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报告有感

micathy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qtcgo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临沂市举办的“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乡镇教研员培训班”,聆听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报告.一天半的学习,收获颇多,特别是陈教授的专题讲座:怎样观课议课 ,回答了我很多的困惑与不什么是观课议课?怎样观课议课?陈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形象的比喻,案例的运用,都让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番新的境地.以前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质量,也经常搞听课评课活动.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多方面:
一、只听课、不评议
有些学校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规定,也有组织教师听课,却只是听课不评议.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ABCD,然后将表格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学校领导不重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责任.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
二、听课评议成了表扬奉承大会
在有些学校,听课评议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教师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等优点,而对缺点与不足出于碍于情面或担心对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轻描淡写.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应付形式,浪费时间.
三、跟着领导意思走
有领导在场时,大家出于尊重,让领导先发言,领导说好,大家都跟着说好,领导说不好,大家也跟着说不好.参加评议的教师成了领导的附和者,听课评议跟着领导的意思走.这样的听课评议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却容易助长部分教师骄傲自满的情绪,也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悲观失望.
鉴于以上原因及现象,我认为陈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现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实验走向推广,从先行者走向全员参与,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还是在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理念,并敢于尝试,成为“反思型”教师.那么如何反思?“观课议课”是最好的途径.“听课评课”与 “观课议课”又有何区别呢?
一、“听课”与“观课”的区别
过去的“听课”主要是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听课者往往坐在教室后面.而陈教授提出的“观课”是既要用耳朵,更强调运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还包括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
二、“评课”与 “议课”的区别
“评课”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体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改变一线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强调彼此是平等的参与主体,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
“评”课的课堂是教师展示专长和特色的舞台,教师献课主要以“表现展示”为献课取向,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中的课堂是参与者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教师主要以“改进发展”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为了发展,主动争取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
陈大伟教授的讲座,使参加讲座的老师们清晰的感觉到,议课时不要再当一面镜子,光照别人不照自己.而要同献课者一起精心准备,聚焦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1年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