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维 阅读故事,完成后面的题目.

涛声宁和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留别王维 阅读故事,完成后面的题目.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1、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是人落第后的心情?
2、分析“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中“欲”“惜”分别表明了什么?
3、“知音世所稀”表明了什么?从中揭示出怎样的一个***现实?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咏哥最棒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答案:(1)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落第后,知音稀少,无人理解、交流的寂寞与艰难.(2分)表达出作者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严酷现实的辛酸、愤懑之情.(2分)
(2)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得近乎口语,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2分)如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2分)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9.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答案】①内容上通过写知音难觅表达对朋友的依恋之情,照应题目“留别”;既表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怨愤之情.②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思归的内容又引出尾联中归隐的态度.(内容2分,结构2分)
9.【答案】门前冷落,故人离散的寂寥处境;知音难觅、凄凉伤感的寂寞心情.(两点,各2分)
1年前

相关推荐

梦吟天姥吟留别 作品赏析分析第一段,思考: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天姥山出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
梦吟天姥吟留别 作品赏析

分析第一段,思考: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

天姥山出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分析第二段,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以句号为一句)

分析第三段,思考: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plsir0081年前1
燕燕8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 瀛洲本来和天姥山没有关系,不过联系上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是说 “从外归来的人们谈及瀛洲,是那么的虚无缥缈的地方.越地的人谈起的天姥山是实实在在可以看见的”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叙梦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进而以此对比出天姥山虽然是个不出名的小山,但是实实在在确有其山. 以此托出天姥山的“实在”,而不是楼主所理解的“神秘”.
2、 第二段通篇讲述梦游所见 可分为 镜湖月夜;登山观日;山中观景,引人入胜;电闪雷鸣,云集雨做;偶入仙境,车水马龙.
3、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所以可以看出李白写梦,意在表现梦境与现实的差距.李白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
芙蓉楼送辛渐是送别诗还是留别诗
梨化雨儿落1年前5
chuweiwei 共回答了81个问题 | 采纳率17.3%
百度
郑之升赏析留别郑之升 急用!
petertanpei1年前1
rr的小色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留别明·郑之升怅望溪亭夕照明,绿杨如画罨春城.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注:罨,yǎn,覆盖.(1)诗歌第三句“无人为唱阳关曲”中的“阳关曲”典故,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 _______.”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作者姓名和《渭城曲》的最后两句.(2)请从《留别》中挑选一个最能体现作品情感基调的字,并简要解说理由. (3)唐诗中有许多著名的送别诗,其中《渭城曲》是代表作品,但清代评论家沈德潜认为唐人的送别诗不时落入俗套,而《留别》这首诗却写得很有个性.请比较《留别》与《渭城曲》,说说《留别》这首诗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参考答案---------------------------------------------------------(1)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怅”字.诗歌前两句写作者“望”见的是“夕阳”“绿杨”等传达“哀情”的景物,后两句写无人送别的亲身感受,语意着力突出“孤独”,而这些都能较好地表现“留别”时的“怅惘”情结.或者:“怅”字.这一字点出作者的感受.面对着夕阳下的溪亭,绿杨覆盖着春城,只有青山为我送行.作者心中惆怅,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没有人为作者送行,作者难免惆怅.或者:“怅”字.一个怅字奠定了全诗的惆怅失意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作者离别故乡,作别如画的春城,内心自有绵绵留恋难舍之情.然而离别之时竟无人为之相送,更增加了几分落寞之感.(3)沈德潜说此诗“情致缠绵,比唐人作更翻得别”.其别就别在不落前人以“长亭”和“折柳”来写离别的俗套,于常见景、熟用语中翻出比友人相送和“为唱阳关曲”更令人不堪的新意.试想前人离别,临行尚有人折柳相赠、以酒乐慰情,其愁仅在“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诗人却连这一点慰藉也不具备,一人来去匆匆,心情自然也远非通常的“黯然销魂”可比.也正因为此,诗人才不得不将这种人生的苦痛“留”在溪亭,“留”在青山绿水之间,让后人来细细地加以品味.或者:《留别》这首诗中并没有写到友人为作者送行的场面而是写景为作者送行.《渭城曲》描写了友人惜别的场面,而留别却十分新颖.一般的送别诗都会写送别的场面,因此留别不落俗套,以景来反衬自己离别时候的惆怅,更显得内心忧愁.或者:一般唐诗写送别时,都会出现友人为之送别,然后通过两人之间的不舍来体现送别,而此诗则只出现作者一人走向远方,只有青山为之送行.此诗用乐景写悲情,写绿杨如画般掩盖着春城,而我却惆怅的望着这美景,不似一般唐诗用愁景写悲情.
阅读下面古诗词。(4分)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
阅读下面古诗词。(4分)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解】当路,当权者。假,提携。
小题1:本诗哪一联是全诗的重点,也是枢纽()(2分)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小题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尾联表明诗人归隐的坚决。
B.首联写落第后的景象。“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C.颈联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愤恨之情、心酸之泪。
D.颔联写惋惜之情,“惜”表示作者与王维断绝往来实属无奈之举,也显示了诗人的矛盾心情。
hsb33981年前1
zly0984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C
小题2: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留别王维 ① 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② 。当路谁相假 ③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 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提携。
小题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清人沈德潜评价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uxu22791年前1
exdc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落第后,知音稀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与艰难。(2分)表达出作者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严酷现实的辛酸、愤懑之情。(2分)
小题2: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感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2分)诗句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1分)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标题有“留别”二字,因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准备去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标题有“留别”二字,因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准备去吴越前夕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又抒写了自己对***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围绕“春”、“江”、“花”、“月”、“夜”布局谋篇,同时将宇宙人生进行对比:人有死生,只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江上明月,却是长照万古。
c.苏轼的《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上的风云变幻,由此可见作者面对仕途失意的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的心境。
d.辛弃疾的《青玉案》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那人”,是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人,同时更是诗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自我写照。
jlee003661年前1
超级无敌潜水王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A

念奴娇 留别辛稼轩赏析
念奴娇 留别辛稼轩赏析

小小鸟1131年前1
kewen_21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作者:『宋』 刘过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
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
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
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
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
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
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赏析:

作者没有使用比兴象征一类的艺术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气势雄伟,风格粗犷,但粗中有细,浅中有深,直有有曲,确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有饶俊致”.
从表面上看是歌咏多景楼的壮丽,赞美垂虹亭的英姿,悬想醉眠秋雨的乐趣,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归隐江湖的感情,寄托自己的理想.把虚景同实情融为一体,寄实于虚,以虚衬实,收到了虚实相映、深婉清丽的艺术效果.本词用通俗的语言,明快的旋律,把满腔的悲愤向朋友倾吐出来,丝毫不加掩饰,生动活泼,情致婉转,自然成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