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物理题把一个烧瓶先放在开水中烫一会儿,然后立即固定在铁架台上(口向下),同时把一个剥了皮的鹌鹑蛋迅速塞入瓶口,为

lorfy2022-10-04 11:39:543条回答

大气压强物理题
把一个烧瓶先放在开水中烫一会儿,然后立即固定在铁架台上(口向下),同时把一个剥了皮的鹌鹑蛋迅速塞入瓶口,为什么会看到鹌鹑蛋从瓶口向上升?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3条回复
爱那么重那么痛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将烧瓶烫过之后,烧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将鹌鹑蛋迅速塞入瓶口后,由于瓶内空气膨胀气压增大大于外界空气气压,鹌鹑蛋被瓶内空气向上压,所以鹌鹑蛋从瓶口向上升
1年前
病牛 共回答了7个问题 | 采纳率
先烫使瓶中的空气膨胀 然后遇冷收缩 瓶内气压小于瓶外 于是~~~~~~
1年前
吃猫长大的鱼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
在开水里烫光的烧瓶拿出来后, 其内部的空气会冷却收缩, 内部气压会比外界大气压小, 所以塞在瓶口的鹌鹑蛋会被吸 从瓶口上升
1年前

相关推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B.向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对大气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B.向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D.由氮气为原料合成氨是氮的固定
股神大哥8881年前1
科比没ff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A.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
B.生石灰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为氮的固定.

A.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故A错误;
B.生石灰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少大气污染,故B正确;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C正确;
D.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为氮的固定,所以由氮气为原料合成氨是氮的固定,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键;氮的固定;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物质间的反应、氮的固体等知识点,根据物质中微粒间作用力、物质的构成微粒、基本概念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即可,易错选项是A,稀有气体是氮原子分子,所以不存在化学键,但存在范德华力,为易错点.

如果没有大气,天空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zsdrr1年前1
微past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天空是无色的,日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造成人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
有人说大气水被污染并不要紧,因为它的更新周期很短,请谈谈你的看法.(要理由)
冥冥鸟1年前2
风雨之铃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虽然大气的更新周期很短,但如果污染超过了大气层的自我调节能力,那么在短期内大气是无法恢复原来未被污染前的稳定状态.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积约有3/4被水覆盖着 B.在地层里、大气中都含有大量的水 C.人类生活、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积约有3/4被水覆盖着
B.在地层里、大气中都含有大量的水
C.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D.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桃ee1年前1
xiaode32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A、地球表面积约有3/4被水覆盖着,地球又叫做水球,这种说是正确的;
B、水无处不在,在地层里、大气中、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
C、水的用途极为广泛,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没有了水,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D、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到总水量的1%,所以说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故选D.
《谈生命》冰心.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风吹草动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谈生命》冰心.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风吹草动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尚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本段作者冰心对生命的感悟.她感悟到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并让人联想到也道出了人生本质的一句苏轼的词,它是 .
2.结合你的体验,举出“苦痛也是美丽”的实例.
3.请说明“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尚不美丽?”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后补分,
心伤不痛1年前1
bobo_91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
相伴相随.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自己举一个生活例子,比如考试失败却激励自己下一次更努力地前进之类的,再加一句苦难是人生的经历,人生道路不可能一直都是平坦的,经历了苦难才能获得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
3生命也不过如此,有快乐,也有痛苦,有爱有恨,有努力,也有放弃,有惊有喜.在这样的生命中,我们要战胜困难,付出努力,作出一切有意义的事来为自己的生命增光添彩.
物理大气压强知识点
梦想照进米兰1年前2
迷茫了 共回答了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013×10的5次方Pa
大气压强是怎么形成的?有多大?
jakub1年前1
HSIShh 共回答了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由大气的重力产生.(就像液体内部的压强由液体的重力产生)
标准大气压强为101325Pa ,即760mmHg
阅读下面材料,据图回答问题,并填空。 碳以二氢化碳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地从大气
阅读下面材料,据图回答问题,并填空。
碳以二氢化碳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如一般植物的叶片,每形成1千克葡萄糖,就需要吸收250万升空气中所合有的二氧化碳。由此可见,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十分巨大的。有人做过估计,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不到补充的话,那么几十年的光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被植物所耗尽。但是,事实上,大气中的碳——氧一直保持着相对平衡,这是因为碳在地球的生物圈中可以不断地循环,从而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如图)。
(1)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是____________。
(2)从二氧化碳到氧的过程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来完成。
(3)在碳氧平衡中,人类的作用与地位和图中的____________最接近,理由是____________。
(4)简述碳——氧平衡的过程____________。
悠着点吧1年前1
结了婚的男人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生物呼吸,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分解的产物等
(2)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3)动物(或按图中是兔子) 只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表示.读图完成23~25题.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龙52013141年前1
laolamiss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解题思路: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阴天白天由于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温度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高.而此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示意图.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故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可见光部分,④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

阴天白天由于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温度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高,故阴天温差较小.而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可见光部分,④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故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即为②减弱,④增强.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点评: 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原理即可,属于基础题.

大气压强和温度的关系 是什么
编号13040X0091年前1
llaogu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x0d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x0d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 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 62%左右.x0d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我们知道,气体分子的“碰撞”是产生气体压强的根本原因.因而对大气压随空气湿度而变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由此作出解释,根据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如何用注射器,一把刻度尺,一个量程较大的测力计粗测大气压强的值
心心飘啊飘1年前1
labf4_51_v_h03d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将注射器活塞推到顶端,用橡皮帽堵住针孔,用细线栓住活塞,用测力计通过细线向外拉活塞,直到刚拉动活塞时读取示数,记为F,再用刻度尺测量针筒的长度L,用上标的容积V求得横截面积S=V/L,再算出大气压强p=F/S=FL/V.
大气压强是760mmHg时,水的沸点是
大气压强是760mmHg时,水的沸点是
如题
kaoleijui1年前2
235464114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00℃
如图所示,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的U形玻璃管内有A、B两段被水银柱封闭的空气柱.若大气压强为p 0 ,空气柱A、B的压强分别
如图所示,左端开口、右端封闭的U形玻璃管内有A、B两段被水银柱封闭的空气柱.若大气压强为p 0 ,空气柱A、B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水银的密度为ρ,则B段空气柱的压强p B 等于(  )
A.p 0 +ρgh 1 +ρgh 2 +ρgh 3 -ρgh 4
B.p 0 +ρgh 1 +p A +ρgh 3 -ρgh 4
C.ρgh 1 +p A +ρgh 3 -ρgh 4
D.p A +ρgh 3 -ρgh 4
zp1371年前1
bbq1027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连续的水银柱的同一高度,压强相等;连续的水银柱内高度相差h的液面的压强差为ρgh;
故封闭气体A的压强为:P A =P 0 +ρgh 1
封闭气体B的压强为:P B =P A +ρgh 3 -ρgh 4
故P B =P 0 +ρgh 1 +ρgh 3 -ρgh 4
故A错误,B错误,C正确,D正确;
故选CD.
【急】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大气中氧气的95%,这对动物和人有何意义
【急】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大气中氧气的95%,这对动物和人有何意义
如题.重点回答.简便一点啊-0-||| 追分.
oh-long1年前1
豆浆娃娃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随着藻类认识的日益深入,利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现在初步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预料,藻类在解决人类目前普遍存在的粮食缺乏,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何太阳落山后仍有光线,是因太阳距地球太远还是因为地球的大气折射呢
皮皮谷1年前1
潆菲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都不是,人眼看不到太阳说明不是折射,更不可能是“太远”,是由于太阳发出的光线经过大气层中的小液滴和小冰晶反射照到大地和进入人眼所致.
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 ,合成的ATP用于 ,释放的氧气来源于 ,co2除来大气还来源于
nhshanshan1年前3
云之南ss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ATP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合成的ATP用于合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二氧化碳还来源于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1)目前,全世界气候变化出现异常,专家对此现象展开了激烈讨论,因此与碳有关的词汇(如碳汇、低碳经济)迅速流传开来.大气
(1)目前,全世界气候变化出现异常,专家对此现象展开了激烈讨论,因此与碳有关的词汇(如碳汇、低碳经济)迅速流传开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碳汇可理解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①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理由是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
②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
③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一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
2CO+O2
点燃
.
2CO2;CO2+C
高温
.
2CO等
2CO+O2
点燃
.
2CO2;CO2+C
高温
.
2CO等

(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力发展火力发电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拈花不笑1年前1
流迹江湖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解题思路:(1)根据二氧化碳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3)①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可知组成元素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而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能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气体化学性质相关很大.
③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应可以转化为一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森林的严重破坏,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
(3)①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两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就像孪生兄弟.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无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
③一氧化碳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点燃
.
2CO2;二氧化碳会在高温下和碳发生反应而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高温
.
2CO.
(4)①力发展火力发电,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2)光合;(3)①B;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可以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或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能);③2CO+O2

点燃
.
2CO2;CO2+C

高温
.
2CO等;(4)②③.

点评:
本题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低碳经济理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地球大气中,下列变化是上升趋势的是 A 水气和固体杂质的含量随高度增加的变化 B 对流层的高度由高纬向低
地球大气中,下列变化是上升趋势的是 A 水气和固体杂质的含量随高度增加的变化 B 对流层的高度由高纬向低
地球大气中,下列变化是上升趋势的是
A 水气和固体杂质的含量随高度增加的变化
B 对流层的高度由高纬向低纬的变化
C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的变化
D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① 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较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 ④⑤⑥ C④③② D①③④
我要讲解
e09bld1年前2
改抹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B
2,B
用hi找我,
液压计是连通器吗应该不是吧,是不是一端是探头另一端是和大气相通啊
21jxkj1年前4
vbgjsk0b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你说的是实验用的液压压力计
实际中用的一般是压力表和压力开关
我们通常所说水资源是指(  )A.海水资源B.地球上所有水C.陆地上淡水资源D.大气水
飘荡的风铃1年前1
sir3241879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解题思路: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水资源的数量和存在形式.

考点点评: 此题属于基础题,较简单.

飞船冲破大气层摆脱地球吸引力,高速运行时会与大气发生摩擦,
飞船冲破大气层摆脱地球吸引力,高速运行时会与大气发生摩擦,
普通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铝合金摩擦一段时间就会燃烧,因此需要在飞船的表面涂一层吸热快,能自动脱落的复合陶瓷,对这种复合陶瓷描述正确的是
A 这种复合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
B 这种复合陶瓷具有耐高温特性,光学特性,
C 这种陶瓷虽然客服了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但强度较差
D 这种复合陶瓷具有耐高温,隔热,耐摩擦,硬度大等特点
飞入甜蜜1年前1
hefang1985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与大气层摩擦生热,说明耐高温
但是B的光学、生物与题目无关
所以选D
大气压强填空题,
大气压强填空题,

st_ting1年前1
用文字写永恒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1、大气压(或大气压强)
  2、大气压的存在且大气压的数值很大
  3、托里拆利
  4、76 101000(精确点可用101300,粗略点可用100000)
  5、减小
  分析:因为随着高度增加,空气变稀薄,空气密度较小,所以大气压也减小.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实际上相当于大气压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6、高 低 高压锅
  7、小 大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含有生命起源所需的氧气 C.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含有生命起源所需的氧气
C.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学说是由林奈提出的
黄俊云1年前1
娟一波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C

华北某城市冬季取暖约150d,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200t,该城市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多少吨SO2气体?
华北某城市冬季取暖约150d,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200t,该城市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多少吨SO2气体?
过程麻烦具体点!
坏狒狒1年前1
fhnp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S+O2=SO2 S:200t=2*10的5次方*1%=2000Kg
32/2000kG=64/x
X=64t 64t*150=9600t
喷壶与压强用气筒向喷壶内打气,打开阀们,液体喷出.打气目的使液面上方空气压强_______(填)大气压强;喷洒后在教室周
喷壶与压强
用气筒向喷壶内打气,打开阀们,液体喷出.打气目的使液面上方空气压强_______(填)大气压强;喷洒后在教室周围也能闻到药液气味,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移动011年前1
zhouyan8242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答案是:> 扩散作用
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
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
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B.乘地铁上下班
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
永不岛的小披风1年前1
秋也远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C
3.下列有关防止或减少酸雨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对燃煤及燃煤烟气进行脱硫 ...C.人工收集大气雷电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3.下列有关防止或减少酸雨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对燃煤及燃煤烟气进行脱硫 ...C.人工收集大气雷电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D.推广天然气、甲醇等作为汽车的燃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hezhizhang20001年前1
wh_xb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3、C是错误的.
(2012•云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
(2012•云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请据图分析:
(1)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______ 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①______ 最先到达心脏的D______.
(2)血液从血管②经过器官E______流至血管③时,由______血变成______血.
(3)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尤为重要,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需多______,这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tytytyty21年前1
乐昕121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肺循环,心脏的结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据此分析解答.

图中①肺静脉、②肾动脉、③、肾静脉、④肺动脉;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室、D是左心房.
(1)PM2.5颗粒物被吸入肺后,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①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D左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从血管②肾动脉经过器官E肾脏后,流至血管③肾静脉时,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绿色植物能够吸附和吸收多种被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具有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因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肾脏;动脉;静脉
(3)植树造林.

点评:
本题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考点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之间 A.—100摄氏度~250摄氏度 B.—84摄氏度~2500摄氏度 C.—80摄氏度~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之间 A.—100摄氏度~250摄氏度 B.—84摄氏度~2500摄氏度 C.—80摄氏度~3000摄
三宅一生tl1年前2
gggsa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B
(2014•蓟县一模)(一)为了减少CO对大气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研究CO和H2O反应转化为绿色能源H2.已知:
(2014•蓟县一模)(一)为了减少CO对大气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研究CO和H2O反应转化为绿色能源H2.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g•moL-1
2H2(g)+O2(g)═2H2O(g)△H=483.6kJ g•moL-1
H2O(g)═H2O(I);△H=44.0kJg•moL-1
(1)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kJg•moL-1
(2)写出CO和H2O(g)作用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二)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2.6 1.7 1.0 0.9 0.6
(1)K的表达式为:
K=
c(CO)•c(H2O)
c(CO2)•c(H2)
K=
c(CO)•c(H2O)
c(CO2)•c(H2)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反应(“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4)在850℃时,可逆反应:CO2(g)+H2(g)⇌CO(g)+H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时间/min CO2(mol/L) H2(mol/L) CO(mol/L) H2O(mol/L)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计算: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浓度c3和CO2(g)的转化率,要求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c3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
冰竹chendeqin2631年前1
迷惑的古惑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一)(1)由2H2(g)+O2(g)═2H2O(g)△H=-483.6KJ/mol、H2O(g)═H2O(l)△H=-44.0KJ/mol来计算;
(2)利用2CO(g)+O2(g)═2CO2(g)△H=-566KJ/mol、2H2(g)+O2(g)═2H2O(g)△H=-483.6KJ/mol结合盖斯定律来写出CO和 H2O(g)作用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
(2)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方向进行分析判断吸热放热;
(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进行判断;
(4)依据容器中浓度变化结合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计算,结合平衡常数不随温度变化,根据转化率公式进行计算.

(一)(1)由2H2(g)+O2(g)═2H2O(g)△H=-483.6KJ/mol、2H2O(g)═2H2O(l)△H=-88.0KJ/mol,即2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83.6kJ+88kJ=571.6kJ,
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85.8kJ,
故答案为:285.8;
(2)由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2H2(g)+O2(g)═2H2O(g)△H=-483.6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得CO(g)+H2O(g)═CO2(g)+H2(g),△H=
−566kJ/mol−(−483.6kJ/mol)
2=-41.2kJ/mol,
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2kJ/mol,
故答案为:CO(g)+H2O(g)═CO2(g)+H2(g)△H=-41.2kJ/mol;
(二)(1)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所以K=
c(CO)•c(H2O)
c(CO2)•c(H2),
故答案为:
c(CO)•c(H2O)
c(CO2)•c(H2);
(2)温度越高,K值越小,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3)A.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容器中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据,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表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v(H2=v(H2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据,故C正确;
D.c(CO2)=c(CO)不能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和起始量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
CO2(g)+H2(g)⇌CO(g)+H2O(g)
起始浓度/mol•L-10.20.300
变化浓度/mol•L-1:c3 c3 c3c3
平衡浓度/mol•L-1:0.2-c30.3-c3c3c3
由题意知,850℃时,K=1.0,即
K=
c(CO)•c(H2O)
c(CO2)•c(H2)=
c32
(0.2−c3)(0.3−c3)=1.0,
解得c3=0.12mol/L,
二氧化碳的转化率=[0.12mol/L/0.2mol/L]×100%=60%,
故答案为:0.12mol/L;60%.

点评:
本题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温度对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标志判断,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气中氧气的分布在大气中,已知 一部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或者是大,所以,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就在离地面近的地方,比
在大气中氧气的分布
在大气中,已知 一部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或者是大,
所以,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就在离地面近的地方,比如氧气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氧气就应该全部在离地面很近的地方,为什么在空中也会有氧气呢?
氧气不会再向下运动吗?
采叶草1年前3
晴田yoyo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空气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空气中各物质的比例是一定的.
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工业上用“碳捕捉”
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含有CO和CO2混合气体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整个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2)“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你认为“捕捉室”技术要大范围推广,需克服的问题有:——————————————.(4)二氧化碳加氢的甲烷化反应是利用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ll之1年前1
0ming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 CaO NaOH
2)2NaOH+CO2——Na2CO3+H2O
3)CaCO3分解耗能 CO2压缩耗能问题
4)CO2+4H2——催化剂 CH4+2H2O
我认真读了课文,知道灰尘的主要来源是_____.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天空将_________,大自
我认真读了课文,知道灰尘的主要来源是_____.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天空将_________,大自然将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因此,__________.
落花流水41年前1
ritazouzou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垃圾 明媚 湛蓝 美丽 洁净 地球才会美好
我们在地球上的运动是受到重力、引力、大气压力三种限制吗?
我们在地球上的运动是受到重力、引力、大气压力三种限制吗?
用控制变量法,假设有一个人类可以居住的行星,
1、它有和地球一样的重力,会有什么情况?
2、它有和地球一样的引力,会有什么情况?
3、它有和地球一样的大气压力,会有什么情况?
4、它没有大气压力,但有和地球一样的重力和引力,会有什么情况?
……以此类推.不需要答完,如果解释不通的话就看你能答上面这些题多少了.
如各位觉得自己知识渊博,有什么高见,就请随便说,说的越多越好,尽量说的能让人看懂,不然怎么证明您知识渊博呢?
我的确没有学好物理,不然怎么会来这问呢?如果您能回答,我请您回答。如果您发现我的问题本来就有错或是我的表达不完整,我也希望您能提出来,不然我怎么可能不问傻问题呢?
shachongzi1年前4
birddxp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首先声明一下重力和引力实质上是一回事.
1、如果在某星上有与地球上一样的重力,人们感觉就像在地球上.当然可能星球自传与地球不同,感觉时间快慢不同,甚至日出日落也不同,由于公转周期不同,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角度不同,季节也不相同,都需要从新适应环境.大气压不同等等其他不同情况,都需要重新适应,甚至不能适应.
2、同上.
3、有一样的大气压,身体空中受力感觉与地球上相同.就像在地球上的感觉.当然了可能气体种类不同,比如没有足够的氧气,人仍然无法存活.
4、没有大气压力,人必须穿宇航服,否则人体细胞、血管、皮肤等都将裂炸,不再成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受到大气阻力作用而逐渐降低高度,假设短时间内卫星仍可以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在卫星下降过程中,卫星的(
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受到大气阻力作用而逐渐降低高度,假设短时间内卫星仍可以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在卫星下降过程中,卫星的(  )
A. 动能减少
B. 动能增加
C. 机械能减少
D. 机械能增加
1xqmmg1年前1
误天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76.9%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是首先根据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得出卫星的动能随轨道半径的减小而增大,然后再根据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讨论即可.

AB、由万有引力等于卫星需要的向心力[GMm
r2=
mv2/r]可知v=

GM
r,
可见,卫星的速度大小随轨道半径的减小而增大,所以卫星的动能增加,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所以卫星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考点点评: 求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用已知的物理量表示出来,再根据表达式进行比较.
向心力的公式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

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吗?
charon1983241年前2
kumaka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对 因为留不住反光
压强的公式是什么,液体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大气压强的公式是什么?请帮帮忙、写出具体的物理量的中文.
朝朝渔人1年前2
木子-草人云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压强=力除以受力面积(通用) 大气压强=定植(和高度有关 可以按空气的质量除以受力面积算) 我缺悬赏分 有的话给点..
老客户近义词求一个高端大气一点的词
北美1年前1
xiaozls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老主顾 老顾客
对国标法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法的质疑 我严谨的按照国标做了标准曲线,但是斜率为0.032
对国标法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法的质疑 我严谨的按照国标做了标准曲线,但是斜率为0.032
根本达不到标准上的0.044,查了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同行也是面临这些问题.如果这个稳定性这么差,条件如此苛刻,是不是没有当做国家标准的必要.
守望vv1年前1
7668375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不太懂你的专业领域,但看起来你做的是标准曲线内插法测浓度.吸收曲线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原来我们做过别的标准曲线,试剂的某微量元素居然会影响曲线.既然目前是国标,那么确实也会有它的合理性.如果因为条件苛刻,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着它修订.现在质疑它也没什么用.还是再仔细看看有哪些微小的细节没有注意吧.
大气压强的题目(过程)水塔下距地面1米高的水龙头出口处,用气压计测得的压强为3标准大气压(用气压计测得的压强等于实际压强
大气压强的题目(过程)
水塔下距地面1米高的水龙头出口处,用气压计测得的压强为3标准大气压(用气压计测得的压强等于实际压强减去大气压强),则水塔的高度为多少米?
人体表面积的皮肤约为1.5平方米,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大气压约为多少个标准大气压?此时人体表面字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多少?方向如何?
nnnnxx1年前1
蓝色海风100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水塔的高度为 3*10.332+1 = 32米
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大气压约为 5.5米水柱.约为0.532标准大气压.
收住说话的声音,连大气也不敢出(根据意思说词语)
博儿1年前3
7231646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敛声屏气
如何解释大气水的存在为什么把冰块放在瓶子里,口密封,瓶子外壁会有凝水?明天要交的!``
linyiting1年前4
sherryxs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很简单 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瓶子里有冰块使瓶子温度降低
水蒸气接触瓶子外壁温度降低 凝结为水滴留在瓶壁
再详细一些可以说冰块融化吸热导致降温什么的
激光原理作业:文献调研:光束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大气湍流,大气气溶胶,海水,光纤等各种介
激光原理作业:文献调研:光束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大气湍流,大气气溶胶,海水,光纤等各种介
光束应该算是激光
mould781年前1
wcswxh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大气湍流: 激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时,由于湍流大气中折射率的随机不均匀分布,其强度、相位和传输方向会受到扰动而出现随机变化,变化情况与激光束宽w,和湍流尺度l的相对大小有关;当2w/l1时,光束截面内包含许多湍流漩涡,引起光束强度起伏、相位起伏和光束扩展.记在弱湍流下,折射率改变很小,但由于存在大量的不均匀元,以致在一定距离之外,积累效应就十分显著,包括光束漂移、光束扩展、到达角起伏、大气闪烁等.
金星大气 一层浓硫酸为什么金星大气中会有一层浓硫酸组成的浓云啊!在线等
chf2131年前3
malong888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可能是由古老的金星上的奇特的火山所喷发的吧!我是这样认为的.
在非细胞形态生命出现的年代,地球大气中游离氧的含量 1 .在地球大气的演化过程中,游离氧主要来自 2 .
在非细胞形态生命出现的年代,地球大气中游离氧的含量 1 .在地球大气的演化过程中,游离氧主要来自 2 .
在非细胞形态生命出现的年代,地球大气中游离氧的含量 1 .在地球大气的演化过程中,游离氧主要来自 2 .
1. A)极丰富 B)是现在的一半
C)极稀少 D)与现在差不多
2. A)氧化物分解 B)水的分解
C)地表化学反应 D)蓝藻
evarthan1年前2
灵魂将不停歇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1 C
2 D
地球上最初是无机的成分,当时的大气成分根本没有生物的生长,含有较多的氮和少量氢,氧的含量是很少的~一直到进化出生命形式以后,还经过很久的演变产生了产氧的生物才慢慢的改变了大气的成分,然后又慢慢的进化到适合多生物生长的环境,其中最早期的低级生命也在这一过程中进化成了现在的生命形式!
石油华东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rainbowsky20081年前1
空城戒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CFC是多种氯氟烃,氯氟烃的商品名为氟利昂.氯氟烃可做反应O3=O2的催化剂,所以氯氟烃即CFC可破坏臭氧层.
地球自转引起刮风.大气也应有惯性啊
空气里的精灵1年前3
yanlin329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刮风不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而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继而产生压差,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
离心式水泵是否运用到大气压强的原理?
蓝梦-流年1年前1
哈根达斯的小蛇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为什么不能用液体的压强的公式来计算大气压强
sxypgx1年前3
dancymei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因为,液体的压强公式
是 P=ρgh
而,这里的 ρ 是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一般在一定的温度等条件下,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是,气体就不行了.当压强变大或变小时,它的体积就会压缩或扩大,密度增大或减小.这个道理就比如咱们日常生活用的液化气是一个道理.
再者,重力常量 g ,它会随着高度的变高也是会变小的.
那么,到底能不能用在大气中来计算呢?能的,但是,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小范围空间内的大气是可以用来计算的.
以为,小范围的大气的密度变化量是不大的,重力常量的变化量也是不大.所以,变化的数据就可以忽略不计.
而,这里公式深度 h 则变成高度相反的数据了.
我们生活在的位置就好比液体的底部,高度越高,压强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