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中“原”的解释是什么?

woshifubin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不粘胶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所以,表原因的
1年前

相关推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原庄宗 之 所以得天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原庄宗 所以得天下  抑本其成败
B、尔其无忘 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
C、 其矢,盛以锦囊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D、梁,吾 也      及 雠已灭
随晶粒尺1年前1
香蕉hh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C
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yyidc1年前1
我心永恒198352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大意:
(一)自“呜呼!盛衰之理”至“可以知之矣”
说明盛衰之理(乃天命加人事的总和).
(二)自“世言晋王之将终也”至“及凯旋而纳之”
记叙庄宗承父志用兵而成.
(举庄宗承父志故事)说明忧劳可以兴国之理.
(三)自“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至“而皆自于人欤”
记叙天下已定,庄宗反因贼乱而仓皇东出.(说明逸豫可以亡身之理).
(四)自“书曰满招损”至“作伶官传”
说明作传之意(在说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主旨: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之理.(篇(四))
文体:形式为应用文(序:书序,自序);内容为论说文.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 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束缚***。
d. 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尔其无忘 父之志——余久卧病无聊, 使人复葺南阁子
b.及 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为国以礼, 言不让
c.泣下沾襟, 其衰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
d.而身死国灭, 天下笑——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renewhw0011年前1
和尚无敌于天下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C
2.D
3.A
4.(1)请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盛放着,背着它走在前面。
  (2)或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rzrdn1年前1
redliu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探究庄宗得到天下又失去天下的原因,就能知道了.
《五代史伶官传序》1.翻译加点字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3.函梁君臣于首(函)4.君臣相
《五代史伶官传序》
1.翻译加点字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
3.函梁君臣于首(函)
4.君臣相顾(顾)
5.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
2.翻译句子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与人欤?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主要阐述了什么道理?是如何来阐述的
我爱1234561年前1
常出来转转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本文阐述了盛衰取决于人事,不取决于天命,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都为人“事”上的成败之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里的人事主要是指人的主观努力.
全文三段,紧扣盛衰两字展开议论.
第一段高层建瓴的提出自己观点,说明一个国家的盛衰归根结底是由人事决定的,而且指出这可以由庄宗的“得天下”与“失之者”的事实中得到印证.
第二段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历史事实和正反对比的议论归结出江山难得而易失,成败全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这第二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及“凯旋而纳之”.记叙庄宗接受父命,忍辱负重,为国忧劳,胜利凯旋而归得天下的事实,证明事在人为.第二层由此发出议论,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到这段的结尾.写庄宗得天下时意气昂扬,所向无敌;失天下时“士卒离散,不知所归”,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结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第三段是最后一段.转入精辟的阐释,阐明人事的含义,前面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国家的兴亡盛衰确实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那么人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这要重点进行分析,作者对此的分析既是总结,又是对现实状况的警世,他先引入《尚书》上的警句“满招损,谦得益”作论据,然后顺理成章地分析出由于庄宗的历史事实说明的道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包藏着祸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日常不注意这些细微小事,沉溺于自己所偏爱的事物,灾祸就会到来了.而这作为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也不仅仅表现在伶人这一件事上,至此作者写文警世人的目的也就完成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尔 无忘乃父之志 ②独 为文犹可识日,“花山”
b.①盛 锦囊     ②而此独 钟名,何哉
c.①而智勇多困 所溺 ②余 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①尔其无忘 父之志 ②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忧劳可以 国     兴:兴盛
c. 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着
d.而皆 晋以归梁    背:背着
3.下列对原文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序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的盛衰在于“人事”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本文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既是史论,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
c.本文紧紧抓住一兴一亡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虽是议论文,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d.本文意在告诫当朝者吸取“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后唐***的覆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笨__笨1年前1
是才才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B
2.C
3.D
4.(1)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事呢。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意对即可)
下面的古文,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理(2)岂非
下面的古文,
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理
(2)岂非
(3)原
(4)所以
(5)知
2、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初
(2)寤生
(3)惊
(4)恶
(5)亟
3、远虽材若不及远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1)纳
(2)授之柄
(3)虏
(4)通知
(5)辞服于贼
草莓最爱的乌鸦1年前2
不禁抬起头看见你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理:道理
(2)岂非:难道不是
(3)原:根源,根本原因
(4)所以:凭借(以为介词,表手段)
(5)知:知道
(1)初:当初.指公元前761年.
(2)寤生:婴儿倒生,即难产.
(3)惊:惊吓
(4)恶:厌恶
(5)亟:屡次
(1)纳:接收
(2)授之柄:给他权利
(3)虏:被俘
(4)通知:完全了解
(5)辞服于贼:向贼人认罪屈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豪杰/举:所有的
b.其意气之盛,可谓 哉/壮:雄壮
c. 招损,谦得益/满:骄傲自满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身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
②而告 成功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④故方 盛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 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加粗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梁君臣之首
②一夫 呼,乱者四应
③以故其后 之曰“褒禅”
④沛 军霸上
⑤火尚足以
⑥以事秦之心 天下之奇才
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 咽也
⑧既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⑨群臣吏民,能 刺寡人之过者
⑩假舟楫者,非能 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④⑦⑧
b.②③⑤⑧⑩
c.②⑤⑦⑧⑨
d.①④⑥⑦⑩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剌了后唐庄宗李存勖贪于财货、耽于酒色而致身死国灭的可悲现实。
b.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由盛而败的史实的叙述,告诫人们:“满招损,谦得益。”
c.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身世的描述,总结了他的***由盛而衰,到身死国灭的过程,告诫人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结合全文叙述来看,作者在这里要告诉人们“盛衰之理”,缘于“人事”的道理。
586079381年前1
wfyflying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1.D
2.D
3.D
4.A
高中语文!古文翻译!“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求翻啊
千家妙芳1年前2
cgy83012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分析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理:原:
梧桐术1年前1
alice__418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5%
1,在这段话中,这句话是作为论据存在的,用来证明前面立意的正确性.
2,这段话出自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全文中,这段话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后面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了证明这段话.
3,理在这里做道理讲,原在这里做推理,推究讲.
翻译: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廿一郎1年前1
panyafeng555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分析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矣的意思?
以的意思
bgdpuw5201年前1
泽毓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文言助词,用在句子末尾,相当于“了”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中的之怎么翻译
opiumer1年前1
cpl1984111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