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

222duxiayi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是楚楚102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在职业教育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 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才能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酒店管理、前厅
1年前

相关推荐

孔子非常提倡启发式教学,他曾说过?
孔子非常提倡启发式教学,他曾说过?
一句话
拼搏hero1年前1
杨冰不是人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孔子曾经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阐述.孔子认为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也要看火候,不到想求通又无法弄通的地步,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又说不出来的地步,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类推出其他几例就不要再教下去了.这就更可以说明孔子采用的启发式教学与生填硬灌式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区别了.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
wongyei1年前1
ghostofhell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1 .分析比较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认清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效果.例如,在教完伴性遗传后,教师同时投影两张典型的遗传病家谱图,分别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让学生观察思考.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许多学生会按后一种遗传方式进行分析,此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错误处,引导学生比较两种遗传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从子代女性患者这一角度分析突破,进而掌握两种方式的本质特点.再如,出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图象,让学生识别.由于两者都涉及到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这一要素,学生难以区分.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和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同源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是否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是识别这两张细胞图的关键.
2.渐进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过难,启而不发,问题过浅,窒息思维.人的认识是渐进式的,创设渐进式问题情境,能激发绝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例如,在免疫教学中提出这样一组问题:⑴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⑵艾滋病毒与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繁殖有何不同?⑶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如何应答?⑷为什么艾滋病毒会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⑸何大一发明的“鸡尾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本题紧扣免疫基础知识,围绕艾滋病进行渐进式讨论,在讨论中不断地加深对免疫基础知识的理解,尽管对这一复杂问题,师生都难以作出准确的回答,但这样的讨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可能借助网络等对此作更深入的探讨
3.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是牢固的.基于基础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有兴趣.例如,在新陈代谢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采用晒干、冷冻、腌制等方法能长期保存食物?这是个生活常识问题,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用新陈代谢的基础知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核心是环境对生物(尤其是微生物)代谢的影响.再如温室无土栽培植物,该如何控制培养条件提高产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植物代谢知识进行讨论,既要考虑光照、温度、空气,又要考虑培养液的成分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使学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代谢等知识有比较系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图表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利用图、表来表达信息,这是自然科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运用信息解释问题的能力,是生物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收集一些媒体、资料上的图、表,结合教材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书上的现成图表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利用书上现成的氮循环示意图提出问题:(1)、为什么氮是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2)、大豆和水稻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氮元素?(3)、生物固氮的机理是怎样的?氮循环主要涉及到哪几类微生物?它们的代谢类型是什么?(4)、为什么疏松土壤能促进氮素的吸收,而板结的土壤会造成氮素的丢失?(5)、植物体内有机氮是如何转变为动物体内有机氮的?(6)、过多施用氮肥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本题涉及到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分解作用、矿质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知识,综合程度较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通过本题的讨论,使学生对氮循环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5.以实验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学实验方法,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或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例如,测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取大小相等的小瓶10只,其中5只为透明的白瓶,5只为不透光的黑瓶,分别放入等量的小球藻和水,在晴天中午,以1对黑白瓶为1组分别置于同一水体不同水深处,1小时后同时取出,将测得的各瓶中的O2、CO2含量绘制成图表.启发学生思考:(1)、本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是什么?(2)、本实验的设计思想是什么?哪些地方还不严密?(3)、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本题一定程度地体现了生物学实验思想,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领会实验设计思想,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认识到实际测得的瓶中O2、CO2含量变化是光合量与呼吸量之差.尽管实验设计了对照,但还是有不完善处,比如未预先测定初始状态时小瓶中的O2、CO2含量等.总的说来,通过本题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以当代生物科学前沿或成果为背景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当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展现了美好的前景.选取一些生物科学的前沿成果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生命科学的价值,树立为生命科学奋斗的远大理想.例如,收集并提供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些信息,提出下列问题:⑴人的单倍体基因组由哪24条双链DNA组成?为什么是这24条,而不是46条或23条?⑵这24条DNA上约有30亿对碱基,估计有4万个基因左右,基因的碱基对数目估计不超过全部碱基对的1-5%,试问平均每个基因最多含多少个碱基对?(以4万个基因和占全部碱基对的5%为标准计算)⑶真核生物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两部分?编码区的特点是什么?非编码区有什么作用?⑷克隆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细胞具有全能性?你赞成克隆人吗?⑸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学生初步具备同源染色体、中心法则、克隆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供这一组热点、焦点问题供学生讨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讨论中不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科学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苦性,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7.以生物学史为背景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生物学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尤其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果,是创设问题情境的良好素材.例如,在确定人类二倍体染色体数(2N=46)的过程中,科学家综合利用了多种技术,据此,设计问题如下:(1)为什么选用人胚胎细胞进行培养,而不是其他体细胞?(2)什么叫原代培养?为什么在原代培养后要用胰酶处理?(3)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的目的是什么?(4)用低渗溶液和染色液处理细胞的目的是什么?(5)如何进行染色体组型的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巩固对有丝分裂、细胞培养等知识的掌握.
8.以学生反馈信息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学习中会碰到各种困难,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应该注意积累、加工这些信息,便于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例如,针对学生细菌、酵母菌不分这个问题,教师可同时出示细菌、酵母菌模式图,让学生观察比较,最后得出有无明显的细胞核是其最本质的区别.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它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可结合蓝藻细胞图解指出,排列成同心圆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为早期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再如:学生会将C3途径和C4途径看作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光合作用过程,没有认识到这种途径只是指固定CO2的途径.如果教师将光合作用过程图(高中生物第一册)和C4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示意图(高中生物选修本)同时投影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要区别C3、C4途径在空间上的相对隔离,了解两种酶与CO2亲和力的差异,又要注意两者的联系,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C4途径起着“CO2泵”的作用,从而认识到兼有C3、C4途径的C4植物,其光合强度比只有C3途径的C3植物高得多的原因.
在启发式教学中创设好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习惯,应该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不宜过于加深拓宽,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利于教学.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分)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xlchuang1年前1
御子神薇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4分,每句1分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wanggang791年前1
king43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演示带趣味讲解,孩子的世界懂不了太多的处事哲学,所以在他们的眼里,更多的是兴趣.而且对于未知的世界,他们充满好奇,首先要引导,在他们自主学习的同事,适时的予以像聊天、讨论般的解答与引导.
记得有人告诉我一个例子,是关于给孩子讲故事的,你给孩子讲过后,你可以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又提起,让孩子讲给你听,通过你问“然后呢”,“为什么呢”去引发孩子去对知识的巩固、深入,是孩子们自我的吸收与思考.
启发式教学 的英文怎么讲
ffcs15051年前2
u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启发式教学
heuristic education
heuristic teaching
填鸭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区别
hanjmgd1年前1
yyyvyyy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填鸭式主要是以灌注、被动接受为住,它会让人的思维受到限制,典型的就是死背硬记、思维定势不能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而启发式教学主要以主动接收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发挥大脑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彻底超前的理解.从而能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
第七次1年前1
血色浪漫VSA38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启发式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 牵""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 分析-- 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 试" 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 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 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 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 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
  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二是要" 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 跳起来摘果子" 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___________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 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 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 中断"" 偏离" 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 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 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 和5 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 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当然,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
语文(关于孔子的)孔圉之所以叫“文”的原因是-------------,--------------.启发式教学其实并不
语文(关于孔子的)
孔圉之所以叫“文”的原因是-------------,--------------.
启发式教学其实并不是新观点.新事物,在孔子的教学理论中就有“---------,-----------.-------,--------.”
fzjhj99_881年前1
做一个忠实的读者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孔圉之所以叫“文”的原因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启发式教学其实并不是新观点.新事物,在孔子的教学理论中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外国教育家是
boygogo1年前1
终于大悟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