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浙大题目)

138820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自然辩证法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浙大题目)
(中新网2004年3月20日)据美联社消息:在历时四十年的研究中,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对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三地的蝴蝶、鸟类和植物物种进行了六次大规模调查,并做了一千五百万次记录.结果发现,在过去二十年间,被调查的蝴蝶物种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数量呈下降趋势,鸟类物种中有百分之五十六的数量在减少,而植物物种中有百分之二十八在逐渐变少.更重要的是,英国主要的生态系统几乎都存在物种数量下降的问题.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特尔弗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如果将我们在英国得到的数据扩大到整个世界,那么地球很可能就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1、 为什么说导致生物物种数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人类?
2、 从这个案例出发,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gfhf-yu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人类过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破坏自然,而且利用程度远远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得很多生物失去了它们最适宜的生存环境.2.人与自然的关系虽有所改善,但仍是不协调的.如上文所说,大量物种的数量正在锐减,...
1年前

相关推荐

文化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自然辩证法
边吃边看边流1年前1
通宵费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一个没有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的人是没资格谈科学的
自然辩证法题目:论述技术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Christina丹1年前1
总会回来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式辩证的.
两个世纪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
两个世纪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而今天,我们依然在交学费。“***”、“‘非典’猖撅”、土地沙化……,一个一个警告,一个一个报复。这才是“人与自然”的***。
(1)列举一个事例说明我们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是如何遭到自然界报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几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945451年前1
raylew0800 共回答了35个问题 | 采纳率97.1%
(1)为获取大量的木材,我们乱砍滥伐森林,结果导致生态不平衡;环境恶化;为获取大量的淡水资源,我们想方设法开采地下水,结果导致某些地区生活用水紧张、地面塌陷等。
(2)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我们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在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预防对大自然的破坏。只有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植树造林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直接理论前提是什么?
pgq4231年前1
爱多么难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十九世纪具体科学的发展成就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产生的科学前提.德国的古典哲学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哲学前提.
1、什么叫做自然辩证法?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什么叫做自然辩证法?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理论
4、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5、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6、如何理解“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7、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9、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10、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11、波普尔科学理论否证式发展观的贡献是什么?
12、科学理论社会历史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3、科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14、简述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5、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规范是什么?
16、STS专业为什么首先在西方出现?
17、技术价值定义,及其同技术属性之间的关系
18、根据选题的基本原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题目,并简述选题过程及注意事项。
我是1731年前1
jjzhouju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这么专业的题才5分,还这么多!
1自然辩证法首先是由恩格斯开创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主要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即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但恩格斯并未为他未完成的手稿起一个名字,因此,更准确的应用这个名字)、《反杜林论》中加以阐发。其主要思想是说,辩证法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在人类思维中起作用,自然界的发展也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如果不自觉学习辩证法,自然科学家就会走入歧途。
简答题: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gaochengye1年前1
ttyylltt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
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
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
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
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⑴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2)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
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
(3)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
有关自然辩证法的问题?1:关于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回答)2:关于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主要从
有关自然辩证法的问题?
1:关于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回答)
2:关于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主要从科学技术的含义以及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回答)
领导的作业,但是我不是学哲学方面的,麻烦有关达人帮忙解决一下.每个问题大约600字左右吧!再次拜谢!
或者帮忙给个大概答题思路也行。太着急了。
shan03041年前2
jsxyhj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1.
名词含义:
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②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解析:自然辩证法主要运用自然现象来辅助人们阐述对立与统一的逻辑关系,它虽然比较险隘,但比形而上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的,科学技术的确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任何事物内部都是对立统一的.高技术必定意味这高不稳定,比如拿古代的珠算和现在的计算机做个比较,算盘虽然功能简单计算费时,但是也是因为它简单所以它稳定性极高,可以用几十年甚至更久,但电脑是高技术含量的产物,结合现实,能用那么久吗?举这个例子无非是说明“任何事物内部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科学技术若运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关键要把握好度,过犹不及.
过去改革之初,中国太穷,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而一味得发展经济.盲目地、片面地实践邓小平的那句话“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而忽视了它所带来的后果.工业化大生产是高科学技术的产物,大家都知道它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吧,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或重视它的反面便是高污染、高消耗.没错,高科技是会使社会进步,但前提是科技的发展和运用速度要与人们普遍的认知水平保持平衡,如若不然不仅不会造福人类,反而会祸害了我们.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假想一下如果我们社会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到每个人都能单独制造出核武器的程度,后果会怎么样不用多说.所以高科技的东西在运用上也要加以节制.而且高科技的运用需要人才,社会发展教育先行.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得运用高科技去创造出最大的远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总之,科学技术是有别于迷信、空想的以实践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文明社会的标志、社会进步的工具.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才会带来我们期待的利益,运用得不好则危害社会,可能不仅不会是社会进步还会使其倒退.
自然辩证法课堂辩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否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前途?
自然辩证法课堂辩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否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前途?
我作为正方,应该如何下手,具体论据?
marslord1年前1
福玲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既然你正方,那你就是说支持科学发展,说实在的应该做反方好的.
反方一点,就是因为科技,把地球的生命提前了结束.这点很重要,因为那里都找的到答案.臭氧层,打仗,交通事故呀等等,很多很多.
如果是正方的话,你就重点,把他放在宇宙和医术这两点上,因为这两是科学越发达,人生越受益.
其实辩论就是吵架,只是看谁会吵,并没有结果的.
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作用?请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阐释一下.急.
mihu01年前2
yewu131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基础,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自然界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速度、方向、方式.还具有破坏性.
自然界对人的进化起主要作用.
人类社会进行实践改造将自然界一部分“人化”.
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起了一定作用.
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一部分.
总之自然界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人类社会反作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
你认为作为科技工作者个人在科学技术现代化方向如何进行个人定位 自然辩证法
sseo1年前1
黄点点有点傻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不要以营利为目的,不要热衷于流行行业(除非你很喜欢),选择你特长的方向或你很喜欢的.
如何理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的内涵?(自然辩证法)
如何理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的内涵?(自然辩证法)
请注意题目,是“科学”,不是“科学发展观”,谢谢~ 注:自然辩证法的考题
小眼镜蛇1年前1
beacky112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自然辩证法题目】关于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自然辩证法题目】关于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二者都是感性经验活动
B.二者都是理论思维的物化
C.二者都可以借助科学仪器
D.二者都是科学家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asfsafasdf1年前1
hfldyn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72.7%
A.应该是理性经验活动
如何区别自然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
小木香1年前2
wyrain032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自然辩证法哲学名词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②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自然辩...
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
sam_yuan1年前1
regan_lh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答: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3个部分: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与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2)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观决定科学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3)科学观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4)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5)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
如何解答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地位?
蛊惑的媚1年前1
把酒祝东风000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8](第1卷,第21页),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问之列,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正如形而上学追问“存在”那样,追思本真的“自然”,追问“自然”的根据或始基.自然辩证法必须“透过”现象而达到实在,必须凭借人的理性以理论思维的方式“超越”呈现于感官的现象界去寻找答案.而这两方面正是自然辩证法之所以为哲学的本质所在.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当代自然辩证法还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即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自然辩证法只有研究科学与自然、人文、社会这三者的结合,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实上,自然辩证法作为联系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它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作为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它又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10](第3 页)也正由于自然辩证法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等许多学科领域,因而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需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等多重知识结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合作联盟,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意义。3、系统自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意义。
3、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内涵。
4、现代生态自然观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供了那些科学结论。
5、依据生态自然观并结合科学发展观谈我国应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7、科学问题的作用及科研选题原则。
8、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几种科学方法的异同。
9、简述思想模型及其作用。
10、什么是检验蕴涵,对科学理论的检验为什么要借助于检验蕴涵。
tw天问1年前1
太阳在北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4.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提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今天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3)科学是生产力,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固定资本),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又能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了一般的科水平和技术进步。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一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最要的一个组部分,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4.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1)基本概念是科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只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2)基本原理或定律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联系。(3)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运用相应的科学概念,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可以对某类事物的各种现象及内在联系作出科学的推理,由此形成科学理论。总之,各元素不是按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致的逻辑结构
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地位: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的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科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与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问题也是在时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是前者突出了问题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深刻地表明了科学认识自始至终就是认识主体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2) 作用(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3)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洽性)中发现问题。(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5)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5.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过程?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科学观察属于实践活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它既是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的基本方法,有事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因此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理论、科学家说的推论都应具有客观性。观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感官从被观察对象那里获得感觉映像,形成经验,最后得出观察陈述的过程。观察并非消极的、被动的注视,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科学实验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中。运用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和经济的。因此,科学实验也体现了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验的客观性。
6.1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形态)?它们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科学思维方法:
1) 演绎方法:它又包括演绎推理和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证明和公理方法。作用:公理化方法可以用来整理已知的科学知识,构造理论体系;数学力学等科学普遍也使用了公理方法,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演绎方法在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科学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都离不开演绎推理的巧妙运用。
2) 非演绎方法:1、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也就是科学抽象的过程。掌握该方法能更好的理解科学认识从“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的前进运动。2、归纳和概括:归纳方法推动数理逻辑的发展,概括是经验定律型假说的主要思想。3、类比和联想: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在科学探索中常常能发挥冲破迷雾的导航作用。4、思想模型方法:是科学抽象成果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构建和研究思想模型来认识未知研究对象的方法。它在创新思维中广泛应用。
9.1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技术的本质。第一,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第二,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 第三,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首先,技术的演化推动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从原始时期混沌的天人合一到近代的天人对立,再到将来的自觉的天人合一的演化。
第四,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技术的特征
1.自然性和社会性 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现代技术更是人类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 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又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否则也难以成为现实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对技术的制约使技术活动只有在社会的共同整合下才能产生和实现。
2.物质性和精神性 物质性: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活动方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不仅是改造自然的资料和手段,包含着物质因素;精神性:是“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是“怎样生产”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或“操作方法的知识”,即实践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技术同时具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它才成为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起到了由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变物质的桥梁作用。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技术不仅延长了人的劳动器官,而且延长了人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成为人用以认识客观物质、人自身及其精神活动乃至部分代替人的大脑的智力活动的物质手段。
3.中立性与价值性 技术中立论认为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在政治、文化、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技术价值论后者则认为,任何技术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善恶、对错甚至好坏的价值取向。任何技术都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技术自身具有的属性及其产生某种效应的内在可能性,这是由技术的自然属性规定的;技术的现实价值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技术作用于客体而产生的实际效应,这是由技术的社会属性规定的。技术的内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不是绝对分开的。
4.主体性和客体性 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主体要素有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现代技术活动中,经验性的技能、诀窍和规则仍然是必要的。技术是精神向物质转化、知识向物质手段和实体转化的过程。技术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技术既包含方法、程序、规则等软件,也包括物质手段等硬件,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产生现实的技术。软件与硬件相互作用和不断更新,使技术不断发展。
5.跃迁性和累积性 技术是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古代,近代,20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1世纪将逐渐成为生物学的世纪日本技术论学者星野芳郎(1922~)提出的近代技术史上三次技术体系的更迭的思想就反映了近代以来技术的跃迁式的产生、发展及演化过程。技术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又具有累积性当新的技术(群)出现后,原来的技术并非全部被否定、被废弃,而是在主导技术影响下经过改造、提高的扬弃过程,形成技术的多层次性和多种技术的相互融合特征。
9.2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技术的要素可以概括为: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1)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经验、技能是最基本的技术表现形态经验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的体验,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方式及方法等直觉体验的积累和综合。技能则是以技术知识、劳动工具和经验为基础,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know-how),包括技巧、诀窍等实际知识。
(2)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它按被操作和不被操作分为“活技术”和“死技术”,前者指的是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后者指的是不在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对象。“死技术”与“活技术”的区分是相对的实体技术按不同历史时期分为手工工具、机械装置和自控机床等三种表现形式,它们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的不同发展阶段。
(3)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它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要素。技术知识就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经验和理论。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经验知识,一种是理论知识。前者是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规范化的描述或记载,后者则是关于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机制或规律性的阐述。有人认为,古代的技术知识是“具有描述性规律的技能、准则”,而现代的技术知识“是技术规则和理论”,或者古代的技术科学就是经验知识,现代的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是以技术原理为基础的知识。这些论述,都从不同方面阐明了两种形态技术知识的实质,表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认识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
9.4怎么理解技术结构的演化?(一般)
技术是历史地演变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因而技术体系也同样处在历史演变之中。任何一个技术体系在开始形成时,总是具有较大的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潜力,但这种潜力的发挥总有它的极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需要不断发展进而超过技术体系原有潜力的极限,相对稳定的平衡就被打破。
日本技术论学者星野芳郎通过对人类技术史的考察,提出在近代技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技术体系更迭:
第一技术体系形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在第一技术体系中蒸汽动力技术是主导技术,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动力时代。
第二技术体系建立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对强大和廉价的动力能源的需求而产生的,其主导技术是电力和内燃机技术。
第三技术体系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处于核心的主导技术地位,并已经逐步取代了工业化时代的第二技术体系。
10.2怎么理解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的关系?(主要是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是精神生产力;技术是改造世界,是现实生产力。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作为两种独立的认识形式,在认识的原则、目的、对象、成果、过程、方法与评价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技术与科学在多方面的差别决定了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之间有着多方面的差别:首先,认识目的不同。其次,认识对象不同。再次,认识过程不同。最后,解决的问题不同。
11.3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怎么样的冲击?其原因何在?
当代技术特别是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
1、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繁殖等生殖技术,可能损害夫妻之间的感情,冷淡代际之间的亲情关系,打乱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
2、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为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3、克隆技术引发了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商品进行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4、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等等。
这些技术伦理成为技术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它有助于我们在变革传统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技术伦理,以便与技术发展相适应,促进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11.4怎么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认为:(1)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认为,技术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2)社会对技术的促动与观控。恩格斯指出,社会需要和社会交往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在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技术决定论片面地强调技术的作用,它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不难看出,技术决定论极端和片面的夸大技术在与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术的影响和塑造。在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中,技术只是一种带有中介性的客体,人类则是主体,技术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它不能取代人类的主体地位,它将永远受到人类及社会的影响和控制。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不能绝对的取决于技术本身,应该通过完善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体制并依靠技术来加以克服。因此,以技术取代人类的地位是不对的,而围绕技术给人类社会影响的后果所产生的极端乐观主义和极端悲观主义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社会决定论则片面的强调社会的作用,它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从技术都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前提出发,得出否认技术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否认技术对社会的反作用的错误结论。
综上所述,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各自片面强调技术、社会在二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其观点具有片面性。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既不是单纯的技术决定论,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决定论,而是关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的理论。
13.1什么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科学技术体制化就是科学技术确立为一种社会建制的过程。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是科学技术体制和组织的基本成员,分析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形成与演变过程,是讨论科学技术体制化进程的重要路径。
13.2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13.3试论述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及其原因?
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他们受同样的实践规则和标准所制约,并且共同培养后继人才。其任务是在科学范式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共同体: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其任务是在技术范式的指导下从事技术的解题活动。“创新者网络”是技术共同体的重要形式,它提供创新者非正式直接互动的机会,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
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由于体制目标不同而有区别: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技术的社会规范则是所有者性、局部性、权威性、定向性和专门性。
14.1试论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1)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①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既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又指科学研究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依赖于实验技术上的突破。技术的科学化既指已有的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而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到技术科学,又能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通常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②科学技术生产的体系结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研究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生产这三大部类相辅组成,协同发展。不可偏废一方,其中技术是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间环节。
2)科学技术社会化。①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国家化甚至国际化,从而进入大科学时期。所谓大科学,就是依照现代工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管理的科学。②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有力地加速和激活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3)科学技术业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为。①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具备相液压的社会条件,为此,发达国家纷纷创立国家创新体系,以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良性运行。②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
14.2为什么说研究与发展是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核心?
高技术的崛起及其产业化,使得研究与发展(R&D)成为大科学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核心,成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关键,研发投入及其强度(R&D/GDP)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战略重点。只有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新特点,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新机制。
16.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已经提出现代化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洞察世界历史的重大转变,指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2)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指出,新时代的特点是:穷国与富国的差别不仅在于资本,而且在于知识。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政策,以缩小它们与富国之间的知识差距。
(3)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应用于分析新的世界形势,提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4)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地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16.2试论述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及其重点。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解决人口、资源与发展问题的决定性因素。据此,党的十五大与十六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创新能力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中国的发展战略把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四个方面:
知识创新系统。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系统。它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知识传播系统。它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知识应用系统。它促使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
研究与发展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研发强度(R&D/GDP)反映国家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研发活动的类型和研发活动的部门分布,反映科技资源的配置状况。
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是国家的教育体系。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的体制、思想、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16.3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1)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加速信息化进程。①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加速信息化进程②用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2)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生态产业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建设现代农业。
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利益①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②坚持创新精神,开展创造学习研究与发展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深化教育改革。
7.1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科学理论的评价,是判断科学理论优劣的过程。科学理论的检验,是判断科学理论真假的过程。
科学理论创立之后,必须经过同行的评价与检验,才能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科学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提出后,总要经过科学共同体的评价、检验、选择,才能被科学界所接受。科学理论的评价、检验和选择,首先是经受同行的质疑和批判,如科学概念与实验方案的同行审查、不同规模的实验验证等等。
7.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相容性评价。如果从新理论T2可以推出公认的理论T1,或者从T2推不出与T1相矛盾的推论,那么T2与T1就是相容的。相容性评价就是将新科学理论T2与公认的科学理论T1进行比较,以确定T2是否与T1相容。举例:牛顿力学与量子力学,牛顿力学一方面可以看做是量子力学在宏观世界的近似表现,另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相对论在低速世界的近似表现,因此,从逻辑的相容性关系来看问题,可以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看成是牛顿力学在高速和微观世界的拓展,它们是相容的。
2.自洽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即分析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之间有逻辑联系,不能相互矛盾。举例:伽利略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
3.简单性评价。科学理论的简单性: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尽可能少。逻辑基础简单,不是内容简单。举例:哥白尼理论比托勒密理论简单的多,这是后者战胜前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理论的推论进行经验验证,以确定该理论的真伪。科学假说或理论与科学事实之间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只有通过逻辑分析,才能使假说与事实建立起联系,从而确证或反驳某种假说。
科学理论的推论与观察事实的对照有三种可能情况:
⑴推论和已知经验事实相符,这其实是理论对该事实的解释,不能确证该理论是真是假。
⑵推论与未知的现象符合。这是对未知现象的理论预见。这未知现象被确证,是对该理论为真的一种确证。
⑶推论与未知现象不符,该理论被否证。
8.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一、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古典归纳主义认为,作为科学基础的是关于经验事实的命题,科学研究是通过归纳程序去发现一般原理,如此逐步地归纳上升到最基本的原理。经验的累积的观点认为,科学知识体系是以观察所提供的可靠的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并通过归纳法建立起来的。随着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的增加,并由于观察和实验技巧的改进而对事实的了解更加精确和深入,愈来愈多的概括性更强的定律和理论被建立起来,科学的发展就是真命题数量的不断增多,是量的积累、递增。科学只有进化、没有革命;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飞跃。
二 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① 科学理论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假设出发,用数学演绎与逻辑推理,推演出的一系列命题。所以理论家的方法是,应用那些作为基础的普遍假设或者“原理”,从而导出结论,建立逻辑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 科学理论中的命题只有通过经验证实,证明它们同我们的各个单独的经验相符合才能成立。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据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这正是理论的真理性
③ 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证实而不断地朝前发展的
8.3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从哪些方面反映科学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