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苏轼的哪首诗,意思是什么?全文呢?

kk球迷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12124545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出自:《稼说送张琥》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
【稼说(送张琥)】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
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
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
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
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
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
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
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
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
也,其亦以是语之.
1年前

相关推荐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是谁说的?
jmdengdai1年前3
老栋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苏东坡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语出自苏东坡的《稼说》一文,意即:读书要广博而善于取其精要,要有丰富的积累而谨慎地运用知识.
一道中国古代史考研题1.通过理解和分析下面的史料,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
一道中国古代史考研题
1.通过理解和分析下面的史料,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
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正孟子所谓通功易事羡补不足者也上之人胡为而禁之
——(明)陆楫《兼 堂杂著摘抄
刘利1231年前2
wuqingqing1986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正孟子所谓,通功易事羡补不足者也,上之人胡为而禁之 .
作者所描述的是吴越之地的富庶情况,"其地奢",指地方富有,经济发展的好,"其民必易为生",指老百姓容易过日子.
“不耕寸土而口食膏梁,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说明当地农工商都比较发达,社会物资流通活跃.
“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这句说明经济发达给农民和手工业者带来好处,粱肉奢,耕者分其利---耕种的人获利.纨绮奢,鬻者织者分其利----织者获利.
“通功易事羡补不足者也”,指商品交换流通活跃.各种行业互补不足.
诗词的翻译和道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
诗词的翻译和道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意思翻译一下.还有道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还有.......
jackie_lau1年前1
lute78822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即广博地学习知识而有所辨别;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 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被项籍之灾,内 牧竖之祸 /离:遭受
b. 期日 迫卒 ,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 物故 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 而 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 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 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 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3.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鬼宝宝花子1年前1
绿色古觞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1.D
2.A
3.(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
  (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做为榜样。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
biner0001年前1
yydly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通俗一点说,大量广泛地阅读或学习或模仿,每次都取之精华,日积月累,融会贯通之后,工作创业过程或待人处事过程中慢慢释放你所获得的精华.
论读书的“约取”之道论 读 书 的 “ 约 取 ” 之 道①关于读书作文,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
论读书的“约取”之道
论 读 书 的 “ 约 取 ” 之 道
①关于读书作文,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纵观中外读书经验,如果说博览群书重要,那么慎取.精取则更重要.
②书籍质量的良莠不齐,需要读者能够慎取、精取.抛开那些低劣之书不谈,即使是佳作,也往往并非字字珠玑,句句真理,而是瑕瑜互见,精粗混杂.因此,读者不能对其不加分析,兼收并蓄,必须认真思考,分清优劣,去粗取精,弃伪存真.越是博览,越需慎取、精取.否则,盲目滥取,那么“尽信书”,轻则无益,重则有害了.
③读书要有所得,需要读者能够慎取、精取.古今学界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惟精华是取.唐代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爱因斯坦在谈到读书时有段很精辟的话:“在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无疑,这事基于切身体悟的真知灼见,发人深思.因此,如果我们要想读书有所得,就需要借鉴这些学界有识之士的读书经验.
④读书要做到慎取、精取,必须能够识精.这就要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反复玩味,惟其如此,才能慧眼识珠,获其精义.宋代朱熹的“剥皮、去肉、见髓”之法,颇有见地.他说,书之精华,“犹如数重物色包裹里许”,需要一重重剥开,“去其皮,见其肉;去其肉,见其骨;去其骨,见其髓.”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数,取其精髓.否则,盲目滥取,也就难得其精了.
⑤英国文学家柯尔律治对读书有四喻.他说:有的人读书“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有的人读书“好像是计时的沙漏,注进沙,流出来,到头来一点疤痕也没留下”;有的人读书“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弄脏了些”;还有的人读书“像是宝石矿床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捡纯净宝石”,此喻形象贴切,给人启迪.有些人读书不懂“约取”之道,或如“布袋”,取粗去精;或如“沙漏”,不留痕迹;或如“海绵”,全都吸收.如此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读书应当像宝石矿的苦工那样,甩掉“矿渣”,只取宝石,这样,我们才能读书有所得,读书有所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结合全文内容看,我们读书“甩掉‘矿渣’,只取宝石”的原因以及具体做法是什么?(3分)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引用韩愈与爱因斯坦的话各有什么作用
4.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色水无1年前1
fanyu911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中心论点:读书的约取之道
2·原因:书籍质量良莠不齐,即使佳作也是精粗混杂;读书要像古人一样有所得
方法:认真思考,熟读精思,反复玩味,分清优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引用韩愈和爱因斯坦的话得作用都是一样的,为中心论点服务,为文章增强说服力!
4·总分,开头首句提出小的分论点,然后举例子,讲道理,具体论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泰、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 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汙:亦作“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饭已,尽 怀 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怀:揣在怀里
B.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 也说:劝说
C.宫殿之中可以避世 身全:保全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 之曰难:诘难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3分)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5分)
(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5分)
biwei16321年前1
xiaokun0530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5分)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2)(5分)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小题1:“说”通“悦”,高兴
小题1:②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⑤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看法。⑥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话回答了,不是直接表现。
小题1: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
小题1:(1)“令”“是行”“若等”、 句式、句意各1分(2)“固”“备”、句式、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趴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诸侯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泽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对此感到很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们到临终时,他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的诗句的是 A.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B.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的诗句的是
A.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B.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C.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odowen8251年前1
metion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B

解释并赏析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实,亦无不可;心无所专宗,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sd21106171年前1
paozi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段话很好!做任何事都是这样,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所成,若在本门功夫没有成熟之时就去学其他门径,只会一事无成.所以,入道之初对于下手功夫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一旦选定则不可随意更改,以免半途而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谏成帝营陵寝 刘 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谏成帝营陵寝刘 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 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 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外被项籍之灾,内 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 迫卒 ,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 物故 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 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3分)(  )
A.①棺椁之作,自黄帝始②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B.①丘陇皆小,葬具甚微②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①以北山石为椁②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①始营初陵,其制约小②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8分)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aceying1年前1
rdmtd68zr27a2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
(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小题1:顾:反而、却。
小题1:本题题干要求选取符合“薄葬”与“厚葬”的一组,A.第一句是说用棺椁的历史,第二句是“厚葬”。C.两句均属于“厚葬”。D.第一句是“薄葬”,第二句是“厚葬”与“薄葬”的后果。只有B项符合要求。
小题1:A.张释之向文帝进言的目的,并不是说“厚葬”容易被发掘,而是讲明厚葬的危害——劳民伤财,让人们产生怨气,造成国家的不安定。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1)注意“厚衣”“封”“树”“以”等词语,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式。(2)注意“亡”“凿”“藏”等词语。(3)注意“以”“安神”“则”等词语。
【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圣的君主,广泛观察结局和开始,透彻地了解事理,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回头对群臣说:“啊!用北山石做椁,哪里能动摇它!”张释之进言道:“如果里面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坚固如南山仍然有缝可钻;如果里面没有值得要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伤的?”死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亡,所以释之的话,是为无穷的后事打算。孝文皇帝感悟,便薄葬,不建山坟。
《易》说:“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制作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在桥山,尧葬在济阴。坟冢都很小,葬品微薄。文王、武王、周公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思远虑传之无穷的打算。等到吴王阖闾,违背礼制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就挖掘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埋葬在骊山的山曲,下面阻住了三眼泉水,上面堆起了高高的山坟,它的高度有五十多丈,周长有五里多;水银做江海,黄金制成飞雁。天下苦于他的徭役就起来造反,骊山的坟墓还没有建成,周章就率领百万大军来到了。项羽烧掉了他的宫室以及营造的楼宇,以前的坟墓都被发掘了。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至今,埋葬的礼节没有比秦始皇隆重的了,几年之间,在外遭受了项羽的灾祸,在内遭受了牧人的灾祸,难道不悲哀吗?所以品德越高的人越薄葬,智慧越高的人越不重视葬礼。没有德行与智慧的人,越崇尚厚葬,坟墓越高,宫室庙宇越华丽,他们的坟墓也越被发掘得快。从这点看来,明显与隐晦的效果,薄葬与厚葬的吉凶,已经很明白了。
陛下登上皇位,亲身倡导节俭,开始营造初陵,它的规模简单而小,天下的人没有不说您圣贤明智的。等到迁到昌陵,就增加坟墓的高度,积土成山,发掘百姓的坟墓,积累起来有几万,营造城邑,计算着日期十分急促,费去的金钱成百上万:死亡的人在九泉之下怨恨,活着的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动了阴阳两界,加上荒年,死亡的和流离失所的有十多万人,我非常怜悯他们。陛下仁慈的美德很深厚,聪慧明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崇尚汉家和刘氏的美德,光辉超过五帝、三王,却只是与暴秦乱君比谁更奢侈,比谁的坟墓更高,违背了贤明智慧的心,忘记了万世的安定,我私下里替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秦始皇增高山陵,实行厚葬,因为奢侈产生了祸害,值得引以为戒。初陵的规模,应该遵从大臣们的意见,来平息大家的怨气。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哪个名家?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哪个名家?
朋友问我这些,我答不出,唯有请教大家!
zy95431年前1
魔代王妃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不要太深奥我不懂
myqiling1年前1
随天如缘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76.2%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song44441年前1
紫云照碧玉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苏轼《稼说(送张琥)》: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
1.博观:指看大量的书,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2.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力量;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释放.多多积蓄,慢慢释放.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3.两句话的意思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博观而约取”的下一句是什么苏轼的《稼说送张琥》
logan1131年前1
al6198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0.9%
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这句诗什么意思
平凡快乐地生活1年前1
游子的内心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沉没自我1年前1
LZ飞板砖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广泛地观察、观览然后取其要领;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的意思是什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的意思是什么?
最好是逐字翻译
礼物sr1年前2
dybj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出自:《稼说送张琥》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其实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总的意思就是指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