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他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是x=24t-6t2,则它速度为0的时刻是?

darkdoom_2003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他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是x=24t-6t2,则它速度为0的时刻是?
s = 24t - 3t²
v = s' = 24 - 2*3t = 24 -6t =0
t=4
或者根据S=v0t-1/2at^2
v0=24,a=2*3=6
v=at
t=v/a=24/6=4s
这是你之前回答另一个人的答案
我想知道
v = s' = 24 - 2*3t = 24 -6t =0
v0=24,a=2*3=6
这是为什么呢
求教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lumaokai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这是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
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x=v0t+1/2at^2去套x=24t-3t^2
可以得到v0=24,a=-6
v=v0+at=0
24-6t=0
t=4s
【方法二】
速度是位移的导数:
v=x' = (24t-3t^2)' = 24-6t = 0,t=4s
1年前

相关推荐

将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上抛,甲的初速度是乙的两倍,则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是(D)
将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上抛,甲的初速度是乙的两倍,则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是(D)
A.1:2
B.1:4
C.1:1
D.4:1
liucd_cqu1年前3
泥沼里的鱼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选D
v^2=2gh
一道选择(选错的)A地球上物体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不一定都指向地心,赤道上的向心加速度比两级大B卡文地许第依次在实验室测出万
一道选择(选错的)
A地球上物体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不一定都指向地心,赤道上的向心加速度比两级大
B卡文地许第依次在实验室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C可在运行的太空藏用弹簧称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
mzylee1年前1
fm1068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选c
A 地球并不完全均匀 是一个两极略扁 赤道略鼓的类球体 因此向心加速度不一定都指向地心 且赤道上的向心加速度比两级大
B 这个是事实 卡文迪许也因此被称作第一个能测量地球质量的人
c 太空舱中所有物体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视重为0 不能用弹簧称测量 但可以拉伸弹簧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原因A.物体进入液体中越深,浮力越大B.处于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作用C.只有漂浮在液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原因
A.物体进入液体中越深,浮力越大
B.处于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作用
C.只有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作用
D.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
8531601年前1
琼e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B.处于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作用
物体的下表面和容器底密合了,下表面不收液体压强
竖直上抛的题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若第1秒内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5/9倍.物体的初速度可能有几种情况为什么是
竖直上抛的题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若第1秒内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5/9倍.物体的初速度可能有几种情况
为什么是三种
ll笨笨1年前1
软示弱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第一秒没有达到最高点,
第一秒达到最高点后又下落,但下落点仍在抛出点上方.
第一秒达到最高点后下落,但下落点低于抛出点.
竖直上抛题在地面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后,又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物体,若要是两物体可以在空中相遇,则抛出的时间
竖直上抛题
在地面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后,又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物体,若要是两物体可以在空中相遇,则抛出的时间间隔要满足什么条件?
这样光给一个答案我怎么知道怎么做?
kivifruit1年前2
霍格华猪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最大时差:第一球落地时第二球刚出发,时差再大则第一球已落地而第二球还没出发,肯定不会在空中相遇.第一球落地时间为4V0/g.
最小时差:两球同时落地,时差再小则第二球已先落地,也不会在空中相遇.
第一球落地时间-第二球落地时间=4V0/g-2V0/g=2V0/g.
所以有:2V0/g
竖直上抛的一道题将物体竖直上抛,考虑空气阻力,为什么动能等于势能的点a,在竖直上抛的最高点的一半处以上
5580531年前3
miqi197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设物体能上抛的最大高度为H则有:mgH+Wf(阻力做的总功)=Ek初(初动能)Wf假设中间某一高度h有动能等于势能(就是a点)则EK1=mgh有从初始到点a运用动能定理:Ek初-mgh-Wf’‘(这里是阻力到a点做的功)=Ek1=mgh所以...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m1=2kg,m2=3kg.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它们具有相同的初动量,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通过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m1=2kg,m2=3kg.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它们具有相同的初动量,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s1:s2= ,所花的时间之比t1:t2= .若他们的初动能相同,则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s1:s2= ,所花的时间之比t1:t2= .
变形:若摩擦因素相同,上述各量如何?
Rebound20081年前1
海南视窗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动量就是 质量*速度 动能=(mv^2)/2
这里摩擦力只和重力(即质量)有关系 f=mgu
第一种:
相同初动量 质量比2:3 速度比 3:2 动能比 3:2 f比 2:3
因为只受阻力
动能=f*s s=动能/f 所以s比为 3/2 :2/3 为9:4
动量=f*t t=动量/f 所以t比为 1/2 :1/3 为3:2
第二种:
相同初动能 质量比 2:3 速度比 根号3 :根号2 动量比 2根号3 :3根号2
f比 2:3
动能=f*s s=动能/f 所以s比为 1/2 :1/3 为3:2
动量=f*t t=动量/f 所以t比为 2根号3/2 :3根号2/3 为根号3:根号2
确定物体的位置必备的两个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liumangcaizi1年前2
风起终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据此解答.

因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故答案为:方向,距离.

点评:
本题考点: 位置.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1、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T秒后撤去F1.立刻再对它施加一向左恒力F2.又经T秒回到
1、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T秒后撤去F1.立刻再对它施加一向左恒力F2.又经T秒回到原出发点,在这一过程.F1F2分别对物体做的功w1.w2的关系是?
(要写做题思路)
林天恩1年前4
魔鬼虫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设质量为m
由S1=S2得.
1/2*(F1/m)T^2=-V1*T+1/2*(F2/m)T^2; (T^2表示为T的平方的意思)
V1=F1/m*T; (F1/m表示加速度)
由上两式得:3F1=F2;
由w=FS得:w1:w2=1:3 (回到原点所以S1=S2)
注:此过程是F1力作用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F2力作用时,则是先减束到速度为零,再加速直到原点过程.
一个动滑轮将质量是100kg的物体匀速拉起10m,用了10s,那么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是?提升物体的功率是?
yzping20081年前1
HNmage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2 1000
一种固态物体和一种气体发生置换反应方程式
adonman1年前3
jjkezl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铁和高温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高温反应,氢气不加箭头.
水煤气反应C+H2O(g)=CO+H2,高温反应,氢气不加箭头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H2+XO=X+H2
小学科学题轻的物体会往上浮,重的物体会往下沉.( )重的物体会往上浮,轻的物体会往下沉.( )大的物体会往上浮,小的物体
小学科学题
轻的物体会往上浮,重的物体会往下沉.( )
重的物体会往上浮,轻的物体会往下沉.( )
大的物体会往上浮,小的物体会下沉.( )
小的物体会往上浮,大的物体会下沉.( )
dfa212r31年前1
xurhua520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80%
全错.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密度有关,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无关.
一道关于海拔的物理题A海拔1000米 B海拔2000米a 水在A处沸点比B处高b.水在B处沸点比A处高c.相对地面 物体
一道关于海拔的物理题
A海拔1000米 B海拔2000米
a 水在A处沸点比B处高
b.水在B处沸点比A处高
c.相对地面 物体在A处的重力势能比在B处大
d.相对地面 物体在B处的重力势能比在A处大
只有一个答案 但是...)
zgylcl1年前3
吟血蜂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选A
C、D项未说是同一物体
用照相机拍摄物体时,物体距镜头2米远是成像最清晰,镜头离底片30CM,求照相机镜头焦距的取值范围.
半个圆1年前1
winend_er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镜头是个整体,如果将镜头悬空距离底片30cm则底片受光于杂光不能成像,如果加接圈就变成了微距拍摄,那么长的接圈(30cm)想不出2米成像的道理.
分析题分析下列物体受到怎样的力使它做曲线运动?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1、水平推出的铅球2、向斜上方踢出的足球3、
分析题
分析下列物体受到怎样的力使它做曲线运动?力的方向和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1、水平推出的铅球
2、向斜上方踢出的足球
3、从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上释放的援救物资
4、从撑开的旋转的伞的边缘飞出的雨滴
5、绳子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另一端系一小球沿着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
vv式休克1年前1
往复无为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重力2重力3重力4重力5向心力
所受的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的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lingker1年前3
在水一方的我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物体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电晕现象用高绝缘物体隔离会好吗一个高压升压器(200v升4万v)的,由于高压外层非常靠近一个接地的的铁壳,请问在他们之间
电晕现象用高绝缘物体隔离会好吗
一个高压升压器(200v升4万v)的,由于高压外层非常靠近一个接地的的铁壳,请问在他们之间加一个高绝缘的板能起到防止电晕现象吗?
guirong1年前2
彼岸_灯火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可以的!产生电晕的条件是金属材料,和导体,才会放电,而且还有远近,要跟椐你的电压来算的话,按最大的功率算,你的正极要离负极只少也要有250(MM)的距离才可以不放电,从而接地线一定要接好,
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通过A点时速度为2m/s,通过B点时速度为6m/s,则:
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通过A点时速度为2m/s,通过B点时速度为6m/s,则:
(1)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多长?
051610971年前1
gg制造5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A、B之间的距离,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从A点到B点的时间.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vB2−vA2=2ax
解得:x=
vB2−vA2
2a=
36−4
2×2m=8m.
(2)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
t=
vB−vA
a=
6−2
2s=2s.
答:(1)A、B之间的距离是8m.
(2)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2s.

点评:
本题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一个重500N的物体从15米高空落下,落地时给地面的压力是几牛
后窗看见丹山岭1年前1
APPLE123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v^2=2gh=1x10x15=150
v=5x根号6m/s
I=mv=Ft
F=mv/t=250x根号6/t
因为从落地到静止的时间t未知,故无法求出落地时给地面的压力F
光滑平面上有一小车B,其上放一物体A.水平向右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已知物体及小车的质量为Ma.Mb以及A,B之间的最大
光滑平面上有一小车B
,其上放一物体A.水平向右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已知物体及小车的质量为Ma.Mb以及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为使A与B不发生相对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kongbuyichang1年前2
西铁东铜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AB要不相对滑动,当拉力的最大值时,AB间的静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uMag
对A:F-uMag=Maa
对 整体:F=(Ma+Mb)a
联解得F=uMag(Ma+Mb)/M
受地球自转和物体惯性的影响,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将发生偏转,则在北半球射箭比赛中,运动员
Caralliuweiwei1年前1
海北鸿烈风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北半球向右偏,不过射箭比赛的射程太近不用计算.如果是导弹就必须算了.
1.质点到底坡底的速度也好6m/s,它上坡时经过6s后速度恰好为零.求物体的加速度及物体上坡6s后在坡道上运动的距离.
1.质点到底坡底的速度也好6m/s,它上坡时经过6s后速度恰好为零.求物体的加速度及物体上坡6s后在坡道上运动的距离.
2.火车长250m,桥长550m.火车匀加速通过大桥,加速度为0.5m/平方秒,车头到达桥头开始过桥时的速度为10m/s.求整个列车过桥的时间.
3.图3.1所示的是一质点的v-t图像.求:(1)前2s内的加速度;(2)4s内的位移.
4051129831年前3
lishoulong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1、6s后速度为零,v=at
a=v/t=1m/s²
第二问可以倒过来看,从坡顶下去初始速度为0,6s后速度为6m/s,问经过距离,这样要简单的多
l=1/2at²=18m
2、整辆车过桥的距离为550+250=800米,初始速度为10,加速度为0.5,通过800米的长度用的时间,10t+1/2×0.5t²=800解得t=-80或t=40,所以整个列车过桥的时间为40s.
3、求图
1.质量为600g的物体,放在水中称示数为4N,求浮力多大?(g=10N/kg)2.将一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里,静止后,
1.质量为600g的物体,放在水中称示数为4N,求浮力多大?(g=10N/kg)2.将一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里,静止后,测得溢出来的水的质量为100g,则该木块此时所受的浮力大小多少牛N?(g=10N/kg)
白小生5201年前1
konamiwe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浮力=mg-N=600/1000x10-4=2N
扔出一个物体又能计算出落地地点是利用了什么定理?
寒心01141年前1
舒简蓝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牛顿三大定律
太阳比地球的引力大得多,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不能被太阳吸引
tsx031年前7
绿豌豆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影响万有引力大小的,除了物体本身质量,还有距离因素.引力和物体质量成正比,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固然太阳质量大于地球,但你和地球重心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你和太阳重心之间的距离,所以地球上的物体受地心引力大于受太阳的引力.
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爱思考了,好事啊.
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物体同时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
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物体同时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则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详细过程
刘淋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为什么对,
jin_xiuhua1年前2
蓝略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比如两个人跑步,一个人跑了1圈半,另一个人跑了10圈半,他们的路程不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所以以上说法正确.
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20s的时间内,它们的路程关系是(  )
A、B、C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20s的时间内,它们的路程关系是(  )
A. sA=sB=sC
B. sA>sB=sC
C. sA>sB>sC
D. sA=sB<sC
魔羯尘心1年前2
112493108w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解题思路:路程等于物体的运动轨迹的长度,A、B、C都做直线运动,根据比较运动轨迹的长度比较路程.

从位移时间关系图线可以看出,三个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知位移相等,但A先做正向运动,然后做反向运动,所以A的路程大于B、C的路程,B、C的路程相等.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位移与路程.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下列描述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A 物体的位移变化率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物体运动得一定越快C
下列描述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A 物体的位移变化率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物体运动得一定越快
C 物体的加速度在增加,速度也一定在增加
D 物体的加速度在减少,速度却在增加
为什么?
umbra1年前3
竹之清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答案是D.
首先要明白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就是运动的快慢)
这样就好办了.
A:位移变化率越大,说明速度越大.因此A错
B:速度变大化率大,即加速度大.
C:加速度增加,如果加速度与速度反向的话,速度还是会减小的.因此C因此B错
D对.只要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就行.
一个物体进过两个凸透镜,形成了一个等大像,那么这个像不可能是倒立、正立、实像、虚像中的哪两种?
一个物体进过两个凸透镜,形成了一个等大像,那么这个像不可能是倒立、正立、实像、虚像中的哪两种?
凸透镜平行
最后答案要表示为如“不可能是倒立实像”
决战之玻璃心1年前3
503983347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不可能是正立虚像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对它施加一个力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对它施加一个力
它速度会怎么样
几种可能都说一下
joyyy1年前3
最简单的xx19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抛物线运动.
磷自燃是吸热还是放热?那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这句话是错的?放热,那内能不是应该减少么?
21century1年前4
ziyun00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开始吸热,一旦燃烧就是放热反应.
是不是一旦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上,就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了?
广州的小鱼1年前3
yangping0611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是的,不然导致结果不准确
用天平前调节平衡螺母至平衡,这是准确测量的必要条件
在斜坡上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示意图
在斜坡上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示意图
要有配图~明天就要中考了~
高飞281年前1
彩虹鳟鱼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重力,垂直向下
斜坡的支持力,垂直于斜坡向上
不好意思,不大会在电脑上画图
一物体在某一行星表面时,其重力加速度的值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4,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
一物体在某一行星表面时,其重力加速度的值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4,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
到此行星上,此钟的分钟走一圈经历的实际时间是 在线等·····谢谢
john371年前1
孙芒芒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2个小时,用单摆的周期公式
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一恒力,由静止开始运动,该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则(  )
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一恒力,由静止开始运动,该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则(  )
A. 物体的瞬时速度越大
B. 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大
C. 在单位时间内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
D. 该力的瞬时功率越大
zyy8881年前4
锕锄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解题思路:物体的合外力为一恒力,则加速度恒定,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瞬时速度如何变化,从而知瞬时功率如何变化,在单位时间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多少表示平均功率.

A、合外力为一恒力,则加速度恒定,根据v=at,知作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故A正确,B错误.
C、在单位时间内对物体所做的功表示平均功率,平均功率P=F
.
v,
.
v=
0+v
2,知作用时间越长,平均速度越大,平均功率越大.故C正确.
D、瞬时功率P=Fv,时间越长,瞬时速度越大,瞬时功率越大.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点: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牛顿第二定律;功的计算;动能定理的应用.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功率P=F.v和瞬时功率P=Fv.以及知道它们的区别.

如何使物体带电
linbai21年前1
ldtrbl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带电,差不多就这几种.
1、摩擦起电:将两种对电子束缚能力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从而使物体得失电子而带上电荷的方式.
2、感应带电:指的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3、接触带电:一个不带电的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后分开,使不带电的导体也带上了电荷的方法.
已知质量,m=1kg的物体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当对该物体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时,物体恰能匀速上
已知质量,m=1kg的物体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当对该物体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时,物体恰能匀速上滑.(g=10m/s².cos37°=0.8)
①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是多大?②求推力F的大小.
挑战无极限1年前1
xx154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由于匀速运动,合力为0.
斜面方向合力为0,得
f=mg sin37=1*10*0.6=6N
斜面垂直方向合力为0,得
N=mg cos37=1*10*0.8=8N
摩擦因素
u=f/N=6/8=0.75
(2)同理,斜面方向合力为0,得
F=f+mg sin37=6+1*10*0.6=12N
物体随钭面传送带匀速转动受什么摩察力
物体随钭面传送带匀速转动受什么摩察力
物体随斜面传送带匀速运动受什么摩擦力,请详解,分加速度阶段和匀速阶段分析.这一方面不太清楚,在线等谢谢
huyuhang1年前1
free_heaven_2006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这个不是看他们做什么运动,要看他们之间有没有相对运动.如果物体和斜面没有相对运动,他们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一样的,那么他们之间就是静摩擦力;如果他们之间有相对运动,就是动摩擦力.
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如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或?立方厘米
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如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6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或?立方厘米
3厘米和4厘米分别是圆锥的什么?【如果这个图形是圆锥】 这是直角三角形
仰仰树1年前3
nihaoya8888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6.2%
圆锥.一个是底面圆的直径,一个是圆锥的高.
V=三分之一*底面积*高
甲乙两个物体,甲物的质量比乙物大,甲物的速度比乙物小,这两个物体的动能关系是
甲乙两个物体,甲物的质量比乙物大,甲物的速度比乙物小,这两个物体的动能关系是
 8.甲、乙两个物体,甲物的质量比乙物大,甲物的速度比乙物小,这两个物体的动能关系是( ).
  a.甲物的动能一定比乙物大 b.甲物的动能一定比乙物小
  c.甲、乙两物的动能—定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qwertyuiop01231年前2
lovesj52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动能Ek=1/2mv*2,所以为d
怎样调节望远镜才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圈内圈外881年前2
carol_cool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是不可能同时看清的,只有倍率是1的望远镜才可以做到,但那有意义吗?
将镜片间的距离调大看得清近处的,看不清远处.
将镜片间的距离调小看得清远处的,看不清近处的.
牛顿定律简单题重为G的物体景致防在水平面上,要证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正好等于物重G,有没有用到牛顿第一或第二定律?
风筝8221年前1
lila2001pp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没有 用到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一是关于惯性 牛二是关于重力加速度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的位移是2M,第3S内的位移是( )M?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的位移是2M,第3S内的位移是( )M?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S内的位移是2M,第3S内的位移是( )M?
红绿灯小人1年前2
mao007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我的想法是:X=vot+1/2at~2求出加速度a的值是4M,再用的公式X=vot+1/2at~2算的6M,有点麻烦哦~
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中有一个力突然消失,则(  )
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中有一个力突然消失,则(  )
A. 物体的速度一定将越来越快
B. 物体的速度一定将越来越慢
C. 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改变
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改变
rikkizj1年前4
dj198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物体在两个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受到的平衡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撤销牵引力,物体将进行减速运动,撤销阻力,物体进行加速运动.
如果物体受到的平衡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撤销一个力,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所以物体受到的一对平衡力,如果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故ABD都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考点点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可能速度发生改变,可能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小明用200N的拉力在10s内匀速将物体提升了4m(不计摩擦和绳重)
小明用200N的拉力在10s内匀速将物体提升了4m(不计摩擦和绳重)
求小明做功的功率
若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被提升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没图,n=3
poptf1年前3
w3249733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功率P=W/t

W=F·S

由于匀速,F=200N

S不知道,你滑轮组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这里你要看物体上升4m,但是求的是小明的功,那么要看小明拉的多长了绳子,那就是S
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初速为零,第2秒内的位移平均分成3份,求通过每段位移的时间比
良田万顷1年前1
nnvv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由于第2秒的位移是第一秒的位移的3倍(由公式s=1/2at^2可得),
故可以把2s时间内的位移平均分成4份,
第一份所用时间设为t,则:
前二份所用时间为2^1/2t,(用公式s=1/2at^2可得)
前三份所用时间为3^1/2t
前四份所用时间为4^1/2t
所以:
第二份所用时间为t2=2^1/2t-t
第三份所用时间为t3=3^1/2t-2^1/2t
第四份所用时间为t4=4^1/2t-3^1/2t
因此所求时间之为:t2:t3:t4=2^1/2-1:3^1/2-2^1/2:4^1/2-3^1/2
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一秒内和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m和4m,求物体的加速度
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一秒内和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m和4m,求物体的加速度
我算的加速度为1m/s,老师口算的0.5m/s,谁的对?
轩琦1年前1
乐乐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没有初速度的话就是1,你对
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一秒内和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m和4m,
一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一秒内和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m和4m,
(1)求第2s的速度V2(2)3s内的平均速度》有没有简单算法 完整的
tangshb1231年前2
紫娃娃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第一秒的平均速度是V0.5=2m/s
第三秒的平均速度是V2.5=4m/s
所以加速度为1m/s^2
所以V2=3.5m/s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V1.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