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之秋 作文

217AM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无用男人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南国之秋前些天才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惊叹于北方那浓郁、凄清的秋味。现下也已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禁不住来写一写这深圳的秋----南国之秋。深圳的秋往往是不大分明的,仿佛刚才还是夏日,太阳也还暖洋洋地挂在头顶,风中却已有了丝丝凉意。秋这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躲在夏的烈日中,过会儿又隐在冬的寒风里,在和我们捉迷藏呢。人们一不小心便上了当,边添衣裳边喃喃自语:秋就来了?夏过去了?这时,也许秋正在你的背后格格地笑呢!这里的树木到了秋天,还是这样葱郁、这样精神,没有一点儿苍老和疲惫的样子。秋雨是不常有的,也就没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的悲的色调;这里有的是温暖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照亮每一个角落。然而,细心的人,依旧能够寻到秋独有的韵味。我最爱这时的秋风——沙沙地在树叶的空隙间穿行,不能说是萧瑟,只是给人一种从头到脚的凉爽舒适。还有那天空,你看,高了,云少了,整个儿好似一幅纯净的蓝色大幕,比画家纸上的色彩还均匀。秋真是一个奇特的季节,既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凋零的季节,所以古今中外赞颂它的文字也就格外地多了。或许人到了秋天,是最容易发出幽远、萧索的思考与感慨的吧。这样说来,深圳的秋味可是奇中之奇了:既不是一望无际金灿灿的麦田中洋溢的喜悦;又不是“古道西风瘦马”的孤寂;更不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伤感。它是介于这些之间的温和色调,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清清凉凉的,宛如轻轻的墨痕在宣纸上渲染开来,不知不觉中融进了我们的视野与生活……如果说北国的秋是“特别的来得清,来的静,来得悲凉”的话,那么南国的秋就是来得迟,来得悄悄,来得温柔了;如果北国的秋是激昂悲壮的《易水送别》,那么南国的秋就是宁静悠扬的《渔舟唱晚》;如果北国的秋是位身着盛装的女子,那么南国的秋就是一位白衣素裙的佳人。原来在深圳,这座南方城市,也有如此别具一格的秋!我爱秋,爱这美丽的南国之秋。
1年前

相关推荐

南国之秋 作文
chenxinzxc1年前1
双门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南国之秋
前些天才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惊叹于北方那浓郁、凄清的秋味。现下也已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禁不住来写一写这深圳的秋----南国之秋。深圳的秋往往是不大分明的,仿佛刚才还是夏日,太阳也还暖洋洋地挂在头顶,风中却已有了丝丝凉意。秋这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躲在夏的烈日中,过会儿又隐在冬的寒风里,在和我们捉迷藏呢。人们一不小心便上了当,边添衣裳边喃喃自语:秋就来了?夏过去了?这时,也许秋正在你的背后格格地笑呢!这里的树木到了秋天,还是这样葱郁、这样精神,没有一点儿苍老和疲惫的样子。秋雨是不常有的,也就没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的悲的色调;这里有的是温暖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照亮每一个角落。然而,细心的人,依旧能够寻到秋独有的韵味。我最爱这时的秋风——沙沙地在树叶的空隙间穿行,不能说是萧瑟,只是给人一种从头到脚的凉爽舒适。还有那天空,你看,高了,云少了,整个儿好似一幅纯净的蓝色大幕,比画家纸上的色彩还均匀。
秋真是一个奇特的季节,既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凋零的季节,所以古今中外赞颂它的文字也就格外地多了。或许人到了秋天,是最容易发出幽远、萧索的思考与感慨的吧。这样说来,深圳的秋味可是奇中之奇了:既不是一望无际金灿灿的麦田中洋溢的喜悦;又不是“古道西风瘦马”的孤寂;更不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伤感。它是介于这些之间的温和色调,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清清凉凉的,宛如轻轻的墨痕在宣纸上渲染开来,不知不觉中融进了我们的视野与生活……
如果说北国的秋是“特别的来得清,来的静,来得悲凉”的话,那么南国的秋就是来得迟,来得悄悄,来得温柔了;如果北国的秋是激昂悲壮的《易水送别》,那么南国的秋就是宁静悠扬的《渔舟唱晚》;如果北国的秋是位身着盛装的女子,那么南国的秋就是一位白衣素裙的佳人。
原来在深圳,这座南方城市,也有如此别具一格的秋!我爱秋,爱这美丽的南国之秋。
《荷塘月色》中说,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修辞是
《荷塘月色》中说,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修辞是
《荷塘月色》中说,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修辞是
卡卡部落1年前1
tianshicool911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对比和排比的手法.
“比起北国的秋”,总起对比第一句.后面的“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以及“鲈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形成前后的对比,具体且朴实,让人印象深刻;
而四组不同的意象之间,又以工整的排比句式呈现,句式工整,朗朗上口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B.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
C.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
D.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遵时养晦1031年前1
明月依伊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B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拟人)
三亚饰品1年前1
forgirl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B
南国之秋 作文
wangqi19841年前1
amkw99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南方大概是没有秋天的。 如今已接近十月,可周围仍然弥漫着夏日的燥热,同学们仍然穿着夏天的校服,顶楼的教室似乎比刚开学时还要闷热,教室的风扇吱呀吱呀地摇头晃脑,却吹不出凉意。好不容易远方传来了隆隆的雷声,下了一场雨,反而使热空气上飘,连书本都散发出热量,大家坐在教室中就像放在蒸笼里,等待自己出锅的一天。 北方说“春脖子短”,可南方的秋天更短,叶落了便是冬天。乡村中至少还可以感受到丁点的秋意,可城市中四处都是常绿树木,时间好像在城市中定格了,定在了春末夏初。 可时间依然是流动的,秋天还是会来临的,一场台风吹来了秋天。 台风吹下了校园中老榕树的叶片,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在老榕树苍绿的叶片中也隐藏着点点金黄。如今的台风已不同于夏日之时,台风过后,留下了阵阵凉意。虽然关上窗子屋内仍然闷热,可打开窗户便会感到衣裳单薄。即使秋天在南方停留的时间极其短暂,但是 秋天还是会来的,会带着冬天的信物,乘着夏天的风来的。 没有谁,可以永远的待在春末夏初;没有谁,可以拦住秋天的脚步;也没有谁,会永远留在秋天中。 南方的秋来了,便意味着冬也即将接踵而来。可就算这样,秋天也尽力展现她的魅力。田间的稻子还是会熟的,娇娆的菊花还是会开的,人们还是会换上秋装的。可过不了多久,稻子就枯了,菊花就谢了,人们就穿上冬装了。 任凭外头风吹雨打,四季变换,教室里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可我们心里清楚:秋天来了。并且,南方的秋天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故都的秋 郁达夫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南国之秋的特点是?请找出文中相关的词句.
彗星21年前2
bobo05gigi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南国之秋秋味不浓不令人满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南国之秋 作文
醉后一晚81年前1
iluvdick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南方大概是没有秋天的。如今已接近十月,可周围仍然弥漫着夏日的燥热,同学们仍然穿着夏天的校服,顶楼的教室似乎比刚开学时还要闷热,教室的风扇吱呀吱呀地摇头晃脑,却吹不出凉意。好不容易远方传来了隆隆的雷声,下了一场雨,反而使热空气上飘,连书本都散发出热量,大家坐在教室中就像放在蒸笼里,等待自己出锅的一天。北方说“春脖子短”,可南方的秋天更短,叶落了便是冬天。乡村中至少还可以感受到丁点的秋意,可城市中四处都是常绿树木,时间好像在城市中定格了,定在了春末夏初。可时间依然是流动的,秋天还是会来临的,一场台风吹来了秋天。台风吹下了校园中老榕树的叶片,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在老榕树苍绿的叶片中也隐藏着点点金黄。如今的台风已不同于夏日之时,台风过后,留下了阵阵凉意。虽然关上窗子屋内仍然闷热,可打开窗户便会感到衣裳单薄。即使秋天在南方停留的时间极其短暂,但是秋天还是会来的,会带着冬天的信物,乘着夏天的风来的。没有谁,可以永远的待在春末夏初;没有谁,可以拦住秋天的脚步;也没有谁,会永远留在秋天中。南方的秋来了,便意味着冬也即将接踵而来。可就算这样,秋天也尽力展现她的魅力。田间的稻子还是会熟的,娇娆的菊花还是会开的,人们还是会换上秋装的。可过不了多久,稻子就枯了,菊花就谢了,人们就穿上冬装了。任凭外头风吹雨打,四季变换,教室里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可我们心里清楚:秋天来了。并且,南方的秋天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南国之秋 作文
xdhtly1年前1
cory_gao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南方大概是没有秋天的。如今已接近十月,可周围仍然弥漫着夏日的燥热,同学们仍然穿着夏天的校服,顶楼的教室似乎比刚开学时还要闷热,教室的风扇吱呀吱呀地摇头晃脑,却吹不出凉意。好不容易远方传来了隆隆的雷声,下了一场雨,反而使热空气上飘,连书本都散发出热量,大家坐在教室中就像放在蒸笼里,等待自己出锅的一天。北方说“春脖子短”,可南方的秋天更短,叶落了便是冬天。乡村中至少还可以感受到丁点的秋意,可城市中四处都是常绿树木,时间好像在城市中定格了,定在了春末夏初。可时间依然是流动的,秋天还是会来临的,一场台风吹来了秋天。台风吹下了校园中老榕树的叶片,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在老榕树苍绿的叶片中也隐藏着点点金黄。如今的台风已不同于夏日之时,台风过后,留下了阵阵凉意。虽然关上窗子屋内仍然闷热,可打开窗户便会感到衣裳单薄。即使秋天在南方停留的时间极其短暂,但是秋天还是会来的,会带着冬天的信物,乘着夏天的风来的。没有谁,可以永远的待在春末夏初;没有谁,可以拦住秋天的脚步;也没有谁,会永远留在秋天中。南方的秋来了,便意味着冬也即将接踵而来。可就算这样,秋天也尽力展现她的魅力。田间的稻子还是会熟的,娇娆的菊花还是会开的,人们还是会换上秋装的。可过不了多久,稻子就枯了,菊花就谢了,人们就穿上冬装了。任凭外头风吹雨打,四季变换,教室里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可我们心里清楚:秋天来了。并且,南方的秋天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南国之秋 作文
kathykeys1年前1
杨翔植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南方大概是没有秋天的。
  如今已接近十月,可周围仍然弥漫着夏日的燥热,同学们仍然穿着夏天的校服,顶楼的教室似乎比刚开学时还要闷热,教室的风扇吱呀吱呀地摇头晃脑,却吹不出凉意。好不容易远方传来了隆隆的雷声,下了一场雨,反而使热空气上飘,连书本都散发出热量,大家坐在教室中就像放在蒸笼里,等待自己出锅的一天。
  北方说“春脖子短”,可南方的秋天更短,叶落了便是冬天。乡村中至少还可以感受到丁点的秋意,可城市中四处都是常绿树木,时间好像在城市中定格了,定在了春末夏初。
  可时间依然是流动的,秋天还是会来临的,一场台风吹来了秋天。
  台风吹下了校园中老榕树的叶片,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在老榕树苍绿的叶片中也隐藏着点点金黄。如今的台风已不同于夏日之时,台风过后,留下了阵阵凉意。虽然关上窗子屋内仍然闷热,可打开窗户便会感到衣裳单薄。即使秋天在南方停留的时间极其短暂,但是秋天还是会来的,会带着冬天的信物,乘着夏天的风来的。
  没有谁,可以永远的待在春末夏初;没有谁,可以拦住秋天的脚步;也没有谁,会永远留在秋天中。
  南方的秋来了,便意味着冬也即将接踵而来。可就算这样,秋天也尽力展现她的魅力。田间的稻子还是会熟的,娇娆的菊花还是会开的,人们还是会换上秋装的。可过不了多久,稻子就枯了,菊花就谢了,人们就穿上冬装了。
  任凭外头风吹雨打,四季变换,教室里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可我们心里清楚:秋天来了。并且,南方的秋天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临琪1年前1
fxsll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阅读文章《故都的秋》开头两段文字,看看分别表现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
阅读文章《故都的秋》开头两段文字,看看分别表现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薇艾薇1年前1
李宏文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答案]北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南国之秋的特点:慢、润、淡。(意对即可)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B.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
C.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
D.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520447781年前1
永恒爱泉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B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B.南国之秋,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B.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C.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D.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大大肥猫1年前1
kaikai029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D

(A中“目不忍视了”后应用分号;B中省略号不与“等等”连用;C中句号应在引号外)
1.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比,两者特点是什么?
1.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比,两者特点是什么?
2.文章3~9段,依次写故都秋天哪些景物?
3.哪句话直接表达出作者热爱北国秋天的感情?
mingchonglei1年前2
要不要呢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北国的秋特点是清、静、悲凉.南国的秋特点是来得慢、润、清淡.(这是文章原句的概括)对比,将南国秋与北国秋做对比,突出和反衬北国之秋,突出对北国之秋的眷恋、热爱.
2、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作者运用这五幅画面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抒发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以及表现出自身内心的孤独、落寞、无奈(结合写作背景可分析情感),而之所以选取这些景物和作者的审美情趣有关.
3、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即文章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与热爱,也可理解做像生命一样热爱故都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