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是如何测定偏斜角的?

空窗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红衣骑士200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用硫化锌膜把作为标靶的金膜围了一圈,然后记录硫化锌上闪光的位置
1年前

相关推荐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D.玻尔理论指出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din61年前1
又矛盾又自然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

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所放出的能量,C错;玻尔理论指出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A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则其速度约为______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kg,1MeV=1×106eV)
小勾tt1年前1
qiusizu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由部分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1MeV=1×106×1.6×10-19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大多数α粒子没有大的偏转,少数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卢瑟福抓住了这个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MeV=1×106×1.6×10-19=[1/2] mv2,解得v=6.9×106m/s.
故答案为:大,6.9×106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动能.

考点点评: 要牢记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和结论,第二个空计算时要细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减小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想吃美味拌饭1年前1
摩托化cc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解题思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干涉、衍射、偏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原子核半径.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通过轨道半径的变化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1)A、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说明粒子的波动性.故A错误.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原子核半径.故B正确.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轨道半径减小,根据k
e2
r2=ma,知加速度增大.故C错误.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核的结合能.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玻尔理论、光电效应、衰变、质能方程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关键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B.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粒子是原子的核外电子C.根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B.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粒子是原子的核外电子
C.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减小
D.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sunny3171年前1
windsouls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A、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错误;
B、β粒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的,故B错误;
C、玻尔理论,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减小,故C正确;
D、查德威克发现原子核内存在中子,故D正确;
故选:CD.
如果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正确的,那么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会怎么样呢?
如果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正确的,那么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会怎么样呢?
如题...
o(∩_∩)o..
快乐七月1年前1
娃哈哈k14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电子很多偏移,但偏移量不大...
更不会出现180度的情况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为啥米①大多数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南蛮生番1年前3
社浪后族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大多数例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有较大偏转,极少数被弹回.
原因是原子核体积很小
(2005•朝阳区三模)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
(2005•朝阳区三模)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
A.α粒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B.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与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C.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D.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
szhk1年前1
killmyth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结论及意义即可正确解答.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由于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原子有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央很小的体积内,即原子核内.此实验不能说明原子核内存在中子,也不能说明α粒子直径的数量级,更不能说明原子的状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对于类似基础知识要注意平时加强理解与记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在很多核反应中,由于有核能的释放,所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在很多核反应中,由于有核能的释放,所以才会有质量的亏损
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少
D.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如果增加该入射光的强度,则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天柱傲客1年前1
hhhh123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解题思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E=△mc2,有质量亏损,从而有核能的释放.半衰期的大小与原子核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康普顿效应不仅说明光子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在核反应中,由于有质量亏损,才有核能的释放,故B错误.
C、半衰期的大小与压力无关,故C错误.
D、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E、康普顿效应不仅表明了光子具有能量,还表明了光子具有动量,故E正确.
故选:AE.

点评:
本题考点: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核能、半衰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根据波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根据波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发射出光子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原子核的半衰期主要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也有关
anson_gan1年前1
风吹来的尘埃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氢原子从低能级到高能级需要吸收光子,获得能量,从高能级到低能级辐射光子,放出能量.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氢原子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氢原子将辐射光子,释放能量,故B正确.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不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发射出来的.故C错误;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故D错误.
E、
23592U的原子序数是92,故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质量数是235,故中子数为235-92=143.故E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考点点评: 对于原子物理部分知识,大都属于记忆部分,要注意加强记忆和积累.本题要掌握氢原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吸收光子,获得能量.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辐射光子,放出能量.知道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m,而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m.
wzqlmwtr1年前1
还是养条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结论及意义即可正确解答.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由于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原子有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央很小的体积内,即原子核内.此实验的数据,可以估计出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而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 m.
故答案为:10-10,10-15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对于类似基础知识要注意平时加强理解与记忆.

(选修模块3-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减小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2)一个高能γ光子,经过重核附近时与原子核场作用,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请完成相应的反应方程:γ→
0
−1
e+
0
1
e
0
−1
e+
0
1
e

已知电子质量me=9.10×10-31kg,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速为c=3.00×108m/s,则γ光子的能量至少为______J.
(3)一质量为M的航天器远离太阳和行星,正以速度v0在太空中飞行,某一时刻航天器接到加速的指令后,发动机瞬间向后喷出质量为m的气体,气体向后喷出的速度大小为v1,求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v0、v1均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qinnv0609161年前1
xiongchfu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根据轨道半径的变化,通过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确定电子加速度的变化.
(2)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通过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γ光子的能量.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

(1)A、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故B正确.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则轨道半径减小,根据k
e2
r2=ma知,电子的加速度增大.故C错误.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D正确.
(2)一个高能γ光子,经过重核附近时与原子核场作用,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有:γ→
0−1e+
01e.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E=△mc2=2mec2=1.64×10-13J.
(3)设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1+(M-m)v
解得 v=
Mv0+mv1
M−m.
故答案为:(1)BD (2)
0−1e+
01e1.64×10-13J
(3)v=
Mv0+mv1
M−m.

点评:
本题考点: 动量守恒定律;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原子核的结合能.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选修3-5中的内容,难度不大,关键是熟悉教材,牢记并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选修模块3-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
(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减小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2)一个高能γ光子,经过重核附近时与原子核场作用,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请完成相应的反应方程:γ→______.
已知电子质量m e =9.10×10 -31 kg,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速为c=3.00×10 8 m/s,则γ光子的能量至少为______J.
(3)一质量为M的航天器远离太阳和行星,正以速度v 0 在太空中飞行,某一时刻航天器接到加速的指令后,发动机瞬间向后喷出质量为m的气体,气体向后喷出的速度大小为v 1 ,求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v 0 、v 1 均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katyjory1年前1
老五韩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A、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电子的衍射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确定原子核电荷量和估算原子核半径.故B正确.
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则轨道半径减小,根据 k
e 2
r 2 =ma 知,电子的加速度增大.故C错误.
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D正确.
(2)一个高能γ光子,经过重核附近时与原子核场作用,能产生一对正负电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有:γ→
0-1 e+
01 e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 △E=△m c 2 =2 m e c 2 =1.64×10 -13 J.
(3)设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 =-mv 1 +(M-m)v
解得 v=
M v 0 +m v 1
M-m .
故答案为:(1)BD (2)
0-1 e+
01 e 1.64×10 -13 J
(3) v=
M v 0 +m v 1
M-m .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____________ (选填“很小”或“很大”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____________ (选填“很小”或“很大”)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____________正电荷与____________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以上两空选填“全部”或“几乎全部”),____________在核外空间的运动。
woodyx1年前1
伟大的200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很小;全部;几乎全部;电子
如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
如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稍少些
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痴情风1年前1
liwh_he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说明大多数射线基本不偏折,可知金箔原子内部很空旷.故A正确;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较少.说明较少射线发生偏折,可知原子内部带正电的体积小.故B不正确;
C、放在D位置时,屏上可以观察到闪光,只不过很少很少.说明很少很少射线发生大角度的偏折.故C不正确;
D、放在C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说明极少数射线较大偏折,可知原子内部带正电的体积小且质量大.故D正确.
故选:AD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浙江男孩--想你1年前1
yy123_01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90%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 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连续的,也存在着能级
D.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
贾ee1年前2
凡人的kk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是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中发现的,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核力、核力的来源是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作用的范围是10-15m.

A: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使卢瑟福根据它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B:比结合能是衡量原子核结构是否牢固的指标,它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正确;C: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以...

点评:
本题考点: A:粒子散射实验 B: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核的组成以及核力、核力的来源,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的向外辐射等知识点的内容,都是记忆性的知识,要对该部分知识准确知道.属于简单题.

(2005•江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
(2005•江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yjl711年前1
chenhua65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α粒子在原子核形成的电场中运动时,电荷间的电场力做功,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即可判断α粒子动能、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α粒子受到斥力作用,根据电场力做功特点可知:从a运动b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从b运动到c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整个过程中由于a与c在同一等势线上,故电场力不做功,AB错误,C正确;
根据点电荷周围电场可知,距离原子核近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故越靠近原子核加速度越大,因此α粒子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借助α粒子散射实验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势能、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根据电场有关知识即可解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 23290Th衰变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
232
90
Th衰变成
208
82
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乃禾呵呵1年前1
lxmgg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解题思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核式结构,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出电子,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无关.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核式结构,A错误;
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232-208=6×4,即6次α衰变,90=82+6×2-4,即4次β衰变,B正确;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释放出电子,C错误;
D、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无关,D正确;
E、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E正确;
故选:BDE

点评:
本题考点: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考点点评: 重点掌握衰变的实质,半衰期的特点和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C、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C、氢原子从定态n=4跃迁到n=3,再跃迁到n=2定态,则后一次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前一次的长
D、氢原子从定态n=4跃迁到n=3,再跃迁到n=2定态,则后一次跃迁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比前一次的大.
sirion1年前1
bluecorn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根据能级差的大小比较光子频率的大小,从而比较波长的大小.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故A正确.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n=4与n=3间的能级差小于n=3和n=2间的能级差,所以后一次辐射的光子频率大,波长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点: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考点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和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如何估计?
shuhuawang5201年前1
tapex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带正电的原子核.而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没有改变,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可能与核十分接近,受到较大的库仑斥力,才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10-14米,原子直径大约是10-10米,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1)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
(1)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在A位置时稍少些
C.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2)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______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3)某种频率的光射到金属表面上时,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如光的频率不变而强度减弱,那么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
A.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时,就没有电子逸出
B.逸出的电子数减少
C.逸出的电子数和最大初动能都减小
D.逸出的电子最大初动能不变.
lqw197111171年前1
1357924680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解题思路:(1)放射源放出一束射线轰击金箔,运用显微镜前荧光屏去观察射线的位置,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答;(2)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生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核;(3)每种金属都有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即极限频率,当光子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照强度无关,光照强度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有关.

(1)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说明大多数射线基本不偏折,可知金箔原子内部很空旷,故A正确;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较少,说明较少射线发生偏折,可知原子内部带正电的体积小,故B正确;
C、放在C、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说明极少数射线较大偏折,可知原子内部带正电的体积小且质量大,故C错误;
D、放在D位置时,屏上可以观察到闪光,只不过很少很少.说明很少很少射线发生大角度的偏折,故D正确.
故选:ABD.
(2)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生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所以验电器带正电而张开一定角度,锌板、指针均带正电,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A、光照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减小,因此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减小,但是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
B、光照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减小,因此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减小,故B正确;
C、发生光电效应时,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hv-W,W为逸出功,由此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与光照强度无关,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的论述可知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点: 光电效应;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1)由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可知,原子内部的结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全部正电荷及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里面,外面自由电子绕核高速旋转,知道α粒子的散射实验的结果;(2)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发生光电效应时有光电子从金属中飞出,理解光电效应的产生;(3)理解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以及光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能在具体问题中正确应用.

α粒子散射实验为什么就证明了电子是运动的?
α粒子散射实验为什么就证明了电子是运动的?
α粒子散射实验正电荷相互排斥我能理解,可是为什么就证明了电子是在运动的?
yu123431311年前1
lee01206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又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α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卢瑟福的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森关于原子模型的错误.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表明了(  )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表明了(  )
A.质子比电子的质量大
B.原子核内存在着中子
C.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
D.可以用人工的方法直接观察原子结构
zakpark1年前1
xueliu0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这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阿尔法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

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1/7300],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α粒子散射实验.对这个实验要清楚两点:一是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二是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原子的核式结构.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先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验证 B.原子核发生β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先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验证
B.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释放出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
C.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仅具有能量,同时还具有动量
D.单个光子只有粒子性,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
黑白胶片1年前1
fasfdasdf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B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错误;β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B正确;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C正确;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D错误。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是什么样的
fhh5it1年前3
nauy123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现象一说明原子内部很广阔,半径是10的-10次方,原子核半径是10的-15次方
现象二说明了原子中央(原子核)带正电
现象三说明了原子中央(原子核)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合绝大部分的质量
如何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估算原子核的半径?
play20051年前1
pzasth1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在α粒子能量足够高的情况下,它与原子核的作用有库仑斥力作用,当距离相当接近时,还有很强的吸力作用,这种力叫做核力.核力是一个短程力,它有一定的作用半径,在半径之外,核力为零.这种半径叫做核半径,这样定义的核半径是核力作用的半径.
这个半径大小和核的质量数有关,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经验公式:R≈rA^(1/3),其中r=1.1.5fm.1fm=10^(-15)m.A原子质量数
1909年,著名科学家(谁)在进行了的d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zhaozengchao1年前1
yuqinghai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卢瑟福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什么
njgdzr1年前1
c40691494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是穿过金箔是穿透原子还是从原子间的缝隙穿过
zh99991年前3
Charlotte1220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穿透原子,因为α粒子散射实验是验证的原子中有原子核的存在,穿透的一部分说明原子中有空间,极少部分α粒子原路折回和散射去其他方向的都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却着实存在的阻碍物---原子核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冰露凝香1年前6
娃哈哈b2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这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阿尔法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

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1/7300],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α粒子散射实验.对这个实验要清楚两点:一是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二是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原子的核式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中,产生大角度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对a粒子的吸引力较大B.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中,产生大角度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对a粒子的吸引力较大
B.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向外释放光子,能级差越大,释放光子的频率越大
C.重核的裂变反应和轻核的聚变反应过程中,都有质量亏损
D.若某次核反应中,质量亏损为△m则本次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mc(c为光速)
ssb_0011年前1
提查尔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中,产生大角度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斥力引起的;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判断是否有质量亏损.

A、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中,产生大角度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斥力引起的.故A错误.
B、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向外释放光子,能级差越大,释放光子的频率越大.故B正确.
C、重核的裂变反应和轻核的聚变反应过程中都有能量放出,根据质能方程知,有质量亏损.故C正确.
D、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E=△mc2.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点: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物理学史;重核的裂变.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α粒子散射实验、能级的跃迁以及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基础知识点,比较简单,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着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来推断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应该是所有的α粒基本都直线穿过金箔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着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来推断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应该是所有的α粒基本都直线穿过金箔
B.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
C.波尔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根据波尔理论,电子从高能态像低能态跃迁时需要释放能量
零雨蒙蒙1年前1
不上新浪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A、按着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来推断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应该是所有的α粒基本都直线穿过金箔,故A正确;
B、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故B错误;
C、波尔的原子模型没有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波尔理论,电子从高能态像低能态跃迁时需要释放能量,故D正确;
故选:AD.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可能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
C.当氢原子从n=3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核外电子动能增加
D.核力与万有引力都是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liuxiart1年前1
leo80090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解题思路: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根据电子轨道半径的变化,通过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比较电子动能的变化.核力有引力也有斥力.

A、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故A错误.
B、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当氢原子从n=3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能量减小,向外辐射光子,轨道半径减小,根据k
e2
r2=m
v2
r,知轨道半径减小,动能增加.故C正确.
D、核力有引力也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电磁场;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磁场理论、α粒子散射实验、能级跃迁等基础知识点,难度不大,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汤姆生发现电子,标志着人类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汤姆生发现电子,标志着人类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D.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
北辰小安1年前1
半个蝎子爬上来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解题思路: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的电子,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设.

A、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A正确;
B、汤姆生发现电子,标志着人类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B正确;
C、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时释放的电子,C错误;
D、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D正确;
E、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E错误;
F、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设,F正确;
故选:ABDF

点评:
本题考点: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光电效应.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原子核式结构、衰变的实质、半衰期的特点和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这些知识要重点掌握.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与其他科学事实,说明为什么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推断是正确的?(1)原子核一定带正电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与其他科学事实,说明为什么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推断是正确的?(1)原子核一定带正电
(2)原子核很"坚硬",不能穿透
(3)原子核相对与原子而言体积很小
(4)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核上
(5)核外电子在高速运动着
jiangwensy1年前1
largegrain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1.带正电的α粒子偏离目标了,说明受到目标的斥力,能排斥带正电物体的东西只能带负电了.
2.沿着原路直接反弹回来的粒子们表示目标很坚硬.
3.大部分粒子都可以直接转过金箔,不偏转也不反弹.证明大部分区域都没有障碍.
4.既然里面大部分都是空的,质量当然只能集中到中间去了.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则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一定在①区域
B. 可能在②区域
C. 可能在③区域
D. 一定在④区域
任翔0081年前1
思宜20061997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的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据此可得出原子核可能区域.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若在③④区域粒子轨迹将向上偏转,轨迹轨迹的弯曲方向知道排斥力向下,所以原子核一定在①区域,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物理--选修3-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
物理--选修3-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
C.玻尔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
D.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2)如图,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滑块连接,开始时滑块静止在水平导轨的O点,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导轨的OA段是粗糙的,其余部分都是光滑的.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滑块,并很快停留在滑块中.之后,滑块先向右滑行并越过A点,然后再向左滑行,最后恰好停在出发点O处.
①求滑块滑行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②滑块停在O点后,另一质量也为m的子弹以另一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滑块并很快停留在滑块中,此后滑块滑行过程先后有两次经过O点.求第二颗子弹入射前的速度u的大小在什么范围内?
汉秋1年前1
雾茫茫飞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1)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卢瑟福在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玻尔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2)①一颗子弹射入滑块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速度.滑块向右滑行至最右端时,弹簧弹性势能达到最大,由能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滑块由最右端向左滑行至O点,再由功能关系得到弹簧的弹性势能与OA段的长度的关系式,联立求出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②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第二颗子弹射入滑块后滑块的速度,若滑块第一次返回O点时就停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出速度u;若滑块第一次返回O点后继续向左滑行,再向右滑行,且重复第一次滑行过程,最后停在O点,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出速度u,联立即可得到速度u的范围.

(1)A、卢瑟福首先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A正确.
B、卢瑟福在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故B错误.
C、玻尔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故C错误.
D、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故D正确.
故选AD
(2)①设OA段的长度为l,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设第一颗子弹射入滑块后滑块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m)v1 …①
滑块向右滑行至最右端时,弹簧弹性势能达到最大,设为EP,由功能关系得:[1/2(M+m)
v21=μ(M+m)gl+EP…②
滑块由最右端向左滑行至O点,由功能关系得:EP=μ(M+m)gl…③
解得:EP=
m2v2
4(M+m)]…④
②设第二颗子弹射入滑块后滑块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u=(M+2m)v2 …⑤.
若滑块第一次返回O点时就停下,则滑块的运动情况与前面的情况相同:[1/2(M+2m)
v22=μ(M+2m)g2l… ⑥
解得u=
M+2m
M+mv…⑦
若滑块第一次返回O点后继续向左滑行,再向右滑行,且重复第一次滑行过程,最后停在O点,则
1
2(M+2m)
v22=μ(M+2m)g4l… ⑧
解得:u=
M+2m
M+m
2v… ⑨
第二颗子弹入射前的速度u的大小在以下范围内
M+2m
M+mv<u<
M+2m
M+m
2v ⑩
答:
(1)AD;
(2)①滑块滑行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
m2v2
4(M+m)].
②第二颗子弹入射前的速度u的大小在以下范围内
M+2m
M+mv<u<
M+2m
M+m
2v.

点评:
本题考点: 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考点点评: 第1题是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记忆是最好的学习.第2题是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综合,要挖掘隐含的临界条件,确定速度u的速度范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可能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 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可能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
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
C.用电磁波照射某原子,使它从能量为E 1 的基态跃迁到能量为E 2 的激发态,则该电磁波的频率等于(E 2 -E 1 )/h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n=4能级轨道向低能级轨道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8种
zhangxiufeng1年前1
旮旯九九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绕核旋转,向外辐射能量,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故A错误.
B、每个原子有自己的特征谱线,通过光谱分析可以鉴定物质.故B正确.
C、根据E 2 -E 1 =hγ得,从能量为E 1 的基态跃迁到能量为E 2 的激发态,吸收电磁波的频率 γ=
E 2 - E 1
h .故C正确.
D、根据数学组合公式
C 2n =
C 24 =6,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n=4能级轨道向低能级轨道跃迁所辐射的光子的频率最多有6种.故D错误.
故选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
210
83
Bi的半衰期是5天,12g
210
83
Bi经过15天后还有1.5g未衰变
rtn_lss1年前1
cm106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可知,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与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即可求解.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故A正确;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故B正确;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结合
ke2
r2=m
v2
r,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即动能增大,则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故C错误;
D、12g
21083Bi经过15天后,发生了三次衰变,根据m=m0([1/2])n,则还有1.5g未衰变,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

考点点评: 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掌握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作用,理解辐射与吸收光子后,动能与电势能如何变化,注意衰变中半衰期的条件.

有以下说法:A.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所对应的元素是原来的同位素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
有以下说法:
A.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所对应的元素是原来的同位素
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
E.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放出光子
F.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越稳定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东晋散人1年前1
梦幻仙儿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 采纳率96.4%
解题思路: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确定新核与旧核是否是同位素.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的能量只能等于初末能级之差.

A、β粒子的符号是
0−1e,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得知,原子核放出β粒子后,新核与旧核的质量数相同,而质子数多一个,新核与旧核不可能是同位素.故A错误;
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B错误;
C、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C正确;
D、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故D正确;
E、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吸收光子.故E错误;
F、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越稳定.故F正确.
故选:CDF.

点评:
本题考点: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玻尔的理论、同位素等知识点,关键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难度不大.

简述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提出的依据?
x020211年前1
漫苒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α粒子轰击Au箔,在金箔的周围以R为半径做一个圆形轨道,装上可以绕以金箔为圆心滑动的望远镜,物镜上涂上ZnS薄层【α粒子碰撞到ZnS上会有荧光】,会在α粒子入射方向的后面,可以看到有大角度反射回来的由α粒子与ZnS碰撞产生的荧光……这证明了金箔上有能使α粒子完全反弹的一个正电荷组成的核心——这是用来证明原子的行星模型的重要实验依据.
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孙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生模型说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汤姆逊最早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汤姆逊最早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原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 -10 m,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是10 -15 m
D.电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SUSAN61221年前1
航航hh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故B错误;
C、原子与分子很小,原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 -10 m,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是10 -15 m,故C正确;
D、质子与中子质量相差不大,几乎相等,但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与中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2003•肇庆模拟)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在于(  )
(2003•肇庆模拟)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在于(  )
A.说明了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B.揭示了原子核也有其本身结构
C.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奠定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抹布鸡1年前1
欠收拾的南瓜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解题思路: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结论及意义即可正确解答.

A、由于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原子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央很小的体积内,即原子核内,不能说明原子核有其本身结构.故AB错误.
C、此实验不能说明原子核内存在中子.故C错误.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奠定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对于类似基础知识要注意平时加强理解与记忆.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高三物理书中说“由于库伦力的作用,使得一些穿过金箔的α粒子发生散射.”,那么所有的粒子都穿过金箔了吗?
ptdat0071年前3
woler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不是 靠近原子核的被反弹回来了
(选修3-5选做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选修3-5选做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连续的,也存在着能级
D.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
候静亭885201年前1
用为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BC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B. 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粒子是原子的核外电子C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B. 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β粒子是原子的核外电子
C.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减小
D. 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穆雪风1年前1
青梅9343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β粒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的;据玻尔理论,放出一个光子,半径减小;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从而即可求解.

A、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错误;
B、β粒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的,故B错误;
C、玻尔理论,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半径减小,故C正确;
D、查德威克发现原子核内存在中子,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点: 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点评: 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的作用,理解β粒子的电子从何而来,掌握玻尔理论的内容,注意中子的发现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B.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α粒子散射实验不能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α粒子散射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D.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
何必要点1年前1
gooio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可以再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从而即可求解.

A、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有复杂的结构,故A错误;
B、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正确,C错误;
D、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

考点点评: 考查电子的发现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作用,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内容,注意量子化理论的理解.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______(选填“很小”或“很大”)的核,叫做原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______(选填“很小”或“很大”)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______正电荷与______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以上两空选填“全部”或“几乎全部”),______在核外空间的运动.
figobest1年前1
天鸦蛇躯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正确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故答案为:很小;全部;几乎全部;电子.

点评:
本题考点: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要了解该模型提出的历史背景,知道该模型的具体内容.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能不能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xiaoding20031年前1
edisonrei13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因为α粒子散射后,有小部分被反射了,所以可以证明原子中有一个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粒子(即质子).就命名为原子核.中子是不带电的,后面知道的,但不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