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孟子两章》中的句子为话题写演讲稿200字左右 望各位大哥大姐帮助以下我从来没写过演讲稿

bulemoon24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以《孟子两章》中的句子为话题写演讲稿200字左右 望各位大哥大姐帮助以下我从来没写过演讲稿
孟子两章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榆扪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1年前
阿奎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把他翻译出来就行了!
1年前

相关推荐

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出处 识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 池 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 征 征于
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出处 识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 池 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 征 征于色 《孟子两章》 鄙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间 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狱 小大之狱 《曹刿论战》 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 《曹刿论战》 忠 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曾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钟 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右 到阻且右 《诗经·蒹葭》 或 或谓惠子曰 《惠子相梁》 已然,胡不已乎 《公输》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牺牲 牺牲玉帛 《曹刿论战》 可以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 何苦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要求是把古文意思填出来```
asddreame1年前1
燕之初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http://www.***.com/wen/word/14746_3.html 推荐给你,找找好了,老全了
求《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的中心思想
bianjin1年前1
hopeamanda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的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
《孟子两章》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人才观
传说中的瓶子1年前1
gg52052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
《孟子两章》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
《孟子两章》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不少于三个恰当的事例为论椐。(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磨炼,取得的成就)
gui1681年前1
风遗言 共回答了11946个问题 | 采纳率0.6%
勾贱卧薪尝胆
结合《孟子两章》来回答岳阳楼记中的 古仁人之心 指什么
yehui05j1年前3
Max_126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66.7%
我是语文老师,谢谢你的提问.
“古仁人之心”即古代那些仁人志士的思想感情,指的就是下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多谢!
谁能帮我找一下《孟子两章》中孟子评价“道”的名句?
amwyj1年前1
ii2008bb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79.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请你以《孟子两章》中的道为话题,写一片3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122oo1年前1
王成王成 共回答了678个问题 | 采纳率54.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孟子两章》翻译
玉鼠临风1年前4
19870226zzl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关于《孟子两章》的题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0生于忧患,死于
关于《孟子两章》的题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愤怒的氯化钠1年前1
nb590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道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阐述了孟子( 主张的“仁政”)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