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丝竹、桑梓、汗青、椿萱、庙堂、分别借指什么?

seff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恐惧的nn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烽烟是战场
丝竹是音乐
桑梓是家乡
汗青是史册
椿萱是父母
庙堂是朝廷
1年前

相关推荐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反映了那一史实?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作为是可以“ 载史篇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反映了那一史实?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作为是可以“ 载史篇
”的?
翎ling1年前1
19162576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反映了西汉的万里长城.
抗击匈奴的战争庞大.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怎么翻译?朗读这首诗该用什么感情?
傲射天狼1年前1
CandiceLi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翻译:这场战役已经持续十年了,这颗头颅也应该悬挂在国门之上.希望后死者能奋勇杀敌,用战争胜利的捷报作为祭奠我的纸钱.应该以一种慷慨、悲壮的感情来朗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便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请回答:(1)前两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便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请回答:
(1)前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当时的皇帝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的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谈一下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iexianlian1年前1
luodou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汉武帝时派兵北击匈奴。
(2)昭君出塞、汉元帝。
(3)赞许的态度。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在线求指导: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谪无声五十年
在线求指导: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谪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材料二:关月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唐·苏郁
请回答:
(1)不同的人对王昭君出塞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上述材料中哪一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样看待昭君出塞这件事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疯二妞1年前1
gsclhy1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1)同意翦伯赞的观点.
(2)昭君和亲以后,北部边境地区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问.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事情?说明翦...
(1/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事情?说明翦...
(1/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事情?说明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表达了一种
nanyue26261年前1
pojhuang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指昭君出塞的事情.持赞同欣赏的态度.化干戈为玉帛.
史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
史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后一件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andiandoudou81年前1
夜已深去qq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1)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3)肯定态度。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桃李带指的是什么意思?汗青带指的是什么意思?桑梓带指的是什么?高足代指的是什么意思?烽烟带指的是什么?
ff那些事儿1年前4
卜卜脆卜卜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50%
学生,史册,故乡,骏马,战火硝烟
两则资料盛赞了哪一事件?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
两则资料盛赞了哪一事件?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hmilylf19851年前1
飘飞七彩云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1指汉武帝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意思也是说汉武帝比不上王昭君.
2昭君出塞和亲.
总的都是盛赞王昭君
阅读下列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请回答:(1)这首诗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时
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请回答:
(1)这首诗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后一种事持何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识者1年前1
bi_ihc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1)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
(2)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3)赞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无十年.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无十年.
问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问2、后两句是指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中“一曲琵琶好”的人物,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萌梓1年前1
乐欣欣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前二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
一曲琵琶是指王昭君抱琵琶出塞和亲
作者认为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功绩堪比汉武帝,高度评价了和亲政策
我认为确实如此,只是辛苦了那些和亲女子,舍小家为大家,是值得称赞的
朗读下边这首诗歌该用的感情是 [ ]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朗读下边这首诗歌该用的感情是
[ ]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A.慷慨 悲壮
B.自豪 喜悦
C.悲凉 忧伤
D.愤慨 遗憾
老格1年前1
p1p2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A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四句诗反映的事件是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四句诗反映的事件是
①秦始皇时期反击匈奴②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③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④唐太宗时期昭君出塞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晒太阳的帽1年前1
汪洪亮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B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谪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材料二:关月夜悬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谪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材料二:关月夜悬青冢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唐·苏郁
请回答:
(1)不同的人对王昭君出塞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上述材料中哪一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样看待昭君出塞这件事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19991年前1
ldm78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同意翦伯赞的观点。
(2)昭君和亲以后,北部边境地区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问。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这首诗的后两句
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事件?当时的西汉皇帝是谁?
(2)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stzhp1年前1
ren8891127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昭君出塞;汉元帝
(2)赞许;因为昭君出塞使边境保持了较长的安定时间,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
献。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j1234561年前1
ns00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是发生在公元前 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汉武雄图载诗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曲,鸣镝无声十五年.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什么?
汉武雄图载诗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曲,鸣镝无声十五年.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什么?
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是什么?
fengyun741年前1
一壶凉白开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昭君出塞(和亲)换回了50年的和平.加强了汉匈的团结,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南美巴西烽烟再起,2014世界杯足球赛激战正酣.足球运动中也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南美巴西烽烟再起,2014世界杯足球赛激战正酣.足球运动中也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脚踢足球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离开脚后能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足球被运动员用头顶入对方球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足球掉在地面上会反弹起来,说明足球具有弹性
勇传2院士1年前1
hmsea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物体发生了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塑性.

A、用踢足球,脚对球施加力,足球飞走了;同时脚感到疼,说明足球对脚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
C、足球被运动员用头顶入对方球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足球掉在地面上会发生的形变,足球离开地面时能恢复原状,是弹性形变,说明足球具有弹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弹力.

考点点评: 此题涉及到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形变的种类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几句诗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几句诗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作者对此事件持何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0b5g1年前1
dygw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这首诗反映的是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作者对这一事件持赞许的态度。“昭君出塞”增进了匈奴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促进和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自此以后,汉匈关系密切,互市兴旺,往来增多,友好相处了四十年。
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响箭)无声五十年.⒈第一、第二句是指什么时期的什
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响箭)无声五十年.
⒈第一、第二句是指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
⒉一曲琵琶是指什么?
⒊作者的观点是:
⒋你认为:
傻拉拉拉1年前1
凡蒂兰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前二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
一曲琵琶是指王昭君抱琵琶出塞和亲
作者认为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功绩堪比汉武帝,高度评价了和亲政策
我认为确实如此,只是辛苦了那些和亲女子,舍小家为大家,是值得称赞的
翦伯赞的诗歌.....急!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1.第一,第二句指什么时期的事
翦伯赞的诗歌.....急!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第一,第二句指什么时期的事件?
2.一曲琵琶是指什么?
3.作者的观点是:
4.你认为:
绝对零度LI1年前1
zhengzuo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1.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2.王昭君出塞
3.赞扬.因为它为两族人民的友好和平关系的发展,为汉匈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4.你认为:和平与发展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轩榭烽烟破斧沉舟墨守陈规 B.风靡抉择再接再励独出新裁 C.炫丽对峙见风驶舵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轩榭烽烟破斧沉舟墨守陈规 B.风靡抉择再接再励独出新裁
C.炫丽对峙见风驶舵油然而生 D.喧闹蛊惑含辛茹苦走投无路
lyq_6071年前1
rouling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90%
D

此类题考查对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汉字音形义是中考必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这里A应是破釜成舟;B应是再接再厉;C应是见风使舵。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①材料一中的“汉武”是谁?请举出能反映“长城万里遍烽烟”的一次重大战役名称.
②两则材料盛赞那一事件?
③材料一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同意么?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
请回答
只能喝水1年前1
胖头鱼115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前二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
一曲琵琶是指王昭君抱琵琶出塞和亲
作者认为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功绩堪比汉武帝,高度评价了和亲政策
我认为确实如此,只是辛苦了那些和亲女子,舍小家为大家,是值得称赞的
边城晏闲,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
边城晏闲,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
根据以上材料和说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人物的贡献?
翦伯赞在诗中对那些史实做了评价?他最认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zhengyuxun1年前2
3ytut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这是初一历史上册书上的内容
贡献:增进汉朝与少数民族的友谊;在此以后很长时间边界未发生战争.
史实: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材料二:“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于干戈之役。”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武”指的是谁?请举出能反映“长城万里遍烽烟”的一次重大战役的名称。

(2)两则材料盛赞了哪一事件?

(3)材料一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同意吗?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由。
elaine06091年前1
蒙面人甲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汉武帝、公元前119 年的漠北战役
(2)昭君出塞
(3)赞扬昭君出塞的贡献和作用。同意。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安定。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这几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2.写出诗中与“断头”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该怎么样解释?
4.诗中的”旌旗”借代 ? “自由花”比喻 ?
5.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革命精神?
泪孤雨1年前1
只想和他在一起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梅岭三章》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
2 捷报飞来当纸钱
3 就是当前方有了胜利的消息,你一定要把这消息当成纸钱烧给我.
比喻渴望战争的早日结束
4 旌旗代指“红军”;自由花比喻作者对革命之胜利未来的美好畅想,也是作者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生命追求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5《梅岭三章》也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的一组诗.三首诗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可单独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题旨上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死观.二首诗都以小序中虑不得脱四字自然生发出来,以断头为基本意象,但显示出的却无一丝一毫悲切伤感的情调,而是一派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慷慨豪壮之气.吟咏之际,不觉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第一章着重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
求老师解答:史料分析题.阅读 史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求老师解答:史料分析题.阅读
史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后一件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opkxspr1年前1
goingtiany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3)肯定态度.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烽烟指什么
easetang1年前1
崔姐ww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
历史分析题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请回答:1.这首诗的后两句写的的是什
历史分析题
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请回答:1.这首诗的后两句写的的是什么事件?当时的西汉皇帝是谁?
2.这首诗的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Rojalus1年前1
20岁开始苍老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1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汉元帝
2表示赞同.表达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一些语文的题目"杏坛"指( ) "金乌"指( ) "汗青"指( ) "烽烟"( )写出下列俗语相对应的成语:搬起石头砸自
一些语文的题目
"杏坛"指( ) "金乌"指( ) "汗青"指( ) "烽烟"( )
写出下列俗语相对应的成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_______ 敬酒不吃吃罚酒:_______ 三天打鱼,两面晒鱼:_______ 这山望者那山高:_______
判断他们分别是哪些店家:靠顶功夫,做头顶事业(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急~~~~~~
fhqudyv1年前1
无奈的囡囡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杏坛好象是医生,汗青是历史,烽烟是烽火,金乌是太阳.
成语第一个是自作自受.
职业第一个是理发师
《梅岭三章》的南国烽烟正十年有了什么修辞手法?
042506011年前1
htnet2007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借代,烽烟是打仗时用的,这里代指战争
‘南国烽烟正十年’这句话有什么修辞手法和作用
事业在线1年前1
Neville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借代(烽烟借代战争)
夸张
作用:表现战乱持续的时间之久,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及沉重的无奈悲痛.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呜镝无声五十年。”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呜镝无声五十年。”
阅读材料回答: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后一件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然ct1年前1
呶呶MM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1)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2)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3)赞扬。因为它为两族人民的友好和平关系的发展,为汉匈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带月荷(扛着)锄归 但(只要)使愿无违 B.大漠孤烟(烽烟)直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带月荷(扛着)锄归 但(只要)使愿无违 B.大漠孤烟(烽烟)直
长河(黄河)落日圆
C.江入大荒(荒漠)流
仍怜(爱)故乡水
D.徙倚(徘徊)湖山欲暮时
三年多难更凭危(高处)
动情一场qw1年前2
梦之陨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我认为是D
写出以下的修辞手法1.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2.黄家就是鬼门关.( )3.南国烽烟正十年.( )4.有的人
写出以下的修辞手法
1.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
2.黄家就是鬼门关.( )
3.南国烽烟正十年.( )
4.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爱乐hjh1年前1
巴人内库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夸张或联想
2、比喻
3、借代
4、对比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几句诗描述了那一历史事件?
zzrui06211年前1
jiebin198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武帝时期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取得短暂的和平 而昭君出塞 仅仅一弱女子 就换来50年的和平
阅读:"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阅读:"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作者对后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謊言1年前2
yld3518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赞赏 王昭君和呼韩耶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就是昭君出塞的意义
"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2、后两句指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3、作者对后一件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frogsparrow1年前1
一笑别影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1西汉
2汉元帝
3赞扬,因为昭君出塞维护了汉匈的长期和平,为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长城万里遍烽烟发生在哪一年?有何影响?
陷落的时空1年前1
斋藤胜夫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是发生在公元前 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即昭君出塞,从此汉朝与匈奴休兵,换取五十年的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 翦伯赞《题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三:《昭君出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反映的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请你说说昭君出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j67967861年前1
smartqq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1)前两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
(2)都表达了希望边境安宁,民族友好交往、和平相处的愿望。
(3)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祖国是一篇写不完的美文,记述长城上的烽烟垛口;祖国是( ),();祖国是( ),()
捕快11001年前1
haijiantia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祖国是一副画不完的画卷,描绘黄河岸边的秦砖汉瓦.祖国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讲述丝绸路上的铁马铜驼.
比较阅读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
比较阅读 :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两首饰分别是 写的《 》; 写的《 》.
2.这两首诗的韵脚各是什么?押什么韵?
3.比较两首绝句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4."律诗”“绝句”的区别在哪里?
彩旗11王1年前3
wsxlj123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1、陈毅的(梅岭三章),陆游的(示儿)
2、韵脚是年,悬、钱,压an,韵脚 空,同,翁,压ong
3、前诗是陈毅遭敌围困生死存亡关头写下的,诗人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矢志不移.,不畏死亡,鼓励战士坚持奋战!后诗是陆游临死前写的,是他最后的也最有名的一首诗.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祖国河山的统一
4、律诗一般是八句,绝句一般是四句
仿写:祖国是什么?祖国是长城顶上的烽烟堞口;是黄河边的秦瓦汉砖;是黄帝陵前的参天古柏.
meijianxin1年前1
google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老家门口的小桥流水;是村头的香樟古树;是带着蓬蒿青苔蓬蒿的灰瓦青砖.
"大漠孤烟直"一句中的"烟"有两种理解: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你认为是什么烟?请说明理
"大漠孤烟直"一句中的"烟"有两种理解: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你认为是什么烟?请说明理
.
aolmgx1年前1
lhk304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即出使到塞上.“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
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的歌词中的一段.读了这段歌词,你有怎样的感受?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请你用一段话表达出你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海关新人我1年前2
weng_ni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影片《英雄儿女》是一部在全国影响颇深,人们非常熟悉的反映抗美援朝的故事片.影片是以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创作摄制的.在众多的战斗题材影片中,像《英雄儿女》这样始终保持经久不衰的影片为数不多.战斗英雄王成的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英雄的偶像,一首《英雄赞歌》唱遍全国,唱热了几代人,这样的情景实属罕见.这一方面反映了影片深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崇尚英雄、赞美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产生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现在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这首歌的原唱者是空政歌舞团的一名独唱演员张映哲.她为电影《英雄儿女》录制的插曲《英雄赞歌》影响广泛,脍炙人口,被几亿人传唱了40年.但是熟悉《英雄赞歌》的观众,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原唱者是张映哲.
《英雄赞歌》是一首传唱不衰的革命经典歌曲.谈起它,人们便不由地想起《英雄儿女》这部影视佳作.正是因为这首歌,也使得这部电影锦上添花,流传至今.《英雄儿女》表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志愿军战士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关于《英雄赞歌》的创作,其歌词的思想基础来源于作者公木从前写的一个“烈士赞”的诗.歌曲诞生于1964年,它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最深沉的敬意,与影片的主题完全契合.当我们再一次回忆起这段熟悉的旋律时,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王成紧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辉形象.
阅读下列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我国著名史学家)《题昭君墓
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我国著名史学家)《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长城万里遍烽烟”指的是汉与当时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涌现了哪两个著名的将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一曲琵琶”指代的是汉元帝时期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翦伯赞认为“长城万里遍烽烟”不如“一曲琵琶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therking1年前1
liujianxinqqqqq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匈奴;卫青、霍去病。
(2)昭君出塞(昭君和亲)。
(3)反击匈奴的战争尽管取胜,但必竟给生产带来很大破坏,给双方老百姓带来痛苦,而昭君出塞则促进了汉匈民族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赞扬了哪一历史事件?
fay娟娟1年前1
wox_93cqc_3808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这个是指昭君出塞: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下列词语所借指的事物.烽烟,丝竹,桑梓,汗青,椿萱,庙堂.
jia_kerry1年前2
fisher120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烽烟指战争
丝竹是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也指音乐.
桑梓指家乡、故乡.
汗青指书册,史册.
椿萱是父母的代称
庙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
下列词语都指代什么?旌旗——烽烟——丝竹——舟楫——蟾宫——琼玉——琼浆——暗香、疏影——大家挑会的写,不会的别乱作
粟黍1年前4
相寻梦里路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旌旗—— 军队
烽烟—— 战争
丝竹—— 音乐
舟楫—— 船只
蟾宫—— 月亮
琼玉—— 美玉,喻洁白的雪花
琼浆—— 美酒
暗香、疏影—— 暗香指梅花,疏影指竹子
材料一中长成万里遍烽烟指的是什么事
钗头凤唐琬1年前1
yjwfss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指的是汉武帝连年对匈奴用兵,造成边境兵连祸结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