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意思

号二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林黛茜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
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1年前

相关推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改写800字成散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改写800字成散文
将如梦令改写成800字散文,不要网上去搜……
557665891年前1
RingC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一次在落日之中的欢愉,一直未曾从心头消散,不知道它会不会萦绕此生……在此刻,也只有回忆能够达到往昔岁月的迷宫.一片水榭,一抹残阳,一个游人,虽然有那竹丝弦管,却只能在酒醉后体会得到.常常忆起了,就是自己的笑声,如同抚过水面的波纹,一圈圈,一层层荡漾到堤岸. 小亭仍在吧.我在其中的欢声笑语,都抛下留给如烟似愁的远方低处.归路,那是不可多得的去处,布满醉意的小舟,摇摇摆摆,在我的心里曲曲折折,未曾抵达岸边,怎能不令人难以忘怀这人在水中央的感觉!我醉了,且是沉醉,沉醉在湖光山色中. 若说兴致,倒是在酒席上已尽.该回去了,归去,总带有一丝伤感.天色已晚,轻唤莲舟,静静地在夜色中前行.天地已合二为一,浑然一体,唯听得见哗哗的桨声在夜空中传递.没有了白天的喧闹,远方的灯火渐行渐远渐无穷,如盏、如豆…… 我们是没有方向的.夜色笼罩得紧,竟没有发现回去的路.一阵晃动之后,有人轻问:“怎么了?”得到的回答却是闯入了一片荷花地.这是个美妙的错误,也是走不到尽头的又一惊喜.荷花正盛,一株株耸立着,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朵朵盛开的花在黑夜里散发出幽幽的香气,不可见,但可嗅得到它们的存在.小舟渐行渐慢,一定是被荷叶羁绊住了.周围已是丛丛碧荷,提灯笼一照,越发可爱,碧色的叶,粉白的花,金黄的蕊.每个人都从酒醉中清醒,陶醉在新的错误中. 唉,划桨吧.岸上的灯火还在召唤,天已睡晚.有人再问:“怎么办?这桨哪里挥得动?”荷花从容地填补到空隙处,密密地像卫兵一样,顶着一顶硕大的荷盖,飘荡着挨向船舷.后退吧,至少还可找到回路.于是调转船头,发出清脆的响声,比先前大了不少.荷花被挤得向外倒去,水波一定大幅度地起伏起来. 喳喳的声音迅速传来,一阵阵拍打翅膀的动静特别清晰.栖息在丛中的白鹭们受了惊吓吧.白鹭在夜空中盘旋,只有空气回荡的微风.快回,还是惊了这一群宁静的生灵.水声潺潺,小舟又恢复了缓慢地前行,丛丛荷花向后而去,那空中的惊叫也渐渐平复下去.
如梦令的写作背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写作背景不是其他
如梦令的写作背景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写作背景不是其他的哦.
是这上面那首诗.
love黎子1年前1
wszjh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几句是?
村uu1年前1
jilp36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wuyy021年前1
xuemei99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x0d“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