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的古诗赏析、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00字左右的古诗

xl5313213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小松》的古诗赏析、
杜荀鹤的《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00字左右的古诗赏析、
100字左右就够了、
不要太多、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ghli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咏物喻理的诗篇是屡见不鲜的.晚唐诗人杜荀鹤所作的《小松》一诗,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共四句.开头一句:“自小刺头深草里”,写小松刚出土时,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它虽小但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非但不低头,而且“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这里“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里的“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
1年前

相关推荐

《小松》整首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取士观念的什么思考?
山本和高1年前1
zhang760859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小松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对当时的取士观念感到失望无奈.
英语翻译《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帮我翻译成白话文!
feitian9991年前1
麥麥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 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长的很高得树木,谕旨不识得人才 直到凌云之木长高了 隐身意是 直到人才有了地位了 他们才看出来 是讽刺诗
采纳哦
杜荀鹤的《小松》中“刺头”写出了小松的什么精神
杜荀鹤的《小松》中“刺头”写出了小松的什么精神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刺头”准确的写出了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什么的精神
对此我很迷惑1年前3
zhangjx1977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刺头”的挺拔,与草的匍匐对比,写出了小松拼搏向上的精神.
求古诗《小儿垂钓》、《小松》的翻译,谢谢~
micky-幻想1年前2
欧风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
小儿垂钓
《小松》句首扣住小松之“小”,描写了她的()和()
chy71301年前1
老跳跳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描写了它的(矮)和(刺头)
《咏春笋》 《小松》
人子1年前1
Jane19841025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咏春笋》解释:
无数春笋长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封住了行人的道路,那些踏着春笋来欣赏竹林的人来了,我都生气而不欢迎他们.
《小松》解释:
小松刚出土像刺头一般埋没在草丛里,而现在它以经渐渐超出蓬蒿的高度了.但有的人不认识这些能够长得
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这些树木长大,才知道这些树木的高度.
《白梅》解释: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中,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古诗《小松》一二句中哪个字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发展变化
robilin1年前1
闪回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答案是渐字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