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的问题1.苏辙给韩太尉写信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写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游学的经历?

吉利521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nvhaiz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干谒
2、到对方了解自己,不是一般的干谒者.
1年前

相关推荐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读书笔记,
3079318191年前1
豆豆龙42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如果再深入一步问,苏辙拜见韩太尉的目的何在呢?原来,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进而希望韩琦能在仕途上对自己有所帮助.也就是说,苏辙写此文的目的并非是要和太尉韩琦探讨做文之道,而是为自身仕途着想.但这一点却被后人有所忽视,而只抓住苏辙在文中提出的“文气说”大做文章.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 太史公 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其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 太史公 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其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
快啊.
picture_gao1年前1
芝兰宝儿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太史公就是司马迁!奇在: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回答问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回答问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文者 (   )之所形也
(   )其气之小大
③动乎其言而 (   )乎其文
(   )观终南、嵩、华之高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慨然想见古 豪杰
A.思 至深
B.此则岳阳楼 大观也
C.送杜少府 任蜀州
D.甚矣,汝 不惠
3.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的途径来“养气”“治文”。
6.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9011年前1
老八戒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1.①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意近即可) ②相当,配合 ③显现,(表达)。 ④无拘束。
2.B
3.如不先养气,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而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
4.为文与养气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5.加强内在修养 丰富外在阅历丰富外在阅历
6.示例:作者“求见”的目的能够达到。因为文章能以恳切的言辞、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才华吸引人,以正当的理由、严密的推论说服人。(意对即可)
谁会这道题: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
谁会这道题: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文者 气 (   )之所形也
② 称 (   )其气之小大
③动乎其言而 见 (   )乎其文
④ 恣 (   )观终南、嵩、华之高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慨然想见古 之 豪杰
A.思 之 至深
B.此则岳阳楼 之 大观也
C.送杜少府 之 任蜀州
D.甚矣,汝 之 不惠
3.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的途径来“养气”“治文”.
6.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夜曳子1年前1
ppcro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1.①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意近即可) ②相当,配合 ③显现,(表达). ④无拘束.
2.B
3.如不先养气,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而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
4.为文与养气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5.加强内在修养 丰富外在阅历丰富外在阅历
6.示例:作者“求见”的目的能够达到.因为文章能以恳切的言辞、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才华吸引人,以正当的理由、严密的推论说服人.(意对即可)
上枢密韩太尉书 这段文字要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还可通用吗?为什么?请
vivian_wy1年前1
用户名1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和“纸上读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道理,反过来也是说要想文章写得好不能只靠技巧,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观,文章的气概都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也通用啊,因为人生阅历没办法靠读书得到,书上读来的始终是别人的,要想有自己的东西还得行万里路,即自己去接触,到大千世界去亲眼看看,亲自感受一下,才能对世界有一个具象而独特的认识,这样一来,写出来的当然也就是自己的文字了,而不像很多纸上谈兵之人,靠引用名人名言写作,写出来的文章纯粹是在掉书袋子,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