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承天寺夜游》的第2段扩充点描写月亮的

sfl8685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suity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1年前

相关推荐

求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解释.我做复习归类用.
求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解释.我做复习归类用.
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或】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四时具备【四时】
晓雾将歇【歇】
夕日欲颓【颓】
但少闲人【但、闲人】
月色入户【户】
念无与为乐者【念】
际天而来【际】
吞天沃日【沃】
人物略不相赌【人物】
每岁京尹【尹】
江上上下十余里【上下】
大雪三日【雪】
与余舟一芥【芥】
客此【客】
猛浪若奔【猛】
互相轩邈【轩邈】
任意东西【东西】
随便一篇课文翻译我不接受,任何一本教辅书上都有。另外,我需要的古今异义,不是单纯的古文单词翻译。
依奈秀1年前1
lwinnerl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或王命急宣【或】 有有的时候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到达
四时具备【四时】 1. 四季. 《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晓雾将歇【歇】 消失,终止
夕日欲颓【颓】 词语解释:太阳快要落山了. 夕日:太阳 欲:想要 颓:坠落,落下
但少闲人【但、闲人】 只是,清闲的人
月色入户【户】 院子
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
际天而来【际】 连接
吞天沃日【沃】 沃,用水淋洗 .整个意思是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表明一种气壮山河的气势.
人物略不相赌【人物】 人们
每岁京尹【尹】 尹: 长官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
江上上下十余里【上下】 上下
大雪三日【雪】 雪
与余舟一芥【芥】 叶
客此【客】 客居
猛浪若奔【猛】 汹涌
互相轩邈【轩邈】 高远
任意东西【东西】 向东或向西
将答谢中书书或记承天寺夜游改编成古诗 大虾们 拜托啊
ww世家1年前1
雨天里的太阳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92%
时年初冬夜,将寝月入户.
欣然欲起行,念无人与乐.
随至承天寺,寻怀民共赏.
夜月如水柔,似有藻荇卧.
盖竹柏影也,摇曳于风间.
何无竹柏月?但少是闲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月色入 ________(2) 无与为乐者 ________ (3) 相与 步于中庭 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景,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是一个清闲无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乐和解脱,他和写《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过赏月色,看积水,与友乐来排解自己被贬谪的悲凉之情。
4.文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俏ii1年前1
yhm92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1)户:门(2)念:想到,考虑(3)相与:一起,共同
2.(1)庭院地面上的月光,宛如一泓水那样清澈透明,(在这)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C
4.写出了月色皎洁,清澈透明的特点。
5.一方面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作者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世俗所累,表现了张怀民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包含作者仕途失意的落寞和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蓝雨22221年前1
草莓查查0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小石潭记》:虽然抒发了作者对自己的热爱,但也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的愤懑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
黄冈之地多竹中王禹偁的住房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了自己那些方面的生活?记承天寺夜游与黄冈之地多竹都是作者被贬黄州的作品,你
黄冈之地多竹中王禹偁的住房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了自己那些方面的生活?记承天寺夜游与黄冈之地多竹都是作者被贬黄州的作品,你从中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样的志趣爱好?苏轼为什么要找张怀民一起赏月?从中揣摩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情?
阳光6171211年前1
loveandhate123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8.3%
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 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塌毁,野草丛生,我利用,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平视江波,幽静辽远,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最适于投壶,箭声铮铮动听.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 衣欲睡:_______________
(2)相与 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粗的词。
庭下如积水 空明 ,水中藻、荇 交横 ,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至少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mpid19801年前1
最近很迷糊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1.(1)解开(或:脱下)(2)散步(或:漫步)
2.庭院的地面在月光下像水一般清澈澄明,“水”中有交错纵横的水藻和荇草,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下)的影子。
3.示例: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只有张怀民可以同乐。
(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
(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4.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为“闲人”。
  心境:①仕途失意的落寞;②自我排遣的旷达。(言之成理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雨张怀名友情的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雨张怀名友情的句子
并说出理由
dalimusa1年前1
briar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76%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是:
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看翻译,应该能知道答案了吧!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无与为乐者(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处志       大道 行也
B.相与步 中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水面者
C.不足 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
D.可远观 不可亵玩焉 中峨冠 多髯者为东坡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日期和原因。
B.第②句表明作者与张怀民是好朋友。
C.第③句写照了承天寺澄澈清幽的环境。
D.第⑤⑥⑦句流露了遭贬后复杂的心境。
微笑的红雪1年前1
shy的小乖乖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1.①考虑,想到。②只是(只,只不过)
2.B
3.庭院里像水一般清明澄澈,水里藻、荇纵横交错着,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C
将下面文章题目按作者生活朝代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出师表,夜雨寄北,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
asdflisa1年前1
汉廷谷燕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出师表:三国 三峡:北魏 郦道元 夜雨寄北:晚唐 李商隐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 苏轼 满井游记:明代 袁宏道
语文古文14、《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奇妙的比喻描写月光洒满庭院的句子: , , 。 15、《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呆然
语文古文
14、《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奇妙的比喻描写月光洒满庭院的句子:
, , 。
15、《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 ,
, 。
16、《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 ,
, 。
17、《小石潭记》一文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
, 。
18、《小石潭记》一文写用形象的比喻、动静结合描写远望溪岸的句子是: ,
, 。 ,不可知其源。
19、《小石潭记》一文描写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抒发自己寂寞处境中悲凉心绪的句子是:
, , , 。
20、《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治水必须亲自实地勘测、询访才能得到真实情况的一组对偶句是: , 。
21、《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所治之水实际情况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一组排比句是:
, , 。
22、《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假设治水不能成功的一些人为原因的句子是:
, ,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也
ifyouth0011年前1
月上柳梢头_无言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0、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2、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在《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zhyengfu1年前1
朱晓林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1.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2.“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写月光下竹柏的影子,用水草为喻,不仅与前面的月光如积水相照应更有水草摇曳的...
月色入户中户的意思,记承天寺夜游 夜的意思速度
panweiyan1年前1
思远1234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户”在文中是指单扇的门,“夜”是夜里的意思
求【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用现代语句描写(用自己的话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weinei041年前2
hackerzoo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赚分王351年前4
sara911_smile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你们老师没讲吗.这是我笔记上的.“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的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比喻月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积.”是就月光本身做形容,“藻.”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一正写,一侧写,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胸怀.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只划一处)。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念()但()
3.用现代汉语描画下面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最后却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qm741年前1
llsm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念:考虑、想到;但:只是
3.庭子下面的月色如一潭清水,明亮清澈,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织,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4.正因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只有清闲的人才能够有心欣赏,共抒情怀。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却旷达悠闲的心境。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 记承天寺夜游 放映他当时的什么心态与柳宗元被扁有什么异同?
孙兆明1年前1
zhgqng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3.9%
同是被贬,苏轼写下《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一句,自我解嘲,自我宽慰,失落中有着旷达.而柳宗元被贬后写的《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一文,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见其内心的寂寥失落仍难排遣.
求文言文段意求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三峡的段意 层意
若然羡倪1年前1
星夜麦田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桃花源记》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
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
桃源未果的情形.
《陋室铭》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是景致描写;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说明作者交友儒雅;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借古人说明我品德高洁
《爱莲说》第一段写莲的可爱和自己爱莲的缘由.第二段点名莲花的比喻义,慨叹没有志同道合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交代了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②"……盖竹柏影也" ——描写如水 皎洁 空灵的月光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三峡》①,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②,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③,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④,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急语文小石潭记是散文吗那 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
wfbzhl1年前1
hsqujy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 采纳率96.7%
游记,属于散文
答谢中书书里的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实词虚词,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ruili80101年前1
忘忧剑侠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答谢中书书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颓废)
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记承天寺夜游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文言文分类一共十六篇文言文:马说,出师表,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峡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陋室铭,
文言文分类
一共十六篇文言文:
马说,出师表,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峡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邹忌讽齐王纳谏,送东阳马升序,鱼我所欲也 ,论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按时间,年代,把十六篇文言文排序
2.按文体分类:如:“记”,“铭”,“说”,“表”,“序”等
PS,比较急,答得好的给附加分!
wwpp961年前5
油炸土豆条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按作品年代,未按故事年代:
记:西汉《邹忌讽齐王纳谏》 东晋《桃花源记》 北魏《三峡》 唐《小石潭记》 北宋 1046《岳阳楼记》 1046《醉翁亭记》 1084《记承天寺夜游》
铭:唐《陋室铭》
说:春秋《曹刿论战》 春秋孔子之后 《论语》 战国时期《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唐《马说》 北宋《爱莲说》
表:三国蜀《出师表》
序:明《送东阳马生序》
补叙:《邹忌讽齐王纳谏》应该算是历史散文.
16篇文章的排序:
春秋《曹刿论战》 春秋孔子之后 《论语》 战国时期《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西汉《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国蜀《出师表》 东晋《桃花源记》 北魏《三峡》 唐(795—800间)《马说》 唐805后《小石潭记》 唐805后《陋室铭》 北宋 1046《岳阳楼记》 1046《醉翁亭记》1071《爱莲说》 1084《记承天寺夜游》 明《送东阳马生序》
1大神帮帮忙杜甫望月里面造化钟神秀,下一句 1,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3.做人要洁身
1大神帮帮忙杜甫望月里面造化钟神秀,下一句 1,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3.做人要洁身
1大神帮帮忙杜甫望月里面造化钟神秀,下一句
1,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3.做人要洁身自好像爱莲说里面的什么句子
4,登飞来峰里面的什么句子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5,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上一句
lanbel1681年前1
广东阿Q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1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天街小雨润如酥
2013-2014学年的小石潭记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满井游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相长曹刿论战 干将莫邪崂(
2013-2014学年的
小石潭记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满井游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相长
曹刿论战 干将莫邪
崂(劳)山道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渔家傲(范仲淹) 观刈麦
赤壁(杜牧)过零丁洋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以上课文的测试题
格式如下:
二·填空。(课文内容按要求默写,作者简介填空)
三·阅读理解。
(两篇文言文阅读,两篇古诗词阅读)
风在吹啊吹1年前1
丑陋zz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不知道题目啊...那啥虽然都是一个样,
文章主要描写了庭院中的那些景色? 并简要说明劲舞的特点 : 记承天寺夜游 急 要准确
浪客Dandy1年前1
咸宜公主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月色,竹柏,竹柏:挺立.月色:美丽
初二上苏教语文课后习题第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
gzrjyxn1年前1
babybaby719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对这个文章的题目很熟悉
但那课后习题是什么已经忘了
仿写答谢中书书或记承天寺夜游写一篇400字左右在作文(不是文言文,现代文)
风中柳枝1年前3
慕容海_西北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元丰六年了~已经四年~”苏轼寂寞地在屋中想道.他被贬黄州已四年了.四年~不过还好,要不然就是杀头之罪.
该睡了.东坡起身,脱去衣服,似有所想.是想家人,想旧友,想国事,亦或是官场失意的麻木?
十月了,冷.打了个哆嗦,赶快躺在床上.木板床,薄被,又硬又冷.“还好有床睡.”东坡自嘲地想.顺手拿过衣服披在被子上,不经意间,瞥了屋子一眼,空无一物的地板上洒满了月光,落在灰上.灰扑扑的地板上倒有几条“小路”,都是东坡走出来的.别说门可罗雀了,人影也无半个,祸不单行,寂寞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啊,你又进来干吗?你既不可和东坡说话,慰藉他的心灵,他也无法再与你对酒.东坡又大大的讥讽了自己一番,这屋子空的月光可肆意进入了.故乡?亡故之地即故乡,思它干甚?
东坡忽然起来,披上了衣服.“这么好的月景,为何不看?往日倒没这清闲~”立在屋中,又愣住,喏大江山,哪里找人与之同乐 ...
看着这月光,就好像听到了久别亲人的声音,睡意全无.只欣赏从窗户泻入的月光不够,独自欣赏这月光也不行,所以才去承天寺找怀民.禅房花木,本来寂静的庭院在月色中更加澄彻,于是月光化成了水,竹柏化成了水草,作者也顿时凭虚欲仙,宠辱皆忘,浮游于空明之中.犹如空山无人,不流花开的境界,人因月光而旷达超脱,月光因人而意味深长,写月到此,已经达到了极致,遂既戛然而止,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的慨叹.好像水落石出,月亮就是月亮,竹柏就是竹柏,我还是我,还会面对朝廷的倾轧,尘世的纷扰.
初二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 1、描写庭中月光清澈的语句是什么? 2、文章中哪些语句
初二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 1、描写庭中月光清澈的语句是什么? 2、文章中哪些语句
初二语文期末文言文阅读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
1、描写庭中月光清澈的语句是什么?
2、文章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并作简要分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横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来景物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
cjj18121年前1
徐超凡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横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念无与乐者: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这就是所谓“闲人”的意义.
3、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
4、景物特点: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
境界:冰清玉洁、皎洁透明.
三峡、 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曹刿论战,论语,桃花源记中
三峡、 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曹刿论战,论语,桃花源记中
哪些比较重要,考的几率较高?
显影1年前4
立雪赏梅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恩,就我初中学文言文而言,你所说的这几篇文言文,除了【马说】 【三峡】【桃花源记】几个重要性稍轻,其它的都很重要,特别是【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出师表】
【希望能帮到你】
与朱元司书,记承天寺夜游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xu198805261年前1
houqiong31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相同点:
1、都是写景.并且都写了山、水.
2、都写到“猿”.
3、都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都有从视觉、 听觉的角度写景.
4、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5、都是总分的形式.x0c
6、同是写给友 人的信
不同:
1、写景的顺序不同.
《与朱元思书》先写异水,再写奇山.《答谢中书书》先写山.
2、《与朱元思书》除了写水清,还写 到水若“奔”,《答谢中书书》只写水清澈.
3、内容情感:《与朱元思书》:否定功名利禄,向往大自然.《答谢中书书》沉醉山水,与知音共赏美景的愉悦.
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观潮
设几个问题关于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观潮 这两篇课文的
fagying1年前3
T2_Ca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问题:作者在这篇山水小品文里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露自己居身其中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问题:文章结尾一句“闲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自嘲自己一贬再贬,无事可做;
2.自豪自己有闲情雅致;
3.有一点淡淡的悲凉.)
2.观潮.
问题: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从形、色、声、势对海潮进行描写.)
请你想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色,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练笔
请你想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色,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练笔
快一点哦,麻烦一下。
亲吻ll人1年前2
我是莎拉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庭院中,月光静静映照,宛如一泓秋水那样清澈而明净。在水中仿佛有绿藻如丝,悠然漂浮,荇菜纵横,碧波轻漾。环顾四周原来是亭亭修竹和苍翠古柏在月光下的影子。那竹柏相互交错迎着微风轻轻摇晃,在宁静的月光下更有一种说不出的雅韵。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g5bb89lo1年前1
爱情困惑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译文  元丰六年(不可解释为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窗(门户)户,(我)高兴地起来走动.(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我的好友,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庭院中宛如充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注释  承天寺:在福建省泉州市.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想要 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交横: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但,只是.  耳:罢了.古文整理一词多义  遂:  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寻:  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清闲的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词类活用
初3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问题是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闲人?
a19900303zhan1年前2
小霓儿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A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A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 从今若许闲乘月,挂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下列诗(文)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桃花源记》明显不同的是:
贾思勰1年前4
guoweicx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欣然__________
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 空明空明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中残阳1年前1
初始的记忆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游西溪记~对比阅读。加悬赏~~~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游西溪记~对比阅读。加悬赏~~~
一 解释:1.西溪之胜(胜) 2.光景始异(光景) 3.溪上之山,多幽茜,而秦亭特高峙,为西溪之镇山。
二 两文中都提到了“水”,两位作者描写出“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三 两文叙述写景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钢牙小王子1年前1
laomai555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78.3%
1优美的景色2风光景色?
3溪上面的群山,大多幽静深密,而秦亭山异常高的耸立着,是西溪沿岸的主山峰。
甲文水 清澈透明 乙文水清澈明净
甲文:表达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乙文:表达出对西溪美景的欣赏喜爱和徜徉山水的闲适心境...
【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分别属于古代纪年法中的什么和什么?
mfkwxf19861年前1
dongfang666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天干地支和年号纪年
天干地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一个轮回是60年,所以有60为一甲子的说法
元丰是皇帝年号,六年就是说从这年号启用后的第六年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_____________
⑵怀民亦未 寝 寝_______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风听蝉011年前1
yangliuweidong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1、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只
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意思符合即可)
3、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意思符合即可)
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意思符合即可)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谈谈记承天寺夜游有什么特点
kongbeizidecao1年前1
yxwh88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先叙述(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再描写(描写的是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景色,渲染了清幽的氛围),最后议论(以两问一答收结,诉说“闲人”洒脱中的无奈).使得文章脉络分明.
本文第三段对 月景 的描写与 记承天寺夜游 中对 月景 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格蕊斯1年前1
sinagal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记承天寺夜游 中对 月景 的描写,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英语翻译包括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核舟记、三峡、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观潮
马超_20051年前1
ff218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只编辑了这一个——
《湖心亭看雪》
【通假字】
1.挐[rao]:通“桡”,撑(船),一作“拏”/一般写前面那个/
【古今异义】
1.是日更定矣 【是】古:这 今:表解释、分类
2.拥毳衣炉火 【拥】古:穿、穿着 今:表所有或一种动作
3.上下一白 【一】古:全、都 今:表数量
4.大喜曰 【大】古:非常、很 今:形容词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古:还 今:更加,表递进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古:尽力、痛快 今:勉强、强迫
[类型: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词义消失.]
【词类活用】
1.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文言句式】
1.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译为“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省略句,应为“(我)问其姓氏,(客人)是金陵人,客此”.译为“(我)问他们的姓名,(得知客人)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答谢中书书的对偶句 记承天寺夜游的比喻句
离心草1年前1
悄悄来到你身边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对偶句: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比喻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求出师表 桃花源记 与谢中书书 三峡 马说 陋室铭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求出师表 桃花源记 与谢中书书 三峡 马说 陋室铭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与之相关的题目与答案 不全不给分 全的话追加50分
由于某些人没有仔细看题,所以我把题目放大与之相关的题目与答案 不全不给分 全的话追加50分
t7siqs1年前1
hjh74101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出师表
1.文学常识
《出师表》作者 诸葛亮 ,字 孔明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因刘备“ 三顾茅庐 ”,请他出山,他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对策”,帮助刘备建帝业于蜀,与魏与吴成鼎足之势.
2、按原文内容填空
文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请摘录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地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 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躬耕于南阳/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C.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 以伤先帝之明/先帝不以臣卑鄙
4.下列各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C. 至于斟酌损益 D.诚宜开张圣听
5.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6.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7.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报先帝忠陛下
8.从课文中归纳两个成语: 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9、本文作为“表”中典范,选文⑥段的写法是 寓情于叙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本段所包含的三个内容,并分析这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
1、自述本志;2、三顾茅庐;3,叙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作用:①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②其次,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③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1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桃花源记
1.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x09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A 解析:A.豁然:开阔或通达
4.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答案示例: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6、学习此文,我们积累了成语.请写出三个: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抱歉,我们教科书里没有“与谢中书书”【这什么东西?】)
三峡
1.《三峡》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巫峡 、瞿塘峡、西陵峡 .
2、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渔者歌谣,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气氛 .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马说
1. 文学常识.
《马说》选自 《昌黎先生集》 ,作者是 韩愈 ,唐代 文学 家、思想家.他与 柳宗元 (人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2、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填空: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 的作用.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毛遂自荐 (用文段外成语回答),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的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 知人善用 (用文段外成语回答).
(2)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的突出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人才);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愚妄浅薄的统治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两涘渚崖之间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策之不以其道
虽有千里之能 执策而临之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你认为现代人才应具备什么素质?
①善待千里马,让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或善于识别人才、善待人才、善用人才)②广博的知识,很强的能力,坚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陋室铭
1.本文作者_刘禹锡__,唐代__文学 家和哲学家.
2.下列加点字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黔之驴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然往来视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和“灵”的性质.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文中“何陋之有?”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引用的修辞手法.
D.作者在文章中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小石潭记
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 唐 代文学家 柳宗元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 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 韩柳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阅读理解
(1)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水尤清冽”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 鱼 ,实为写 水的清澈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2).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B )
A、卷石底/以出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似/与游者相乐 D、水/尤清洌
(3).第2段写景采用了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 、侧面衬托 、情景交融 等写作手法.
岳阳楼记
1.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范仲淹 , 北宋 (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 B、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C、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D、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3、下面各组加点字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B、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
C、前人之述备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4、第③段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图景,第④段则描绘了 春光明媚 的图景.
5、第②段写景的顺序,从时间上看是: 从早到晚 ;从空间上看是: 从远到近 .
6、赏析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案示例: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7、“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 居庙堂之高 , 居庙堂之高.
文中借“古仁人”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1.欧阳修, 北宋 时期政治家、 文学 家、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醉翁亭记》一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环境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人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复杂感情.
2.阅读理解
(1)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2)请用不超过20个字叙述“醉翁亭”的准确位置.
位置叙述: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间的酿泉边上.
(3)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描写四时之景按照春、夏、秋、冬横向铺排,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3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为下文写“太守 醉”作铺垫).
(5)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全因酒而起,还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 与民同乐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 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 宁静祥和 的理想之风.
(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爱莲说
1.文学常识填空.
①作者周敦颐 , 北宋 (填朝代)著名哲学家.
②“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
2.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追求隐逸 的生活态度,世人爱牡丹,表明 追逐富贵 的生活态度,本文的作者 周敦颐 独爱莲,表明他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的生活态度.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衬托莲花的高洁 .
3.文中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论语》中孔子也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么你认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品质?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等.
记承天寺夜游
1.文学常识填空.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 苏洵 、弟弟 苏辙 合称 “三苏”,同在“唐代八大家”之列.
(2)本文以“ 闲 ”为线索,描绘了 月光下的庭院 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思想 .(主题)
3.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 C )(2分)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4.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B )(2分)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2分)
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读了《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 示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要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旷达的人生观,享受美好的生活.(2分)
8.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与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句有 (请写三句)(3分)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③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9.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2分)
答: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jcllw1年前2
pushandpop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月夜的寂静,月光的澄澈 月色映照下竹柏斑驳的影子.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只划一处).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念()但()
3.用现代汉语描画下面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最后却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mjsfkasdopfu1年前1
wishio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念:考虑、想到;但:只是
3.庭子下面的月色如一潭清水,明亮清澈,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织,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4.正因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只有清闲的人才能够有心欣赏,共抒情怀.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却旷达悠闲的心境.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 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6740121年前1
wanga1840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1、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
2、(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3、 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古文 记承天寺夜游 解衣欲睡 怀民亦未寝 两句话中,睡 寝两个词能不能对调位置,为什么?
轮回的hh1年前1
清奇古怪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不能,首先是押韵,其次是意思不一样,睡没睡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他是不知道怀民睡没睡的,相反他只能从表面看到怀民未寝,或许因为等未灭等原因,总之睡和寝的意思不一样,所以调换会改变作者原意.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请从两文中任选一篇,以“这篇文章美,美在……”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请从两文中任选一篇,以“这篇文章美,美在……”
(或……这句话美,美在……“)的格式,写几句赏析的话.
glad_cat_1年前1
piggyfunny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句话美,美在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美,美在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美,美在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美,美在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