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以无擎雨盖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不怕不怕爱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静雅轩之意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年前

相关推荐

补充诗句 荷尽已无 ,菊残犹有 儿童相见 远上寒
补充诗句 荷尽已无 ,菊残犹有 儿童相见 远上寒
补充诗句
荷尽已无 ,菊残犹有
儿童相见
远上寒山
出门不管1年前1
四条眼袋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快来填空不畏浮云遮望眼,( ).( ),万事公到自然成.荷尽已无霆雨盖,( ).两安青相对出山,( ).
深海蓝灰1年前4
huiqunlu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 ).
(滴水能把石穿透 ),万事功到自然成.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holyfat1年前1
遗失理想的我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目的.一般来讲,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难免消沉颓唐,但对于读书人,尤其是对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又未尝不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诗人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对友人譐譐嘱咐,勖勉有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作者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甚至晚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指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了诗人对橘树生命力(或高尚节操)的由衷赞美.本诗也运用了比的(或比喻)手法,以荷、菊、橘三种植物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荷尽己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里的荷,无,犹的意思是什么?
爱抡砖头的人1年前1
热血青年ws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荷指的是荷花,无是没有的意思,犹的意思是仍然;
赠刘景文里的荷尽,擎雨遮,菊残和傲霜分别是什么意思
赠刘景文里的荷尽,擎雨遮,菊残和傲霜分别是什么意思
不是诗意,是词的意思
lantian39581年前2
二月清泉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诗中,荷尽,菊残,描绘出什么的萧瑟景象?
hotband1年前1
颖梦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秋末冬初时节
有句古诗叫"荷尽已无擎雨盖"还是"荷尽已无擎天盖"?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明.
为爱走uu5211年前1
lgpst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意.“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目的.一般来讲,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难免消沉颓唐,但对于读书人,尤其是对有理想、有抱负的读书人,又未尝不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诗人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两句,对友人譐譐嘱咐,勖勉有加,言辞恳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