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总结一下系表动词短语如 be based on be dressed in 等

心蓝123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忘心生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e differen from
我只知道这个
1年前
o2paradise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68.2%
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1年前

相关推荐

关于初三圆的题有两个答案的总结就是填空题什么的有时候有两个答案.
文盲丙1年前1
qgp5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圆与圆的关系,动点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考虑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与圆的关系,直线与圆的关系,区间问题(我是初三的,你也是,可以一起学习(我的QQ 91649120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ttff1年前1
yzh2006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
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
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
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
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11 MnO2 C -------- 加热灼烧
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
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
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
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
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
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3 CuO Fe (磁铁) 吸附
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
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
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
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
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 重结晶.
3、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检验类型 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 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 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方法 ①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
②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
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④ 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 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 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 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白磷沾到皮肤上 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
溴滴到皮肤上 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应立即撒上硫粉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nB/V nB=CB×V V=nB/C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 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 盐氧化物:CO、NO等
净 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 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 、HCl
酸 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 一元酸:HCl、HNO3
合 按电离出的H+数分 二元酸:H2SO4、H2SO3
物 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 按强弱分
质 弱碱:NH3•H2O、Fe(OH)3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 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 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 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 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 ~ 10-7m) >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 溶胶、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 、 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 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Al3+>Fe3+>H+>Mg2+>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NO3->Cl-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 )或石膏( )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 溶液净水④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 硅胶的制备: 含水4%的 叫硅胶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注意:1、 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时微粒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实例 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第三步:删(途径)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5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兴亡原因的句子是
大侠daxa1年前5
妖精薇笑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帮忙写一篇英语作文,坚持不懈和奋斗分两段写最后一句话总结,两百单词左右.谢谢!很急!
帮忙写一篇英语作文,坚持不懈和奋斗分两段写最后一句话总结,两百单词左右.谢谢!很急!
初中水平,请汉语翻译带上 谢谢啊
qizhilian1年前1
starlang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写国庆见闻的,最好写一件事,A Happy Time The time.Ji Hong,Liu Zhenguo.Pan Yi and I went there by car.It
谁有初中英语语法,总结全面一点的.辛苦了
artdesign0031年前1
maxcatt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我是转载的 看看吧:
11. 动词的时态
11.1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 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腮度的时间状语连用.时间状语: every…, sometimes, at…, on Sunday.例如:
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 every morning. 每天早上我七点离开家.
2) 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例如: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地球绕太阳转动.
Shanghai lies in the east of China.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
3) 表示格言或警句.例如: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骄者必败.
注意:此用法如果出现在宾语从句中,即使主句是过去时,从句谓语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例:Columbus proved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哥伦布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4) 现在时刻的状态、能力、性格、个性.例如:
I don't want so much. 我不要那么多.
Ann writes good English but does not speak well. 安英语写得不错,讲的可不行.
比较:Now I put the sugar in the cup. 把糖放入杯子.
I am doing my homework now. 我正在做功课.
第一句用一般现在时,用于操作演示或指导说明的示范性动作,表示言行的瞬间动作.第二句中的now是进行时的标志,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客观状况,所以后句用一般现在时.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2 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1)在确定的过去时间里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例如:时间状语有:yesterday, last week, an hour ago, the other day, in 1982等.例如:
Where did you go just now? 刚才你上哪儿去了?
2)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例如:
When I was a child, I often played football in the street. 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常在马路上踢足球.
Whenever the Browns went during their visit, they were given a warm welcome.
那时,布朗一家无论什么时候去,都受到热烈欢迎.
3)句型:It is time for sb. to do sth "到……时间了" "该……了".例如:It is time for you to go to bed. 你该睡觉了.
It is time that sb. did sth. "时间已迟了" "早该……了" ,例如It is time you went to bed. 你早该睡觉了.
would (had) rather sb. did sth. 表示'宁愿某人做某事'.例如:I'd rather you came tomorrow.还是明天来吧.
4) wish, wonder, think, hope 等用过去时,作试探性的询问、请求、建议等,而一般过去时表示的动作或状态都已成为过去,现已不复存在.例如:I thought you might have some. 我以为你想要一些.
比较:Christine was an invalid all her life.(含义:她已不在人间.)
Christine has been an invalid all her life.(含义:她现在还活着)
Mrs. Darby lived in Kentucky for seven years. (含义:达比太太已不再住在肯塔基州.)
Mrs. Darby has lived in Kentucky for seven years. (含义:现在还住在肯塔基州,有可能指刚离去)
注意: 用过去时表示现在,表示委婉语气.
1)动词want, hope, wonder, think, intend 等.例如:
Did you want anything else? 您还要些什么吗?
I wondered if you could help me. 能不能帮我一下.
2)情态动词 could, would.例如:
Could you lend me your bike? 你的自行车,能借用一些吗?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3 used to / be used to
used to + do:"过去常常"表示过去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但如今已不存在.例如:
Mother used not to be so forgetful. 老妈过去没那么健忘.
Scarf used to take a walk. 斯卡夫过去常常散步.
be used to + doing: 对……已感到习惯,或"习惯于",to是介词,后需加名词或动名词.例如:
He is used to a vegetarian diet.
Scarf is used to taking a walk. 斯卡夫现在已习惯于散步了.
典型例题
---- Your phone number again? I ___ quite catch it.
---- It's 69568442.
A. didn't B. couldn't C. don't D. can't
答案A. 本句虽没有明确的时间状语,但从语意上看出,在听的时候没有听懂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因此应用过去时.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4 一般将来时
1) shall用于第一人称,常被will 所代替.will 在陈述句中用于各人称,在征求意见时常用于第二人称.例如:
Which paragraph shall I read first? 我先读哪一段呢?
Will you be at home at seven this evening? 今晚七点回家好吗?
2) be going to +不定式,表示将来.
a. 主语的意图,即将做某事.例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明天打算作什么呢?
b. 计划,安排要发生的事.例如:The play is going to be produced next month.这出戏下月开播.
c. 有迹象要发生的事.例如:Look at the dark clouds,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看那乌云,快要下雨了.
3) be +不定式表将来,按计划或正式安排将发生的事.例如:
We are to discuss the report next Saturday.我们下星期六讨论这份报告.
4) be about to +不定式,意为马上做某事.例如:
He is about to leave for Beijing. 他马上要去北京.
注意:be about to do 不能与tomorrow, next week 等表示明确将来时的时间状语连用.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5 be going to / will 用于条件句时,be going to表将来,will表意愿.例如:
If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journey, you'd better get ready for it as soon as possible.
Now if you will take off your clothes, we will fit the new clothes on you in front of the mirror.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6 be to和be going to
be to 表示客观安排或受人指示而做某事,be going to 表示主观的打算或计划.例如:
I am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afternoon. 明天下午我去踢球.(客观安排)
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afternoon. 明天下午我想去踢球.(主观安排)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7 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1)下列动词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begin, return的一般现在时可以表示将来,主要用来表示在时间上已确定或安排好的事情.例如:
The train leaves at six tomorrow morning. 火车明天上午六点开.
When does the bus star? It stars in ten minutes. 汽车什么时候开?十分钟后.
2)以here, there等开始的倒装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例如:
Here comes the bus. = The bus is coming. 车来了.
There goes the bell. = The bell is ringing. 铃响了.
3)在时间或条件句中.例如:
When Bill comes (不是will come), ask him to wait for me. 比尔来后,让他等我.
I'll write to you as soon as I arrive there. 我到了那里,就写信给你.
4)在动词hope, take care that, make sure that等的宾语从句中.例如:
I hope they have a nice time next week. 我希望他们下星期玩得开心.
Make sure that the windows are closed before you leave the room. 离开房间前,务必把窗户关了.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8 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下列动词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begin, return等现在进行时可以表示将来.例如:
I'm leaving tomorrow. 明天我要走了.
Are you staying here till next week? 你会在这儿呆到下周吗?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9 现在完成时
现在完成时用来表示之前已发生或完成的动作或状态,其结果的影响现在还存在;也可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其构成:have (has) +过去分词.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0 比较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
1)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时发生的动作或单纯叙述过去的事情,强调动作;现在完成时为过去发生的,强调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强调的是影响.
2)一般过去时常与具体的时间状语连用,而现在完成时通常与模糊的时间状语连用,或无时间状语.
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yesterday, last week,…ago, in1980, in October, just now等,皆为具体的时间状语.
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状语:for, since, so far, ever, never, just, yet, till/until, up to now, in past years, always等,皆不确定的时间状语.
共同的时间状语:this morning, tonight, this April, now, already, recently, lately 等.
3)现在完成时可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动词一般是延续性的,如live, teach, learn, work, study, know..
一般过去时常用的非持续性动词有come, go, leave, start, die, finish, become, get married等.例如:
I saw this film yesterday. (强调看的动作发生过了)
I have seen this film. (强调对现在的影响,电影的内容已经知道了)
Why did you get up so early? (强调起床的动作已发生过了)
Who hasn't handed in his paper? (强调有卷子未交,疑为不公平竞争)
He has been in the League for three years. (在团内的状态可延续)
He has been a League member for three years. (是团员的状态可持续)
句子中如有过去时的时间副词(如yesterday, last, week, in 1960)时,不能使用现在完成时,要用过去时.
(错)Tom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last night.
(对)Tom wrote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last night.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1 用于现在完成时的句型
1)It is the first / second time. that…结构中的从句部分,用现在完成时.例如: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visited the city. 这是我第一次访问这城市.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ve heard him sing. 这是我第一次听他唱歌.
注意:It was the third time that the boy had been late.
2)This is +形容词最高级+that…结构,that 从句要用现在完成时.例如:
This is the best film that I've (ever) seen.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典型例题
(1) ---Do you know our town at all?
---N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___ here.
A. was B. have been C. came D. am coming
答案B. This is the first time 后面所加从句应为现在完成时,故选B.
(2) ---Have you ____ been to our town before?
---No, it's the first time I ___ here.
A. even, come B. even, have come C. ever, come D. ever, have come
答案D. ever意为曾经或无论何时,反意词为never,此两词常用于完成时.
注意:非延续性动词的否定形式可以与表示延续时间的状语连用.即动作不发生的状态是可以持续的.
(错)I have received his letter for a month.
(对)I haven't received his letter for almost a month.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2 比较since和for
Since 用来说明动作起始时间,for用来说明动作延续时间长度.例如:
I have lived here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我住在这儿二十多年了.
I have lived here since I was born. 我从出生起就住在这儿了.
注意:并非有for 作为时间状语的句子都用现在完成时.
I worked here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我现在已不在这里工作.)
I have worked here for many years.(现在我仍在这里工作.)
注意:用句型转换的方法,很容易排除非延续动词在有for/since结构的完成时中的误用.
1)(对) Tom has studied Russian for three years. = Tom began to study Russian three years ago, and is still studying it now.
2)(错) Harry has got married for six years. = Harry began to get married six years ago, and is still getting married now.
显然,第二句不对,它应改为 Harry got married six years ago. 或 Harry has been married for six years.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3 since的四种用法
1) since +过去一个时间点(如具体的年、月、日期、钟点、1980, last month, half past six).例如:
I have been here since 1989. 1989起,我一直在这儿.
2) since +一段时间+ ago.例如:
I have been here since five months ago. 我在这儿,已经有五个月了.
3) since +从句.例如: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since you left. 你走后,变化可大了.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since we were here. 我们走后,变化可大了.
4) It is +一段时间+ since从句.例如:
It is two years since I became a postgraduate student. 我考上研究生有两年了.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4 延续动词与瞬间动词
1) 用于完成时的区别
延续动词表示经验、经历; 瞬间动词表示行为的结果,不能与表示段的时间状语连用.例如:
He has completed the work. 他已完成了那项工作. (表结果)
I've known him since then. 我从那时起就认识他了.(表经历)
2) 用于till / until从句的差异
延续动词用于肯定句,表示"做……直到……" 瞬间动词用于否定句,表示"到……,才……".例如:
He didn't come back until ten o'clock. 他到10 点才回来.
He slept until ten o'clock. 他一直睡到10点.
典型例题
1. You don't need to describe her. I ___ her several times.
A. had met B. have met C. met D. meet
答案B. 首先本题后句强调对现在的影响,我知道她的模样,你不用描述.再次,several times告知为反复发生的动作,因此用现在完成时.
2. ---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Oh, not at all. I ___ here only a few minutes.
A. have been B. had been C. was D. will be
答案A. 等待的动作由过去开始,持续到现在,应用现在完成时.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5 过去完成时
1) 概念:表示过去的过去
----|----------|--------|----> 其构成是had +过去分词构成.
那时以前 那时 现在
2) 用法
a. 在told, said, knew, heard, thought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例如:
She said (that)she had never been to Paris. 她告诉我她曾去过巴黎.
b. 状语从句
在过去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动作中,发生在先,用过去完成时;发生在后,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When the police arrived, the thieves had run away. 警察到达时,小偷们早就跑了.
c. 表示意向的动词,如hope, wish, expect, think, intend, mean, suppose等,用过去完成时表示"原本…,未能…".例如:
We had hoped that you would come, but you didn't. 那时我们希望你能来,但是你没有来.
3) 过去完成时的时间状语before, by, until , when, after, once, as soon as.例如:
He said that he had learned some English before. 他说过他以前学过一些英语.
By the time he was twelve, Edison had began to make a living by himself. 到了十二岁那年,爱迪生开始自己谋生.
Tom was disappointed that most of the guests had left when he arrived at the party.
汤姆失望了,因为他到达晚会时,大部分客人已经走了.
典型例题
The students ___ busily when Miss Brown went to get a book she ___ in the office.
A. had written, left B,were writing, has left C. had written, had left D. were writing, had left
答案D. "把书忘在办公室"发生在"去取书"这一过去的动作之前,因此"忘了书"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的过去,用过去完成时.句中when表示的是时间的一点,表示在"同学们正忙于……"这一背景下,when所引导的动作发生.因此前一句应用过去进行时.
注意: had hardly… when 还没等…… 就…….例如:
I had hardly opened the door when I he hit me. 我刚打开门,他就打了我.
had no sooner…than 刚…… 就…….例如:
He had no sooner bought the car than he sold it. 他刚买了这辆车,转眼又卖了.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6 用一般过去时代替过去完成时
1) 两个动作如按顺序发生,又不强调先后,或用then,and,but 等连词时,多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When she saw the mouse,she screamed. 她看到老鼠,就叫了起来.
My aunt gave me a hat and I lost it. 姑妈给了我一顶帽子,我把它丢了.
2 ) 两个动作相继发生,可用一般过去时;如第一个动作需要若干时间完成,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When I heard the news, I was very excited.
3) 叙述历史事实,可不用过去完成时,而只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Our teacher told us that Columbus discovered America in 1492.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7 将来完成时
1) 构成will have done
2) 概念
a. 状态完成:表示某事继续到将来某一时为止一直有的状态.例如:
They will have been married for 20 years by then. 到那时他们结婚将有二十年了.
b. 动作完成:表示将来某一时或另一个将来的动作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或获得的经验.例如:
You will have reached Shanghai by this time tomorrow. 明天此时,你已经到达上海了.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8 现在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
a. 表示现在(指说话人说话时)正在发生的事情.例如:
We are waiting for you. 我们正在等你.
b. 习惯进行:表示长期的或重复性的动作,说话时动作未必正在进行.例如:
Mr. Green is writing another novel. 他在写另一部小说.(说话时并未在写,只处于写作的状态.)
c. 表示渐变,这样的动词有:get, grow, become, turn, run, go, begin等.例如:
The leaves are turning red. 叶子在变红.
It'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天越来越热了.
d. 与always, constantly, forever 等词连用,表示反复发生的动作或持续存在的状态,往往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例如:
You are always changing your mind. 你老是改变主意.
典型例题
My dictionary ___, I have looked for it everywhere but still___ it.
A. has lost, don't find B. is missing, don't find C. has lost, haven't found D. is missing, haven't found.
答案D. 前句是一个仍在持续的状态,应用进行时,由于没有找到,其影响仍然存在,应用完成时,瞬间动词用于否定式时可用于完成时.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19 不用进行时的动词
1)表示事实状态的动词,如have, belong, possess, cost, owe, exist, include, contain, matter, weigh, measure, continue等.例如:I have two brothers. 我有两兄弟.
This house belongs to my sister. 这房子是我姐的.
2)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如know, realize, think see, believe, suppose, imagine, agree, recognize, remember, want, need, forget, prefer, mean, understand, love, hate等.例如:I need your help. 我需要你的帮助.
He loves her very much. 他爱她很深.
3)瞬间动词,如accept, receive, complete, finish, give, allow, decide, refuse等.例如:
I accept your advice. 我接受你的劝告.
4)系动词,如seem, remain, lie, see, hear, smell, feel, taste, get, become, turn等.例如:
You seem a little tired. 你看上去有点累.
返回动词的时态目录
11.20 过去进行时
1)概念:表示过去某时正在进行的状态或动作.
2)过去进行时的主要用法是描述一件事发生的背景;一个长动作延续的时候,另一个短动作发生.
3) 常用的时间状语有this morning, the whole morning, all day yesterday, from nine to ten last evening, when, while等.例如:
My brother fell while he was riding his bicycle and hurt himself. 我兄弟骑车时摔了下来,受了伤.
It was raining when they left the station. 他们离开车站时,正下着雨.
When I go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he sun was shining. 我到达山顶时,阳光灿烂.
典型例题
1) Mary ___ a dress when she cut her finger.
A. made B. is making C. was making D. makes
答案C. 割伤手指是已发生的事情,应用过去时.同时,when表时间的同时性,"玛丽在做衣服时"提供事情发生的背景,因此用过去进行时.
2) As she ___ the newspaper, Granny ___ asleep.
A. read;was falling B. was reading; fell C. was reading; was falling D. read;fell
答案B.句中的as = when, while,意为"当……之时".描述一件事发生的背景时,用过去进行;一个长动作发生的时候,另一个短动作发生.句意为 "在她看报纸时,奶奶睡着了."句中的 fell(fall的过去时),是系动词,后跟形容词,如:fall sick.
求可以发生彻底双水解的离子的总结.
荷花娘子1年前1
谢华龙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铝离子] 和 [ HCO3(-)、CO3(2-)、HSO3(-)、SO3(2-)、HS(-)、S(2-) ]
双水解生成Al(OH)3和CO2、SO2、H2S
[三价铁离子] 和 [HCO3(-)、CO3(2-)]
双水解生成Fe(OH)3和CO2
第一次月考七科总结 作文
阳光糖水1年前1
海伦665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一、语文
这一次月考语文是最差的一科,全班平均分58.8,只有28人语文及格,全级最高分83分,本人语文81。初中语文考试和小学语文考试真是天壤之别:小学语文考试经常出一些按原文填空之类的需要去记背的东西;而初中语文考试阅读三篇,仅是作文就有40分,由于在阅读上花的时间较多,导致后来的作文差点没时间结尾,写完作文刚好就收卷,因此没有时间检查,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错误。所以必须在阅读这方面多下苦工,必须透彻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月考前没有复习语文,以为语文没有什么值得复习的东西,可看到月考试卷才知道语文是最值得复习的一科,所以复习工作同样也很重要。
二、数学
说到数学就一肚子气,因为漏了一个“解”字导致被扣一分,99分。
此类情况在小学是常事,我经常会犯些不是人犯的错误,诸如2加3等于6之类的。对于数学我没有检查的习惯,因此“粗心大意”这个词小学六年来一直缠附在我身上,现在被带进了中学。
数学考试的前一天,我特地放下了其它科目来复习数学,从晚上6点到12点都在做奥数卷,边练边想象着:试卷是如何的恐怖,同学们的试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负数”,只有我一个人全对!这样想来奥数卷上便多了滴口水。
没想到的是,全都是基础题,没一道难的,还好我是最高分得主。可这事怎么想都觉得不值,六个钟头啊!早知道不出难题我就去复习其它科目好了,可哥哥告诉我说现在练难题将来做简单的就快很多,如果一直都练简单的那来了难题肯定不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为了一次考试而学习,要真正将知识变成一种能力。这与数学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讲的一模一样。
三、英语
英语是我的拿手好戏,曾获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第一名,况且上了初中英语都是从ABC学起的,所以英语就更没有复习的份了。
开学第一节课英语,因为本人在用英语自我介绍时附上了一首李阳的英语小诗,就给英语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说了一些诸如“小小年纪,大有作为”之类的话,同学们也投来羡慕的目光,这让我多少觉得有些荒诞的成分在里面。
英语月考的听力播放速度竟然有人说太快了没听到,我晕!像他这样一个一个单词读的速度竟然还说快,真不知他们是怎样进入啸仙的,不过记得考啸仙的时候英语没有听力题吧?难怪。我并不想炫耀什么,只是我觉得河源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真是太不够了,哪像广州深圳那些城市?!英语在河源小学的主科程度实在不稳定。
关于英语听力,哥给我提了些建议,而我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领悟到了:听英语时不要在心里把英语翻译成中文再来意识,要在听的同时直接意识,就像别人用中文跟你谈话的那种感觉。
还有就是背单词,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去背,要把单词放到句子中去背,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不仅单词记住了,还能记住整一个句子,有助于对单词的理解和英文写作。
可惜,英语和数学一样又是两个9,原因是作文要求我们不得少于五句话,我写了很多,其中有一句是“中文式英语”,被扣了一分。我哥很是担心,因为一旦染上中文式英语就很难摆脱,叫我多看《新概念英语》,可是上了初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看那些?老师们经常要求写作文、总结什么的,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次数还没其它科老师的次数多,这年代啊,天地都换位喽……
四、历史
听完历史老师评讲试卷后,我心里只有四个字:死记硬背。没办法,咱中国就是“贝多芬教育”——“贝多芬”,背了就多分。难怪今年的诺贝尔奖中国又是没份,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获诺奖,我们这些本应获诺奖的人啊,就是受了“贝多芬教育”。
五、地理
地理老师实在是太仁慈了,先前发下来的练习题和月考的试题一模一样。我在想,如果地理老师教语、数、英其中的一科,真不知会残害多少祖国花朵。所以对于地理,我总结的教训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老师发下来的“练习题”!
六、生物
七科之中我对生物这科情有独钟,什么“细胞膜”、“氟利昂”这些老师都能讲得十分生动,再加上幻灯片,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所以要想提高某一科的成绩,就必须对它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除外。
七、政治
政治的成绩是十分不理想,老师讲过的题竟然忘了!我发誓:不管死多少细胞,生多少耳茧,都要把老师念的经全部装进去!
宇宙人都知道,这誓言绝对有效!
今后目标:
老师说每个人都要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现在状况的目标,比如说超过谁谁谁的,那我的目标就是不让谁谁谁超过!
各科成绩单:
语文:81
数学:99
英语:99
历史:91
地理:105(有附加题)
生物:90
政治:87
其中数学、英语、历史、生物全班最高,总分652,平均分93.14,幸好是全班第一,今年的一千块网费总算有了着落,只是不知道全级排名如何,担心啊,听说4班有个比我高的。但无论如何,我已经喜欢上成绩单这个东西了。我突然发现原来“贝多芬教育”是有好处的,就像一把双刃剑。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总结(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总结(人教版)
希望简洁而概括全面,字数也别太少.如果你能帮我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稻草人之歌1年前2
cy01517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http://wenku.baidu.com/view/349dff1fff00bed5b9f31d4e.html
http://zy.30edu.com/view.aspx?ID=145bb472-4ae9-4593-aa49-48d46ebfce76
谁能帮我总结一下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中的球入盒问题.回答要求详细,
la_silverfox1年前2
akasiya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对于球如何的问题,要分清是排列还是组合,关键是球和盒是否相同
若有编号,肯定表示不同,多数情况下用排列,因为排列是与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
若没有编号,说明球和盒是相同的,除非题目特别说明,肯定用组合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同学们从这次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同学们将这次实践总结出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请你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同学们从这次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同学们将这次实践总结出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请你也分享自己的经验。
⑶请你尝试分析同学们经验分享中体现的哲学道理,并分享自己文学创作的经验,完成下列表格。(4分)
文学创作经验
哲学原理
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②注重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我的分享:

朱毅1年前1
llkxh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⑶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②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优化;(1分)
我的分享:例1:文学创作经验:注意观察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1分)哲学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
例2:文学创作经验:积累生活中的点滴回忆;(1分)哲学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要注重量的积累。(1分)(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酌情得分)

平面内若有一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部分?若有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呢?总结以上规律 若有n条直线...
平面内若有一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部分?若有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呢?总结以上规律 若有n条直线...
平面内若有一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部分?若有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呢?总结以上规律
若有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部分.重点!:所得结果是n的函数吗?
难得去管1年前6
ramses2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两条相交直线把平面分成4部分.
三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7部分.
设n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f(n)部分,
再加一条直线,第n+1条直线和前n条都相交,至多多出n+1部分,
即f(n+1)=f(n)+n+1,
解得 f(n)=(n²+n+2)/2
在负数前加正号为什么会变成负数能说说具体的原因吗、我教儿子不会说原因.帮我总结一下.解释的清楚点.
星空下的小眼睛1年前2
54jove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正号可理解为加的意思,所以在负数前加正号相当与0+(负数)=(负数)
对历史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也是同学们的一种能力。请将下面短文所缺内容填写完全。 注意:根据提示,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每空只填
对历史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也是同学们的一种能力。请将下面短文所缺内容填写完全。 注意:根据提示,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每空只填一个,多余的不选!
①民族解放运动 ②***或*** 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④地理大发现
⑤人文主义 ⑥***主义 ⑦第一次工业*** ⑧第二次工业***
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_________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通过_________,相继在欧美主要***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权。这些***先后开始或完成了_________,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战胜封建***、进一步扩大以西方******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_________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的残酷***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与***的阶级矛盾、***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空前激化,工人运动、***主义运动和_________蓬勃发展,并诞生了_________,国际***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qffrank1年前1
小神198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④、②、⑦、③、①、⑥。
计算液体压力压强帮忙总结下关于液体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初中的就行),最好注明该公式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的,..还能再全一点的
计算液体压力压强
帮忙总结下关于液体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初中的就行),最好注明该公式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还能再全一点的吗
QQZHB1821年前1
风流正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P=ρ(液体密度)*g(9.8牛/千克)*h(深度)
统计学相关知识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找十条,比如统计学十大事件,十大公式,诸如此类,共要十个十.
统计学相关知识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找十条,比如统计学十大事件,十大公式,诸如此类,共要十个十.
只要是与统计有关的,什么都可以,十个图啊,十个重要理论啊,十个名词啊,十个专用说法啊,都可以 ,跪求专家总结.
zhangjie19991年前1
wl070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统计学十个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变量、资料、误差、频率、概率、抽样、同质、变异计量资料统计描述指标十个:算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正态分布统计图...
谁能帮我找找初中化学知识总结,除了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外都可以
r740731年前2
yf35785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
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固(+固)]
[固+液]
简易装置 [固+液] 排水法 向上
排空气法 向下
排空气法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P36 图2-17(如14的A)
或P111. 图6-10(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
(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 供呼吸
2、 炼钢
3、 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
2、 冶炼金属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1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回答者:爱你的幸运儿 - 高级魔法师
否命题.命题有几类1·x属于R,x²+1>02·Ex>0,x²+x>03·若p则q还有那些命题?分别写出否与非,最好总结
否命题.命题有几类
1·x属于R,x²+1>0
2·Ex>0,x²+x>0
3·若p则q
还有那些命题?
分别写出否与非,最好总结下它们各自的特点.
否命题即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非命题又称“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不否定条件。
自己补了。
bibi5220281年前4
stonewang91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命题 若p则q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1.x不属于R,x²+1
四只六年级数学广角总结具体点的带公式和概念的?急
lemonhorse1年前1
偶是蓝精灵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化学选修五基础有机化学总结.
巴西7号1年前1
xiehuixingyu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讲清楚
钟面上有12个数.试着在数前标上正负号,使他们的和为0 在这过程中 可以总结什么规律
钟面上有12个数.试着在数前标上正负号,使他们的和为0 在这过程中 可以总结什么规律
钟面上有12个数.试着在数前标上正负号,使他们的和为0 在这过程中 可以总结什么规律 用文字叙述一下
cc南海1年前2
CAUCss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虽然在物理学中,正负代表方向,虽然在钟表上标上负号,但时间依然不会倒流.
求文档:高一化学《必修二》方程式总结,
mov5881年前1
qs58791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311714.html?an=0&si=1自己去看看
谁能帮我理解下这段话的意思?追悼会上牧师会宣读悼词,也就是死者一生的总结.宣读悼词估计不到短短20分钟,很多当时被认为是
谁能帮我理解下这段话的意思?
追悼会上牧师会宣读悼词,也就是死者一生的总结.宣读悼词估计不到短短20分钟,很多当时被认为是巨大的挫折或伟大的成就,其实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就不了这20分钟
在相遇的起点等你1年前1
joypht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意思是很多你当时认为无法逾越的挫折或者惊天动地的成就在生老病死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放下这些,继续前行
英语高手速进! 谁能总结一下英语被动时态?
hayschun9991年前1
aiwwanrr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8%
一、语态概述
  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巧记为:主动、主动、主去动.
  例如: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谓语:speak的动作是由主语many people来执行的.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行为动作的对象.巧记为:被动、被动、主被动.例如: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主语English是动词speak的承受者.
  主动态和被动态指的是动词形式,是词法概念;而主动句和被动句则指的是句子结构,从而是句法概念.所谓主动句就是由主动态动词(词组)作谓语动词的句子,而被动句则是由被动态动词(词组)作谓语动词的句子.
  例如:He opened the door.他开了门.(主动句)
  The door was opened.门被开了.(被动句)
  二、被动语态的构成
  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是通过be的变化表现出来的.现以teach为例说明被动语态在各种时态中的构成.
  一般现在时:am/is/are+taught
  一般过去时:was/were+taught
  一般将来时:will/shall be+taught
  现在进行时:am/is/are being+taught
  过去进行时:have/has been+taught
  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taught
  歌诀是:被动语态be字变,过去分词跟后面.
  三、被动语态的用法
  (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
  例如:
  Some new computers were stolen last night.
  一些新电脑在昨晚被盗了.(不知道电脑是谁偷的)
  This book was published in 1981.这本书出版于1981年.
  (2)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Mike.窗户是迈克打破的.
  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Eight hours per day for sleep must be guaranteed.每天8小时睡眠必须得到保证.
  歌诀:谁做的动作不知道,说出谁做的没有必要;
  动作承受者需强调,被动语态运用到.
  四、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方法
  (1)把主动语态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
  (2)把谓语变成被动结构(be+过去分词)
  (根据被动语态句子里的主语的人称和数,以及原来主动语态句子中动词的时态来决定be的形式).
  (3)把主动语态中的主语放在介词by之后作宾语,将主格改为宾格.例如:
  All the people laughed at him.
  He was laughed at by all people.
  They make the bikes in the factory.
  The bikes are madeby themin the factory.
  歌诀是:宾变主,主变宾,by短语后面跟.
  谓语动词变被动,be后“过分”来使用.
  五、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含有情态动词的主动句变成被动句时,由“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构成,原来带to的情态动词变成被动语态后“to”仍要保留.
  歌诀是:情态动词变动,情态加be加“过分”,原来带to要保留.例如:
  We can repair this watch in two days.
  This watch can be repaired in two days.
  You ought to take it away.
  It ought to be taken away.
  They should do it at once.
  It should be done at once.
以矩形脉冲信号为例,总结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和合成
难得糊涂12301年前1
力量999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周期信号满足狄里赫利条件,都可以展成无幅值穷多个正弦信号的集合.其中与原周期信号频率相同的分量称为基波,其它称为高次谐波.此为信号分解.若用满足相应规律的正弦波(频率和幅值)叠加,可以合成一个周期信号.(因不可能有无穷多个)会有失真.此为信号合成.
有谁可以帮我总结一下高一必修一的化学 人教版的
谁让我这么帅1年前1
js_hyxht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4Fe + 3O2高温2Fe2O3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 Δ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 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WO3+3H2Δ W +3H2O 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MoO3+3H2 ΔMo +3H2O 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2Δ或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 点燃或光照 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 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C +O2点燃2CO 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2C O+O2点燃2CO2 蓝色火焰 煤气燃烧
C + 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2Fe2O3+3C 高温4Fe+ 3CO2↑ 冶炼金属
Fe3O4+2C高温3Fe + 2CO2↑ 冶炼金属
C + CO2 高温2CO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CO3+H2O+CO2 = Ca(HCO3)2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小苏打蒸馒头
CaCO3 高温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 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MgCO3+2HCl=MgCl2+H2O+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冶炼金属
Fe2O3+3CO高温 2Fe+3CO2 冶炼金属原理
Fe3O4+4CO高温 3Fe+4CO2 冶炼金属原理
WO3+3CO高温 W+3CO2 冶炼金属原理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点燃2CO2+4H2O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酒精的燃烧
Fe+CuSO4=Cu+FeSO4 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湿法炼铜、镀铜
Mg+FeSO4= Fe+ MgSO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Cu+Hg(NO3)2=Hg+ Cu (NO3)2
Cu+2AgNO3=2Ag+ Cu(NO3)2 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 镀银
Zn+CuSO4= Cu+ZnSO4 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镀铜
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2O3+6HCl=2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2O+2HCl=2NaCl+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Cl=CuCl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Cl=Zn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Cl=Mg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Cl=CaCl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Cl=NaCl+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Fe(OH)3+3HCl=FeCl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Ca(OH)2+2HCl=CaCl2+2H2O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Cl—的原理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 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
MgCO3+2HCl= MgCl2+H2O+ CO2 ↑
NH4NO3+NaOH=NaNO3+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NH4Cl+ KOH= KCl+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谁可以帮我总结一下高中化学的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都具体的能用到哪些.
papix20081年前1
wt27995249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强酸高中阶段的(硫酸,盐酸,硝酸,高氯酸)
强碱高中阶段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记住氢氧化镁是中强碱,但不属于强电解质,沉淀同样也是电解质
高中接触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
除醋酸铅以外所有高中接触的盐都是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融状态下不能完全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最好还是把书吃透
强酸和强碱反映生成.强酸和弱碱生成.之类的总结 记得以前在参考书上看过
强酸和强碱反映生成.强酸和弱碱生成.之类的总结 记得以前在参考书上看过
还有一个问题 可以用FeCl3溶液 溴水来鉴别 己烯 甲苯 丙醛 理由是什么谢谢
雨中的风筝1年前2
alyforever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能使溴水褪色者是己烯;
丙醛有还原性,可使黄色的三氯化铁几乎便无色;
剩下的则是甲苯.
1,not放在哪 【总结 2,be busy doing sth =be busy with
在深圳打拼1年前2
xcmjsdkfoaispudf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not 通常放在be动词后,频度副词前,如:
Tom is not as tall as his brother.
Kate does not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2.是的,be busy doing sth =be busy with sth 忙于做某事
求《水浒传》61--70回的总结,50字左右.请不要少字或者多字.
hlnyjj1年前1
zz丝语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卢俊义 张顺夜闹金沙渡
  吴用和李逵同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吴用给卢俊义算卦,百日之内,尸首异处.说去东南千里之外可避此难,并留四句歌给卢.
  卢俊义家留燕青,身带李固要去山东太安州避难烧香观景,中途经过梁山泊,被众好汉轮番相斗,逃至李俊船上,被三阮,张顺等翻船落水.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卢俊义被张顺擒拿,宋江带头领动着鼓乐迎接,要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卢不肯.众头领轮留请客,卢俊义住了两个多月.
  李固与卢俊义娘子结婚,并到官司告发.卢俊义回城,被李固设伏绑送梁中书前.屈打成招,下入死牢.燕青讨饭给主人吃.柴进和戴宗买通两院节级蔡福,卢俊义被脊杖二十,刺配三千里外沙门岛,李固收买防送公人董超、薛霸,杀害卢俊义,卢俊义被燕青所救,要上梁山,中途被捉拿,燕青告知宋江;石秀奉宋江之命到北京打听卢员外消息适逢斩首卢员外,石秀从酒楼上跳将下去,吓跑蔡福、蔡庆,抢走卢俊义.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卢俊义、石秀被擒,下于死牢,梁山泊好汉散发没头帖数十张,梁中书不敢杀害卢员外及石秀,派索超于城二十五里外飞虎峪下寨,等待梁山泊来人与之厮杀.
  梁山泊人马,大战索超,大名府危急.蔡京大惊,关胜献围魏救赵之计,主张攻打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吴用识破关胜围魏救赵之计,逐步退兵.花荣、林冲埋伏飞虎峪两边,打退追兵.宋江兵回梁山.
  张横劫关胜之寨被俘.三阮、张顺救张横,阮小七中伏被俘.
  呼延灼诈降,关胜不疑,夜晚偷营,关胜被擒.忠义堂上,宋江重待关胜,关胜先欲就死,后为义气所感入伙,成了攻打北京的前部前锋.一交战便打败索超,吴用又故意输于索超一战,使他欢喜入城.吴用雪天掘下陷坑,引超超追来,被伏兵擒拿.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梁中书坚守不出,宋江礼待索超,索超归顺梁山.宋江染病,张顺要到建康府请安道全来医治,在扬子江船上被张旺投入水中,盗去盘缠.张顺咬断绳索,在王定六帮助下到建康府,杀了烟花**,逼安道全上山.又在扬子江船中把张旺扔下去,说服王定六上梁山.戴宗使神行法接安道全上山,医好宋江疾病.吴用要在春秋时节打下北京,救取卢俊义并石秀.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吴用要在元宵节时,先于北京城中埋伏,里应外合,破城救人.吴用又告诉宋江东京蔡太师力主招安之意.
  北京城元宵放灯.梁山泊宋江守寨,吴用引八路人马进驻城下.时迁在北京翠云楼放火,城中大乱,梁中书四个城门冲不出去.后从南门夺路而走.城内柴进救出卢俊义、石秀,捉了李固,贾氏.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宋江要让卢员外坐前位,卢不允,武松、李逵亦不乐,吴用说:“尔后有功却再让位.”宋江方允,并犒赏三军.
  谏议大夫赵鼎主张招安,蔡京主张剿捕.天子革赵鼎之官,蔡京举荐单廷王+圭魏定国剿捕梁山好汉.
  关胜得到宋江允许,同宣赞、郝思文一起,要擒单廷王+圭(圣水将军)、魏定国(神火将军).
  关胜用大刀使单廷王+圭落马,单愿降.魏定国使神火打败关胜,城里却被李逵放火烧了,不敢回城,于中陵县屯住.关胜围城,单廷王+圭、关胜说魏定国降了梁山泊.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曾头市郁保四拦梁山好马二百余匹,宋江要与之战,想叫卢俊义为前部先锋,夺得战功,便让尊位,吴用则反其意,只叫卢俊义去平川埋伏.
  宋江与曾家军对阵,五次交锋,各有胜负.
  吴用施计,大败曾家军,活捉史文恭.忠义堂上,将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盖.宋江让卢俊义坐尊位,吴用等不同意.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宋江与众头领打东平府,卢俊义与众头领打东昌府.宋江到东平府前,先差郁保四、王定六给董平下战书,董平打了来使,激怒宋江,派史进与旧相识**李瑞立相见,被李瑞兰父亲告于程太守,史进被下死牢.吴用跑来用计,要宋江打汶上县,宋江围城,董平出战,中计被俘.董平因婚事与程、太守不和,投降宋江,引兵入城,夺得程太守女儿.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吴用教用粮草车子和船只赚张清出城劫粮,张清去抢水中船上粮食时被水军头领擒拿.吴用又使人打进东昌府内.
  张清被宋江义气所动,愿降.又荐兽医皇甫瑞上山.
求大神帮忙总结与硫有关的酸根如亚硫酸根,硫代硫酸根等等的性质,
alanluxl1年前1
klwoweklc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硫代硫酸根离子性质:
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会反应生成硫,亚硫酸根和水.
又还原性,常用的还原剂 标准电极电势0.08V
碘可以将其氧化到连四硫酸根,这个反应是分析化学中最常用的反应
与较强的氧化剂可生成硫酸根
他的重金属演不稳定且难溶
亚硫酸根离子性质:
亚硫酸根有很强的还原性,可被卤族单质氧化为硫酸根,也可被强氧化性的酸氧化,如硝酸;另外亚硫酸根的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需要注意的是NaHSO3水溶液显酸性.
求圆的性质和相关的求法.圆的圆周角.垂径定理之类的还有其他的.好像都要用到以前初一初二的东西.有没有人能总结一下需要用到
求圆的性质和相关的求法.
圆的圆周角.垂径定理之类的还有其他的.好像都要用到以前初一初二的东西.有没有人能总结一下需要用到什么?
ddd0071年前1
天天想你a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圆的基本性质有:
  1.圆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并且具有绕其圆心旋转的不变性.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和它所对的两条弧、两条弦以及两个弦心距这四组量中,如果其中一组量相等,则其它三组量也都分别相等.
  5.如果弦长为2a,圆的半径为R,那么弦心距d为.
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P引两条割线与圆分别交于A.B.C.D 则有 PA·PB=PC·PD,当PA=PB,即直线AB重合,即PA切线是得到切线定理PA^2=PC*PD
证明:(令A在P.B之间,C在P.D之间)因为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所以角CAB+角CDB=180度,又角CAB+角PAC=180度,所以角PAC=角CDB,又角APC公共,所以三角形APC与三角形DPB相似,所以PA/PD=PC/PB,所以PA*PB=PC*PD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几何语言:∵l ⊥OA,点A在⊙O上
∴直线l是⊙O的切线(切线判定定理)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半径
几何语言:∵OA是⊙O的半径,直线l切⊙O于点A
∴l ⊥OA(切线性质定理)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径必经过切点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切线长定理
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几何语言:∵弦PB、PD切⊙O于A、C两点
∴PA=PC,∠APO=∠CPO(切线长定理)
弦切角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几何语言:∵∠BCN所夹的是 ,∠A所对的是
∴∠BCN=∠A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几何语言:∵∠BCN所夹的是 ,∠ACM所对的是 ,=
∴∠BCN=∠ACM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4.弦切角概念: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它是继圆心角、圆周角之后第三种与圆有关的角.这种角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顶点在圆上,即角的顶点是圆的一条切线的切点;
(2)角的一边和圆相交,即角的一边是过切点的一条弦所在的射线;
(3)角的另一边和圆相切,即角的另一边是切线上以切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
它们是判断一个角是否为弦切角的标准,三者缺一不可,比如下图中 均不是弦切角.
(4)弦切角可以认为是圆周角的一个特例,即圆周角的一边绕顶点旋转到与圆相切时所成的角.正因为如此,弦切角具有与圆周角类似的性质.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孤对的圆周角.它是圆中证明角相等的重要定理之一.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这些是我摘录的
语文总结三百字老师叫我们写,初一的300字,我们刚刚月考(第一次的)
xiaoaidui1年前1
yangliuqing0607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 -...我也初一,刚考完
我们班主任表态:没什么好说的,这个最多证明你入学适应不适应
磨刀等期中考试再说.(我认为主要太简单了!简单的让我都无
语了..没啥好说好写的)
三次方程怎么解,请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一般规律,如x^3-2a-4<0
三次方程怎么解,请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一般规律,如x^3-2a-4<0
请先总结出规律,再以上述式子为例得解
天空女孩1年前2
thinkerd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的解法只能用归纳思维得到,即根据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特殊的高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归纳出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
一元三次方程的标准形:aX^3+bX^2+cX+d=0,令X=Y—b/(3a),代入上式,得:一元三次方程的特殊形:X^3+pX+q=0.(将X换成Y)
归纳出来的形如 x^3+px+q=0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应该为x=A^(1/3)+B^(1/3)型,即为两个开立方之和.归纳出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形式,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求出开立方里面的内容,也就是用p和q表示A和B.方法如下:
(1)将x=A^(1/3)+B^(1/3)两边同时立方可以得到
(2)x^3=(A+B)+3(AB)^(1/3)(A^(1/3)+B^(1/3))
(3)由于x=A^(1/3)+B^(1/3),所以(2)可化为 x^3=(A+B)+3(AB)^(1/3)x,移项可得
(4)x^3-3(AB)^(1/3)x-(A+B)=0,和一元三次方程和特殊型x^3+px+q=0作比较,可知
(5)-3(AB)^(1/3)=p,-(A+B)=q,化简得
(6)A+B=-q,AB=-(p/3) ^3
(7)这样其实就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化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问题,因为A和B可以看作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而(6)则是关于形如ay+by+c=0的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韦达定理,即
(8)y1+y2=-(b/a),y1*y2=c/a
(9)对比(6)和(8),可令A=y1,B=y2,q=b/a,-(p/3)=c/a
(10)由于型为ay+by+c=0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为:
y1=(-b+(b-4ac)^(1/2))/(2a)
y2=(-b-(b-4ac)^(1/2))/(2a)
可化为
(11) y1=-(b/2a)-((b/2a)-(c/a))^(1/2)
y2=-(b/2a)+((b/2a)-(c/a))^(1/2)
将(9)中的A=y1,B=y2,q=b/a,-(p/3)=c/a代入(11)可得
(12) A=-(q/2)-((q/2)+(p/3)^(1/2) B=-(q/2)+((q/2)+(p/3))^(1/2)
(13)将A,B代入x=A^(1/3)+B^(1/3)得
(14)x=(-(q/2)-((q/2)+(p/3))^(1/2))^(1/3)+(-(q/2)+((q/2)+(p/3))^(1/2))^(1/3)
式 (14)只是一元三方程的一个实根解,按韦达定理一元三次方程应该有三个根,不过按韦达定理一元三次方程只要求出了其中一个根,另两个根就容易求出了
至于你的三次方程,根本不用上述的规律,只需化为x^3
检验我总结我命题正不正确:1两条直线平行,过且只过其中一条直线的任意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检验我总结我命题正不正确:1两条直线平行,过且只过其中一条直线的任意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2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到平面的三段距离完全相等,则过三点的平面与此平面平行
3二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正确无误的话,现在我把这三条命题正式命名为牛1、牛2、牛3定理.我自己总结的嘛
对了,还有不用课本上的公理或定理推导解题会不会扣分.如用牛1牛2牛3定理解的题
WAWA_X1年前1
空谷明月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对.
2错.这三个点有可能分在一个平面的两侧,那么过这三点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
3错.这两个点有可能分在一个平面的两侧,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与此平面相交.
其实高考中立体几何题很少人用公理化的方法做的,因为有些题目用公理化很难做,大家基本都是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只有理科生才学.所以如果你是理科生的话,这些立体几何的公理可以不用学太认真.如果一定要用公理做题,那么最好用课本上给的,因为老师改卷就盯着这个.
还有,你那两个错误都是高考常常放在选择题中考的.
谁有高一数人教实验B版学必修4第3章的:三角恒等变换的 总结和复习.
scyangli1年前2
yellowtooth2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1
sinα ·cos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sin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cosβ=-[cos(α+β)+cos(α-β)]
2
1
sinα ·sinβ=- -[cos(α+β)-cos(α-β)]
2
化asinα ±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地理中自然环境是指什么?让总结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特点大致指什么?
小心挺住1年前1
chen_hongjun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自然环境特点大致指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地形地势,土壤成分,森林植被,气候,水源等等.
急!请推荐英语语法书一定要归纳总结得好的英语语法书啊!缺乏归纳总结的,满篇具体实例的不要麻烦各位了谢谢. 一定要好使的
急!请推荐英语语法书
一定要归纳总结得好的英语语法书啊!
缺乏归纳总结的,满篇具体实例的不要
麻烦各位了谢谢. 一定要好使的 我基础不太好
具体看什么请说详细点好吗
粉色rr1年前4
秋来淡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强烈推荐:《薄冰实用英语语法详解》
初一的介词短语做后置定语 总结 和 举例
千愁1年前1
心已满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如:The girl in yellow is Maria.其中in yellow 便是介词短语,修饰the girl,放在后面,即为后置定语.通常情况下介词短语作定语都后置.
在高考简答题中,问你如何看待.应该如何回答?.下面是例子请帮忙总结.
在高考简答题中,问你如何看待.应该如何回答?.下面是例子请帮忙总结.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周代“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秦朝“姗(讪)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无)骨肉本根之辅,外亡(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梃(大杖),刘项随而毙之.”“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王、侯).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分封了九个同姓王).”
——《汉书·诸侯王表》
(3)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看待秦汉时期分封制的废立?(6分)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实行分封制有历史原因和现实需求,但导致王国问题;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汉初对秦亡原因的认识停留在表象认识.分封制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分封子弟,功臣为王侯确有拱卫皇权的功能.另一作用是分封制也有促成分裂割势力发展甚而直接威胁皇权的作用.西汉初期实行分封制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78747561年前1
uu舞郞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第一:按历史趋势回答,是否顺应历史趋势,是则是历史必然.
第二:是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国家的统一.
第三:是否巩固统治、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谁有第七章三角形的总结急用(2008年3月16日12时之前给予回复,不然偶会没命的!)
什么世界阿1年前2
淡歌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太多了,你自己去下载吧
这里有http://hi.baidu.com/%B9%C9%C3%F1%5F%D0%A1%BB%A7/blog/item/f7c32018e9ce370334fa41b6.html
而且很全
数学、物理、化学都有哦
100%能下载
十字交叉双乘法没有公式,一定要说的话
那就是利用x^2+(p+q)x+pq=(x+q)(x+p)其中PQ为常数.x^2是X的平方
1.因式分解
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而且可以肯定一个多项式要能分解因式,则结果唯一,因为:数域F上的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f(x),如果不计零次因式的差异,那么f(x)可以唯一的分解为以下形式:
f(x)=aP1k1(x)P2k2(x)…Piki(x)*,其中α是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P1(x),P2(x)……Pi(x)是首1互不相等的不可约多项式,并且Pi(x)(I=1,2…,t)是f(x)的Ki重因式.
(*)或叫做多项式f(x)的典型分解式.证明:可参见《高代》P52-53
初等数学中,把多项式的分解叫因式分解,其一般步骤为:一提二套三分组等
要求为: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2.方法介绍
2.1提公因式法:
如果多项式各项都有公共因式,则可先考虑把公因式提出来,进行因式分解,注意要每项都必须有公因式.
例15x3+10x2+5x
解析显然每项均含有公因式5x故可考虑提取公因式5x,接下来剩下x2+2x+1仍可继续分解.
原式=5x(x2+2x+1)
=5x(x+1)2
2.2公式法
即多项式如果满足特殊公式的结构特征,即可采用套公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故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要求熟悉,除教材的基本公式外,数学竞赛中常出现的一些基本公式现整理归纳如下:
a2-b2=(a+b)(a-b)
a2±2ab+b2=(a±b)2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3±3a2b+3ab2±b2=(a±b)3
a2+b2+c2+2ab+2bc+2ac=(a+b+c)2
a12+a22+…+an2+2a1a2+…+2an-1an=(a1+a2+…+an)2
a3+b3+c3-3abc=(a+b+c)(a2+b2+c2-ab-ac-bc)
an+bn=(a+b)(an-1-an-2b+…+bn-1)(n为奇数)
说明由因式定理,即对一元多项式f(x),若f(b)=0,则一定含有一次因式x-b.可判断当n为偶数时,当a=b,a=-b时,均有an-bn=0故an-bn中一定含有a+b,a-b因式.
例2分解因式:①64x6-y12②1+x+x2+…+x15
解析各小题均可套用公式
解①64x6-y12=(8x3-y6)(8x3+y6)
=(2x-y2)(4x2+2xy2+y4)(2x+y2)(4x2-2xy2+y4)
②1+x+x2+…+x15=
=(1+x)(1+x2)(1+x4)(1+x8)
注多项式分解时,先构造公式再分解.
2.3分组分解法
当多项式的项数较多时,可将多项式进行合理分组,达到顺利分解的目的.当然可能要综合其他分法,且分组方法也不一定唯一.
例1分解因式:x15+m12+m9+m6+m3+1
解原式=(x15+m12)+(m9+m6)+(m3+1)
=m12(m3+1)+m6(m3+1)+(m3+1)
=(m3+1)(m12+m6++1)
=(m3+1)[(m6+1)2-m6]
=(m+1)(m2-m+1)(m6+1+m3)(m6+1-m3)
例2分解因式:x4+5x3+15x-9
解析可根据系数特征进行分组
解原式=(x4-9)+5x3+15x
=(x2+3)(x2-3)+5x(x2+3)
=(x2+3)(x2+5x-3)
2.4十字相乘法
对于形如ax2+bx+c结构特征的二次三项式可以考虑用十字相乘法,
即x2+(b+c)x+bc=(x+b)(x+c)当x2项系数不为1时,同样也可用十字相乘进行操作.
例3分解因式:①x2-x-6②6x2-x-12
解①1x2
1x-3
原式=(x+2)(x-3)
②2x-3
3x4
原式=(2x-3)(3x+4)
注:“ax4+bx2+c”型也可考虑此种方法.
2.5双十字相乘法
在分解二次三项式时,十字相乘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多项式,尤其是某些二次六项式,如4x2-4xy-3y2-4x+10y-3,也可以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其具体步骤为:
(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由前三次组成的二次三项式,得到一个十字相乘图
(2)把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式填在第二个十字的右边且使这两个因式在第二个十字中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含y的一次项,同时还必须与第一个十字中左端的两个因式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含x的一次项
例5分解因式
①4x2-4xy-3y2-4x+10y-3②x2-3xy-10y2+x+9y-2
③ab+b2+a-b-2④6x2-7xy-3y2-xz+7yz-2z2
解①原式=(2x-3y+1)(2x+y-3)
2x-3y1
2xy-3
②原式=(x-5y+2)(x+2y-1)
x-5y2
x2y-1
③原式=(b+1)(a+b-2)
0ab1
ab-2
④原式=(2x-3y+z)(3x+y-2z)
2x-3yz
3x-y-2z
说明:③式补上oa2,可用双十字相乘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分组分解法.
如(ab+a)+(b2-b-2)=a(b+1)+(b+1)(b-2)=(b+1)(a+b-2)
④式三个字母满足二次六项式,把-2z2看作常数分解即可:
2.6拆法、添项法
对于一些多项式,如果不能直接因式分解时,可以将其中的某项拆成二项之差或之和.再应用分组法,公式法等进行分解因式,其中拆项、添项方法不是唯一,可解有许多不同途径,对题目一定要具体分析,选择简捷的分解方法.
例6分解因式:x3+3x2-4
解析法一:可将-4拆成-1,-3即(x3-1)+(3x2-3)
法二:添x4,再减x4,.即(x4+3x2-4)+(x3-x4)
法三:添4x,再减4x即,(x3+3x2-4x)+(4x-4)
法四:把3x2拆成4x2-x2,即(x3-x2)+(4x2-4)
法五:把x3拆为,4x2-3x3即(4x3-4)-(3x3-3x2)等
解(选择法四)原式=x3-x2+4x2-4
=x2(x-1)+4(x-1)(x+1)
=(x-1)(x2+4x+4)
=(x-1)(x+2)2
2.7换元法
换元法就是引入新的字母变量,将原式中的字母变量换掉化简式子.运用此
种方法对于某些特殊的多项式因式分解可以起到简化的效果.
例7分解因式:
(x+1)(x+2)(x+3)(x+4)-120
解析若将此展开,将十分繁琐,但我们注意到
(x+1)(x+4)=x2+5x+4
(x+2)(x+3)=x2+5x+6
故可用换元法分解此题
解原式=(x2+5x+4)(x2+5x+6)-120
令y=x2+5x+5则原式=(y-1)(y+1)-120
=y2-121
=(y+11)(y-11)
=(x2+5x+16)(x2+5x-6)
=(x+6)(x-1)(x2+5x+16)
注在此也可令x2+5x+4=y或x2+5x+6=y或x2+5x=y请认真比较体会哪种换法更简单?
2.8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是解决代数式恒等变形中的重要方法,如果能确定代数式变形后的字母框架,只是字母的系数高不能确定,则可先用未知数表示字母系数,然后根据多项式的恒等性质列出n个含有特殊确定系数的方程(组),解出这个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待定系数法应用广泛,在此只研究它的因式分解中的一些应用.
例7分解因式:2a2+3ab-9b2+14a+3b+20
分析属于二次六项式,也可考虑用双十字相乘法,在此我们用待定系数法
先分解2a2+3ab+9b2=(2a-3b)(a+3b)
解设可设原式=(2a-3b+m)(a+3b+n)
=2a2+3ab-9b2+(m+2n)a+(3m-3n)b+mn……………
比较两个多项式(即原式与*式)的系数
m+2n=14(1)m=4
3m-3n=-3(2)=>
mn=20(3)n=5
∴原式=(2x-3b+4)(a+3b+5)
注对于(*)式因为对a,b取任何值等式都成立,也可用令特殊值法,求m,n
令a=1,b=0,m+2n=14m=4
=>
令a=0,b=1,m=n=-1n=5
2.9因式定理、综合除法分解因式
对于整系数一元多项式f(x)=anxn+an-1xn-1+…+a1x+a0
由因式定理可先判断它是否含有一次因式(x-)(其中p,q互质),p为首项系数an的约数,q为末项系数a0的约数
若f()=0,则一定会有(x-)再用综合除法,将多项式分解
例8分解因式x3-4x2+6x-4
解这是一个整系数一元多项式,因为4的正约数为1、2、4
∴可能出现的因式为x±1,x±2,x±4,
∵f(1)≠0,f(1)≠0
但f(2)=0,故(x-2)是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再用综合除法
21-46-4
2-44
1-220
所以原式=(x-2)(x2-2x+2)
当然此题也可拆项分解,如x3-4x2+4x+2x-4
=x(x-2)2+(x-2)
=(x-2)(x2-2x+2)
分解因式的方法是多样的,且其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一道题很可能要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才可能完成,故在知晓这些方法之后,一定要注意各种方法灵活运用,牢固掌握!
-------------------------------------------------------------------------------------------------------------
不知道你是什么教材的
初中的都给你好了
-------------------------------------------------------------------------------------------------------------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扑愎 剑篖=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总结一下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举一例说明
总结一下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举一例说明
跪求……………………………………
jihongwu1年前2
斯言无序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环境是以生物为中心的周围环境介质的总和.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地,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但反过来,生物又会影响环境.
如生活在草原上的兔子,以草原上的草为食物,以环境中的空气、阳光等因子而生存,但反过来由于兔子以草为食,又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若兔子大量繁殖,会对草原造成很大的破坏,从而反过来由于食物的短缺,又限制了兔子的数量.
谁能帮我总结出,物理的功、电功、电功率、热量等所有初三的计算公式,悬赏分50分,好的再加赏
猫头三1年前1
jolin198662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0%
W=Pt=UIt=Fs
P=Fv
Q=cm(DIETA)t
P=IU=U^2/R=I^2R
用英文总结什么节日在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吃什么
用英文总结什么节日在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吃什么
总结一下大众都知道的节日在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吃什么
如chinese new year Jan 1st visit relatives eat ……
Halloween ……
要10个左右,急,不要太详细的,节日要普遍的(最好都能写的,比如说劳动节不吃东西的不要写,中外的都可以)
恋上普洱茶1年前1
dxdfyop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Mid-Autumn Festival August 15th Moon cake eat
Lantern festival 15 the first month Dumpling eat
Dragon Boat Festival Early May 5 Dumplings eat
荆柯刺秦王,项羽鸿门设宴,韩信胯下之辱,用一句格言总结自己的读后感受
啊罗啊罗1年前1
3263101014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英语复习计划老师叫我带领全班学好英语,还叫我总结出一个复习计划,帮助同学们去学习,最好能结合课本,比如在早读的时候该怎么
英语复习计划
老师叫我带领全班学好英语,还叫我总结出一个复习计划,帮助同学们去学习,最好能结合课本,比如在早读的时候该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大声朗读英语,去学英语,,
不要复制啊,我要办法,不是空话啊
清风明月望tt1年前1
麻辣喇叭花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九年级我只知道题海战术了,每天做做做就好了
1.每天一句英文歇后语——有利于作文.每位同学每天轮流提供.
2.每天早上朗读,可以弄些比较有趣的绕口令什么的热身,然后读课文.
3.组成小组,每天做一样的阅读理解跟完型填空什么的,然后对答案,交流下,互相帮忙.要保证每天做够一定的量才有用.
以前念书的时候还试过要背课文,要到小组长那里去背,非常痛苦.
我很用心的打字了,绝对不是复制粘贴的啊__/
高中化学里带颜色的物质.谁能比较系统的总结一个
kofwwx1年前1
waisin19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中学化学有色物质总结2008-12-03 12:59
【单质】少数金属:金 铜
【非金属】黄绿色的氯气、棕红色的溴、紫黑色的碘、淡黄色的硫
【碱】蓝色氢氧化铜 红褐色氢氧化铁
【盐】同有色离子 溴化银淡黄色 碘化银黄色 (多为白色)
【氧化物】红棕色NO2
红色Fe2O3(基本上能溶与水的氧化物是白色,不溶的是黑色)
Na2O2淡黄色
【离子】Cu2+蓝色 Fe3+黄色 Fe2+浅绿色 MnO4-紫色
一、红色物质和红色反应
(一)物质
1.pH
写活动总结,应该重点写活动的不足和改进意见.
未激活1641年前3
竹之清泪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读书月活动总结 2005年11月和12月历时两个月的我校第一个读书月,也可以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
英语送分题,谁能把that在各个从句中做不做成分,能不能省略总结一下,我看书都看蒙了!
芳芳子1年前1
淑玉断肠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that 在名词性从句中(主语、宾语、表语、及同位语从句)不充当成分;
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
初一期中数学总结我76分,平时考的也不怎么样,全是应用题不会,计算题老错...
战臆1年前5
勾山樵舍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期中总结
语文: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
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
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数学:1.对于...(你所欠缺的一部分,可能是方程也可能是多边形和轴对
称)的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掌握并不熟练
2.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失分.
英语:
1.单词的熟练程度欠缺,一些相近词的词义出现混淆,字母顺序可能颠倒.
2.对固定的句型掌握不牢固,单三人称的运用不太熟练.以后会做这一方面的专项练习.
3.作文出现失误,导致失分.
纪律因素:上课并不是很认真,也是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老师在课上教授的一些知识未掌握,考试就会失分,以后会注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