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的《从军行》中表现战场凄冷紧张单调的句子是?

等风的蜻蜓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新视觉娱乐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
1年前

相关推荐

古诗《从军行》-杨炯
dujianghui1年前1
川A93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从军行作者:杨炯 烽火照西京2,心中自不平3. 牙璋辞凤阙4,铁骑绕龙城5. 雪暗凋旗画6,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7,不作一书生.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以军旅战争之事为题材. 2.蜂火:古代边...
诗文默写。1.必做题:请将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一诗补充完整。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____________,___
诗文默写。
1.必做题:请将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一诗补充完整。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所答的前4道小题。
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真挚而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④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____________。(何其芳《秋天》)
⑥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forzamilan1年前1
霈霈_Sk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3.9%
1.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2.①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吾视其辙乱
  ④鸡声茅店月
  ⑤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⑥凭君传语报平安
从军行(杨炯)中第三句“牙璋辞凤阙”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liushaohai20031年前1
黄东东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借代
“牙璋”,兵符,代指军旅生活.
“凤阙”,宫阙名,代指朝廷.
《从军行》杨炯中,“牙璋”“凤阕”“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woai13_ai1年前1
雨辰_zz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牙璋”“凤阕”“铁骑”“龙城”都是借代.
“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将帅.
“凤阕”代指长安宫阙.
“铁骑”代指精锐的唐军.
“龙城”代指敌人的要塞.
①杨炯在《从军行》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杨炯在《从军行》一诗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感时伤世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④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sparrowszs1年前1
边跑边爱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各领风骚数百年
④野芳发面幽香
杨炯的《从军行》中,第三联中的“多”字怎么理解?
飞雪_飘零1年前1
ii愿望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多,这里就是狂、呼啸,形容风大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初唐四杰”,指_______、杨炯、卢照邻、___________等四位初唐享有美誉的诗文作家。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指_______、杨炯、卢照邻、___________等四位初唐享有美誉的诗文作家。
2、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他和__________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
3、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古代的这种游戏叫做“________________”。
4、“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指_________、_________、赏心、乐事。
san6300221年前1
小林子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王勃、骆宾王
2、李商隐
3、流觞曲水(曲水流觞)
4、良辰、美景
杨炯诗 《从军行》首联说心中自不平说说诗人心中在想些什么
ad453618720a07e81年前1
雪烽刃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不平指的是激动、感慨.诗人心中想的自然是对敌人入侵的愤恨及愿意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
1、杨炯《从军行》中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1、杨炯《从军行》中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
2、《月下独酌》中的名句是:
3、《登楼》中写景的句子是:
4、将军金甲夜不脱,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颔联是:
6、中国古代有许多诗句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痛苦,请写出两组连续的诗句:
(1)
(2)
7、《雁门太守行》中表现作者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8、水是眼波横,
9、无限山河泪,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直接论述“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11、读《公输》、《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等课文,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的一句名言是:
不乖灵1年前1
philia_cn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4、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6、(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山是眉峰聚。
9、谁言天地宽
10、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军行 杨炯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杨炯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念什么?chang?zhang?
jhkq1年前1
不在想了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百夫长(zhang)
就像想在说的队长读音一样
从军行 杨炯(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老1年前2
263958105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从军队出发和到达前线两个角度描写
“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2)表达诗人及一些文士渴望弃笔从戎,参加军队,建立军功,报效国家的强烈欲望。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盛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b.《敕勒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是乐府诗。乐府诗形式比较***,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如“歌”“行”“吟”“曲”。
c.鲁迅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收录在《彷徨》集中的《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d.婉约派是词中又一大流派。该词派词作题材较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作品情思曲折,含蓄深厚;语言婉转绮丽。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周邦彦等。
lifute1年前1
zhangjieaixing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C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狂人日记》选自《呐喊》。
杨炯的从军行中,铁骑绕龙城一句中的龙城和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是指同一个地方吗?
松柏槐1年前1
ckh199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是的,都是指现今内蒙古赤峰市.
《从军行》杨炯古诗鉴赏.问:一、第三联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战争什么特点?二、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
《从军行》杨炯古诗鉴赏.
问:一、第三联是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战争什么特点?二、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紫色星晴1年前1
123ouba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大雪使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开头两句,诗人故意创造出一种松弛宁静的气氛:没有战事,戍楼独坐,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但这是边境上特有的暂时的平静,静谧中潜伏着肃杀和紧张.在这样的情景下,战士想家是极自然的.于是接下去写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通过笛声,我们已体察到这位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末句却从对面写来:不直说战士对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说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这就把广大守边战士的苦闷心情典型地表达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感动和同情的艺术效果.
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以文章齐名海内称初唐四杰亦称什么
stiff_liang1年前1
angle-1977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王杨卢骆
杨炯的《从军行》中的“烽火照西京,
adas10071年前1
bombkey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这两句是《从军行》的第一、二句.“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也就是说,有敌人入侵.“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
在线求指导:默写填空.(1)宁 默写填空.(1)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在线求指导:默写填空.(1)宁
默写填空.
(1)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英明论断,阐明了一个***安邦的深刻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也表达了这层意思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决定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人和,关于这一点,孟子早有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胸怀大志的人在困难面前,可以用孟子这样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在很多时候会面临种种选择,这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作出抉断,这正像孟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自古至今都是人类的强烈愿望,请写出一句以战争为题材的古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新如止水1年前1
dada1982_1124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1)胜作一书生.
(2)举杯邀明月.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夭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杨炯 中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清风一缕071年前1
ruoyusifeng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从语文的抒情方式讲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但个人认为这句诗是一种对比式的抒情,以此托彼.
杨炯在《从军行》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WinterTiger1年前1
性高才猎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的《从军行》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
杨炯的《从军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1.西京指什么 东京(东都)指什么地方吗
2."铁骑绕龙城"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泛指什么
3."雪暗凋旗画"凋的意思
4."宁为百夫长"的百夫长是大官职还是小官职
liangyizheng1年前1
lolo9379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从军行
作者:杨炯
烽火照西京2,心中自不平3.
牙璋辞凤阙4,铁骑绕龙城5.
雪暗凋旗画6,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7,不作一书生.
1.《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以军旅战争之事为题材.
2.蜂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从边境到内地,沿途高筑烽火台,有敌情就在台上点火示警,根据敌情之缓急,逐级增加烽火的炬数.照西京:是说报警的烽火已经照达西京(长安),表明敌情严重.
3.不平:难以平静.
4.牙璋:调兵的符牒.两块合成,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嵌合处呈齿状,故名.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汉武帝所建的建章宫上有铜凤,故称凤阙.后来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5.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绕:围.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侧.这里泛指敌方要塞.
6.“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7.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此指赣江.
五言律诗是唐诗的主体,其形式与格律在初唐时已经完成.五律的一切规律和创作方法,可以通用到其他诗体,为此,这里我们再讲一首五律,顺便补充讲一点关于律诗的基础知识.
杨炯是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也和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称他为杨盈川,他的诗文存于今者,称《杨盈川集》.
这首诗,先要讲题目.“从军行”本来不是诗题,而是一个乐府曲调的名词.远在西汉时代,汉武帝喜爱音乐歌曲,建置了一个中央音乐院,名为“乐府”.他聚集了著名的音乐家和诗人,收集全国各地民歌,制定许多新的歌曲,颁布天下,供公私演奏.这种歌曲,称为“乐府歌曲”.配合这种歌曲的唱词,称为“乐府歌辞”①,或称“乐府诗”.在中、晚唐的时候,又称“歌诗”.从形式来讲,它们有五言的,有七言的,也有三、五、七言混合的,一般都是歌行体诗,采用律诗体的很少.从作用来讲,它们是给伶人歌伎唱的.诗与乐府诗的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能唱不能唱、或谱曲不谱曲.
这里,必须补充一下,在汉代以前,所谓“诗”,就是指能唱的曲词.一部《诗经》,三百零五首诗,都是可以唱的.到了秦汉时期,古诗已失去了曲谱,这个“诗”字渐渐成为文学形式的名词.在东汉时期,谱曲歌唱的称为“乐府歌辞”,《诗经》式的四言诗,称为“诗”.当时新流行韵五、七言诗,称为“五言”或“七言”.可以想见,“诗”是四言诗的传统名词,五、七言诗还不算是诗.刚才我说,能唱的称为“乐府歌辞”或“乐府诗”,不能唱的称为“诗”,这是魏晋以后的文学概念.
《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汉魏诗人作“从军行”,是乐府曲辞.但是到了唐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而这首五言律诗,事实上是不能配合乐曲歌唱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因为每一个古代乐府曲调,都有一个规定的内容.例如《孤儿行》是描写孤儿生活的,《从军行》是反映从军的辛苦的.杨炯做了这首五言律诗,用了这个乐府古题,但诗的内容已不同于汉魏时代的《从军行》,可知初唐诗人用乐府古题作为诗题,大多已失去了古义.这一种体式的诗,很难分类,可以列入“乐府诗”一类,也可以列入“五言律诗”一类.
这首诗的写作方法也是一般的,只要先读第一联和第四联,整首诗的内容都清楚了.第一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意思是说,边境上有敌人来犯,警报已传递到长安,使我心中起伏不平.为什么心中起伏不平呢?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书生,没有能力为国家御敌.于是第四联接下去说:“我宁可做一个小军官,也比做一个书生有用些.”周武王的兵制,以百人为一队,队长称“百夫长”.后世就用以表示下级军官.
第二联说:领了兵符,辞别京城,率领骁勇的骑兵去围攻蕃人的京城.牙璋即牙牌,是皇帝调发军队用的符牌.凤阙,指京城,不是一般的城市,与城阙不同,汉朝时,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诗中常用龙城,意思只是说敌人的巢穴.
第三联是形容在西域与敌人战斗的情景.围困了敌人之后,便发动歼灭战,其时大雪纷飞,使军旗上的彩画都凋残了,大风在四面八方杂着鼓声呼啸着.这时,正是百夫长为国效命的时候,一个书生能比得上他吗?
此诗第二、三联只是修饰部分,对诗意并无增加.这正是律诗初形成时的风格,艺术手法还没有发展到高度.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作者看到敌人逼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述志诗.这样,从第二联以下,二人的体会都不同了.我以为吴昌祺的理解比较可取,因为第一联已说明作者心中的不平是为了“烽火照西京”,如果说他是为了武人显赫而心有不平,这一句就不应该紧接在“烽火”句下了.
五、七言八句律诗,一共四个韵脚,在第二、四、六、八句尾.例如《野望》这首诗,“依”,“晖”、“归”、“薇”,是韵.“依”字是第一个韵,称为“起韵”.起韵一定,以后就得跟着用同韵的字.但《杜少府》的第一句“城阙辅三秦”,这个“秦”字已经是韵脚了.这首诗有五个韵:“秦”、“津”、“人”、“邻”、“巾”.现在,《从军行》第一句“京”字也是韵,这首诗也有五个韵.在这里,我们注意到律诗的两种协韵法.
律诗一般都用平声韵.这就意味着每首律诗第二、四、六、八句的末尾必须是平声字.于是,第一、三、五、七句的末尾相应地必须用仄声字.《野望》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这个“望”字是仄声字,不必协韵,故这首诗的起韵是第二句的“依”字.但律诗第一句末尾也可以用平声字,例如《杜少府》和《从军行》.这第一个平声句尾必须与第二句的起韵协韵.因此,这样的诗,就有了五个韵脚.但律诗的正格是用四个韵.第一句尾的韵称为引韵,不算入正韵.
关于律诗第一句的格律,有两句歌诀:“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起是指第一句第二字,收是指第一句第五字(七言律诗则指第七字).“东皋薄暮望”,“皋”是平声,“望”是仄声,这是平起仄收.“烽火照西京”,“火”是仄声,“京”是平声,这是仄起平收.这两种句法的声调不一样,影响到以下七句的声调全不一样.平起仄收的律诗声调高亢雄壮,仄起平收的律诗声调较为低沉柔婉.唐人律诗以平起仄收为正格,仄起平收为变格.
学习或欣赏唐诗,要在具有四声平仄的基础知识上注意其对偶,和声和协韵.这是唐诗语言的三种艺术手法.对偶表现诗的文字美,和声、协韵表现诗的音乐美.关于对偶与协韵,我们已经谈到过一些.现在要讲一讲和声,唐人也称为调声.
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篇》中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上句是和声的定义,下句是协韵的定义.异音相从就是说平仄相从.平声字要和仄声字配搭.无论在一句或一联中,平仄声字必须有适当的配搭.从陈隋到初唐,诗人们已摸索到平仄配搭的规律.现在把《从军行》全诗的平仄标出来,就易于体会平仄声对诗句音调美的关系.
烽火照西京 平仄仄平平
心中自不平 平平仄仄平
牙璋辞凤阙 平平平仄仄
铁骑绕龙城 仄仄仄平平
雪暗凋旗面 仄仄平平仄
风多杂鼓声 平平仄仄平
宁为百夫长 平平仄平仄
胜作一书生 仄仄仄平平
我国汉族人民的语言或文字,通常用两字组成一个语词,成为一个语文音节.在每一句五言诗中,第二字、第四字,最要注意和声结构(七言诗还要注意第六字的和声).这首诗除第七句外,每句的语法结构都是两个语词(名词)加一个动词或副词.例如:
烽火——照——西京
铁骑——绕——龙城
而第七句则是:
宁为——百夫长
但是在吟诵的时候,这三句都会读成:
烽火——照西——京
铁骑——绕龙——城
宁为——百夫——长
这里就可以看到第二字和第四字的重要,语法结构和音节结构出现了矛盾.许多人朗诵古诗,只会按照语法结构读.所以读不出诗的音节美来.看了《从军行》的平仄表,你可以发现,在第一句之中,第二字如果是仄声,第四字一定要用平声.在一联之中,上句第二字如果用仄声,下句第二字必须用平声.第四字也同样.这就叫“异音相从”.第二联上句,即全诗第二句,应当仍和第一句异音,而与第二句音调相同.接下去,第三联上句应当和第二联下句音调相同,而和第二联上句异音.第四联也是同样,上句和第三联下句音调相同,而和上句异音.异音相从的方法,唐代人称为“粘缀”.该用平声字的地方,你用了仄声字,该用仄声字的地方,体用了平声字,这就犯了“失粘”的声病.
如果你有多读五言诗的经验,你会发现五言诗的句法总是二字带三字,即所谓“上二下三”上二字是一个音节,下三字是一个半音节.可以是一二组合,例如“照西京”,也可以是二一组合,例如“白日晚”,也可以是一个三字名词,例如“维摩诘”.这种三字组合的名词绝对不能用在句子前面,造成上三下二的句式,就不可吟诵了②.
以上讲的是五言律诗的和声原则.这个原则也适用于七言律诗,不过七言律诗还要讲究每句第六字的和声.相传有两句歌诀,可以帮助记忆:
“一三五不拘,二四六分明.”
这是说:律诗的每句,第一、三、五字,可以不拘平仄,自由运用,但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和声规律用平声或仄声字.这是指七律而言,对于五律,则应当说:“一、三不拘,二、四分明.”一、三、五虽然不拘,但平仄二字,声调毕竟有区别,熟悉律诗声调的人,在这些地方,还应当选用一个声音较美的字.
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二日
① 这个“辞”字,魏晋以后,省作“词”.但唐宋以后,“词”字又多了些意义,在写作文学论文时,最好保留古写法,以示区别.本书在必要的时候,仍用“辞”字.
② 盛唐以后,出现了拗句,便突破了这个规律,有上三下二的五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