠1=∠2,
∵AD=DC,∠1=∠2,∠ADE=∠DCG=90°,
∴△ADE≌△DCG(ASA),
∴CG=DE,
又∵E为BC中点,
∴CG=DE=[1/2]DC,
∴CG=[1/2]AD,
∵BC∥AD,
∴[CG/AD=
CF
AF=
1
2],
∴[CF/AC=
1
3];(8分)
(3)猜想[CM/AC=
1
n+1];(10分)
同理可证[CN/BC=
DP
DC=
1
n],
又∵BC∥AD,
∴[CM/AM=
CN
AD=
1
n],
∴[CM/AC=
1
n+1].(14分)

点评:
本题考点: 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

1年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49 s. - webmaster@yulucn.com
banana2861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3•安徽模拟)感知: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将点E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点F,易知△CEB
(2013•安徽模拟)感知: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将点E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点F,易知△CEB≌△CFD.
探究:如图2,在图1中的基础上作∠ECF的角平分线CG,交AD于点G,连接EG,求证:EG=BE+GD.
应用: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AB=BC.E是AB上一点,且∠DCE=45°,AD=6,DE=10,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xiaoxingxiao1年前1
180135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探究:求出CE=CF,DF=BE,∠ECG=∠FCG,证△ECG≌△FCG,推出EG=GF即可;
应用:过C作CH⊥AD于H,旋转△BCE到△CHM,推出四边形ABCH是正方形,CD平分∠ECM,由探究证明知:DE=BE+DH,
在Rt△AED中,DE=10,AD=6,由勾股定理求出AE=8,设BE=x,根据BC=AB=x+8=AH得出x+8=6+10-x,求出x=4即可.

探究:证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EBC≌△FDC,
∴CE=CF,DF=BE,
∵CG平分∠ECF,
∴∠ECG=∠FCG,
在△ECG和△FCG中


CE=CF
∠ECG=∠FCG
CG=CG
∴△ECG≌△FCG(SAS),
∴EG=GF,
∵GF=DG+DF=DG+BE,
∴EG=BE+GD;

应用:
如图3,过C作CH⊥AD于H,旋转△BCE到△CHM,
则∠A=∠B=∠CHA=90°,
∵AB=BC,
∴四边形ABCH是正方形,
∵∠DCE=45°,AH=BC,
∴∠DCH+∠ECB=90°-45°=45°,
∵由已知证明知:△EBC≌△MHC,
∴∠ECB=∠MCH,
∴∠DCH+∠MCH=45°,
∴CD平分∠ECM,
∴由探究证明知:DE=BE+DH,
在Rt△AED中,DE=10,AD=6,由勾股定理得:AE=8,
设BE=x,则BC=AB=x+8=AH,
即x+8=6+10-x,
x=4,
BE=4,
AB=4+8=12,BC=AB=12,
∴梯形ABCD的面积是[1/2]×(6+12)×12=108.

点评:
本题考点: 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梯形.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

将两张长为8,宽为2的矩形的纸条交叉,使重叠部分是一个菱形,易知当两纸互相垂直
将两张长为8,宽为2的矩形的纸条交叉,使重叠部分是一个菱形,易知当两纸互相垂直
时,菱形的周长最小是8,则菱形周长的最大值是多少?
0929NorSa1年前2
久违了的心跳感觉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若想使菱形周长最大,则只须其边长最大即可`.】
解:如图,当两个矩形一条对角线重合时,黄色菱形的边长BC最大.
在Rt⊿ABC中,cos∠ACB=AC/BC,BC=2/cosa;
当且仅当一条对角线重合时,∠ACB最大,即cosa的值最小,2/cosa的值最大`.设BC=X,则AB=8-X.
BC^2-AB^2=AC^2,即X^2-(8-X)^2=2^2,4X=17.
∴此时菱形的周长最大,最大值为17.
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边长为a.易知面积为四分之根号3a^2,当放为水平直观图时,面积为多少?
xishanzaiqi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1,2,3,...n是自然数1到n的最小的排列,易知,第二小的排列是:1,2,3.n,n-1.现在给你2个值n和m,请找
1,2,3,...n是自然数1到n的最小的排列,易知,第二小的排列是:1,2,3.n,n-1.现在给你2个值n和m,请找到1到n个数的第m小的排列.到底是什么意思没看懂,
kyhh1年前1
fzf800325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假如n=10,m=5.那么就是要找由1到10的第五小数列.
即为输出:1,2,3,4,5
(2004•无为县)(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
(2004•无为县)(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2)如图(2),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即[DE/DC=
1
2],过D作DG⊥AE,分别交AC、BC于点F、G.求证:[CF/AC
1
3];
(3)如图(3),若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点,且[DP/DC
1
n](n为正整数),过点D作DN⊥AP,分别交AC、BC于点M、N,请你先猜想CM与AC的比值是多少,然后再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abcdef 1年前 举报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6 q. 0.026 s. - webmaster@yulucn.com
abcdef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如图,易知AB、CD(AB>CD)是圆O的两条弦,且满足OA=根号AB×CD=AB-CD,则∠AOB+∠COD=____
如图,易知AB、CD(AB>CD)是圆O的两条弦,且满足OA=根号AB×CD=AB-CD,则∠AOB+∠COD=________

不停在错1年前1
wintding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将分散的图集中:见图
作△BOE与△COD全等,并连接AE.
AO的延长线交圆O于F,AF=2*OA.
有三种情况:E点在BF弧内;
E点在BF弧外;
E点与F点重叠.
(2)理清角度关系:
设:∠AOB=a,∠BOE=∠COD=b
∠ABO=(180°-a)/2=90°-a/2
∠EBO=(180°-b)/2=90°-b/2
∠ABE=∠ABO+∠EBO=180°-(a+b)/2
(3)计算:已知OA=√(AB*CD)=AB-CD
转换OA=√(AB*BE)=AB-BE
E点与F点重叠,AE^2=AB^2+BE^2=4*OA^2,与已知条件不符,不存在该情况.
E点在BF弧内.
∠EAF=(180°-a-b)/2=90°-(a+b)/2
令:∠ABE=x,∠EAF=y.
则: x=90°+y
OA^2=AB*BE
OA^2=AB^2+BE^2-2*AB*BE
=AB^2+BE^2-2*OA^2
AB^2+BE^2=3*OA^2
在△ABE中
AE^2=AB^2+BE^2-2*AB*BE*Cosx
=3*OA^2-2*OA^2*Cosx
AE^2/OA^2=3-2*Cosx-----------[1]
在△AEF中
Cosy=AE/AF=AE/(2*OA)
AE^2/OA^2=(2Cosy)^2----------[2]
将[1[代入[2]
3-2*Cosx=(2Cosy)^2
3-2*Cos(90°+y)=4*Cos^2y
3+2*Siny=4*(1-Sin^2y)
4*Sin^2y+2*Siny-1=0
Siny=[-2±√(4+16)]/8=(±√5-1)/4
Siny1=(√5-1)/4≈0.309
y1≈18°
90°-(a+b)/2≈18°
a+b≈180°-36°≈144°
∠AOB+∠COD=a+b≈144°
E点在BF弧外.
∠EAF=(a+b-180°)/2=(a+b)/2-90°
令:∠ABE=x,∠EAF=y.
则: x=90°-y
(过程类同 略)
Siny2=(√5+1)/4≈0.809
y2≈54°
(a+b)/2-90°≈54°
a+b≈180°+108°≈288°
∠AOB+∠COD=a+b≈288°
供参考.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易知AC⊥BD,CO/AC=1/2
(1)如图(2),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的中点,连接AE.过D作DG垂直AE,分别交AC、BC于点F、G求CF/AC的值
(2)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且DE/DC=1/3,连接AE,过D作DG垂直AE,分别交AC、BC于点F、G,AE交DG于N,求证:NF/GF=9/5
(3)如图(3),若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点,且DP/DC=1/N (n为正整数),过点D作DN⊥AP,分别交AC、BC于点M、N,AP交于DN于Q.则QM/MN
ii的猫1年前3
gaowu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ADE≌△DCG
CG=DE
△GFC∽△DFA
CF/AF=CG/AD=1/2
CF/AF+CF=1/3
(2)设边长为1
DG²=1²+(1/3)²
DG=根10/3
GF=根10/12
设NE=X,DN=3X
X²+(3X)²=(1/3)²
X=根10/30
3X=DN=根10/10
NF=DG-DN-GF=3根10/20
GF/NF=5/9
(3)DN=根号(N²+1)/N
MC=DR=根号2/(N+1)
MN=根号(N²+1)/N(N+1)
DM=DN-MN=根号(N²+1)/N+1
DQ/DR=DO/DM
DQ=1/根号(N²+1)
QM=DM-DQ=根号(N²+1)/(N+1)-1/根号(N²+1)
QM/MN=[N²(N-1)]/(N²+1)
曲线切线的准确定义是什么?极限的定义不够全面如y=x^3在0处斜率存在,y=x^1/3不存在,但根据反函数对称性易知为y
曲线切线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极限的定义不够全面如y=x^3在0处斜率存在,y=x^1/3不存在,但根据反函数对称性易知为y 轴,WAY ?
哭泣的鱼珍珠1年前1
致虚守静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割线的极限位置
参见
函数y=根号下sinx的定义域这题的答案是 函数y=√sinx.易知,sinx≥0.===>2k≤x≤2kπ+π.k∈Z
函数y=根号下sinx的定义域
这题的答案是 函数y=√sinx.易知,sinx≥0.===>2k≤x≤2kπ+π.k∈Z.∴函数定义域为[2kπ,2kπ+π] k∈Z 我想知道 2kπ 和2kπ+π 是什么东西 哪里来的
laohts1年前3
tracyfe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sin是周期函数,其周期为2π,在一个周期内满足的条件自然每个周期都满足,而K 属于整数就表示在任意一个周期里
老子讲: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讲: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佛祖对应的话是什么?
阳牧逸羽1年前1
xingxingsha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老子洋洋五千文,非常容易晓得,也很容易实践,但是天下的人很少能了解,很少人能去实践.
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 形DCE的边BC和CE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易知:AD=BE,AD、BE成60度角
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 形DCE的边BC和CE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易知:AD=BE,AD、BE成60度角
如图,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 形DCE的边BC和CE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易知:AD=BE,AD、BE成600角. (1)当正三角形ABC绕顶点C旋转至下图2和图3(B、C、D共线)位置时,AD和BE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2)试判断图3中,△MN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wxybmbaby1年前3
无有道人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纯手打,求给分
(1)在图2中
因为角ACD+角ACE=60°=角ACE+角BCE
所以角ACD=角BCE
对于△ACD和△BCE
AC=BC
AD=BE
角ACD=角BCE
所以△ACD≌△BCE
所以角ADC=角BEC
所以∠ADE+∠BED=∠CDE+∠CED=120°
所以AD与BE的夹角等于180°-120°=60°
同理,在图3中,△ADC≌△BEC
所以∠DAC=∠EBC
∠DAC+∠ADC=∠ACB=60°
所以∠EBC+∠ADC=60°
假设BE与AD的交点为P
则∠BPD=120°
∠EPD=60°
即AD,BE成60°角
综上所述,AD和BE的关系不发生变化.
(2)△MNC是正三角形.
∠MCN=180°-60°-60°=60°
对于△MCD和△NCE
CD=CE
∠CDM=∠CEN
∠MCD=60°=∠NCE
所以△MCD≌△NCE
所以MC=NC又因为∠MCN=60°
所以△MCN是正三角形
文科生问有关数列的公式1/[(2n-1)(2n+1)] = 1/2 [1/(2n-1)-1(2n+1)]我如何才能易知这
文科生问有关数列的公式
1/[(2n-1)(2n+1)] = 1/2 [1/(2n-1)-1(2n+1)]
我如何才能易知这个公式中间的那个1/2是1/2,而不是其它?里头有什么规律?
紫悠_pcj1年前1
kocoo_2000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这个要看
2n+1-(2n-1)=多少了
这里等于2
那就是1/2
因为
1/(2n-1)-1(2n+1)通分会出现2n+1-(2n-1)
那就要一个1/2使之恒等 因为2*1/2=1
比如说要是要是1/[(2n-2)(2n+2)=1/4(1/(2n-2)-1/(2n+2))
因为(2n+2)-(2n-2)=4
那就要一个1/4使之恒等 4*1/4=1
明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