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武陵春》中把“愁”字写得更

绿营旅人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武陵春》中把“愁”字写得更
有分量,想象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哪句?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hitchenli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年前
gigi_taurus 共回答了53个问题 | 采纳率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1年前

相关推荐

李煜《虞美人》阅读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李煜《虞美人》阅读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②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③读完这首词,想一想与我们学过的其他词人的词相比,李煜的词具有什么特点.
jiee0061年前1
jianfuchang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1、往事是指国家还存在时的那些日子,即自由的日子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李煜的词忧郁,婉约,沉抑
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表达了作
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表达了作
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不需要长篇的解释.只要简单的几个字到十几个字的概括.
大度20011年前1
coffeebob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对往事 故国的思念
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用的是反问还是疑问形式?
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用的是反问还是疑问形式?
语文老师今天在上课时提到这句话是反问,哪里反问了?
rainbow_cn20081年前1
缘遇-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疑问形式,
往事知多少,
《武陵春》与苏轼的《虞美人》中“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武陵春》与苏轼的《虞美人》中“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初三语文,求解析
mxkuisy1年前4
等风的聆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次句将“愁”具体化为了事物,李清照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可以用船来载。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她又用了“只恐”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更加凸显了作者的哀愁。...
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人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
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人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 ]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______________。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
月之滨1年前1
_snowhua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B
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怎样理解此句妙处呢?
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怎样理解此句妙处呢?
就是这个
3548101351年前5
八六三一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李煜《虞美人》阅读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李煜《虞美人》阅读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题: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赏析“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名句.
pk89091年前1
rrhailk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光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又表示了对时光飞逝的留恋与无奈心境,引来作者“不堪回首”的哀叹.
赏析“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名句.
以水喻愁,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 .,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如嫌太长,可简短为:
以水喻愁,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
后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 ☆☆ ☆☆ ☆☆
★★ ★ ★★
☆☆ 祝你成功! ☆☆
★★ ★★
☆☆ ☆☆
★★ ★★
☆☆ ☆☆
★★ ★★
☆☆

亲,*^__^* ,不懂请追问,满意请点击设为满意答案,谢谢你!
求大神把李煜的《虞美人》改编成现代歌词,100字足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求大神把李煜的《虞美人》改编成现代歌词,100字足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求大神把李煜的《虞美人》改编成现代歌词,100字足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无天1年前1
oceanwaki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每年都是一样的景
往事却在压在心头
昨晚又有东风吹过
我的家乡只有月亮是以前的模样
一切摆设似乎没变
变的好像只是容颜
问这世间愁为何物
没有经历岂会懂得
问这世间愁有多少
无尽的就像那一江的春水向东流
我觉得写的一般 你们可以用这个来稍加修改 延伸一下应该还能用
《虞美人》诗歌鉴赏你读了《虞美人》这首诗后的评价或你读后的感想.你觉得得它那句写的很好,100字左右.请你们帮我完成嘛
《虞美人》诗歌鉴赏
你读了《虞美人》这首诗后的评价或你读后的感想.
你觉得得它那句写的很好,100字左右.
请你们帮我完成嘛 我一定给你们加分,
wangyang36021年前1
幸福199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虞美人》赏析及思索





虞美人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曾存词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共有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辉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冰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周星驰那叫俗文化,像可乐一样只有那么一股子气,后来啥也没有.苏轼此时“故国神游”“雄姿英发”,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 ”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诗词的理解性默写《虞美人》李煜1.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浣溪沙》
诗词的理解性默写
《虞美人》李煜
1.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
《浣溪沙》晏殊
1.作者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伤感与叹息中道出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2.表现作者因时光流逝而产生怅然若失之感的句子是:
3.能使人联想到落英缤纷场景的句子是:
《天净沙·秋思》
1.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2.最能体现萧条、冷落、凄凉的景物氛围的句子是:
3.与《端正好》中“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不会用46的鸟1年前1
不是佐丹奴的托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浣溪沙》晏殊
3.能使人联想到落英缤纷场景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天净沙·秋思》
1.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意境相近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最能体现萧条、冷落、凄凉的景物氛围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
本人理解,不一定对.
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
害怕验收1年前1
tdh8566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0%
B

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推断排除A、D两项,C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相矛盾,故排除。B项“一船”与“大江流”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
快乐的快去掉竖心旁在加一个鸟,念什么?字典查了很久都查不到.在纳兰容若的《虞美人》里的
快乐的快去掉竖心旁在加一个鸟,念什么?字典查了很久都查不到.在纳兰容若的《虞美人》里的
原句是: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怕听啼(?)出帘迟,恰到年年今日两相思.
andypen1161年前3
jisuanji37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鴃 【拼音】:[jué] 【字义】:1.见“鴂”.【常用词组】:1.鴃舌 [juéshé]
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 物是人非的诗句是
tebre1年前1
诚实的马夹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诗词填空.(1)最多的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2)最贵的书信:____________
诗词填空.
(1)最多的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最贵的书信: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最害羞的人: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最憔悴的人:______________.——柳永《蝶恋花》
(5)最长久的恨: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2hope1年前1
veronica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煜的《虞美人》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联系原句加以阐述.
李煜的《虞美人》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联系原句加以阐述.
精练点的,不要太烦琐
cwnw1年前1
wushifu16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这首诗歌中的“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都是具体所指,属于实写.“春花”、“秋月”、“东风”等是虚写,并且“春花秋月”、“东风”在诗中已被感情化,作者把虚实两者结合起来,使“愁”字跃然纸上,使读者头脑中勾画出一幅画:一位亡国之君,在一个洒满月亮那彻骨清辉的夜晚,凭栏眺望故都.心中不禁升起对往昔繁荣生活的怀念,对现在沦为阶下囚的痛心和忧愁.
特别是最后一句,作者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把不实的愁绪形容的淋漓尽致.正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由一江春风而产生的神境带给读者无限想象,愁到底是什么,作者有多少愁……
因此“愁”也在不断的联想中得到升华.使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李煜的亡国之愁,更是对自己经有过的繁荣的理想和破败的现实,经过蹉跌和磨难之后仍无法成功而发出的慷慨,及对生活经过物是人非变化后的思索和发现.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