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yjyosldfj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a《诗经》里的话
b***的***
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d 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为你们的故事纠结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D 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1年前

相关推荐

《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
《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
请附上版本源流、成书年代、史料价值、以及作者.
cerek20011年前1
我的yan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谷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但是在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国语不是左丘明所著.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至今都是未解之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清末康有为断言它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但在刘歆以前《左传》已被许多人抄撮或征引过,故康氏之说也难成立.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所作.据杨伯峻考证,大约作于公元前403~前386年之间.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帮我补全下列古典名句防民之口, . (《国语》)兼听则明, . (《资治通鉴》)信言不美, . (《老子》) ,从谏如流
帮我补全下列古典名句
防民之口, . (《国语》)
兼听则明, . (《资治通鉴》)
信言不美, . (《老子》)
,从谏如流 . (《贞观政要》)
,无则加勉 .(《论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 . (孔子家语上本》)
其身正, ;其身不正, . (《论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以人为镜 .(《资治通鉴》)
余小刚1年前1
zkgtboy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4.贞观之风,从谏如流(不确定)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等你在三西路1年前1
游客0512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8270/5436103.htm?fr=aladdin
http://www.***.com/wiki/《春秋》
http://baike.baidu.com/view/608526.htm?from_id=371757&type=syn&fromtitle=左传&fr=aladdin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6951/9748409.htm?fr=aladdin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9152/5091198.htm?fr=aladdin
《国语》、《史记》、《战国策》、《左传》的文体特征是怎样的
fujiayan111年前1
xuxu90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史记 纪传体通史;左传 编年史;汉书 断代史
根据意思写出《国语》中的相关成语
根据意思写出《国语》中的相关成语
(1)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形式不要放过时机.( )
(2)象火那样红,象茶那样白.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
(3)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
(4)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
(5)形容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融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
@#¥%……&*()
free212zk1年前1
chenxi111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 时不再来
【出处】 《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2 如火如荼
【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3 引以为戒
【出处】 《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4 众志成城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5 众口铄金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左丘明失明后,怎样写出《国语》这部巨著?
左丘明失明后,怎样写出《国语》这部巨著?
可以将这段历史详细地叙述
能否配有相关的历史史事,最好说明答案的出处
cqthy1年前3
altiar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国语并非他所做.就如同论语并非孔子本人一人所做一样.
是后人根据左丘明的语录编辑而成.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国语》着重记述“邦国成败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国语》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言善语”,长于写对话,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b.《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越战胜吴的故事。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
最后一个总是我1年前1
我有一只驴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C
《国语》文言文及白话文释义
xiao微笑天使1年前1
读心解意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日:“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日:“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日:“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豁,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豁谏日:“豁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对三军发出号令说:“不论是我的父老兄弟或我国君的同姓,只要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并且击退吴国的人,我将与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上前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舟船,涝时就要准备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虑,但是文臣和武将这类人,不可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啊.这就像蓑衣斗笠,天一下雨,人们必定要用它.如今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了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谋臣,只怕太迟了吧?”勾践回答说:“只要能听到您大夫的话,怎么会太迟呢?”握住他的手并和他商量起复国大计来.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国求和.
吴王夫差想听从文种的话与他讲和.伍子胥进谏道:“不能这样做!吴国与越国,是互相仇视、互相敌对、互相征战的国家呀;三江环绕着吴越两国,两国的人民没有迁移的地方.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将不可能改变这种局面了.我听说,住惯陆地的人喜欢居住在陆地上,住惯湖泊水网地带的人喜欢居住在湖泊水网地带.像中原诸侯各国,即使我国打败了他们,而我们不能居住在他们的地方,不能乘坐他们的车子;但对越国,我们战胜了他们,我们就能居住在他们的土地上,我们能够乘坐他们的船只.这是我国与越国作战有利的地方,不要失去它啊.君王您一定要灭掉越国!坐失这样的好机会,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越国人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美女八人,送给太宰伯豁,说:“您如果能让吴王赦免越国之罪,还有比这更美的女子将进献给越王.”于是太宰伯豁向吴王进言道:“豁听说古代国与国打仗的,让对方降顺驯旧艮就罢了;如今越国已经降服了,还要再追求什么呢?”夫差听信了伯豁的话,与文种签订了和约,让他回了越国.
文言文《国语》文种献策翻译答案
lgmql1701年前1
lyxdz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原文上】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日:“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日:“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日:“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豁,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豁谏日:“豁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翻译上】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对三军发出号令说:“不论是我的父老兄弟或我国君的同姓,只要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并且击退吴国的人,我将与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上前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舟船,涝时就要准备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虑,但是文臣和武将这类人,不可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啊.这就像蓑衣斗笠,天一下雨,人们必定要用它.如今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了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谋臣,只怕太迟了吧?”勾践回答说:“只要能听到您大夫的话,怎么会太迟呢?”握住他的手并和他商量起复国大计来.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国求和.
吴王夫差想听从文种的话与他讲和.伍子胥进谏道:“不能这样做!吴国与越国,是互相仇视、互相敌对、互相征战的国家呀;三江环绕着吴越两国,两国的人民没有迁移的地方.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将不可能改变这种局面了.我听说,住惯陆地的人喜欢居住在陆地上,住惯湖泊水网地带的人喜欢居住在湖泊水网地带.像中原诸侯各国,即使我国打败了他们,而我们不能居住在他们的地方,不能乘坐他们的车子;但对越国,我们战胜了他们,我们就能居住在他们的土地上,我们能够乘坐他们的船只.这是我国与越国作战有利的地方,不要失去它啊.君王您一定要灭掉越国!坐失这样的好机会,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越国人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美女八人,送给太宰伯豁,说:“您如果能让吴王赦免越国之罪,还有比这更美的女子将进献给越王.”于是太宰伯豁向吴王进言道:“豁听说古代国与国打仗的,让对方降顺驯旧艮就罢了;如今越国已经降服了,还要再追求什么呢?”夫差听信了伯豁的话,与文种签订了和约,让他回了越国.
在记事记言方面《左传》,《国语》,《战国策》不同点
为伊憔悴1年前1
homecent2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8.5%
《左传》以记事为主,《国语》以记言为主,《战国策》也以记言为主,但与《国语》不同的是其所记的对象不同,以纵横家的游说和辩辞为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国语》为何不是“经”书张居三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张居三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封建******“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封建***的发展和***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和封建***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也是封建******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经”与封建***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封建******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论大骨、论楛矢等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朱熹云:“《国语》使人厌看。”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周、齐、郑等语,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鲁语》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楚、吴、越之语,则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
(选自《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有关“经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经书”,是封建***中最高***者从历代儒家著作中挑选并且认可的经典之作。
b.成为“经书”的条件,必须受孔子“真传”、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c.“经书”是封建***阶级用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并作为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
d.“经书”的入选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封建帝王的行为、心理以及***需要的左右。
小题2:下列对《国语》未能成为“经书”原因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语》的思想未能定于儒家一尊,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都有分布和体现。
b.《国语》中对于孔子有关事迹的一些记载,有损孔子在封建***者心目中的形象。
c.《国语》的作者不通晓《春秋》,无法对《春秋》内容的内容进行充实和阐发。
d.《国语》辞采浮艳,多受学者诟病,前后内容风格不统一,遭史家批判质疑。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从“经书”的挑选认定过程来看,最初只有一部,然后依次扩到“五经”,再到“十三经”。
b.从“经书”的入选标准来看,凡得不到封建最高***者的批准和孔子的认可的儒家著作,都无缘“经书”。
c.凡未能列入“经书”范围的其他儒家著作,其思想内容方面,都存在和封建正统思想的某种相悖之处。
d.在封建***,“经书”依仗其合法的地位得以最广泛的传播,其他许多经典、书籍,往往要依附于“经”才能够流传。
dazzlingbaby1年前1
脆哨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A(该项错在“历代儒家著作”的表述,原文说“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
小题2:C(项错在“《国语》的作者不通晓《春秋》”的表述,原文“不解《春秋》”的“解”不是“理解”意思;B项的说法是以偏概全,原文认为“那种仅仅凭借文化大散文创作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就从根本上否定该文体的观点和说法,是缺乏充分说服力的”;D项的说法张冠李戴,该说法本是对那些缺乏阳刚之气的散文的批评))
小题3:D(A项错在“最初只有一部,然后依次扩到‘五经’”,一开始就是“五经”;B项错在“孔子的认可”,原文是说“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C项“都存在和封建正统思想的某种相悖之处”的说法以偏概全)
求《国语》作者:左丘明,《卷十二 晋语六》翻译?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
kimberryasa1年前1
只是路过而已12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不知道你要问的是翻译哪句话 给你个文言文翻译网址吧http://yw.eywedu.com/ 希望能帮助到你
文学常识的题目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孟子》等,诛子散文有《论语》《庄子》《韩非子
文学常识的题目
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孟子》等,诛子散文有《论语》《庄子》《韩非子》等
b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中,有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和奥地利的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等
c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家白居易,刘禹锡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鲁迅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这些小说后来被收入小说集《呐喊》
bfbffbfb1年前1
jack98119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选B
A中《孟子》不是历史散文
C中刘禹锡的主张不正确
D中《祝福》没被收入《呐喊》,被收入了《彷徨》
英语翻译《江水 三峡》选自《水经注》《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这两篇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试验本的
英语翻译
《江水 三峡》选自《水经注》
《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这两篇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试验本的38和40课,
格棋1年前1
alice070606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三峡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国语》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
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国语》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鲁国贵族的言论。
B.《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henying331年前1
ssnusgg03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A

国别体 记载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各国贵族的言行
如何比较《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
如何比较《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
答案稍微多点,从作者,体裁,内容等方面比较
lxplovezr1年前1
reqtrert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体裁、起讫时间、主要内容偏向、历史地位及影响、作者等.
  《左传》 编年体(最早) 作者:左丘明
  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国语》 国别体(最早) 作者:可能是左丘明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
  《战国策》 国别体 作者:没有确定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史记》 纪传体通史(最早) 作者:司马迁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三国志》 纪传体断代史 作者:陈寿
  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作者:司马光
  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1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下面是对《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四部历史著作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下面是对《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四部历史著作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下面是对《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四部历史著作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B、《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也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国语》则是一部侧重于记言的语录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一部经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时代的国别体.
sunriseb1年前1
52218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左转》,《国语》《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吗
wh351年前4
忍耐就好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是的,他们的成书年代基本都在先秦,属于历史散文.但是所流传下来的作者真伪都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