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翻译

懒虫阿一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茧变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81.8%
《宋史·岳飞传》原文翻译:(部分)绍兴七年(1137),岳飞入朝见高宗,高宗从容问道“:你得到良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有两匹马,每日吃掉几斗草料豆子,饮掉一斛泉水,但如果不是精料洁水便不吃不饮.披挂上鞍甲奔驰,开始时跑得并不快,等到百里之后才开始奋起加速,自午时到酉时,还可以再跑二百里.卸下鞍甲依然气不喘汗不流,好像没事一样.这是它能吃能喝但又不乱吃滥饮,力量充足而不求逞一时之速,是能够逾越遥远的良才.不幸相继死亡.现在所乘坐的马匹,每天吃的草料不过几升,而吃不择食,饮不挑水,缰绳还没有拿好,便踊跃急奔,才跑了一百里,便力量用尽而喘汗交加,好像要倒毙的样子.这是它吃喝不多容易得到满足,喜好逞能卖弄而力量容易枯竭,是平庸低下之才.”高宗称赞岳飞回答得好,说:“你今天的议论比以往大有进步.”
1年前

相关推荐

表示:全神贯注 的词语丝不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念兹在兹,制心一处,目不转睛,一心一意,屏息凝神
冰河start281年前1
飞翔05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念兹在兹,制心一处,目不转睛,一心一意,屏息凝神
《荀子·不苟》中“公生明,偏生暗.”和《荀子·天论》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uu米1年前1
rjhaohao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6%
公生明,偏生暗
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 辟 为书吏,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 为书吏,迁淮西。 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 及格 ,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 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 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 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 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 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 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良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东廉访司 为书吏 辟:征召
B. 例革南士 会:适逢
C.以岁月 及格 及格:到了期限
D. 遣留艮 亟:及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言 行省 B.民实寡 强赋多民之钱
月出 东山之上青取之于蓝 青于蓝
C.丞相闻 D.而有司喜功生事
不解 今 项庄拔剑舞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干著称。
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破产。
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的支持。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3分)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4分)
(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muwen5521年前1
3857124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1)(7分)①召集(官员)商议希望稍稍减少盐税数额,以宽舒民力。(3分)②如今死亡、迁移的已经很多,难道重视更改已经有的户籍却轻易放弃百姓的生命吗?(4分)
(2)事例一:将减少的盐税转移到浙江西部,分派到商贾聚集的州县。(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
事例二:在王艮的努力下,海运船只被大风所损坏的,予以核实后扣除粮食的数额。(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
事例三:王艮力争行省采纳自己的建议,将安福州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3分。每个事例各1分。]


小题1:
英语翻译1.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商君书·更法》2.兼权之,孰计之.——《荀子·不苟》3.宁孰谏.——《礼记·
英语翻译
1.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商君书·更法》
2.兼权之,孰计之.——《荀子·不苟》
3.宁孰谏.——《礼记·内则》
4.凡虑事欲孰.——《荀子·议兵》.注:“谓精审.”
5.思之未孰.——《周髀算经》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多看多听少说1年前1
sz007SZ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8.3%
1.我担心天下人议论您,希望您能认真了解、调查.
2.全面权衡,深思熟虑后决定.
3.宁可尽力规劝
4.但凡考虑事情要精确、审慎
5.所考虑的尚不周详
6.只有大王与各位大臣仔细商议、计划这件事.
7.第二天,徐公来拜访,仔细观察,自以为比不上人家(美)
不治廉隅是不调理端正不苟的行为品性的意思,可我还是不理解,造句让也理解一下.
港口莲花1年前1
qq绿茶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廉隅比喻端方(不邪曲)、不苟(不苟且)的行为、品性.简单说就是指一个人比较的直,但换句话说也是说一个人有点不知变通
那么不治廉隅就可以指一个人不拘小节
英语翻译帮忙翻译这一句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
英语翻译
帮忙翻译这一句
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故子列子通乎性命之情,可谓能守节矣.
华不悔1年前1
遗忘的花盛开时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而且列子有饥寒之忧,不尚且不随便取得,看见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说他处于富贵之中了.
所以列子懂得人活着的意义,可以说得上是能守节的人了.
英语翻译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
梦雅涵1年前2
yansirt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不受流俗所牵累,不因外物而矫饰,不对人提出苛严的的要求,不背违众人的心情,但愿天下太平无事人人都能糊口养生,自己和他人生存条件能够得到保证也就心满意足,并且以此来剖白自己的心迹.古时候的道术确实包含上述方面的内容.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其不苟取如此和与良田千亩,辞不受的翻译意思
落落杀了我吧1年前1
雨水那天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其不苟取如此:(杜瑛)就是像这样不随便得到东西,
与良田千亩,辞不受:(粘合珪)给他一千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
不苟求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苟求于己,勿施不欲之事,任其天然.是什么意思?
空旷清野1年前1
49818530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别人
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但是自己也不是那么的好改变
所以就需要好好的顺其自然
英语翻译君子之自行也~.....直到"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到"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荆昭王之时...
英语翻译
君子之自行也~.....直到"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到"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到"可谓忠且孝矣."
大丫头的记载1年前1
裸了不白裸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是不是这个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殆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国,是以义翟也,义翟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吕氏春秋·高义》)
【译文】
墨子让公上过到越国游说,公上过叙述了墨子的主张,越王很高兴,对公上过说:“您的老师如果愿到越国来,我愿把过去吴国的土地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地方封给他.”公上过回来报告了墨子,墨子说:“你看越王能够听从我的言论,实行我的主张吗?”公上过说:“恐怕不能.”墨子说:“不仅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即使你也不了解我的心意.如果越王听从我的言论,实行我的主张,我将测量自己的身体而穿衣,估量自己的肚腹而吃饭,和客民一样,不敢要求做官;如果越王不听从我的言论,不实行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我,我也没有什么用.越王不听从我的言论,不实行我的主张,我却接受他的国家,这就是拿原则做交易.拿原则做交易,何必到越国去?即使在中原的国家也是可以的.”大凡对人不可不仔细研究,秦国的乡野之人,因为小利的缘故,兄弟之间互相打官司,亲人之间互相残杀.现在墨子可以得到越王的国家,却担心有损自己的道义,因而谢绝了,可以说是能够保持操行了.他与秦国的乡野之人相距也太远了.

第一次回答2-20 14:14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选自《吕氏春秋》)
译文: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以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家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于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属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饭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饭,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成语查询经( )不()不苟()()
lixi8281年前5
一湾湖水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经久不息
不苟言笑
《荀子、不苟》云:“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 而法”.敬请高人释义.
《荀子、不苟》云:“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 而法”.敬请高人释义.
为人谦逊,是智者应有的准则.
twimm1年前1
悲耕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聪明人就会触类旁通,傻人只会遵守〔不知变通〕.法是遵守.遵守法律是错的,这里遵守的是所有定下来的,法律,道德,制度等
《荀子》的《不苟》篇中有一句“.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为什么翻译成“女性有胡须”?
鬼谷子1631年前2
wcoolheart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钩:通“姰”(读作qú渠),意思是妇女.
钩有须:妇女生出来的儿子长胡须,说明她体内也有胡须的基因,所以说妇女有胡须.
昭君出塞的译文!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声,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昭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
昭君出塞的译文!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声,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昭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昭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要亲自翻译的,要准确
包0705011年前1
清清月光泪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原文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译文   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士君子之所以不苟出处也.其中的“不苟出处”是什么意思?
asd5568851年前2
lanjinrong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不苟出处,就是“不苟的出处”.士君子的言行为什么不随便、不马虎?是因为他们坚守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信条,这信条就是他们做人的根据.
不苟:不随便,不马虎.
出处: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
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 的意思
现代圣达菲仪1年前2
七颗苹果Yuki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意思是李广待士卒宽厚仁慈不苛刻,士兵因为这些原因愿意为李广效命.
把词语补充完整.:其乐()(),()繁()茂,行()流(),才思()(),出手()(),()()不苟,()()天工,恍然
把词语补充完整.:其乐()(),()繁()茂,行()流(),才思()(),出手()(),()()不苟,()()天工,恍然()(),视若()(),()()不胜,()领()会
ttangboo1年前2
zhangqiaoyue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1.4%
其乐融融 枝繁叶茂 行云流水 才思敏捷 出手不凡 一丝不苟 巧夺天工 恍然大悟 视若无睹 战无不胜 心领神会
一()不苟 画蛇()足 ()苦奋斗
一()不苟 画蛇()足 ()苦奋斗
自()自大 全神()注 赏心()目
张冠李() 金()辉煌 心悦()服
哪些是褒义词
哪些是贬义词
扛锄头上等挖墙角1年前1
我要雅漾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一丝不苟 画蛇添足 艰苦奋斗
自高自大 全神贯注 赏心悦目
张冠李戴 金碧辉煌 心悦诚服
褒义词:一丝不苟 艰苦奋斗 全神贯注 赏心悦目 金碧辉煌 心悦诚服
贬义词:画蛇添足 自高自大 张冠李戴
求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的。的意思
求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的。的意思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最适合我的新娘1年前2
zaishuishou2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这句话主要是讲做为一位君子,言行举止应该是怎么样的。首先,君子不会有不好的念头想法,一旦有想法也是遵循了道的,也就是秉承天人合一,顺应天命(这个我不是很肯定这样翻译,只能说大概意思),君子也不随便乱说话,一旦说话一定是有道理,不讲没道理的话,君子做事不为名为利,而是为义,也就是舍生取义,君子也不做没用的事情或不好的事情,一旦做事,则一定是有包含正义正直的(只能说大概意思)...
填褒义词和贬义词词语::喜出望外,暴怒无常,翻来覆去,局促不安,丝毫不苟,厉声呵斥,步调从容,聚精会神,活泼可爱,沾沾自
填褒义词和贬义词
词语::喜出望外,暴怒无常,翻来覆去,局促不安,丝毫不苟,厉声呵斥,步调从容,聚精会神,活泼可爱,沾沾自喜,朝三暮四,相濡以沫.
褒义词:
贬义词:
超着急,求求了!
天外一来客1年前2
qq2006qq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褒义词:喜出望外,相濡以沫,活泼可爱,步调从容,聚精会神,丝毫不苟,
贬义词:暴怒无常,翻来覆去,局促不安,厉声呵斥,沾沾自喜,朝三暮四,
谁来解释这句话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
谁来解释这句话
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出自朱子
牛豆豆1年前1
木三儿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论语里的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受大而不苟取”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受大而不苟取”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介胄而驰 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执策而临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五月麦穗1年前1
yuxiaotaosky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应该是而且的意思,选A
用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忍俊不禁,问心无愧,恍然大悟,成语扩写
锦上幽闲1年前3
艾蒿山中游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奶奶虽然年纪很大了,做起事来却一丝不苟.每次都那么认真,有次我看见她在厨房认真的洗着玻璃杯,奶奶那那小心翼翼的举动弄得我忍俊不禁!有一次,奶奶问我,水瓶是不是我打碎的.我说不是.奶奶说不相信,但是我问心无愧,依然说不是我.最后,看见猫咪被烫伤的脚,奶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猫咪把水瓶翻到了.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①,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①,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 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 ,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④,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⑤,蠲其租赋⑥,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 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 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 。”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宋史·唐震传》)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用刑法。⑤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⑥蠲:免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让:责备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登记D.州有民庸童牧牛庸:雇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①会府有具狱将置辟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D.①童逸而牧舍火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④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B.③⑤C.①③④D.②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将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
shengyayaya1年前1
茶到9号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B
2、B
3、A
4、D


1、B(指顾念谦让别人)
2、B(A项的两个“其”都是“他的”。B项的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的两个“会”都是“恰巧”。D项的两个“而”都是表顺承关系)
3、A(③④句不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
4、D(“将至”和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不合文意。)
【译文】
唐震字景贤,是会稽人,他青年时居住乡里,性情坚定不随便与人交往,有人说出他的过失,他总是很高兴。中进士后他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短信推荐他,唐震把这短信放进箱子里,后来这个权贵干预朝廷政事,唐震取出短信还给他,封信的标记都没有打开,那个权贵很惭愧。咸淳年间,唐震由大理司直做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做京城长官。他仗恃贾似道势力,很傲慢不顺,政事上一概不顾念谦让别人。恰逢临安府有审定的案件将施用刑法,唐震极力争辩这样做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把这件事上奏刑部,刑部最终认为唐震的见解是对的。咸淳六年,江东大旱,朝廷提升唐震主管信州。唐震奏告朝廷减少分批调运的米,免除那里的租赋,命令城市住宅区设立一个官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出粮谷,让住宅区的官吏主管供应粮谷。州里有个百姓雇牧童放牛,牧童逃走了,牧舍着了火,牧童的父亲诉讼雇主杀了他的儿子投入火中,这个百姓受不了拷打,自己无辜认罪。唐震看了这个案子的公文很怀疑,秘密地寻找那个牧童,在旁边的郡找到了牧童,根据这个又追问牧童的父亲,他回答还像先前一样,唐震让他的儿子出来给他看,这个案件于是公正判决。
咸淳十一年二月,大量元兵攻到信州,都大提举邓益逃离,唐震全部拿出州府中的金钱招募能出战的人奖赏他们。众人畏惧不能作战,元兵登上城墙,众人于是溃散。唐震进入州府里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他说:“情况很危急了,番江门的敌人军队还未会合,赶快逃出去还能免于灾祸。”唐震斥责说:“城中百姓的性命都关联在我一人身上,我如果听从你的话能够不死,城中百姓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说话,全都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元兵进来了,元兵头目拿着公文铺放桌子上,让唐震签署投降,唐震把笔扔到地上,不屈服,于是为此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