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公叔段、姜氏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wwww是个小人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ay0n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郑庄公 非常非常阴险
共叔段 纨绔子弟 没什么才能
姜氏 没什么政治才能 还好牵涉其中 愚蠢
1年前

相关推荐

《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谁“多行不义必自毙”?
蓉城小女子1年前1
x16339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春秋时,郑武公死,长子庄公继位.其弟共叔段图谋篡位,在封地内招兵买马,修整军备.郑大夫祭仲深表不安.谏庄公早除共叔段,以绝后患.庄公答曰:“‘多行不义必自毙’,汝可拭目以待.”不久,果如其言,共叔段狂妄自大,蚕食边邑,且欲攻郑都.庄公见时机成熟,便出兵攻共叔段,逐出郑国.
“多行不义必自毙”.以喻多作恶事者,必自速其亡,常用此语.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若之何”的“若”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句式?
philip_shi1年前1
laden12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如……何、奈……何、若……何都是固定句式.
古汉语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而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组成固定结构.可翻译为“怎”、“怎么样”、“怎么办”等.
如果把如何拆开成如……何,中间可加进名词或代词,这种格式可用“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来对译.
例如:若先生与百姓何?《国语》
可译为对先生和百姓怎么样?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认为母弟的行为是“不义”的,那么这场斗争是否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为什么?
colyi1年前1
yuhangoops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从整体上来说,我认为不是正义与非正义之争.
首先,文章描写的前期共叔段和其母的行为,确实是不义的,
但是,从全文来看,郑伯明知其母弟的行为,却不加以阻止,反而给予方便,这就像有人要抢银行,他人不劝止、举报,反而给予枪支的行为,同是不义的.最后郑伯见其母的行为,更是惺惺作态.
并且,从太史公的言辞中也可见其对郑伯等人的讽刺.
所以,这只是一场王室内斗,不可言之于道义.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有:A.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有:A.
A.寤
B.惊
C.名
D.恶
选项是这四个,正确答案是什么,如果答对,
fogao1年前1
血战烈炎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9.3%
d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武公取于申”的“于”什么意思?;“可矣,厚将得众”的“厚”什么意思?
titu20071年前1
sjy123_qwe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于,介词.跟后面的“申”,构成介宾短语,修辞前面的“娶”,可译为“在”“”在.中“”到“”自“”从“等等,此处可译为”在“.
厚,实力雄厚.
急啊~请各位顾问高手帮忙找出《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不胜感激阿!很急~谢谢各位了!
十小米1年前1
带刺玫瑰849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多行不义之事,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辛丑那一天,太叔段逃到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颖,并且发誓说:“不到地下泉水(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颖考叔的,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颖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颖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想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君子说:“颖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颖孝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
  〔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大〕同“太”.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国,国都.
  〔焉辟害〕怎能躲开这种祸害?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辟,同“避”.
  〔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厌,同“餍”,满足.
  〔无生民心〕不要使民众(因为有两个政权并存而)生二心.无,同“毋”,不要.
  〔不义不(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同“昵”,亲近.
  〔(zhì)姜氏于城颍(yǐng)〕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同“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在现在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阙〕同“掘”.
帮忙找出《郑伯克段于鄢》的古今字,词类活用!
美呐1年前1
cy_1666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通假字
①寤生(寤=啎:逆,倒)
②佗邑是命(佗=他)
③谓之京城大叔(大=太:尊称)
④大都不过叁国之一(叁=三)
⑤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
⑥无庸,将自及(庸=用)
⑦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
⑧遂寘姜氏于城颍(寘=置)
⑨永锡尔类(锡=赐)
2.古今异义
请京,使居之(京:地名,今河南荥阳//京城)
可矣,厚将得众(厚:土地广大//薄)
3.词类活用
①故名曰寤生(名:名词做动词,取名)
②今京不度(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③隧而相见(隧:名词做动词,挖地道)
4.一词多义
①制 为之请制(名词,地名)
今京不度,非制也(名词,制度)
②庸 无庸,将自及(庸=用)
徒有虚名,乃庸才也(庸:平常,平凡)
③食 公赐之食(名词,食物)
食舍肉(动词,吃饭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在《郑伯克段于鄢》中,有一句是“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这里的五月辛丑为什么能解释为五月二十三呢?辛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有一句是“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这里的五月辛丑为什么能解释为五月二十三呢?辛丑记月的时候是怎么换算的呢?
仰望天空的男孩1年前1
alan2prettymood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古人用干支纪日,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形成“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设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是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甲子周而复始.这种纪日法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


人们可以通月朔日的干支推算它是这个月的第几天.“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根据后人推定,“辛丑”这一天是鲁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从已知日期可以计算干支纪日,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有().
A.寤
B.惊
C.名
D.恶
多选题 应该是那两个字
haohao_aini1年前1
蓝岛咖啡巴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寤生 好像类似于难产
惊 使.惊
名 以.为名
恶 厌恶
我选,B C
帮忙找出《郑伯克段于鄢》的特殊句式!
帮忙找出《郑伯克段于鄢》的特殊句式!
判断,省略,状语后置……
花痴三三大王1年前1
我爱葱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89.3%
省略句:为之请制 亟请于武公
判断句:制,岩邑也
宾语前置:姜氏何厌之有
状语后置:亟请于武公
文言文中“图”的意思《郑伯克段于鄢》----《左传》中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这句话中“图”是什
文言文中“图”的意思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中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这句话中“图”是什么意思,在文言文中,图有哪些意思
透翅团1年前4
烟烟19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设法对付.
图的意思古代和现代差不多吧!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同都切,音徒.《说文》计画难也.从囗啚.啚,难意也.《徐锴曰》图画必先规画之也,故从囗.啚者吝啬难之意也. 又《尔雅·释诂》谋也.《书·太甲》愼乃俭德,惟怀永图.又《君牙》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又《周礼·秋官·大行人》春朝诸侯而图天子之事.《注》王者春见诸侯,则图其事之可否也. 又度也.《诗·小雅》是究是图,亶其然乎.《论语》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又除治也.《左传·隐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又计也.《周礼·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又河图.《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安国曰》河图者,伏羲氏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通鉴》汉光武帝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春秋纬》河图有九篇. 又版图.《周礼·天官·宫正》为之版以待.《释文》版,名籍.图,地图也.又《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又《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注》图若今司空郡国与地图也.《史记·酇侯世家》沛公至咸阳,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具知天下阸塞戸口多少强弱处. 又图谶,占验之书也.《後汉·光武纪》李通以图谶说帝.《又》中元元年,宣布图谶於天下. 又图象.《周礼·秋官·司约》小约剂书于丹图.《注》小约剂万民约也.丹图,雕器簠簋之属有图象者也.《何晏·景福殿赋》图象,古昔以当箴规.《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羣生. 又浮图,佛敎也.又寺塔亦曰浮图.杜甫有和高适登慈恩寺浮图诗.又《王君玉·国老谈苑》李允则守雄州,出库钱建浮图.监司劾奏,眞宗使密谕之.允则曰:非留心释氏,实为边地起望楼耳.《韩愈·王仲舒墓志》禁僧道,不得於境内立浮图,以其诳丐渔利,夺编氓之产也. 又叶他鲁切,音吐.《诗·大雅》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易林》为隶所图,与众庶伍.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六】【囗部】图画计难也.从囗从啚.啚,难意也.同都切〖注〗徐锴曰:“规画之也.故从囗.”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画计难也.左传曰.咨难为谋.画计难者,谋之而苦其难也.国语曰.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後履之.谓先规画其事之始终曲折.历歴可见.出於万全.而後行之也.故引伸之义谓绘画为图.聘礼曰.君与卿图事.释诂曰.图,谋也.小雅传曰.虑,图皆谋也.从囗.规画之意.从啚.啚,逗.难意也.说从啚之意.啚者,啬也.啬者,爱濇也.愼难之意.同都切.
《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性格分析及表现人物所用手法?
《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性格分析及表现人物所用手法?
不用太复杂,有一百多两百字就行了
杜双21年前1
墨香清浅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人物性格分析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姜氏为共叔段请封给“制”这个地方.庄公因为“制”是险要地方,坚决不给,足见其精明;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表面不动声色,内含杀机,故意纵养其恶.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后又怕担上不孝的坏名,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为自己摆脱不孝之名找了个台阶.表现他的虚伪.
表现人物所用手法:
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本文主要人物是郑庄公.
以共叔段贪婪狂妄,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
以姜氏的昏愦,衬托庄公的精明.
以蔡仲,公子吕为国除害的急迫心情,衬托了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之高.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对代母亲是真孝还是假孝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对代母亲是真孝还是假孝
庄公对武姜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这说明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呢?理由…
醴陵4671年前1
江阴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其实你如果读懂了全文,那么你会发现这个问题非常好解决! 首先,第一句话是气的也就是假话,其次庄公是真孝.我帮你理清下思路,整个故事: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望采纳哦!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分析《左传》叙事的特点.
每歌1年前1
cc_永恒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左传》是春秋的注释,而其文笔也力求简练明白.韩愈说:“春秋谨严,左传浮夸.”应是指左传的叙事中有捏造之嫌.比如,祭仲与庄公的对话,过于详细,而且字句皆清楚无误.很难相信左丘明是根据百余年前的史料写出的.
此外,左传的微言大义体现的很突出.比如庄公之母“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仅在武公在世时就想让共叔段继位,而且庄公即位后也毫不让步地“为之请制.”其偏心的厉害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左传叙事十分简洁,没有废话.
再有,左传在人物语言方面有令人惊叹的细致处理.公子吕和祭仲分别对庄公提醒,叮咛备至.(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 庄公只说了寥寥四句话.和两个臣下的急切焦虑有天壤之别,此时,一个淡然不惊,思绪深沉,目光长远的政治家形象就显现在眼前.而那轻描淡写的“无庸,将自及.”之下透露的不仅是庄公的阴沉,更有对共叔段骄横跋扈的轻蔑.
总而言之,左传的叙事还是十分精彩的,而其对春秋原文的准确剖析则更令人肃然起敬.使之成为史界的一朵奇葩.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对姜氏说不及黄泉不相见然后“既而悔之”为什么?
偶素大能猫1年前1
陈石爱甜甜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毕竟是他母亲,古代又倡导百善孝为先,所以作为皇帝更注重自己的名声.
百善孝为先,庄公很快就反悔了,然而君王怎能拉下脸见母亲呢?后来就有个叫颖考叔的孝子给庄公出主意,他对庄公说:“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呢?如果挖地,一直挖到有泉水之处,然后在隧道里面和母亲相见,于是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真是令人称奇.
《左传》中的选篇《郑伯克段于鄢》,其中有一句“其是之谓乎?”我对书上的解释有点怀疑!
《左传》中的选篇《郑伯克段于鄢》,其中有一句“其是之谓乎?”我对书上的解释有点怀疑!
其,表示委婉的语气副词.是,这个,作“谓”的宾语.之,则为代词,复指“是”.如果这么说,那么很明显这里有出现宾语前置的情况.可以还原为“其谓是乎”.就拿《陋室铭》来说,“何陋之有?”“有”是动词,作谓语.“何陋”则是宾语前置,“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那还原就是“有何陋”.那为什么在《郑伯克段于鄢》“之”又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呢?而是作为一个代词?不懂!
周歪歪1年前1
十月的十一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其,在这里作语气副词没有错,可译为:大概、也许.而你对“之”的词性判断也是正确的,你发觉有关对“之”的两种解读方式,很正常,这是同一问题的两种表述罢了.只是对前一种有关“之”的表述,应该是“之”指代“是”构成复指短语,做宾语前置.其实“之”做复指,也没得实际意义.
所以这句原文的大意是:大概说的就是颖考叔这样的情况吧.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一词多义,哪些是文言句式
阳光灿烂的旅程1年前1
taotaoyang1212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通假字 ①寤生(寤=啎:逆,倒) ②佗邑是命(佗=他) ③谓之京城大叔(大=太:尊称) ④大都不过叁国之一(叁=三) ⑤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 ⑥无庸,将自及(庸=用) ⑦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 ...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有().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这段话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有().
A.寤B.惊C.名D.恶
多选题!我想要答案.嘻嘻!
流浪的加菲1年前1
心心小天使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惊 恶
《郑伯克段于鄢》古文中全部“及”的用法.呜呜 谢谢亲们了.
《郑伯克段于鄢》古文中全部“及”的用法.呜呜 谢谢亲们了.
我们后天就要交作业了 呜呜
llkk38881年前1
冰檸檬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生庄公及共叔段.——和
及庄公即位——等到
将自及——至、走到……地步
不及黄泉 ——到达
若阙地及泉 ——到达
施及庄公——到、延及
《郑伯克段于鄢》中,“国不堪贰”的贰是不是动词做名词?“君将若之何”是不是状语后置?“敢问何谓也?”是不是宾语前置?“其
《郑伯克段于鄢》中,
“国不堪贰”的贰是不是动词做名词?
“君将若之何”是不是状语后置?
“敢问何谓也?”是不是宾语前置?
“其是之谓乎!”是不是宾语前置?
让一切自由移动1年前1
tinn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国不堪贰”的贰是动词做名词
“君将若之何”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君将何若之”
“敢问何谓也?”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敢问谓何也?”
“其是之谓乎!”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其谓是乎!”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 A.写人文章 B.叙事文章 C.议论文章 D.抒情文章
rvncqqqf1年前1
zx2lm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B.叙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