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yaoxinhen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y6ff3pev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或者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年前

相关推荐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KK1978491年前1
九十九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英语翻译5本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 树木的根 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 树木的干
英语翻译
5本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 树木的根
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 树木的干
③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根本 基本
xiaoshi10061年前1
神佑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①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
②摇动它的根并且观察它稀疏还是稠密(或 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
③陛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理想政治境界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lhynh1年前1
采矿工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里的词类活用,通假字...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里的词类活用,通假字...
虚词,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等..
左手是他的右手1年前1
zsdx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译为“把”)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源不深而望流之无(边词,表转折)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古今异义】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
承天景命(景,大.今常用于景色.)
【词类活用】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之下)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通假字】
振之威怒(通“震”,威吓)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介宾后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可概括为哪5戒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可概括为哪5戒
文章第三段中的十思可概括为——、——、——、——、——、等五戒,里面应该填啥呀,最好在十分钟内给我答案
我说,起码应该是戒啥、戒啥才对啊
kanglisha1年前2
weiwei82355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戒奢
戒骄
戒放纵
戒轻言
戒赏罚
貌似该文我们要全文背诵的
这本书里面有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谏太宗十思疏 烛之武退秦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 大家认为考试中最有可能作为语段
这本书里面有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谏太宗十思疏 烛之武退秦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 大家认为考试中最有可能作为语段阅读的是什么啊!
我行我俗1年前1
xianhongnuotia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五人墓碑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求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如题1.烛之武退秦师2.谏太宗十思疏3.廉颇蔺相如列传4.鸿门宴注意:要求是曾经高考出现过的
求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
如题
1.烛之武退秦师
2.谏太宗十思疏
3.廉颇蔺相如列传
4.鸿门宴
注意:要求是曾经高考出现过的,考翻译和默写的句子!
别和我说什么第几段重要,我要是的重点句!
不欣赏廖无墨11年前1
wdf200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无
2.臣闻求木之长.必积其德义.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
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3.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差不多就这些,老师讲的.
谏太宗十思疏 典故举出课文中的2处典故 我只知道那个载舟覆舟的 还有再举一个
yajobnet1年前2
wswzx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77.8%
劳神苦思
典出《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奔车朽索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憻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满意否?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重点句子要重点翻译的,越多越好谢谢
lcwen0071年前2
lengmmmm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英语翻译就是谏太宗十思疏最后一段的翻译.嗯,最好看上去比别人的差一点.
flystina1年前1
thrm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翻译,绝对正确0D0A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怎么可以怠慢呢?做皇上的,的确可以看见想要的东西,就要想知足来告诫自己
谏太宗十思疏的古汉语特殊语言现象
hcyyswb1年前2
小西928374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谏太宗十思疏
山东省郓城一中 王玫 张均华(原创已发表)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摘要:古代文言和现代汉语之间关系甚密,又存在差异.在词语运用上特别体现在词语的修辞格上,与古书阅读关系密切.古代文言对于现代人而言,本身就是一种突破语言常规而高度陌生化的言语,不过能有所借鉴,对现行高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且在诗文写作上也是个很好的尝试.
关键词:古代汉语 修辞 差异

中国古代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根本东西,近些年,重视程度不够.因为对理论认识形态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因为没有平等的机会与现代科学开展充分交流和比较,长期处于滞后状态.所以为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这份宝贵财富,为推动和完善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应担负起认真研究的责任.

一、古今汉语中的修辞
(一)古书中有关修辞的说法
在《易经》中就出现“修辞立其诚”的说法,虽然那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修辞”,但已经强调对“辞”需要“修”(研究),才能在达意时“立其诚”.孔子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记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并强调说:“非文辞不为功,慎之哉!”《礼记·表记》则主张“情欲信,辞欲巧.”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联辞结采,将欲明理.”
以上说法都说明早在先秦六朝时古人就已经非常重视说话的表达效果问题了.在运用修饰的言辞后更具有魅力,感动人,这将为开启后来的语法和修辞关系及研究语法现象起到重大作用.
(二)现今对修辞的阐释
有人认为修辞是一种方法,“是如何调整和修饰语言,把话和文章说得更正确、明白、生动、有力的方法”.①修辞作为一门科学“是使我们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有说服力的一种艺术或规范的科学.”②修辞作为一种法则“是讲词句艺术加工的法则.”③实际上修辞是一种语言,“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④更通俗一点的认为“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如何把词语选用得恰当些,把句子组织得好一些,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修辞”.⑤
总之,如今虽然我们对修辞有诸多的解释,但都在强调修辞现象的运用的重要性.是为研究语言文字的组织,使说者或作者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以获得听者或读者的同情或美感.这就要如何更好地修饰语言了.

二、与古书阅读密切的修辞格例说
学习古代汉语,当然应该首先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一点点古代文化常识.不懂修辞,特别是不了解古代汉语特殊的修辞方式,古诗文中有些句子就可能读不懂,即使懂得大意,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何况中学教材中还有些注释没有兼顾修辞,大凡文学大家无不是古诗文功底深厚的人,如毛泽东、鲁迅、金庸等.这样才能品味出原汁原味的古人华章,像《论语》、《史记》、《西厢记》等.
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参考与古代汉语修辞知识有关的文献资料,结合现行中学教材的实例,着重探讨古代汉语若干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修辞方式.由于笔者学养有限,望识者雅正.
(一)比兴.“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论.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关系.《毛传》所说“兴”,还有另一种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兴”是一种比“比”更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如《周南·关睢》这首爱情诗,诗歌俗写所思之“女”,先以睢鸠起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睢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睢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睢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等,这对高中生学习来讲,很容易,但在实际说活或文章中运用就成问题了.
(二)节缩就是音形上的方便,在意义并没有什么增减.如“不可”缩为“叵”,“何不”缩为“盍”,“之于”缩为“诸”.这就是节缩现象.作为古汉语特殊修辞的节缩有两种: 1、是人名的节缩.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即左丘明.王勃《滕王阁序》:“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即杨得意的节缩;“钟期”即钟子期的节缩.刘知几《史通》节缩司马迁为马迁,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节缩东方朔为方朔,嵇康《琴赋》节缩王昭君为王昭等为例. 2、是成语的节缩.如蒲松林《聊斋志异·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转侧”乃“辗转反侧”.“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抢呼”乃“呼天抢地”.“夫妻向隅,茅舍无烟.”“向隅”为“向隅而泣”.梁启超《谭嗣同》:“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推心”即成语“推心置腹”的省写.
节缩的主要特点是音形长度减少了而意思并没有减少,其修辞作用主要是为了节奏的匀称、对偶的整齐.
现代汉语也保留了成语节缩的现象,如鲁迅《拿来主义》中的“冠冕”即“冠冕堂皇”,朱自清《威尼斯》中的“斩截”即“斩钉截铁”,还有人们所熟知的“沧桑”即“沧海桑田”,“金汤”即“金城汤池”,“瓜李”即“瓜田李下”,“泰斗”即“泰山北斗”.成语节缩的效果是使语言更精练;其次,这些成语节缩后,可以与其他词语重新组合成新的四字成语或短语,以适应新的思想内容的需要,或使语言富于变化.如“沧桑巨变”“固若金汤”“瓜李之嫌”“学界泰斗”等.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这种古汉语中特殊修辞的用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避复. 《庄子秋水》:“且夫我尝闻少促尼之闻,”课文注释将“少”解为“小看”,“轻”解为“轻视”.其实,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差别,小看就是轻视,避复而已.
《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就是“慎”.这里有认真严肃、全神贯注地对待的意思;今天还有“敬业”的说法.这里不说“慎始而慎终”,显然是为了避复.又:“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尽”“竭”,其义一也.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避复的修辞较多地运用在上下文结构对应的位置上,由此产生了“上下对文而见义”之说.如果说,互文见义的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对文见义”特点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了.李密《陈情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鲜”本是“少”的意思,但受到上句“无”的影响,临时取得了“无”的意思.《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文中“收藏”“经营”“精英”本来并非同义词,也不是近义词,但受到上文的影响,按照对文见义的原则,它们取得了相同的含义.
(四)列锦.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法.这个名称是当代修辞学家谭永祥提出的.他对列锦的解释是:古典诗歌作品中一种奇特的句式,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如明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而音韵铿锵,意象俱足,始为难得.区区十个字,不仅有景有情,而且还有动态的叙述,妙就妙在没有一个动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一个特写镜头,所述景物原是大自然中极平常的,但平凡的事物一经文人的艺术组合,便得以升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写景,而深情寓于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空虚寂寞之感.还有:“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等.
运用列锦,具有凝练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
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着只向学生讲解翻译,没有互动,没有激情.学习文言文有何用处,存在于迷惘之中.因此,古汉语修辞在不仅了解掌握修辞知识同时,而且通过修辞运用对现今我们的说话文章中或教学中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丹心照汉青”这些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正是通过文言文的载体传达的.由此达到审美的艺术效果.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盖在 忧——殷:深 
b.人君 神器之重——当:当然  
c. 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 
d. 能而任之——简:选拔
2.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求木之长者,必固 根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可怪也欤?
b.思国之 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曰:“沛公 在?”
c.人君当神器 重——岂取之易守 难乎?
d.则思无 怒而滥刑——不 物喜,不以己悲
3.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qishi19951年前1
我等你不见不散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B
2.A
3.D
谏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句子课后要求背诵的,可是我不太懂.希望帮我找找.有哲理的句子哦·!多一点·!
甜言蜜语98981年前2
midili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86.2%
我认为富有哲理句子就是``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训俭示康,谏太宗十思疏 ,游褒禅山记 的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训俭示康,谏太宗十思疏 ,游褒禅山记 的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麻烦各位懂古文了解古文的朋友帮下忙,具体准确的写一下这几篇古文的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caostarcool8881年前1
怀念育蓉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写游记,除了在记叙所见到的山川景物、人情风俗外,当然还可以写作者的感触,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在游记中带一些抒情成分比较常见;借着记游发许多议论,而不失去游记体裁的文学意味,这却需要工夫.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作到了这样,它在千百年来是深深地为读者所喜爱的.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特殊句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fengjixu10011年前1
小女贼忘记了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判断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表判断)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
2.省略句
(1)则思三驱以(之)为度(省介词宾语“之”)
(2)(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省主语“民众”)
3.倒装句
(1)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