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猴,母猴,小猴个多少只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分钟共摘桃266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分钟摘桃10个,一只母猴每分钟

zuyang_li2022-10-04 11:39:543条回答

公猴,母猴,小猴个多少只
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分钟共摘桃266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分钟摘桃10个,一只母猴每分钟摘桃8个,一直小猴每分钟摘桃5个,已知公猴比母猴少4只.要方程.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3条回复
JingJing1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2.2%
解设母猴x只,公猴x-4只,小猴38-x-(x-4)=42-2x只
5(42-2x)+8x+10(x-4)=266
210-10x+8x+10x-40=266
170+8x=266
8x=96
x=12
公猴:12-4=8只
小猴:38-12-8=18只
1年前
loumaomao 共回答了370个问题 | 采纳率
解:设公猴x只,则母猴x+4只,小猴38-x-(x+4)=34-2x只
10x+8(x+4)+5(34-2x)=266
10x+8x+32+170-10x=266
8x=64
x=8
8+4=12
34-2×8=18
答:公猴8只,母猴12只,小猴18只
1年前
韦喜川 共回答了96个问题 | 采纳率
设公猴有x只,母猴y只。则小猴=(38-x-y)只
根据题意得:
(1)、10x+8y+(38-x-y)×5=266
(2)、x=y-4
由(2)代入(1)得:
10(y-4)+8y+[38-(y-4)-y]×5=266
10y-40+8y+(38-y+4-y)×5=266
18y-40+190-5y+20-5y=266
1年前

相关推荐

趣味数学问题“猴子过河”有三只母猴各带一只小猴,准备利用一条小船渡河!注意:(1)每只猴子都会划船,但船上每次只能承载两
趣味数学问题“猴子过河”
有三只母猴各带一只小猴,准备利用一条小船渡河!注意:(1)每只猴子都会划船,但船上每次只能承载两只猴子“不论大猴还是小猴”
(2)每只小猴子在接触到其他母猴时必须有自己的母亲在场,否则将被伤害.请设计渡河方案.
sixiangren1年前3
丢东忘西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①Bb→,大猴B←,则AaCcB在岸上,小猴b在对岸.
②ac→,小猴a←,则AaBC在岸上,小猴bc在对岸.
③BC→,Bb←,则AaBb在岸上,Cc在对岸.
④Aa→,Cc←,则BbCc在岸上,Aa在对岸.
⑤BC→,小猴a←,则小猴abc在岸上,大猴ABC在对岸.
⑥ab→,小猴a←,则小猴ac在岸上,ABbC在对岸.
⑦ac→,则全体猴子安全过河.
猎人与母猴答案!1.文中哪两处可以看出母猴已陷入绝境,必死无疑?2.读了这个故事后,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更好地
猎人与母猴答案!
1.文中哪两处可以看出母猴已陷入绝境,必死无疑?
2.读了这个故事后,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更好地和大自然和睦共处.(30字左右)
dami1年前1
zhj0620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①面对的是两个很有经验并拿着枪的老猎人 ②母猴所选择的庇护所也仅是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树(意思接近即可)
2.略(我也不太清楚抱歉意思差不多就可以了O(∩_∩)O~)
求有几个西瓜 猴园里,几只母猴和几只小猴正在津津有味地啃着一堆西瓜.它们一边吃一边数:母猴吃掉了这堆西瓜的1/2又1/2
求有几个西瓜
猴园里,几只母猴和几只小猴正在津津有味地啃着一堆西瓜.它们一边吃一边数:母猴吃掉了这堆西瓜的1/2又1/2个,小猴吃掉的是余下的1/2又1/2个,最后还剩下2个.请你算算,这堆西瓜原来有几个?
8分荤1年前1
慕容段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61.5%
母猴吃掉了这堆西瓜的3/4,小猴吃掉了这堆西瓜的3/16
1-3/4-3/16=1/16,2除以1/16=32个
给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1、你们( )抓住了我,( )休想攫取我的美丽.2、猎人( )抓住了小猴,( )小猴抱着母猴的尸体
给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你们( )抓住了我,( )休想攫取我的美丽.
2、猎人( )抓住了小猴,( )小猴抱着母猴的尸体狂跳悲鸣,带回去不吃不喝,直到死去.
淮阳故人1年前2
秋也远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你们(即使)抓住了我,(也)休想攫取我的美丽.
2、猎人(虽然)抓住了小猴,(但是)小猴抱着母猴的尸体狂跳悲鸣,带回去不吃不喝,直到死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 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 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 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传而白为黑 数:多次 B.乐正夔一足, 乎 信:相信
C.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之 进:进用,任用 D.吾 穿 井得一人穿: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闻而审, 为福矣/ 移其民于河东
B.昔者舜欲 乐传教于天下/君臣固守 窥周室
C.闻 于宋君/士大夫
D.宋之丁氏家无井, 出溉汲/顺风 呼,声非加疾也
小题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3分)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④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⑤非也,是己亥也。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第四段先对前面的论证进行总结,再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D.作者在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看法的同时通过不断的举例论证来以理服人,似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3分)
(2)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3分)
水木天成我的家1年前1
xiaoxifeng1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2)智伯从张武那里了解赵襄子,没有考察 (就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小题1:“信”应为“确实”之义。
小题1:A均表承接,就;B介词,把;目的连词,来;C代词,这件事;代词,这;D表原因;表修饰。
小题1:④是舜的观点;⑤是子夏的观点。
小题1:D作者并未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看法。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1)关键字词:“此……也”判断句式;所以,……的原因;过,犯过错。(2)关键字词:闻:了解,于:从,审:考察。
【附参考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考察,由于多次流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愚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了如果能仔细考察,就有好处;听到了如果不仔细考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了解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了解了孙叔敖,并仔细考察了他们,因此国家 在诸侯中称霸。吴王从太宰嚭那里了解越王勾践,智伯从张武那里了解赵襄子,没有考察 (就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多次讨论研究其真伪,对于人都必须按照情理来检验。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把音乐传授给天下老百姓并教化他 们,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为乐正。夔于是确定了六律,使五声谐和,(使六律五声)和八面的民谣相互协调相通,因而天下都服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让音律调和,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脚’。”宋国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谈论这件事,以至传播这件事到了宋君那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询问这件事,姓丁的答道:“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非从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获取见闻,不如没有见闻。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晋国探问这件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乎错误却是正确的,有很多似乎正确却是错误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辨清楚,这是圣人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既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考察听到的传闻,就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了。
古文阅读(共15分)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
古文阅读(共15分)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 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正夔一足, 乎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之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也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打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闻而审, 为福矣三人行, 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 鲍叔青,取之于蓝而青 蓝。
C.有闻 传之者曰拔剑撞 破之。
D.宋君令人问 于丁氏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3分)
②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3分)
luojiangxue1年前1
zhongguokkk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
①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
②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小题1:
公母小猴共38只,每天摘桃266个,一公猴每天摘10个,母猴每天摘8个,小猴摘5个,公比母少4只,有多少小猴?
茫茫夜游人1年前4
shuwei7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设母猴X只,小猴Y只,公猴X-4只,根据已知,得
X+Y+(X-4)=38
10(X-4)+8X+5Y=266
联立,解得X=12,Y=18
所以小猴有18只.
有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天共摘桃320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天摘10个,已知母猴每天摘8个,小候每天摘5个,又只
有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天共摘桃320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天摘10个,已知母猴每天摘8个,小候每天摘5个,又只公猴比母猴多10只,那么公猴有多少个,母猴有多少个,小猴有多少只?
困惑boy1年前7
Greenmartin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设母猴X 公侯 X+10 小猴 38-X-X-10=28-2X
10(X+10) +8X+5(28-2X)=320
10X+100+8X+140-10X=320
8X=80
X=10
公侯10+10=20
小猴28-2x10=8
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天共摘桃266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天摘10个,一只目猴摘8个,一只小猴摘5个.又知公猴比母
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天共摘桃266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天摘10个,一只目猴摘8个,一只小猴摘5个.又知公猴比母猴少4只,那么这群猴子中,公猴、母猴和小猴各几只?要算术方法和过程
legend_zx1年前1
一日一天日复一日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设公猴x只,母猴y只,小猴z只
根据题目列方程组
1)x+y+z=38
2)10x+8y+5z=266
3)y-x=4
求出这个方程组的结果就可以了
3)y=4+x 代入1),2)
2x+z=34
18x+5z=234
2x+z=34 整体乘5得到
10x+5z=170
再与18x+5z=234相减
得到x=8 y=12 z=18
一群公猴、母猴、小猴共38只,每天摘桃266个.已知1只公猴每天摘桃10个,1只母猴每天摘桃8个,1只小猴每天摘桃5个.
一群公猴、母猴、小猴共38只,每天摘桃266个.已知1只公猴每天摘桃10个,1只母猴每天摘桃8个,1只小猴每天摘桃5个.又知公猴比母猴少4只,那么这群猴子中,小猴有多少只?
墨子yuan1年前1
北纬45度21分33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设母猴有x只,公猴就有(x-4)只,小猴就有[38-x-(x-4)]只,由题意得:
8x+(x-4)×10+[38-x-(x-4)]×5=266,
8x+10x-40-10x+210=266,
8x=96,
x=12,
小猴有:38-12-(12-4)=38-12-8=18(只);
答:这群猴子中,小猴有18只.
一公猴、母猴、小猴共38只,每天摘桃266个.已知1只公猴每天摘桃10个,1只母猴每天摘桃8个,1只小猴每天摘
一公猴、母猴、小猴共38只,每天摘桃266个.已知1只公猴每天摘桃10个,1只母猴每天摘桃8个,1只小猴每天摘
桃5个.又知公猴比母猴少4只,那么这群猴子中,小猴有多少只?用假设法解
yywyyw1年前1
xiaomei_s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96.6%
设母猴X 公侯 X+10 小猴 38-X-X-10=28-2X
10(X+10) +8X+5(28-2X)=320
10X+100+8X+140-10X=320
8X=80
X=10
公猴10+10=20
小猴28-2x10=8
给猴子分桃子,如果2只小猴各分4个,其余每只分8个,则多20个,如果其中一只母猴分12个,其余每只分10个,则多2个问有
给猴子分桃子,如果2只小猴各分4个,其余每只分8个,则多20个,如果其中一只母猴分12个,其余每只分10个,则多2个问有多少只猴子?多少个桃子?
petitpluesch1年前3
通奸dd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设有X个猴子.
那么根据总桃子数相等列以下方程:
2*4+(X-2)*8+20=12+(X-1)*10+2
解得:X=4
总桃子数=2*4+(X-2)*8+20=44个.
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群猴子,共摘果子266只,公猴平均每只摘果子10只,母猴平均每只摘8只,小猴平均每只摘5只,母猴比小猴少4只,问小猴、
一群猴子,共摘果子266只,公猴平均每只摘果子10只,母猴平均每只摘8只,小猴平均每只摘5只,母猴比小猴少4只,问小猴、母猴和公猴各几只?
不可用方程计算,用鸡兔同笼的公式!
不是母猴比小猴少4只,是母猴比公猴少4只
一共有38只猴
母猴平均每只摘7个
1193165171年前1
totter0612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公猴比母猴多4只,
这4只公猴,摘果子:4×10=40只
其余的猴子一共摘果子:266-40=226只
此时,公猴与母猴一样多
把1只公猴与1只母猴当做1个整体,取个名字叫“怪猴”
每只怪猴,摘果子:10+8=18只
226÷18=12余10
怪猴最多有12只,此时余数10能被5整除
小猴:10÷5=2只
母猴:12只
公猴:12+4=16只
18与5的最小公倍数为90
90÷18=5
怪猴减少5只,小猴增加18只,也满足要求
所以答案还有:
怪猴:12-5=7只
小猴:2+18=20只
母猴:7只
公猴:7+4=11只
或者:
怪猴:7-5=2只
小猴:20+18=38只
母猴:2只
公猴:2+4=6只
一共三组答案
我真晕了,又改!
公猴比母猴多4只,这4只公猴摘果子:4×10=40只
其余的猴子一共有:38-4=34只
一共摘果子:266-40=226只
此时,公猴与母猴一样多,
剩下的公猴与母猴,每只平均摘果子:(10+7)÷2=8.5只
假设剩下的34只都是公猴或母猴,一共摘果子:
34×8.5=289只
多了:289-226=63只
每只小猴少摘:8.5-5=3.5只
小猴有:63÷3.5=18只
母猴有:(34-18)÷2=8只
公猴有:8+4=12只
动物园养了一群猴子,公猴的只数是母猴的五分之三。如果公猴有30只,母猴有多少只?如果母猴有30只,公猴有多少只?
守护_威风八面1年前3
niebingwu1 共回答了39个问题 | 采纳率5.1%
30÷3/5=50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翻译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 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翻译
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
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
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治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削之? ’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94好男儿1年前1
dgtzfan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另外一种说法。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说:“我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去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猕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台下地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曲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到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
英语翻译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 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
英语翻译
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 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 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治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削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臣请之舍取之”的第一个之是什么意思
从不nn的男人1年前1
pplto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说:“我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去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猕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了起来,但不能看他刻的猕猴.郑国有个台下地方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做削刀的人.各种微小曲东西一定要用削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一定会比削刀大.现在的情形是棘刺尖上容纳不下削刀的刀锋,削刀的刀锋难以刻削棘刺的顶端,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削刀,能不能在棘刺尖上刻东西也就清楚了.”燕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人说:“你在棘刺尖上制作猕猴,用什么来刻削?”卫人说:“用削刀.”燕王说:“我想看看你的削刀.”卫人说:“请您允许我到到处去取削刀.”趁机就逃跑了.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正夔一足, 乎  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之  进:任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也  节:关键
D. 非而是  类:好像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昔者舜欲 乐传教于天下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闻之 宋君  此非孟德之困 周郎者乎
C.有闻 传之者曰  尽吾志也 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宋君令人问 于丁氏  又以悲夫古书 不存
3.下列语句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庄)审之也
B.舜以(夔)为乐正
C.(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有闻(“吾穿井得一人”)而传之者曰
4.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
A.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B.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D.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作者分别从这两方面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yuehua04201年前1
whd74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A
2.B
3.A
4.C
5.D
6.(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2)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
有若干个桃子分给3个猴子,公猴分得总数的一半少一个,母猴分得余下的一半多 有
vv卡1年前1
血煞手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有若干个桃子分给3个猴子,公猴分得总数的一半少一个,母猴分得余下的一半多
题目没写清楚,请补充完整.
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42只,每天吃桃315个.一只公猴每天吃桃10个,一只母猴每天吃桃8个,一只小猴每天吃桃5个,母猴
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42只,每天吃桃315个.一只公猴每天吃桃10个,一只母猴每天吃桃8个,一只小猴每天吃桃5个,母猴的只数和小猴一样多,公猴有几只?
xuzhu5211年前1
王小情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64.3%
设母猴小猴各X只,公猴(42-2X)只.
8X+5X+10(42-2X)=315
X=15
公猴有12只.
“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是什么意思?
飞天梦1年前1
lisayun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
公母小猴有38只,每天摘桃266个.已知公猴每天摘10个,母猴每天摘8个,小猴每天摘5个,又知公比母少4只,
公母小猴有38只,每天摘桃266个.已知公猴每天摘10个,母猴每天摘8个,小猴每天摘5个,又知公比母少4只,
公猴、母猴、小猴共有38只,每天共摘桃266个.已知一只公猴每天摘10个,一只母猴每天摘8个,一只小猴每天摘5个,又知公猴不母猴少4只,公母小各几只
fm9081年前1
孤单-飞鸟001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公、母、小猴分别设为a、b、c,
a*10+b*8+c*5=266
a+b+c=38
b-a=4
可以得出:a=8,b=12,c=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