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这则寓言蕴含了怎样的道理?你从中受到了那些启发?、

月光2006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秋水》这则寓言蕴含了怎样的道理?你从中受到了那些启发?、
要简洁的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breezezhan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
启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1年前

相关推荐

《秋水》中含有通假字的句子
时间不再回1年前1
rr61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不辩牛马 辩通辨
泾流之大 泾通径
1、《秋水》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2、本篇中的景...
浪里黄鱼1年前1
skygod66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庄子?秋水篇
1、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学问是无止境的,在客观上:因为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在宇宙中显得很渺小,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出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秋水》写河伯见到海神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sn_one1年前1
恨水不长东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亲爱的玩家,您好!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文言文《秋水》《秋水》有几种版本?怎么和我这里的不同?
薄荷座的鱼1年前2
zxxwstc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历史资料的流传是不完整的,总会缺胳膊少腿的
学者就会根据文章的大致意思及时代背景等来补充完整,
所以每一种版本都是不一样的
英语翻译请帮我翻译下《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篇古文,再帮我翻译下《鱼我所欲也》谢谢!
hoiac8f1年前1
月7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秋水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而博取名声,孔子以谈说天下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乡(通:向”过去,从前.下同)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有不采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 渚崖之间 涘:水边
B、河伯始 其面目旋: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矣 殆:危险
D、吾长 笑于大方之家 见:看见
2、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的是:
[ ]
A、我 谓也 何陋
B、 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道百 不能称前时之
D、望洋向 而叹曰 岂 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本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gj_myc_30un25_cb1年前1
2001syxh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1、D
2、A
3、B
庄子《秋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的“为”和“尽”的解释分别是什么?
robin45871年前1
纯棉的我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以……为……,往往是理解为:把……当作…… 尽是全部、全都的意思.这个句子理解为:以为天下最美的景色全部在自己这里了.
找出《秋水》中描写河、海的句子。
找出《秋水》中描写河、海的句子。
①描写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鼓乐1年前1
boose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②不见水端。
初三课文《秋水》翻译拜托拉,很急的,一定要是人教版,初三课文的秋水.是 作业 谢谢
benjaminkwok1年前1
joypap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促织》《香菱学诗》《阿房宫赋》《黄州快哉亭记》《项脊轩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秋水》《前
《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促织》《香菱学诗》《阿房宫赋》《黄州快哉亭记》《项脊轩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秋水》《前赤壁赋》《窦娥冤》《二则》《训俭示康》《过秦论》《师说》《石钟山记》
选取8篇 抓住文章重点
拟写对联
jasmine09211年前1
mm标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铺张扬厉过秦论《过秦论》
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
读赤壁心知谪居苦《前赤壁赋》
阅师说内明为师难《师说》
河伯观海洋敛傲气《秋水》
香菱问黛玉晓诗情《香菱学诗》
那个,黔驴技穷了.
求语文版《秋水》《捕蛇者说》《鱼我所欲也》《论语十则》课文的文下注释
求语文版《秋水》《捕蛇者说》《鱼我所欲也》《论语十则》课文的文下注释
如果有能力的还可以给我《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李商隐的)《水调歌头》《浣溪沙》(晏殊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约客》《如梦令》的注释,是初三上册课本里的.
陆续摇摆1年前1
琉璃湖畔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秋水》的注释
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挺:直.
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须臾:片刻.
跂:提起脚后跟.
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假:借助,利用.
舆:车.
利足:脚步快.
致:达到.
水:指游水.名词.用如动词.
绝:横渡.
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兴:兴,起.
渊:深水.
蛟:一种龙.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骥:骏马.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架,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锲:用刀雕刻.
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螯:蟹钳.
躁:浮躁,不专心.
《捕蛇者说》的注释
章:花纹.
聚:征集.
莅事:管理政事.
戚:悲伤.
涕:眼泪.
是:这.
齿:年龄.
安敢:怎么敢.
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
隳突:骚扰.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食:喂养.
熙熙:快乐的样子.
于是:在这件事上.
嗣:继承着.
毒:怨恨.
俟:等待,文中有希望之意.
走:奔向,趋向.
募:广泛争求.
岁:年.
何如:怎么样呢.
以:
以啮人(连词,如果)
以王命聚之(用)

可以已大风(治愈)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
若毒之乎(你)(痛恨)
复若赋(你的)
涕:
汪然出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鱼我所欲也》的注释:
我所欲也 欲:想要
亦我所欲也 亦:也
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
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获得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如果,假如
何不为也 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非独:不仅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此,这样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心:心思,思想感情
人皆有之 皆:都
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得之则生 则:就
呼尔而与之 呼尔:呼喝
呼尔而与之 与之:给他
行道之人弗受 行道之人:
过路的行人 蹴尔而与之 蹴:践踏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优厚的俸禄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与欠”,语气助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过去,从前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论语十则》的注释: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时习:时常地复习.
  学:学习.
  说:悦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朋: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
高的人.
  曰:说,说道.
  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不:表示判断.
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
式.
  自:从.
  日:每天.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
急求高中文言文《秋水》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正确点,
欧阳思1年前2
kay1987813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
4.形作名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2.于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4.为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寡人之于国也》文中的排比句和所表达的作用《秋水》中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的地方,例证
《寡人之于国也》.《秋水》
《寡人之于国也》文中的排比句和所表达的作用
《秋水》中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的地方,例证和喻证的特点和文中的排比句~
zadosan1年前2
qingxingzi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这两处排比,从妇孺皆知的道理说起,讲述怎样治国,由浅入深,使人无法反驳,增强说服的力量.
秋水不知你们学的有没后面“北海若曰”的那一段.我们那时候没学,网山看了下,不大懂...
哪篇属于驳论文?梁启超的《论毅力》,庄子的《秋水》,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
哪篇属于驳论文?梁启超的《论毅力》,庄子的《秋水》,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
梁启超的《论毅力》,庄子的《秋水》,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这四篇文章哪篇属于驳论文?
8885071年前1
冯仁昆_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属于驳论文
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而《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希望能帮到你
《秋水》是一篇以寓言形式进行说理的文章.这种说法对吗?
xuyang89121年前3
冰冷狼牙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对的
庄子散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的说理,不局限于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演绎,而是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本文的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整体性寓言形式.本文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整篇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先秦诸子中多喜引用事言故事来说理,但像本文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这也是庄子寓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寓言的基本特征,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寓意富有哲理.本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寓言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使哲理与形象结合起来,有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效能.
.
下列成语出自《秋水》的有?(多选题)
下列成语出自《秋水》的有?(多选题)
下列成语出自《秋水》的有?(多选题)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不明觉厉
D功亏一篑
E祸起萧墙
F望洋兴叹
moe61年前5
娃哈哈x19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井底之蛙
C不明觉厉
F望洋兴叹
《秋水》中的最后一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的“长”“见”和“于”各是什么意思?
land851年前1
晚风潇潇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长:长久的,见:表被动,于:被
为什么庄子的《秋水》一文中 海神若说“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
为什么庄子的《秋水》一文中 海神若说“伯夷辞之以为名 仲尼语之以为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难道伯夷会为了名声而辞让天下?孔子游说是为了博得美名?好奇怪啊?不可能吧?
lzg4716331年前1
ken_lifeng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72.7%
你可以否定,因为伯夷还有别的扬名的方法,并不只有一死,他那样做完全出于义气.当然也可以同意.庄子会否定孔子(即儒家),虽然本文也提倡无为而治,但已不是先前的一个意思了,因为是战国末年,不是太平盛世,无为只是让他们不打仗而已.他这么黑孔子是因为那时百家争鸣的关系吧.
《秋水》中“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请用一段文字把河伯此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秋水》中“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请用一段文字把河伯此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thanks~
多于30字!
hu636181年前1
瓶中火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河泊看见水大,很开心,他以为这个地方是全天下最宏伟壮观的地方了,其它地方都不能与他的领地媲美了,很有飘飘然的感觉,于是它便想出去走一走,让人感受一下他的王者风范……
古文注音庄子《秋水》中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怎么读?
cylbty1年前1
salts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少,三声
“少仲尼之闻”和后面的“轻伯夷之义者”相对应
理解成“小看孔子的学问和轻视伯夷的义气的人”
所以读shao 3声(v)
这是庄子的《秋水》里的一题,“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两个“人处一焉”的
这是庄子的《秋水》里的一题,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两个“人处一焉”的“人”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mingming181年前1
骑猪逛夜市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这两句话意思是:世界上衡量事物的种类数目是用万这个量词的,而人类不过是几万种事物中的一种.一个人人所处的世界,相对于有稻谷食物生长,有舟车通行的地方,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角落.前一个人指人类,后一个人泛指个人.
《秋水》里,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有何作用?
guomen1年前1
深蓝地铁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听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
是判断句.同时也是宾语前置句.
庄子《秋水》讲述什么故事,简洁一点请重点回答“讲述什么故事”
qinglang00071年前2
胡逝我梁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
读了《庄子》中的《秋水》后的感受?60字以上
井柏然的锁骨1年前1
哈斯沙尼亚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
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什么?
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喻来说明什么?
1 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3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4人的认识受后天交与限制
amdflf1年前1
夏伦吞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对于志向不同的人,不值得与之交谈
庄子《秋水》的主旨是闸发?A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B以民为本的政国思想 C为政以德的道理
庄子《秋水》的主旨是闸发?A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B以民为本的政国思想 C为政以德的道理
应该是哪个?
一阵暖风1年前2
小uussjiao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96.3%
A吧
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这一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苏莫邪1年前1
梨园戏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以下主题均可: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谦受益,满遭损
自大源于无知
知耻近乎勇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启示:这篇寓言,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文学常识填空。(1)《秋水》节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名____
文学常识填空。
(1)《秋水》节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代表人物,与__________并称“老庄”。《庄子》又叫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全书现存__________篇。
(2)《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
(3)《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4)《捕蛇者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他的字是__________,他的作品收集在《__________》。
(5)《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___,太原祁人,是__________派的代表。他与__________齐名,并称“王孟”。选自__________。
(6)《泊秦淮》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家。后人常称__________为“老杜”,称__________为“小杜”。本诗选自__________。
(7)《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选自《__________》,作者李商隐,__________代人,与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__________齐名,合称为“小李杜”。
(8)《浣溪沙》选自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写的,字__________,抚州临川人,是__________派的词人。
(9)《水调歌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虫zai1年前1
普通平凡的人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1)《庄子·秋水》;战国;庄子;周;哲学家;道;老子;《南华经》;庄周和他的门人所著;三十三
(2)《列子·汤问》;寓言;神话故事;寓言
(3)《韩非子·喻老》;战国
(4)唐;柳宗元;子厚;柳河东集
(5)唐;王维;摩诘;山水田园;孟浩然;《王右丞集笺注》
(6)杜牧;牧之;唐;文学家;杜甫;杜牧;《樊川诗集》
(7)《李义山诗集》;唐;杜牧
(8)《珠玉集》;宋;晏殊;同叔;婉约
(9)《东坡乐府》;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豪放
文言文《秋水》的意思? 急用啊!兄弟们帮帮忙!
伤心的宠儿1年前1
oo在快乐消失之前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秋水》课文中的难题!急!写出两个 因“欣然自喜”而“见笑与大方之家”的成语.谢了!(*^__^*) .非课文中的,请仔
《秋水》课文中的难题!急!
写出两个 因“欣然自喜”而“见笑与大方之家”的成语.
谢了!(*^__^*) .
非课文中的,请仔细看题。谢谢!!
rml858281年前2
gxlcr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⑴望洋兴叹
⑵贻笑大方
.《秋水》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之“美”的意思是指
麦斯威尔Maxwell1年前1
linxiuping8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盛美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解释“穷”的意思
x57475021x1年前1
tantanhhl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穷尽.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川灌     河:这里指黄河。
B.河伯 欣然 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
C.不见水     端:端来。
D. 道百     闻:听说,知道。
2.对下面加粗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天下 美为尽在己            之:的。
B.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 甚善  之:的。
C.此独无有,尝试凿             之:他,指浑沌。
D.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她,指淑女。
3.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辩牛马 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
B.我之谓也 译文:说的就是我啊。
C.少仲尼之闻 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
D.大方之家 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atlanticblue01年前1
caluoshi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C
2.B
3.D
4.C
课文《秋水》包含几个成语?揭示了什么道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秋水》开头有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秋水具有怎样的语言
课文《秋水》包含几个成语?揭示了什么道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秋水》开头有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秋水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河伯与海神在文中是实有的吗?作者以怎样的文体形式作为载体进行哲学道理的阐释.《秋水》一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启迪意义,主要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文的论证方法有那些?其中对话式的说理方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秋水》是如何论述有限的认识与无限的世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7.《谏逐客书》全文采取的对比论证方法,有怎样的说服力?第二段论述了怎样的观点?运用了那些议论方法?
8.请结合《孟子•梁惠王下》一文,孟子在与梁惠王谈论关于与民同乐这一话题时,是在表达他怎样的***追求、民本思想的.主要通过课文分析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课文通过对话来展开论述,简析孟子运用了怎样高明的论辩技巧?.孟子为什么最后能说服梁惠王,又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9结合《大学》,分析儒家倡导的人格理念道德思想体系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如何理解儒家和道家的核心思想.
10.《燕歌行》:诗歌包含几个叙事层次,为什么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精警深刻?“至今犹忆李将军”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很深刻?在《燕歌行》一文中,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列举诗中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
11 结合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部分内容作简要分析:⑴词中分别用了哪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⑵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一些以明月寄托情感的名句,其中与本词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有异曲同工之美的名句是哪些?举出一例,试分析这两句的成功之处..⑶古人有很多登高望远之诗词?⑷结合词句理解,分析阐释词人借外物书写个人情感的写作手法.
12《蒹葭》一诗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句式变化,请结合作品分析其手法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理解分析《蒹葭》一诗朦胧迷离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塑造的?结合原诗歌分析《蒹葭》迷离朦胧的审美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析《蒹葭》一诗情景相生,难分难解的艺术手法.结合原诗理解分析《蒹葭》“意境朦胧,含蕴不尽”的特点?
13《伞下的侗寨》一文写出了侗族的哪些***?这些***令人神往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把什么作为侗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结合课文谈谈黔东南民族地区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的魅力.结合实例分析此文形散神聚“散”的艺术特点.
14在《史记》一书,司马迁提出了农、工、商、虞四个部门,结合课文实例分析司马迁对待商业的态度.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货殖列传的基本经济思想.
15分析《乡场上》冯幺爸这一典型农民形象的典型意义?分析课文一笑简答的艺术手法
joshua991年前1
小语儿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穿壁引光、刺股读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钝学累功、顿学累功、 攻苦食淡、攻苦食俭、刮摩淬励、积雪囊萤、坚苦卓绝、艰苦卓绝、 聚萤积雪、聚萤映雪、绝甘分少、刻苦耐劳、刻苦钻研、口不绝吟、 匡衡凿壁、临池学书、埋头苦干、磨砺自强、磨砻淬砺、驽马十驾、 勤学苦练、深自砥砺、十年寒窗、十年磨剑、孙康映雪、铁面枪牙、 卧薪尝胆、衔胆栖冰、宵旰攻苦、悬梁刺股、雪天萤席、引锥刺股、 饮胆尝血、圆木警枕、凿壁借光、枕戈尝胆、枕戈饮胆、志坚行苦举一反三
求语文版《秋水》《捕蛇者说》《鱼我所欲也》《论语十则》课文的文下注释
求语文版《秋水》《捕蛇者说》《鱼我所欲也》《论语十则》课文的文下注释
注意是注释,不要给我原文,翻译,更不要给我复制百度百科里的一大堆注释,就像书本里一样的,谢了!
如果有能力的还可以给我《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李商隐的)《水调歌头》《浣溪沙》(晏殊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约客》《如梦令》的注释,谢谢!
我只求初三上册书本上面的!
喜欢彭小晏1年前1
土木山力夫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就是课下注释吧,不过我没有《秋水》,《捕蛇者说》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秋水》中庄子以水为喻,引出了河伯和海神的对话,为的是说明什么道理
《秋水》中庄子以水为喻,引出了河伯和海神的对话,为的是说明什么道理
越快越好
能不能多一点儿!
hejuntop1年前1
gdlwc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
《秋水》写河伯面对河水满溢时自喜自傲的句子
板砖板转看过来1年前1
林尚沃82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庄子《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着…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怎么翻译?
fu3xing1年前2
weida10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5%
井底之蛙(的见识)无法跟海中龙蛇(代徵博学的人)交谈。曲士无法跟道士谈得来。说的是没知识、没文化,真可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这是后篇,有看过,但懒得看完,前面宗旨有了,论点、论证都出现了,这些就成赘文了。
《秋水》中有一句,东面而是,这里的“东”是名词作状语么?
《秋水》中有一句,东面而是,这里的“东”是名词作状语么?
RT
leiroulazi1年前1
阳光下的紫蝴蝶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同意若水,是作状语,谁说没动词,“面”和“视”就是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
“东面而视”可以翻译成朝向东面而看.古人的说话习惯当然和现在有出入,
庄子的《秋水》中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dsdskdkssdk1年前1
柯22 共回答了32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这篇文章用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阐述哲理,说明学问是无止境的,因为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在宇宙中显得很渺小,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出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文章通篇都是设喻,而这些比喻又是通过奔放新奇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抒写出来的.庄子把一切自然事物、神话传说都具体化、人格化.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任意驱使为其观点服务:先让河伯因受环境和习见习闻的限制而自傲,然后让河伯从小圈子里跳出来,看到了大海而对自己以前的自满羞愧不已.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
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里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落212片叶子1年前1
coldswallow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排比 对比
求,语文版九上课文《秋水》注音及原文 急
yingyinghaidai1年前1
yuanjianglong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求课文《秋水》原文及解释
Y7018799991年前1
yaweng061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秋 水
《庄子》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举例说明《秋水》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joe19191年前1
千年老溶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72.7%
、运用比喻说理
庄字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本文中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就连用了井蛙“拘于虚”、夏虫“笃于时”,曲士“束于教”三个比喻;在阐述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时,又连用了“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碧空之在大泽”、“似梯米之在大仓”、“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一系列比喻.广义地说,文中的百川灌河、万川归海、天地之大、九州之小等等事例,乃至整个寓言故事,也都具有比喻意义.因为认识无止境这一文章主旨是包容一切的普遍规律,其具体内容是不可能尽言的,故略举一二,则皆具有以例喻理、以一寓万的性质.所以可以说,本文中的比喻本身,也都是在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在喻比认识的无止境,此之谓整体设喻,援譬设喻过程也就是论证说理的过程.
求,语文版九上课文《秋水》注音及原文 急
maldininesta1年前4
smart815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 jīng ,通"径")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通“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Chī Xiū)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踯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kuí)怜蚿(xiān),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chěn chuō )而不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鰌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79.《秋水》所阐发的主旨是( ) A.人的认识和作为都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十分有限的 B.宇宙无限,人生
79.《秋水》所阐发的主旨是( ) A.人的认识和作为都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十分有限的 B.宇宙无限,人生
79.《秋水》所阐发的主旨是( ) A.人的认识和作为都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十分有限的 B.宇宙无限,人生苦短,要珍惜生命 C.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D.在广阔的宇宙中,人只是万物之一,是非常渺小的
梳理移向1年前1
viwinds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这是文章的主旨.A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
说明句子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xieyq0011年前1
live2live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
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仲尼之闻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
《秋水》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见是什么意思
lxzcvlkj23lkjfla1年前1
gangdao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表被动,宾语是“我”,放在动词前面,可以不翻译的,
举个例子,
见笑就是 笑我
见谅就是 原谅我
论说文 《秋水》一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和思想意义?
偶要变成yy1年前1
三月的春风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庄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过海神和河伯的对话,借用了当时就很有名气的孔子和伯夷来让人明白永远不要自满、自得、自夸,而是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大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