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涉县一模)将从1开始的正整数按如图方式排列.字母P,Q,M.N表示数字的位置,则2013这个数应排的位置是(

什么名没人起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2014•涉县一模)将从1开始的正整数按如图方式排列.字母P,Q,M.N表示数字的位置,则2013这个数应排的位置是(  )

A.P
B.N
C.Q
D.M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疏影清浅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观察不难发现,每四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4,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2013所在的位置即可.

由图可知,每四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P、Q、M为循环组的后三个数,N为下一个循环组的第一个数,
∵2013÷4=503…1,
∴2013这个数应排的位置是N.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考点点评: 本题是对数字变化规律的考查,观察出每四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1年前

相关推荐

我的家乡在涉县,请高手帮忙写一首赞美家乡的小诗,四句的,
h7ye1年前1
小魁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涉县故人河山秀,独立风神异.人许白眉长,天资青云器.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下笔盈万言,皆合古人意.一从负能名,数载犹卑位.宝剑诚可用,烹鲜是虚弃.昔闻在河上,高卧自无事.几案终日闲,蒲鞭使人畏.顷因岁月满,方谢风尘...
(2014•涉县一模)如图,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的和为24cm,则这个矩形的一条较短边为
(2014•涉县一模)如图,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的和为24cm,则这个矩形的一条较短边为(  )
A.12cm
B.8cm
C.6cm
D.5cm
不二飞飞1年前1
热狗仔仔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OA=OB,AC=BD,求出AC的长,求出OA和OB的长,推出等边三角形OAB,求出AB=OA,代入求出即可.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C=[1/2]AC,OD=OB=[1/2]BD,AC=BD,
∴OA=OB,
∵AC+BD=24,
∴AC=BD=12cm,
∴OA=OB=6cm,
∵OA=OB,∠AOB=60°,
∴△OAB是等边三角形,
∴AB=OA=6cm,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矩形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等边三角形OAB和求出OA的长,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

(2014•涉县一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世博礼仪的知晓程度,从全校12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
(2014•涉县一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世博礼仪的知晓程度,从全校12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成绩取整数,满分为100分)作了统计分析,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其中部分数据缺失).又知90分以上(含90分)的数比60~70分(含60分,不含70分)的人数的2倍还多3人.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统计分析的样本是______
A.1200名学生;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 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问卷成绩; D.50
(2)被测学生中,成绩60~70分(含60分,不含70分)的人有______人;成绩不低于90分的有______人;
(3)如果把测试成绩不低于80分记为优良,试估计该校有多少名学生对世博礼仪的知晓程度达到优良;
(4)学校准备从测试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随机选3人义务宣传世博礼仪,若小杰的得分是93分,那么小杰被选上的概率是多少?
快马轻刀1年前1
lrguang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1)样本就是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依据定义即可解答;
(2)设60~70(分)(含60分,不含70分)的人数为x人,则90分以上(含90分)的人数为(2x+3)人,根据60~70(分)(含60分,不含70分)的人数与90分以上(含90分)的人数的和是21人,即可求得x的值,进而求解;
(3)求出优良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人数;
(4)求出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的总人数,根据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1)C;
(2)设60~70(分)(含60分,不含70分)的人数为x人,
则90分以上(含90分)的人数为(2x+3)人,
可得3x+3=21,
∴x=6
∴2x+3=15;
(3)1200×
35
50=840;
(4)[3/15=
1
5].
故答案为C,6,15.

点评:
本题考点: 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概率公式.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样本的概念,频数与频率的关系,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是解题关键.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014•涉县一模)如图,AD为⊙O直径,作⊙O的内接正三角形ABC,甲、乙两人的作法分别如下: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
(2014•涉县一模)如图,AD为⊙O直径,作⊙O的内接正三角形ABC,甲、乙两人的作法分别如下: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
甲:①以D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圆弧,交⊙O于B.C两点.
②连接AB,BC,CA.△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乙:①作OD的中垂线,交⊙O于B,C两点.
②连接AB,BC.△ABC即为所求三角形.
A.甲对,乙不对
B.甲不对,乙对
C.两人都对
D.两人都不对
5170980061年前1
ajian2003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解题思路:甲的作法.连接DB、DC,由作图可知,DB=DO=DC,在⊙O中可知OB=OD=OC,故可得出△OBD和△OCD都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
AB
=
AB
AC
=
AC
可知∠ODB=∠ACB=60°,∠ABC=∠ODC=60°,故可得出结论;
乙的作法,连接OB、OC.根据AD为⊙O的直径,BC是半径OD的垂直平分线,由垂径定理可知
AB
=
AC
DB
=
CD
,OE=[1/2]OD=[1/2]OC,所以AB=AC.在Rt△OEC中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出cos∠EOC的值,进而可求出∠EOC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

甲的作法.如图2;
证明:连接DB、DC.
由作图可知:
DB=DO=DC,
在⊙O中,
∴OB=OD=OC,
∴△OBD和△OCD都是等边三角形,
∴∠ODB=∠ODC=60°,


AB=

AB,

AC=

AC,
∴∠ODB=∠ACB=60°,∠ABC=∠OD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乙的作法如图1,
证明:连接OB、OC.
∵AD为⊙O的直径,BC是半径OD的垂直平分线,


AB=

AC,

DB=

CD,OE=[1/2]OD=[1/2]OC,
∴AB=AC.
在Rt△OEC中,
∴cos∠EOC=[EO/CO]=[1/2],
∴∠EOC=60°,
∴∠BOC=120°.
∴∠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关键是掌握垂径定理及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2014•涉县一模)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4x图象上一点,过点A作AB⊥y轴于点B,点P在x轴上,则△ABP的面积为
(2014•涉县一模)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
4
x
图象上一点,过点A作AB⊥y轴于点B,点P在x轴上,则△ABP的面积为______.
薇薇已入市1年前1
qq网客户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解题思路:设A的坐标为(a,b),延长AB,过P作PQ垂直于AQ,交AB延长线于点Q,将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得到ab=4,三角形ABP中AB为底,PQ为高,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设A的坐标为(a,b),延长AB,过P作PQ⊥AQ,交AB延长线与点Q,
由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将x=a,y=b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a],即ab=4,
∴AB=a,PQ=b,
则S△ABP=[1/2]AB•PQ=[1/2]ab=2.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点: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关键是明白A的横坐标为三角形的底,A的纵坐标为底上的高.

(2013•涉县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AB=10cm,BC=5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
(2013•涉县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AB=10cm,BC=5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D′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____.
gloomm1年前1
75334050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解题思路: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E=AE,A′D′=AD,D′F=DF,则阴影部分的周长即为矩形的周长.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
A′E=AE,A′D′=AD,D′F=DF,
则阴影部分的周长=矩形的周长=2×(10+5)=30(cm).
故答案为:30cm.

点评:
本题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关键是要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对应的线段相等,从而求得阴影部分的周长.

(2013•涉县模拟)理论探究: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00,M是AB所在直线上一点.
(2013•涉县模拟)理论探究: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00,M是AB所在直线上一点.
(1)如图1:当点M与B重合时,S△DCM=______;
(2)如图2,当点M与B与A均不重合时,S△DCM=______;
(3)如图3,当点M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时,S△DCM=______;

拓展推广:如图4,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E、F分别为DC、BC延长线上两点,连接DF、AF、AE、BE,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理由.

实践应用:如图5是我市某广场的一平行四边形绿地ABCD,PQ、MN分别平行于DC、AD,它们相交于点O,其中S四边形AMOP=300m2,S四边形MBQO=400m2,S四边形NCQO=700m2,现进行绿地改造,在绿地内部作一个三角形区域MQD(连接DM、QD、QM,图中阴影部分)种植不同的花草,求出三角形区域的面积.
rr了的小鱼1年前1
yy2004kaoy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1)(2)(3)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进行解答;
拓展推广:先求出两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一半,然后相加即可得解;
实践应用:先根据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求出平行四边形POND的面积,然后根据题目信息求出三块空白部分的面积,再利用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即可.

(1)设点M到CD的距离等于h,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CD•h=100,
S△DCM=[1/2]CD•h=[1/2]×100=50;

(2)与(1)同理可得S△DCM=[1/2]×100=50;

(3)与(1)同理可得S△DCM=[1/2]×100=50;

拓展推广:
根据(1)的结论,S△ABE=[1/2]S▱ABCD=[1/2]a,
S△ADF=[1/2]S▱ABCD=[1/2]a,
∴阴影部分的面积=[1/2]a+[1/2]a=a;

实践应用:
设平行四边形POND的面积为x,
则[x/300]=[700/400],
解得x=525,
根据前面信息,S△AMD=[1/2]×(525+300)=412.5,
S△MBQ=[1/2]×400=200,
S△CDQ=[1/2]×(525+700)=612.5,
∴三角形区域的面积=300+400+700+525-412.5-200-612.5=1925-1225=700m2

点评:
本题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读懂题意,根据题目信息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13•涉县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1/4]x2+[3/2]x+4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B、C两点
(2013•涉县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1/4]x2+[3/2]x+4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B、C两点,其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连接AC.
(1)点A的坐标为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
(2)△ABC是直角三角形吗?若是,请给予证明;
(3)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ED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duanchixianhe1年前1
shyghost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解题思路:(1)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令x=0即得二次函数与y轴交点A的纵坐标,令y=0即得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根据(1)中点的坐标得出AB,BC,AC的长,进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即可;(3)根据A、C的坐标,易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由于等腰△EDC的腰和底不确定,因此要分成三种情况讨论:①CD=DE,由于OD=3,DA=DC=5,此时A点符合E点的要求,即此时A、E重合;②CE=D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E点横坐标为点D的横坐标加上CD的一半,然后将其代入直线AC的解析式中,即可得到点E的坐标;③CD=CE,此时CE=5,过E作EG⊥x轴于G,已求得CE、CA的长,即可通过相似三角形(△CEG∽△CAO)所得比例线段求得EG、CG的长,从而得到点E的坐标.

(1)在二次函数中令x=0得y=4,
∴点A的坐标为(0,4),
令y=0得:−
1
4x2+
3
2x+4=0,
即:x2-6x-16=0,
∴x=-2和x=8,
∴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8,0).
故答案为:A(0,4),C(8,0);

(2)∵点A的坐标为(0,4),
∴AO=4,
∵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8,0),
∴BO=2,CO=8,∴BC=10,
∴AC=
42+82=4
5,
∴AB=
22+42=2
5,
∴AB2+AC2=100,
∵BC2=100,
∴AB2+AC2=B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3)易得D(3,0),CD=5,
设直线AC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则:


b=4
8k+b=0,
解得

k=−
1
2
b=4;
∴y=-[1/2]x+4;
①当DE=DC时,
∵CD=5,
∴AD=5,
∵D(3,0),
∴OE=
52−32=4,
∴E1(0,4);
②当DE=EC时,可得出E点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可得出E点横坐标为:3+[5/2]=[11/2],
进而将x=[11/2]代入y=-[1/2]x+4,得出y=[5/4],
可得E2( [11/2],[5/4]);
③当DC=EC时,如图,过点E作EG⊥CD,
则△CEG∽△CAO,
∴[EG/OA=
CG
OC=
CE
AC],
即EG=
5,CG=2
5,
∴E3(8-2
5,
5);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E点共有三个:E1(0,4)、E2( [11/2],[5/4])、E3(8-2
5,
5).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点的坐标;二次函数的性质;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求法、等腰三角形的构成条件、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3)题的解题过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理解题意.

(2013•涉县模拟)如图,⊙O的直径CD⊥AB,∠CDB=25°,则∠AOC大小为(  )
(2013•涉县模拟)如图,⊙O的直径CD⊥AB,∠CDB=25°,则∠AOC大小为(  )
A.25°
B.65°
C.50°
D.40°
千寻千遇千过1年前1
梨涡涡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O的直径CD⊥AB,
∴AE=BE,


AC=

BC,


AC与

BC所对的圆周角∠CDB相等;
∴∠CDB=[1/2]∠AOC;
∵∠CDB=25°,
∴∠AOC=50°.
故选C.
(2014•涉县一模)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
(2014•涉县一模)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D,对称轴是直线l,l与x轴交于点H.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是该抛物线对称轴l上的一个动点,求△PBC周长的最小值;
(3)若E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E与A,D不重合),过E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F,交x轴于点G,设点E的横坐标为m,△ADF的面积为S.
①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
②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简单开心点1年前1
说话与不说话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因为BC为定值,所以当PB+PC最小时,△PBC的周长最小.
如答图1所示,连接AC交l于点P,由轴对称性质可知,此点P即为所求;
(3)如答图2所示,
①首先根据题意,求出点E、F的坐标,然后利用S=S△AEF+S△DEF=[1/2]EF•AH,求出S与m的函数关系式;
②根据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极值,求出最大值及点E的坐标.

(1)由题意可知:

9a−3b+3=0
a+b+3=0,解得:

a=−1
b=−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2)∵y=-x2-2x+3,∴C(0,3).
∵△PBC的周长为:PB+PC+BC,BC是定值,
∴当PB+PC最小时,△PBC的周长最小.

如答图1所示,点A、B关于对称轴l对称,连接AC交l于点P,则点P为所求的点.
∵AP=BP,
∴△PBC周长的最小值是:PB+PC+BC=AC+BC.
∵A(-3,0),B(1,0),C(0,3),
∴AC=3
2,BC=
10.
∴△PBC周长的最小值是:3
2+
10.

(3)如答图2,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考点点评: 本题是二次函数压轴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图形面积计算、轴对称-最短路线等知识点,题目较为典型.

(2014•涉县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
(2014•涉县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的长为(  )
A.x
B.2
C.n
D.3
zbpd1年前1
1500cc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由在正方形ABCD中,∠GEF=90°,易证得△AGE∽△BEF,又由E为AB的中点,AG=1,BF=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求得AE与BE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答案.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90°,
∴∠AGE+∠AEG=90°,
∵∠GEF=90°,
∴∠AEG+∠BEF=90°,
∴∠AGE=∠BEF,
∴△AGE∽△BEF,
∴[AG/BE]=[AE/BF],
∵E为AB的中点,
∴AE=BE,
∵AG=1,BF=2,
∴[1/AE]=[AE/2],
解得:BE=AE=
2,
在Rt△AEG中,GE2=AG2+AE2=3,
在Rt△BEF中,EF2=BE2+BF2=6,
∴在Rt△GEF中,GF=
GE2+EF2=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