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cm长的直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60g/L、80g/LKNO 3 溶液中,测量结

penguinrobin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cm长的直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60g/L、80g/LKNO 3 溶液中,测量结果如下图,预计在40g/LKNO 3 溶液中的测量结果最可能是
[ ]
A.
B.
C.
D.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何漂亮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D
1年前

相关推荐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部位摘取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部位摘取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
A. 早晨摘取的蓝色最深
B. 傍晚摘取的蓝色最深
C. 深夜摘取的蓝色最深
D. 一样深
alanna47131年前1
轩窗雪影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2)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
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
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

考点点评: 关键知道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一道高中生物实验题,谢谢.题目如下: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用打孔器将滤纸制
一道高中生物实验题,谢谢.
题目如下: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用打孔器将滤纸制成小圆片,浸泡在含酶的过氧化氢缓冲液中.开始时,小圆片沉在溶液底部,但后来会浮出液面,记录小圆片上浮时间,用时间的倒数来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为研究底物浓度对于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进行.
问题是,为什么要用过氧化氢缓冲液?
答案给的是 保持ph,保持酶活性.
难道不应该是, 保持过氧化氢浓度吗?要不然随着实验进行,过氧化氢变稀那怎么办?
而且 题目说 :“实验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进行.”
也就是实验本身就是多组,不需要在一组中改变过氧化氢浓度.
另外,过氧化氢分解,溶液ph会改变?
谢谢!
xl324011年前1
huanwen025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先说答案,酶促反应需要恒定在最适pH这就不多说了,H2O2分解成水和O2,虽然看似不生成酸和碱,但请注意过氧化氢中的H和水中的H电离度是不同的,因为过氧根和氢氧根对H+的吸引力不同.所以二者电离出H+的能力不同,pH因此变化.
再说你的想法.首先测酶促反应速率应该是在底物浓度大过量的条件下进行的,此时默认所有酶分子被底物饱和,酶促反应速率不受底物浓度影响.想象一下一个游泳池里装满过氧化氢,往里滴加一滴酶液,跟把太平洋里装满过氧化氢,滴加一滴酶液测出来结果是一样的.而如果试图改变底物浓度,则题目试图告诉你的是底物浓不是大过量的,有一部分酶不被底物饱和.此时随着酶促反应的进行底物浓度确实会下降,但请注意要测定的是反应的初速度,即底物与酶刚加入时在设定浓度下反应的速率.以产物生成量对时间作图的话应该用横坐标为零时曲线的斜率表示反应速度.理论上测定结果是不受反应过程中底物浓度变化影响的.一般的测定时间也很短,仅仅数分钟,而且精确到秒,都是为了保证测定过程在初速度范围内.由于这个实验无法实时监测氧气的产量,只能用一段时间内的反应平均速度代替初速度.近似认为在短时间内过氧化氢消耗量很小以至于不影响浓度.反应体系的体积是远大于酶的用量的,在无法求全的时候只好合理近似了.
1862年,某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树上摘下一片叶子,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各取一
1862年,某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树上摘下一片叶子,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各取一大小相同的圆片,烘干后称重,发现深夜取的叶子最轻,早晨的比较重,傍晚的最重.又将它们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水冲洗,加碘液染色,结果发现,深夜的颜色最浅,傍晚的最深.
1.早晨的样品比较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傍晚的样品最重,碘酒处理时蓝色最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夜的样品最轻,颜色最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二爷的单车1年前1
ksitigarbha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早晨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植物补充了有机物糖类,使早晨的叶子开始加重;
傍晚的淀粉量最多,糖类堆积量最大,经过白天的光合作用,植物体内糖类不断堆积.
淀粉的堆积量最少,夜晚不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仍在继续,植物体内糖类不断的被消耗.
在同一植物的同一片叶上,用打孔器分别在早晨、午夜、傍晚取同样大小的叶圆片,用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会怎
在同一植物的同一片叶上,用打孔器分别在早晨、午夜、傍晚取同样大小的叶圆片,用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会怎
A、早晨取的叶圆片的蓝色较深
B、午夜取的叶圆片的蓝色较深
C、傍晚取的叶圆片的蓝色较深
D、三个叶圆片的蓝色差不多
我们明天下午考试!
frances821年前1
天上掉下只青蛙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c,碘酒遇到淀粉变蓝,傍晚植物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一天的淀粉,所以更蓝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t3 t4
光照下O2的增加值(相对值/mg•h) 2.7 6.0 12.5 12.0
黑暗下O2的消耗值(相对值/mg•h) 2.0 4.0 8.0 12.0

A.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由实验数据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t4
C.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
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
85xuyan1年前1
美人论贱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分析题意可知:黑暗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黑暗下O2的消耗值可表示呼吸速率.光照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照下O2的增加值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A、由表格显示,t1<t2<t3<t4.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黑暗下O2的消耗值越来越多,呼吸作用强度增强,A正确;
B、总光合作用(用氧气量表示)=光照下O2的增加值+黑暗下O2的消耗值,其中植物在t4温度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生成量最多,并且此时的呼吸速率也最高,因此只能说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t4;但是缺少更高温度条件下的实验,B错误;
C、表格显示,t4温度下,光照下O2的增加值=黑暗下O2的消耗值,C正确;
D、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即为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量,用表中的光照下O2的增加值表示,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明确表格中光照下O2的增加值和黑暗下O2的消耗值所表示生理意义,识记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并能够从表格中提取解题相关信息.

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用打孔器将滤纸制成小圆片,浸泡在
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用打孔器将滤纸制成小圆片,浸泡在含酶的过氧化氢缓冲液中,实验开始时,小圆片沉降在溶液底部,但后来会浮出液面,记录小圆片上浮时间.为研究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小圆滤纸片进行到一定时间后开始上浮的原因是______.
②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用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
③据图中曲线描述底物浓度与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关系______.
④当底物浓度超过140mol•L-1时,反应速率不再加快的原因是______.
⑤若要研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由______调整为______,根据______原则,各组实验的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
David09281年前1
ashengdeqq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信息和题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的浓度对过氧化氢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O2形成的气泡推动小圆片上浮,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溶液的PH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

①由于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O2形成的气泡推动小圆片上浮,因此沉降在溶液底部小圆滤纸片一定时间后开始上浮.
②缓冲液能维持溶液的PH相对稳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PH是无关变量,为了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用缓冲液.
③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底物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变大,到一定浓度后,酶的活性不再继续增大.
④当底物浓度超过140mol•L-1时,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活性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而是酶的数量.
⑤若要研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温度,底物浓度等为过无关变量;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各组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且适宜.
故答案应为:
①H2O2 分解产生O2,O2形成的气泡推动小圆片上浮
②维持PH稳定,保持酶的活性
③随底物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变大,到一定浓度后,酶的活性不再继续增大
④酶的数量有限
⑤底物浓度温度单一变量

点评:
本题考点: 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底物浓度、酶的数量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和原则的应用和对变量的控制是解题的关键.

在一个研究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实验中,先将马铃薯用打孔器钻出2cm长的圆条,再将圆条横切成10个小圆片,然后放入
在一个研究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实验中,先将马铃薯用打孔器钻出2cm长的圆条,再将圆条横切成10个小圆片,然后放入一针筒内,继而用针筒吸入10mL稀过氧化氢溶液,将针嘴用橡胶盖密封.下图显示针筒收集气体时的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的情况记录如下:

(1)反应速率最高的在————段,最低在——————段.
(2)试解释整个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
(3)试将实验结果绘成一曲线图形.


(4)假设本实验所用的马铃薯小圆片是20片而不是10片,试在第(3)题答案的曲线图上绘一曲线以显示此实验过程所可能收集的气体体积.
笔记苯1年前1
天使在心中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0至2分钟; 20至25分钟.(2)因为开始大量的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发生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随着过氧化氢的消耗,释放的氧气逐渐减少;最后过氧化氢被完全分解,则没有氧气释放.(3)和(4)见下图. (上面...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是(  )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叶片蓝色深浅相同
kiss_cyc1年前1
iz0xkci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较浅;
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
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故选:B.
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新鲜菠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避开大的叶脉),平均分为甲、乙、丙
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新鲜菠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避开大的叶脉),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分别给予a、b、c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氧气的含量:甲装置未见变化,丙增加的氧气量比乙多.对以上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仍在进行
B.乙、丙装置中增加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
C.丙装置中光反应产生的[H]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D.光照时乙装置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丙装置
wanyue0071年前1
lunayhx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且容器是密闭的,因此可以通过氧气的变化量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当氧气量减少时,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当氧气量不变时,表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当氧气量增多时,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A、光照强度为a时,甲装置中氧气量未见变化,说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丙增加的氧气量比乙多,说明乙和丙的光合作用均大于呼吸作用,即多出的氧气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增加的氧气来自光反应中水的光解,B正确;
C、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错误;
D、由于丙增加的氧气量比乙多,该氧气表示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因此光照时乙装置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丙装置,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明确:装置中的氧气变化量可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因此可以根据氧气的变化量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识记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的去处.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部位摘取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部位摘取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蓝色最深 B.傍晚摘取的蓝色最深
C.深夜摘取的蓝色最深 D.一样深
痴心爱ff1年前1
chenjinfa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
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
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故选:B
(2013•广州模拟)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cm长的直方条,分成四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60g/L、80g/L的
(2013•广州模拟)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cm长的直方条,分成四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60g/L、80g/L的KNO3溶液中,测量结果如图所示.预测在40g/LKNO3溶液中的测量结果最可能是(  )
A.
B.
C.
D.
liusiwenczz1年前1
做电视的鸡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解题思路: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装置.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在20、60g/L KNO3溶液中,萝卜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后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在40g/LKNO3溶液中的测量时,失水量要小于60g/LKNO3溶液中测得的量,质壁分离复原后萝卜条长度不会大于20g/L KNO3溶液中测得的量.

由柱状图可知,萝卜直根条在浓度为20 g/ml的硝酸钾溶液中,3h后变长,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液浓度大于20g/ml;萝卜直根条在浓度为60g/ml的硝酸钾溶液中,0.5h后发生质壁分离,3h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但是没有复原到原来5cm的状态,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60g/ml;由此可推测萝卜直根条在40g/ml的硝酸钾溶液中会先会发生质壁分离后会发生复原,恢复到5cm的状态.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009•海南)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
(2009•海南)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hgsdxj1年前1
linwenzuan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通过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因变量的氧气的增加量,该图显示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a、b、c条件下氧气的增加量依次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依次增强,三种条件是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A、氧气是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的,因此装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A正确;
B、光照强度为a时,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为0,说明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错误;
C、丙装置氧气增加量最多,说明光合作用最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C正确;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来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际光合和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和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题图进行正确分析,弄清氧气的增加量表示净光合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B选项往往因对题图理解不正确而分析错误.

用打孔器在一个新鲜马铃薯中获取3cm长条若干,将它们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用打孔器在一个新鲜马铃薯中获取3cm长条若干,将它们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马铃薯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2g/mL蔗糖溶液的浓度
B.a点时无水分进出细胞,不消耗ATP
C.a、b、c 点相比,a点时细胞吸水能力强
D.a~e点时的细胞,均有质壁分离复原的能力
好女色流1年前1
anbbie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新鲜马铃薯初始的3cm可作为参照.当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发生渗透作用吸收,马铃薯长度会变长;如果是等渗溶液,则失水和吸收达到动态平衡,马铃薯长度应不变;当在高浓度溶液中时,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失水,马铃薯会变短.据此答题.

A、由于a点实验后马铃薯长度没有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所以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2g/mL蔗糖溶液的浓度,A正确;
B、a点时水分进出细胞量相等,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
C、a、b、c 点相比,a点时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细胞吸水能力弱,C错误;
D、由于d~e点时的马铃薯长度没有变化,说明细胞失水过多,可能已失去活性,因而e点细胞没有质壁分离复原的能力,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考点点评: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渗透作用的原理以及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2013•东城区二模)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
(2013•东城区二模)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温 度
气体变化值(相对值/mg•h)
t1t2t3t4
光照下O2的增加值2.76.012.512.0
黑暗下O2的消耗值2.04.08.012.0

A.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
C.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
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
这真的不是cc1年前1
你我尝尽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黑暗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黑暗下O2的消耗值可表示呼吸速率.光照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照下O2的增加值可表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A、由表格显示,t1<t2<t3<t4.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黑暗下O2的消耗值越来越多,呼吸作用强度增强.故A正确.
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用氧气量表示)=光照下O2的增加值+黑暗下O2的消耗值,其中植物在t4温度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生成量最多.故B错误.
C、表格显示,t4温度下,光照下O2的增加值=黑暗下O2的消耗值.故C正确.
D、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即为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量,用表中的光照下O2的增加值表示.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4•吉林二模)如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
(2014•吉林二模)如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假设实验用的NaHCO3溶液浓度不影响细胞呼吸)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2)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______.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由30℃调节到25℃,图乙曲线中bc段将向______移动.
(4)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______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xiao_doudou1年前1
peiling86724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原理是当叶圆片抽取空气沉入水底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产生的氧气在细胞间隙积累圆叶片的浮力增加,叶片上浮,根据上浮的时间判断出光合作用的强弱.

(1)分析步骤可知,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二氧化碳浓度).
(2)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片上浮时间缩短,说明随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
(3)由题意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30℃,若将温度由30℃调节到25℃,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圆叶片上浮的时间缩短,图乙曲线中bc段将向下移动.
(4)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叶肉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导致水平下降.
故答案为:
(1)CO2浓度(NaHCO3溶液浓度)
(2)逐渐增强
(3)下
(4)失水

点评:
本题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考点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实验目的、原理、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012•合肥一模)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新鲜菠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避开大的叶脉
(2012•合肥一模)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新鲜菠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避开大的叶脉),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容器内,分别给予a、b、c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适宜并且一致,一段时间后,测得氧气的含量,甲装置未见增加,丙增加的比乙多,对以上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仍在进行
B.乙、丙装置中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
C.光照时乙、丙装置叶片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丙装置光反应产生的[H]可与氧反应生成水
旖麗1年前1
ciciston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强度的光照,因变量是氧气的含量的变化,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A、光照强度为a时,氧气含量没有增加,说明光合作用不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仍然进行,A正确;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来自水的光解,乙丙装置中氧气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B正确;
C、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与光照条件无关,其他条件适宜且一致的前提下,光照不同,呼吸速率相同,C正确;
D、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不能用于与氧气反应形成水,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在同一植株的同一部位,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各摘取用一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是(
在同一植株的同一部位,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各摘取用一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是(  )
A.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
B.早晨摘取的叶片颜色较深
C.傍晚摘取的叶片颜色较深
D.深夜摘取的叶片颜色较深
周夏琳子1年前1
南权北股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2)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根据选项可知C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考点点评: 关键知道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是(  )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叶片蓝色深浅相同
东家有条狗1年前1
miss猫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2)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较浅;
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
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考点点评: 关键知道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高中生物实验题,谢谢题目如下: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用打孔器将滤纸制成小圆
高中生物实验题,谢谢
题目如下: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用打孔器将滤纸制成小圆片,《浸泡在含酶的过氧化氢缓冲液》中.开始时,小圆片沉在溶液底部,但后来会浮出液面,记录小圆片上浮时间,用时间的倒数来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为研究底物浓度对于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进行.
问题是,为什么要用过氧化氢缓冲液?
答案给的是 保持ph,保持酶活性.
难道不应该是, 保持过氧化氢浓度吗?要不然随着实验进行,过氧化氢变稀那怎么办?
而且 题目说 :“实验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进行.”
也就是实验本身就是多组,不需要在一组中改变过氧化氢浓度.
另外,过氧化氢分解,溶液ph会改变?
谢谢!
高希希1年前1
紫媚蝴蝶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生物学规矩之——用酶必须用缓冲溶液
不管你的试验条件是否会在反应的前中后末改变溶液的参数体系,必须用缓冲,保证酶始终在最适条件下.否则变量一多就没办法搞了.
你这种小圆片,只能算是一个半定量的做法——能比不同条件下的谁多谁少,但是不能说谁有多少量.因此反应进行中H2O2浓度的变化这个因素是可以忽略的.
可以认为结果的变化只取决于初始浓度的不同
一道生物题:用打孔器把生长旺盛的叶片打成相同大小的小块,用注射器除去叶内气体.
一道生物题:用打孔器把生长旺盛的叶片打成相同大小的小块,用注射器除去叶内气体.
用打孔器把生长旺盛的叶片打成相同大小的小块,用注射器除去叶内气体,作四种处理,沉入试管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A.煮沸的自来水 25摄氏度 光照
B. 自来水 0摄氏度 不照光
C.自来水 25摄氏度 光照
D.自来水 25摄氏度 不照光
我知道正确答案是C,但仍不明白是为什么,请知道的详细解答.
天空之城56741年前4
花butterfly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自来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而煮沸的自来水中几乎没有二氧化碳的溶解,所以在自来水中植物的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煮沸的自来水中不能进行.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可以产生氧气,充满叶肉细胞的间隙,使叶片浮起来.
为什么不考虑呼吸作用呢,这是因为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另外既使通过呼吸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也会溶解在水中,不足以使叶片浮起来.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C.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Ⅰ.取某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将圆片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Ⅰ.取某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将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的装置内,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
(1)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______(物质).丙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______.
(2)光照强度为a时,氧气的增加量恰好为0,原因是______.
(3)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wlgrl731年前1
诚则灵110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通过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考查.
分析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因变量的氧气的增加量,该图显示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a、b、c条件下氧气的增加量依次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依次增强,三种条件是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1)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丙装置内氧气含量增加较多,说明丙装置中光合速率明显快于呼吸速率,消耗的CO2多于呼吸释放的CO2,所以装置中的CO2含量比照光前低.
(2)光照强度为a时,氧气的增加量恰好为0,原因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正好被呼吸作用利用.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氧气的增加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可见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
(1)水 低
(2)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3)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相关的探究实验,属于高频考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图形分析和实验分析,要求学生明确曲线图中点、线的含义,并能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