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松北区二模)如图所示,小军看到猪八戒,其说法正确的是(  )

wjoyce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2013•松北区二模)如图所示,小军看到猪八戒,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军看到的猪八戒变小了
B.小军能看到两个猪八戒
C.小军只能看到一个猪八戒
D.小军看到的猪八戒是实像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zhanyan2000 共回答了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图,眼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猪八戒的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图片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人的眼睛中,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根据光线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发出的,所以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考点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在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年前

相关推荐

(2014•松北区一模)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014•松北区一模)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油分馏
B.
灯泡通电发光
C.
湿衣服晾干
D.
淀粉转化成葡萄糖
pate8012101年前1
nxjfpxs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湿衣物晾干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淀粉转化成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考点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在⊙0中,D、E分别为半径OA、OB上的点,且AD=BE.点C为弧AB中点,连接CD、CE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在⊙0中,D、E分别为半径OA、OB上的点,且AD=BE.点C为弧AB中点,连接CD、CE.求证:CD=CE.
gfh2g1jyj1年前1
bereter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连接OC,由已知条件可得出OD=OE,
AC
=
BC
,再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到∠AOC=∠BOC,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DCO≌△ECO,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求出答案.

如图,连接OC,
∵D、E分别为⊙O半径OA、OB上的点,AD=BE,OA=OB,
∴OD=OE,
∵C是

AB的中点,


AC=

BC,
∴∠AOC=∠BOC,
∴△DCO≌△ECO,
∴CD=CE.

点评:
本题考点: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圆心角、弧、弦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连接OC,构造出圆心角,再由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即可解答.

(2011•松北区一模)我们生活在物态变化的世界里,以下是汽化的是(  )
(2011•松北区一模)我们生活在物态变化的世界里,以下是汽化的是(  )
A.
冷玻璃窗上的水滴
B.
同学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小的白云
C.
早晨荷叶上的小水滴哪里去了
D.
晶莹剔透的冰锥
纪由21年前1
lyouj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A、冷玻璃窗上的水滴,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早晨荷叶上的水滴消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符合题意;
D、晶莹剔透的冰锥,是由水滴遇冷变成的,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学生常见的现象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3•松北区二模)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2013•松北区二模)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
B.铜制品表面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
C.大米发生霉变
D.银白色的铝片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
一瞬间dē承诺1年前1
撕皮儿剥壳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解题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铜制品表面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大米发生霉变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银白色的铝片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铝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014•松北区三模)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实例中,采用
(2014•松北区三模)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实例中,采用同样探究方法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压保持不变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探究“水沸腾的规律”时,通过实验对比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D.探究“磁场的性质”时,通过对小磁针和通电导体的作用效果,了解磁场分布、强度及方向
我是nn我爱谁1年前1
幸福着的幸福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A、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B、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种研究方法是推理法;
C、在探究“水沸腾的规律”时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这种研究方法是类比法;
D、探究磁场的性质时,通过小磁针的偏转,了解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选D.
(2013•松北区一模)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2013•松北区一模)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燃放烟花
C.
电解水
D.
相互划刻
houtouse1年前1
苏颜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电解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金属和合金相互划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考点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013•松北区三模)规格为“8V 4W”和“12V 8W“的小灯泡串联,若使其中
(2013•松北区三模)规格为“8V 4W”和“12V 8W“的小灯泡串联,若使其中一个灯泡能正常发光,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整个电路的总功率是12W
B.通电一分钟共消耗电能720J
C.电路中的电流是0.5A
D.电源电压是20V
人近四分之一百1年前1
善良的双鱼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1)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公式I=[P/U]求出两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的电阻;
(2)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可知,其中一个灯泡能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两者较小的额定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和U=IR求出电源的最大电压,根据P=UI求出此时电路中的功率,利用W=Pt求出通电一分钟共消耗的电能.

(1)根据P=UI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I1=
P1
U1=[4W/8V]=0.5A,I2=
P2
U2=[8W/12V]=[2/3]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
U1
I1=[8V/0.5A]=16Ω; R2=
U2
I2=[12V

2/3A]=18Ω;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其中一个灯泡能正常发光,电路中的电流为0.5A,故C正确;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源的电压:
U=I(R1+R2)=0.5A×(16Ω+18Ω)=17V,故D不正确;
整个电路的总功率:
P=UI=17V×0.5A=8.5W,故A不正确;
通电一分钟共消耗电能:
W=Pt=8.5W×60s=510J,故B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其中一个灯恰好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两灯泡额定电路较小的.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中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情景是(  )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中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情景是(  )
A.
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
B.
燃气推动火箭升空
C.
拉长的橡皮筋将泥球射出
D.
滚摆上下滚动
furnival1年前1
cmmhu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解题思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特点是物体的弹性形变减小,速度增加,据此分析判断.

A、小孩从滑梯顶端滑下,小孩所在高度越来越小,故重力势能减小,下滑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小孩的动能,不符合题意;
B、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燃气对火箭做功,又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C、弹弓将子弹射出的过程中,弹弓的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子弹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弹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子弹的动能,符合题意;
D、滚摆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所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属于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考点点评: 对于判断能量转化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影响能量大小的因素来分析能量的变化,找到能量转化的方向.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要改变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可以通过改变______或改______.
接龙3621年前1
江14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应掌握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决定因素为磁场方向及电流方向,两者只能改变一个,两个同时改变则导体的受力方向不变.

如上图,要改变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来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电流方向;磁场方向.

点评:
本题考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要想改变导体的受力方向,两者只能改变其中一个.

(2014•松北区三模)先化简,再求值:(1-[1/1-x])÷[xx2-1
天行健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4•松北区三模)如果收入50元,记作+50元,那么支出30元记作______元.
卡卡37371年前1
贝儿mm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解题思路:根据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可得答案.

如果收入50元,记作+50元,那么支出30元记作-30元,
故答案为:-30.

点评:
本题考点: 正数和负数.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2009•松北区一模)小松同学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
(2009•松北区一模)小松同学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他的理由是 ______;小北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用试管取无色溶液,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此他同意了小松的说法.小花认为小北的实验方案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______,为了证明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小花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无色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 _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______,观察到 ______,从而确定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显然小花的实验可靠性比小北的实验好.原因是 ______.
chenlang86081年前1
多情公主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盐与碱的反应,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加入的澄清石灰水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有两种: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因此小北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因此要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就必须排除氢氧化钙溶液的干扰.排除氢氧化钙溶液的干扰时,不能加入和生成新的碱性溶液.

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属于碱,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就要排除氢氧化钙的干扰.小花设计的实验是取无色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碳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钙.然后向碳酸钠中,加入稀盐酸,只要有气泡冒出,从而确定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加入的是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排除了氢氧化钙的干扰.

点评:
本题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考点点评: 本考点属于实验设计题,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条件,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注意不要加入新的杂质,本考点经常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014•松北区模拟)甲、乙两校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初中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
(2014•松北区模拟)甲、乙两校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初中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分数 7分 8分 9分 10分
人数 11 0 ______ 8
(1)请将甲校成绩统计表和图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经计算,乙校的平均分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写出甲校的平均分、中位数;并从平均分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成绩较好.
00066zt1年前1
懒人码头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1)5÷90360=20(人),20×54360=3(人),20-11-8=1(人),填表如下: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分数 7分 8分 9分 10分 人数 11 0 1 8如图所示:(2)甲校的平均分为=120(7×11+8×0+...
(2009•松北区二模)在工业生产中,滚动轴承磨损的原因之一是所用的滚珠不是绝对的球形.为确保滚珠尽可能接近球形,则制造
(2009•松北区二模)在工业生产中,滚动轴承磨损的原因之一是所用的滚珠不是绝对的球形.为确保滚珠尽可能接近球形,则制造滚珠的最理想条件应该是(  )
A.在真空中
B.没有灰尘的条件下
C.在水中
D.没有重力的条件下
wtswer1年前1
red红雨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由于物体会受到重力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重力对生产的产品的影响.

A、由于物体有重力,有重力使得滚珠对磨滚珠的上下两个磨盘压力不等,在真空中生产不以消除重力对生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滚珠形状与有无灰尘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
C、在水中生产,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无重力使得磨滚珠的上下两个磨盘对滚珠的压力相等,使得加工精度提高.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重力.

考点点评: 此题是一道生活实际运用类的题目,但由于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很少接触此类问题,需要认真分析.

(2013•松北区一模)方程[5/x+2]=[3/2−x]的解是x=[1/2]x=[1/2].
头发长的雪1年前1
英雄在世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去分母得:5(2-x)=3(x+2),
去括号得:10-5x=3x+6,
移项合并得:8x=4,
解得:x=[1/2],
经检验x=[1/2]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x=[1/2]

点评:
本题考点: 解分式方程.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012•松北区三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3),线段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将线段AB绕点A
(2012•松北区三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3),线段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将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点B落在点C处,直线BC与x轴的交于点D.
(1)试求出点D的坐标;
(2)设直线AD交x轴于点H,y轴上有一动点P,点P从H点出发向B点运动,设线段PH长为t,过P点作MN∥x轴,交直线BC于M,交直线AD于N,若线段MN的长为y,试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y;
(3)当y=[14/3]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以点A、P、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F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番茄大侠888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0•松北区二模)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2010•松北区二模)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空气里氧气、氮气等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粒子能做无规则运动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 水结冰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夏季温度高原子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伊璐雨1年前1
chenmi0323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83.3%
解题思路: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空气里氧气、氮气等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是因为粒子能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是因为夏季温度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09•松北区一模)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
(2009•松北区一模)若分别用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A代表用B代表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一个甲分子和一个乙分子的相同点是______.
LOVE无痕1年前1
gswnbaw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解题思路:(1)由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若用A代表用B代表,则可书写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微观模拟图可知,一个甲分子和一个乙分子的相同点.

(1)由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若用A代表用B代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2=2B2+A2或B2A=2B2+A2
(2)由微观模拟图可知,一个甲分子和一个乙分子的相同点为: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
故答为:(1)AB2=2B2+A2或B2A=2B2+A2
(2)含有两个相同的原子

点评:
本题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了解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学会根据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011•松北区一模)小丽和小文在破旧的收音机中发现一只标注模糊的电阻,决定在实验室测出它的阻值,图中Rx为待测电阻.
(2011•松北区一模)小丽和小文在破旧的收音机中发现一只标注模糊的电阻,决定在实验室测出它的阻值,图中Rx为待测电阻.

(1)在学习中我们也要用欣赏的态度看待别人、看待别人的做法.请就每个人的实验设计说出一条优点.
(2)小丽和小文交流中决定采用小文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收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结合实验数据完成图象,根据图象你能发现什么物理规律或结果(只写一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V 1.0 1.5 2.0 2.5 2.8
电流/A 0.10 0.15 0.20 0.25 0.28
(3)若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已损坏,仍利用小文的实验电路,在不增加器材的基础上测出电阻Rx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及所测的物理量,并写出计算电阻的表达式.
nn彤彤1年前1
yang823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解题思路:(1)测定电阻的阻值,根据R=[U/I],需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电阻的电流和电压,代入公式求出电阻值;同时实验中为减小误差,测出多组数据求平均值;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分析图象及表格中数据,得出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阻不变,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3)没有电流表,所以应通过已知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来间接得到Rx的电流值,所以待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采取串联,先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电压,然后在测出待测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时的待测电阻两端电压.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推出电阻阻值的表达式.

(1)小丽的实验,器材少,操作简单,闭合开关,便可读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根据R=[U/I]可计算出电阻值;
小文的实验中串联了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由图象知,电阻不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影成正比;
(3)将滑动变阻器移至a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零,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
再将滑片移至b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的电压为U1-U2,则I=
U1-U2
20Ω;
则Rx=
Ux
I=
U2

U1-U2
20Ω=
U2
U1-U2•20Ω.
故答案为:(1)小丽的电路实验器件少,操作简单;
小文的电路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图象如上;
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3)步骤:①滑片P移至端b,闭合开关,测出Rx两端电压U1;②取下电压表,再把电压表并联到滑动变阻器R两端,读取电压表示数U2
表达式:Rx=
U2
U1-U2•20Ω.

点评:
本题考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此题是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实验,考查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U--I图象的画法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在没有电流表时,需有一定值电阻,此时可根据I=[U/R]求出电路中的电流,代替电流表的作用.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借助该装置,小文用150N的力将重为600N的摩托车拉高2米.此过程小文做功_____
(2012•松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借助该装置,小文用150N的力将重为600N的摩托车拉高2米.此过程小文做功______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luyibonb1年前1
ii之泪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1)知道绳子的股数求出拉力移动的距离,又知道拉力大小,根据公式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
(2)知道物体的重力和升高的高度,根据公式W=Gh求出拉力做的有用功;根据公式η=
W有用
W
求出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1)拉力移动的距离s=5h=5×2m=10m,
拉力做的总功:W=Fs=150N×10m=1500J;
(2)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600N×2m=1200J,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1200J/1500J]=80%.
故答案为:1500;80%.

点评:
本题考点: 功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014•松北区一模)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14•松北区一模)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不必节约用水
B.大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C.宝贵的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和海洋中
D.综合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
ann_z1年前1
piaobai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A、地球上的水是很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B、大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C、宝贵的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和海洋中;
D、新型无污染的能源的开发,也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A、地球表面 71%被水覆盖着,不必节约用水,此句话是不对的.地球上的水是很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却很少.故错误;
B、大气资源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应该是氮气,约占78%,而氧气约占21%.故错误;
C、宝贵的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中,比如铝、铁等金属;另外海洋中也含有:钠、镁、钙等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很高.故正确;
D、综合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同时,不断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也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水资源状况;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海洋中的资源.

考点点评: 解答此类题型时,必须熟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才能结合题中给予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2011•松北区一模)仔细观察图后请回答:
(2011•松北区一模)仔细观察图后请回答: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2)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植树造林或开发新能源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植树造林或开发新能源等).
张爱哲1年前1
ai7654321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在本题中题目给出图片,在图中可以看出:森林火灾和枝叶腐烂变质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热电厂和工厂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和家庭生活都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了环境温度升高,形成了温室效应.

(1)本题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多,地球出汗了,因此造成了全球变暖,
故答案为:温室效应.
(2)要阻止全球变暖,有效的措施是实行低碳经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新能源、人们要低碳生活和大量的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植树造林或开发新能源等).

点评:
本题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点评: 本题研究的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全球的重视,号召人们低碳生活.本题中保护环境的措施开放性比较强,根据分析合理提出即可,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2013•松北区二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2013•松北区二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个大塑料吸盘之间的空气挤出后很难拉开,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B.
橡皮膜受的液体压强比甲图中的大,不能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
手推球,球同时也推手,但不能确定手推球的力与球推手的力大小相等
D.
“森林医生”啄木鸟.可得到压强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道理
以光速hh1年前1
vaimar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解题思路:(1)两个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
(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有关.

A、两个大塑料吸盘之间的空气挤出后很难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缘故,故A错误;
B、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因此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B错误;
C、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手推球的力与球推手的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因此“森林医生”啄木鸟可证明压强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道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考点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增大压强的方法,考查内容多,但难度不大.

(2013•松北区二模)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
(2013•松北区二模)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安排______名工人加工大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永远小zz1年前1
零点A飞翔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设需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安排y名工人加工小齿轮,根据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2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可列成方程组求解.

设需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安排y名工人加工小齿轮,
由题意得,

x+y=85
3×16x=2×10y,
解得:

x=25
y=60.
即安排25名工人加工大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故答案为:25.

点评:
本题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题意能力,关键是能准确2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根据此正确列出方程.

(2014•松北区三模) 某化学小组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家庭小实验
(2014•松北区三模) 某化学小组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家庭小实验,并且获得了成功.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
(2)B管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涂园园1年前1
浪漫的晚餐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B管内的现象是: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底部都有无色气体,并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是正极的2倍.
故填:两个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底部都有无色气体,并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是正极的2倍.
(2)B管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水通电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聚集在试管的底部.
故填:水通电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气聚集在试管的底部.
(2014•松北区二模)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组成的差异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2014•松北区二模)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组成的差异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Na2CO3、Na2SO4、NaCl、K2CO3、BaSO4、CaCO3
(1)选出的一组物质为______;
(2)分类依据是______.
cobony1年前1
伺机而动的小青蛙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要会根据不同的类别分类,如根据是否含有碳氧元素分为:Na2CO3、K2CO3、CaCO3;根据是否含有钠离子分为:Na2CO3、Na2SO4、NaCl等.

要会根据不同的类别分类,如根据是否含有碳氧元素分为:Na2CO3、K2CO3、CaCO3;根据是否含有钠离子分为:Na2CO3、Na2SO4、NaCl等.故答案为:(1)Na2CO3、K2CO3、CaCO3.(2)都含有碳氧元素;或(1)Na2CO3、Na2SO4、NaCl;(2)都含有钠离子.其它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点: 物质的简单分类.

考点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会根据不同的类别分类,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12•松北区二模)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2012•松北区二模)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醋,测出醋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对于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该是(  )
A.所测出的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够测出醋的密度并且步骤合理
C.测出的醋的密度偏大,不可取
D.量筒放在天平上容易倾斜,落地摔碎,不宜提倡
网邻1年前1
yuetian416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解题思路: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依据实际操作中保护器材不受损坏的做法来选择.

测量液体的密度常用的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记下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
⑤计算液体的密度.
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考点点评: 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将量筒放在天平托盘中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也是学生认识的不足,不能把量筒作为盛装液体的容器直接放在天平上称质量.

(2010•松北区二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2010•松北区二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甲、乙、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甲、乙溶液析出的晶体一样多
D.丙的溶解度最大
mymoonsc1年前1
hanhan640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出t2℃时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判断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然后判断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出降温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即在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溶...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2013•松北区三模)某学校有1200名学生,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新开设了排球、篮球、羽毛
(2013•松北区三模)某学校有1200名学生,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新开设了排球、篮球、羽毛球、体操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项.老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不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图.请你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该校学生报名总人数;
(2)估计该校选排球的人数占报名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seaseel1年前1
汤耀hh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1)利用小组频数÷所占百分比=样本总数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样本中报名排球的人数除以总数得出即可.

(1)160÷40%=400(人),
答:该校学生报名总人数为400人;

(2)由样本估计总体可知:
[400−100−40−160/400]×100%=25%,
答:估计该校选排球的人数占报名总人数的25%.

点评:
本题考点: 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图的综合应用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根据条形图与扇形图得出正确的信息是解题关键.

(2012•松北区三模)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2012•松北区三模)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4a3÷2a=2a3
B.(3a22=6a4
C.(-3a+2)(3a-2)=9a2-4
D.ab+ba=2ab
guoyinshan771年前1
月影醉舞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根据单项式除法、幂的乘方、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计算.

A、由于4a3÷2a=2a2,故本选项错误;
B、由于(3a22=9a4,故本选项错误;
C、由于(-3a+2)(3a-2)=-(3a-2)2,故本选项错误;
D、由于ab和ba是同类项,则ab+ba=2ab,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点: 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整式的除法.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平方差公式,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关键要找相同项和相反项,其结果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2013•松北区三模)小涛和小文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三节新
(2013•松北区三模)小涛和小文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利用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三节新的干电池、几个定值电阻以及若干条导线,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如图所示是他们的实验电路图.
(1)小涛按照电路图正确地进行实验,在电源电压(两节干电池)不变的情况下,多次改变R1的阻值(第一次30Ω,第二次15Ω,第三次10Ω)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文在R1=10Ω和R2=15Ω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干电池节数(第一次一节、第二次两节、第三次三节)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IA/A IB/A IC/A
1 0.1 0.2 0.3
2 0.2 0.2 0.4
3 0.3 0.2 0.5
表1
实验次数 IA/A IB/A IC/A
1 0.15 0.1 0.25
2 0.3 0.2 0.5
3 0.45 0.3 0.75
表2
从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______.
(2)乐于探究的小文说,由以上两表数据,结合相关条件,还可分别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请你写出能得出的定量关系.(要有具体分析过程)
(3)请你说出一条规范使用电流表的要求或注意事项.______.
zybbgx1年前1
Nalann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解题思路:(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应用欧姆定律分析.
(3)使用电流表时,要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1)由两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由表一数据看出:在电压不变时,R1的电阻变为原来的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就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由表二数据看出:当R1和R2的电阻不变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们的电流也增大几倍,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是由电流表时应注意:要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故答案为:(1)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电流表要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点评:
本题考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认真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2014•松北区二模)如图为模拟触电场景,甲、乙、丙三只小鸟,当开关S断开时,会触电的小鸟是______;当开关S闭合
(2014•松北区二模)如图为模拟触电场景,甲、乙、丙三只小鸟,当开关S断开时,会触电的小鸟是______;当开关S闭合时,触电的那只小鸟之所以触电的原因是______.(小鸟电组比灯丝电阻大的多)
wealful1年前1
轩渡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当小鸟的两脚间有电压时,会有电流流过身体,会触电,当没有流过身体或电流太小时,不会触电.

(1)当开关S断开时,甲小鸟的两脚在同一根电线上,当开关断开时,小鸟起到了导线的作用,有电流流过它的身体,因此有可能触电;
丙小鸟的两脚分别接触了电灯的两端,自己与灯泡并联,而它的电阻远远大于灯泡的电阻,故其身体中的电流非常小,不会触电.
同时对于乙小鸟,由于两个爪子间的距离很小,即小鸟自身的电阻远远大于小鸟两爪子之间导线的电阻,故通过其身体的电流也非常小,故不会触电.
(2)当开关S闭合时,甲、乙均被导线短路,不会触电,而丙小鸟和灯并联,其两端有电压,有电流通过丙鸟身体,丙小鸟会触电.
故答案为:甲;丙小鸟和灯并联,其两端有电压,有电流通过丙鸟身体.

点评:
本题考点: 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触电的条件:当有一定大小的电流流过时,就会触电,当没有电流或电流过小时,就不会触电.

(2009•松北区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只使其中一个灯泡发光,应闭合的开关是(  )
(2009•松北区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只使其中一个灯泡发光,应闭合的开关是(  )
A.Sl、S2、S3
B.Sl、S2
C.S2、S3
D.S3
nono8402101年前1
leo7879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解题思路:已知要求一只灯泡发光,另外两只灯泡或者断路,或者短路,具体开关状态需要将各选项代入题干判断.

A、如果三个开关全部闭合,三只灯泡并联,都能发光.不符合题意;
B、如果开关S1、S2闭合,S3断开,整个电路是断路状态,灯泡都不能发光.不符合题意;
C、如果开关S2、S3闭合,灯泡L2、L3短路不能发光,只有L1发光.符合题意;
D、如果开关S3闭合,三只灯泡串联都能发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考点点评: 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从灯泡通过,是通路状态;如果灯泡不能发光,一般是发生了短路或断路(也可能是电流太小,不过这种情况极少).

(2013•松北区三模)把多项式4m2-16n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
wukelly1年前1
若得空机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解题思路:首先提取公因式进而利用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得出即可.

4m2-16n2=4(m2-4n2)=4(m+2n)(m-2n).
故答案为:4(m+2n)(m-2n).

点评:
本题考点: 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考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综合应用分解因式,注意分解因式要彻底是解题关键.

(2014•松北区一模)如图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对他们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2014•松北区一模)如图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对他们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
B.小孩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的动能最大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jzbback1年前1
北大笑笑生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解题思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可根据选项进行判断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进而分析能量的转化.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孩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故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的动能最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形变最大,弹性势能最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考点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能量的变化情况.

(2011•松北区一模)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2011•松北区一模)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蔗糖做食品中的甜味剂
B.为减少白色污染可将废弃塑料焚烧
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铁元素造成的
D.为使粮食增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limengming1年前1
jy_904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由蔗糖的用途可以分析判断A;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由可根据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进行分析解答.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A、蔗糖是食品中常用的一种甜味剂,故A说法正确;
B、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会再次造成空气污染,故B说法错误;
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钙元素造成的,故C说法错误;
D、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残留的农药、化肥随水流入江河,能造成水污染,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学习时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

(2012•松北区三模)先化简,再求值:(1−1a−1)+a2−4a+4a2−a,其中a=2tan45°+2sin45°
(2012•松北区三模)先化简,再求值:(1−
1
a−1
)+
a2−4a+4
a2−a
,其中a=2tan45°+2sin45°.
cqq77771年前1
丑老鼠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解题思路: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a的值,把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原式=[a−2/a−1]+
(a−2)2
a(a−1)
=
a(a−2)+(a−2)2
a(a−1)
=
2(a−2)
a,
当a=2tan45°+2sin45°=2×1+2×

2
2=2+
2时,
原式=
2(2+
2−2)
2+
2=2
2-2.

点评:
本题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14•松北区三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4•松北区三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D.“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回眸2笑1年前1
猫奈尔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解题思路:(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决定的,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A、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空气能够传声,该选项说法正确;
D、“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014•松北区二模)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过多的车辆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汽车废气的排
(2014•松北区二模)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过多的车辆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汽车废气的排放主要在0.3米~2米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请回答:
(1)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是______;
(2)对此,你的一点建议是______.
魅魅的夜妖1年前1
h801234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解题思路:(1)根据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2)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要从汽车燃料、改进汽车发动机结构、控制汽车数量、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很多,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电动车等;提倡乘坐公交车等.
故答案为:(1)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2)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电动车等;提倡乘坐公交车.

点评:
本题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考点点评: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4•松北区一模)一个口袋里放有三枚除颜色外都相同的棋子,其中有两枚是白色的,一枚是红色的.从中随机摸出一枚记下颜
(2014•松北区一模)一个口袋里放有三枚除颜色外都相同的棋子,其中有两枚是白色的,一枚是红色的.从中随机摸出一枚记下颜色,放回口袋搅匀,再从中随机摸出一枚记下颜色,两次摸出棋子颜色不同的概率是
[4/9]
[4/9]
safllst1111年前1
耶乎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列出表格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颜色不同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列表如下:
白 白 红
白 (白,白) (白,白) (红,白)
白 (白,白) (白,白) (红,白)
红 (白,红) (白,红) (红,红)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9种,其中两次摸出棋子颜色不同的情况有5种,
则P(颜色不同)=[4/9].
故答案为:[4/9].

点评:
本题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009•松北区二模)如图是一款家庭小轿车,它的发动机是汽油机,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影响对外做功,有水箱通过水的循环吸热
(2009•松北区二模)如图是一款家庭小轿车,它的发动机是汽油机,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影响对外做功,有水箱通过水的循环吸热为发动机降温.此轿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0km的油耗为7L(1L=ldm3),同时水箱内10kg水由20℃升高到90℃,轿车行驶中发动机提供的平均前进动力为901.6N,已知ρ汽油=0.7kg/dm3,热值q汽油=4.6×107J/kg,C=4.2×103J/(kg•℃),根据以上信息,请解答以下问题:
(1)百公里的油耗所能释放的能量是多少?
(2)由于水箱中水的吸热所损失的能量达到多少J?
(3)发动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多大?
(4)除了水箱中的水吸热损失能量外,还有哪些方面损失了能量?(回答一个方面)提出一点提高汽车发动机效率的措施.
alexgis1年前1
最最快乐的丑丑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84.6%
解题思路:(1)知道汽车百公里的油耗(汽油的体积)和汽油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汽油的质量,又知道汽油的热值,由燃烧值公式求出汽油释放的热量;
(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3)知道轿车行驶中发动机提供的平均前进动力,以及前进的距离,可求牵引力做的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发动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4)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能量损失等方面分析答题;从减少热量损失的角度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

(1)∵ρ=[m/V],
∴百公里的油耗的质量:
m=ρV=0.7kg/dm3×7dm3=4.9kg,
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mq=4.9kg×4.6×107J/kg=2.254×108J,
即百公里的油耗所能释放的最大能量为2.254×108J;
(2)水箱内水吸收的热量:
Q=cm△t=4.2×103J/(kg•℃)×10kg×(90℃-20℃)=2.94×106J;
即:由于水箱中的吸热所损失的能量达到2.94×106J;
(3)百公里牵引力做的功:
W=Fs=901.6N×100×103m=9.016×107J,
发动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η=
W
Q放×100%=
9.016×107J
2.254×108J×100%=40%.
(4)水箱中的水吸收热量可以损失能量,排放的废气可以带走热量,损失能量;
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就要让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量的损失,即减少机械摩擦损失、减少机械散热和废气带走热量.
答:(1)百公里的油耗所能释放的最大能量是2.254×108J;
(2)由于水箱中的吸热所损失的能量达到2.94×106J;
(3)发动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40%.
(4)汽车排放的废气带走热量,可以损失热量;
让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机械散热和废气带走热量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点评:
本题考点: 热量的计算;能量利用效率;燃料的热值.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Q放=mq、效率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属于难题.

(2012•松北区二模)等腰△ABC中,AB=BC,点D在BC上,射线BM交AD于点E,∠BAD=∠FBC,点F在射线B
(2012•松北区二模)等腰△ABC中,AB=BC,点D在BC上,射线BM交AD于点E,∠BAD=∠FBC,点F在射线BM上,且∠BFC=∠ADC.
(1)当F点与E点重合时(如图1),求证:BD=CF;
(2)当∠BFC=60时(如图2),S△ABD:S△BCF=5:8,△BCF的周长和△ABD的周长之差为3,D点关于过E的某条直线对称点G,恰好落在射线BM上,连接GC,求线段GC的长度.
sadiny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4•松北区三模)WiFi无线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
(2014•松北区三模)wifi无线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接收.wifi无线上网利用了______来传递信息的.目前***常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核燃料、太阳能等,其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
lovedong11181年前1
826320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解题思路:(1)现代通信,如无线上网、手机通信等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可再生能源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能源,可再生资源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WiFi利用了电磁波中的微波技术进行信息传输;
(2)风能、水能能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其主要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环保无污染.
故答案为:电磁波;风能、水能、太阳能.

点评:
本题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能源的分类.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的分类,以及可再生能源特点的了解和掌握,还要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以及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无线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2014•松北区三模)现有A、B两枚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用小莉掷A立方
(2014•松北区三模)现有A、B两枚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用小莉掷A立方体朝上的数字为x,小明掷B立方体朝上的数字为y来确定点P(x,y),那么它们各掷一次所确定的点P落在已知抛物线y=-x2+4x上的概率为
[1/12]
[1/12]
大辫美带子1年前0
共回答了个问题 | 采纳率
(2014•松北区一模)一个质量为140g、密度为0.8g/cm3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用
(2014•松北区一模)一个质量为140g、密度为0.8g/cm3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手对物体的压力为______N.(取g=10N/kg).
whitedragon11年前1
精灵三叶虫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解题思路:(1)已知质量利用G=mg求出重力,根据漂浮条件即可求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
(2)已知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体积(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减去物重即为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的压力.

物体重力G=mg=0.14kg×10N/kg=1.4N,
∵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浮力F=G=1.4N,
由ρ=[m/V]得:V=
m
ρ物=
140g
0.8g/cm2=175cm3
将其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V=V═175cm3=1.75×10-4m3
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F′=ρgV=1×103kg/m3×10N/kg×1.75×10-4m3=1.75N;
∴压力F=F′-G=1.75N-1.4N=0.35N.
故答案为:1.4;0.35.

点评:
本题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了解与掌握,物体完全浸没后浮力与重力、压力的和相等.

(2011•松北区一模)小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些沸点是____
(2011•松北区一模)小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些沸点是______℃;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一种可行的办法:______.
深深蓝kelly1年前1
学习中的少年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水的沸点为98℃.
水越少、水初温越高,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越短,因此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以提高水的初温(适当减少水的质量、试管口加盖)等办法.
故答案为:98;提高水的初温.
(2008•松北区一模)实验室有下列仪器和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大理石、15%的过氧化氯溶液五种药品及蒸馏水、木块、
(2008•松北区一模)实验室有下列仪器和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大理石、15%的过氧化氯溶液五种药品及蒸馏水、木块、火柴等实验用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制取该气体所选择的仪器是(填仪器序号)______,请画出制取该气体的装置图:
(2)在实验中,若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其优点是______,换药品后,上述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
雪儿不回家1年前1
zzos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解题思路:(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氧气,如果制氧气只能是用双氧水制氧气,用氯酸钾制氧气需要铁架台,所给仪器中没有,制二氧化碳需用稀盐酸,所以只能制氧气;
(2)若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如果换药品后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1)氯酸钾制氧气需要用到铁架台,而所给仪器中没有,制二氧化碳需要用到大理石和稀盐酸,所给药品中也没有,只能是用双氧水制氧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从长颈漏斗口加入双氧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用到的仪器有:③④⑤⑥⑩.
(2)用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速度,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了药品.
故答案为(1)氧气,2H2O2

MnO2
.
2H2O+O2↑,③④⑤⑥⑩
(2)控制反应速度,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了药品;二氧化碳

点评:
本题考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利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来制取气体时,首先考虑制取某种气体用到什么药品,所给药品中是否有,如果有了再考虑用到什么仪器,所给的仪器中是否都有,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

(2014•松北区三模)当地时间2014年6月2日,瑞士帕耶讷,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首飞.据报道,这架飞
(2014•松北区三模)当地时间2014年6月2日,瑞士帕耶讷,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首飞.据报道,这架飞机机翼上安装有1.7万块超薄且高效能的太阳能电池板,翼展长达72米.太阳能板在日间吸收能量,让飞机在晚间也可飞行,飞行时间不再受燃油量限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成该飞机的机体材料可以是______;(在A.B、C中选填)
A.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
B.强度好、密度小的铝合金
C.抗腐蚀性好的不锈钢
(2)太阳能飞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
(3)硅是太阳能电池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单质碳还原二氧化硅,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则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SiO2﹢2C
高温
.
2CO↑+Si
SiO2﹢2C
高温
.
2CO↑+Si
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
chnleoy1年前1
weln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解题思路:(1)根据制造飞机时对材料的具体要求来分析;
(2)根据太阳能飞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1)根据制造飞机的材料的要求,应该选择质轻、强度好的合金材料,故选B;
(2)太阳能飞机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3)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高温
.
2CO↑+Si.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硅元素的化合价. 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可以求出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硅单质的化合价是0.
故答案为:(1)B;(2)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3)SiO2﹢2C

高温
.
2CO↑+Si;+4价;0价.

点评:
本题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飞机材料的选择、能量的转化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且能够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的特点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2014•松北区三模)物理规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依据,请写出下面的两条电学规律:
(2014•松北区三模)物理规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依据,请写出下面的两条电学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______;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______.
小瞻1年前1
sabae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解题思路:直接根据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规律进行解答.

(1)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故答案为:(1)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串联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点评:
本题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属于基础题.

大家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