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宁远县三模)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wwech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2013•宁远县三模)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
(2)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水溶液都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猜想假设】
猜想①:只含有NaOH
猜想②:只含有Na2CO3
猜想③:含有NaOH和Ca(OH)2
猜想④:含有NaOH、Ca(OH)2和Na2CO3
猜想⑤:含有______
【分析讨论】根据查阅资料的信息你认为猜想______一定不成立.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有白色沉淀出现 表明滤液中一定含有
______(填化学式)
②用pH试纸检测经①处理后的上层清液的酸碱性 溶液呈______性 表明原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海狗肾人参酒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1)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分析现象;
【猜想假设】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时,可能刚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的一种过量,结合题中的猜想进行分析;
【分析讨论】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共存分析;
【设计实验】根据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及氢氧化钠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分析.

解;(1)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假设】根据反应原理可知,①②试管中二氧化碳与两种碱的反应,可能是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的一种过量,结合已有的猜想,可猜想混合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分析讨论】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共存,因此猜想④一定不能成立;
【设计实验】①因为猜想的物质中只有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因此根据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因为结论原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1)产生白色沉淀;
(2)【猜想假设】NaOH和Na2CO3
【分析讨论】④;
【实验设计】Na2CO3;碱.

点评:
本题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实际上是物质的鉴别题,解答:解答:在做此类题时,首先弄清所要鉴别的物质的不同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鉴别,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过量问题.

1年前

相关推荐

(2013•宁远县三模)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加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2013•宁远县三模)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加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 NaOH
B.KClNa2SO4
C.BaCl2H2SO4
D.Na2CO3CaCl2
hww1234561年前1
catqyqq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解题思路: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NaOH和CuSO4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B、两者之间不反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C、BaCl2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D、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2013•宁远县三模)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花椒粉 C.白糖 D.食醋
zzjj6290051年前1
f1hs25th54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A、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花椒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13•宁远县三模)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和数据,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3•宁远县三模)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和数据,完成后面的题目.

(1)实验中放出氢气的质量为______克.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加入10%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H2SO4的质量(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唐僧20041年前1
lijinand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中数据可知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根据锌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再根据反应后溶液的计算方法算出反应前硫酸溶液的质量,用反应前硫酸的质量减去反应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即可.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H2SO4的质量为y,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 982
6.5 gyx
根据:[65/2=
6.5g
x]解得x=0.2g根据:[65/98=
6.5g
y]解得 y=9.8 g
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是z+6.5 g-0.2g=106.3 g解得Z=100g,
剩余H2SO4的质量=100 g×10%-9.8 g=0.2 g
故答案为:(1)0.2;(2)100;(3)0.2 g.

点评:
本题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计算溶液质量时容易忽视减去生成的氢气质量.

关于我爱家乡的作文最好是宁远县冷水镇的!
摩登舞裙1年前3
默默心情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我的家乡在宁远县水镇,它虽没有美国纽约的繁华,—-威尼斯的绚丽与多姿,更没有日本东京的古朴与典雅,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九江有一汪美丽的甘棠湖,那就是我们的母亲湖.在那几年里,我们这位母亲并不美丽,她显得是那样憔悴与苍白,那样的忧虑与无奈!污泥浊水,小鱼小虾不愿把它当作自己可爱的家园,就连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愿在她的怀抱中生根发芽,母亲面对此情此景她流泪了,她伤心的向我们倾诉与呐喊,那声音曾经久久地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与心田.
如今的甘棠湖,清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可爱.湖堤上,梧桐树、柳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挺起身子,守卫着生育它们的这方土地,守卫着我们的母亲湖.只听“啪——”一条鱼跃出水面又钻了回去,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又平添了几分生气.每当夜幕降临,湖坝灯火辉煌,犹如繁星洒落人间.此时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欣慰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深情的目光,我更仿佛听到了母亲无比激动与亢奋的心!“孩子们,您用那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红场的列宁陵墓,我还可以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美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
(2013•宁远县三模)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13•宁远县三模)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放出热量
C.是化合反应
D.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呀呀鸭1年前1
orange136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解题思路: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需注意产生的火焰的颜色.

(2013•宁远县三模)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2013•宁远县三模)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木炭烤羊肉串
C.用一氧化碳炼铁
D.用铜丝作导线
fajjane1年前1
幻想一族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解题思路: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A、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盐酸与水垢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
B、用木炭烤羊肉串,是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热量,所以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B错;
C、用一氧化碳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考点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013•宁远县三模)2012年4月9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一纸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4.5万平方米,数千名工人被紧急
(2013•宁远县三模)2012年4月9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一纸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4.5万平方米,数千名工人被紧急疏散.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氧气(或空气)可燃物就可以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leoiscm1年前1
江南烟雨潇湘主人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可燃物在与氧气接触的同时,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不正确.
B、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不正确.
C、不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也可以燃烧,例如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不正确.
D、只要破坏了可燃物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就能够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点点评: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2013•宁远县三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这些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2013•宁远县三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这些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橘子汁 西瓜汁 牙膏 肥皂水
PH 3 6 8 10
A.橘子汁 B.西瓜汁 C.牙膏 D.肥皂水
bindu991年前1
uuo4a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A、橘子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故A错误;
B、西瓜汁的pH小于7,呈弱酸性,故B错误;
C、牙膏的pH大于7,呈碱性,但是其pH小于肥皂水的pH,碱性不是最强,故C错误;
D、肥皂水的pH大于7,呈碱性,其pH是最大的,因此碱性最强,故D正确;
故选D.
(2013•宁远县三模)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2013•宁远县三模)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纯碱:Na2CO3
B.生石灰:Ca(OH)2
C.苛性钠:NaOH
D.水银:Hg
纤芊1年前1
冷风121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解题思路: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其名称与化学式相符.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名称与化学式不相符.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名称、其名称与化学式相符.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名称、其名称与化学式相符.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13•宁远县三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013•宁远县三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当温度高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选填“>”或“=”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loura琨1年前1
红尘过客HC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剂、升温,并结合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
(4)据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由图可知:当温度高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3)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
(4)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甲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溶质、溶剂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故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小于乙溶液的质量;
故答案为:(1)40;(2)>; (3)降低温度或加溶剂;(4)<.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了解和应用,能较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2013•宁远县三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013•宁远县三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
燃放烟花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fvdyu1年前1
AJING2006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把异味吸附在它的表面,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燃放烟花是利用物质的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考点点评: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否则是物理变化.

(2013•宁远县三模)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
(2013•宁远县三模)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木炭烤羊肉串
C.用一氧化碳炼铁
D.用铜丝作导线
新人狼1年前1
战鸟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A、用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盐酸与水垢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
B、用木炭烤羊肉串,是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热量,所以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B错;
C、用一氧化碳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