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的写作背景鲁迅的文章《灯下漫笔》的写作背景

ptafeng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Adam111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写作背景
一.时代特征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楚;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在这篇课文中,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酷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在专制暴政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前一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后一时代,是天下暂时太平的时代.中国社会,就在这“一治一乱”中因循反复,老百姓则在这两种时代中挣扎浮沉.这一结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偏激,却如此深刻,你不得不惊叹.我们看到,鲁迅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使之无处藏身;鲁迅又挥起投枪,挖出了他们的祖坟,让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幽灵,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他们无处逃遁.鲁迅的论断,让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信箱作推理依据,言之凿凿,你不得不信服.鲁迅在作品中写道,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乱”多“治”少,社会“乱”时,官兵到,百姓被掠杀,强盗到,照样被掠杀;社会“治”时,百姓服役纳粮,盼望着这样的奴隶生活不被剥夺.可惜,这奴隶规则总是被一些人“撕得粉碎”,老百姓于是又陷入“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命运.翻开中国历史,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二.背景资料

资料一: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所控制的北京政府.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袁世凯任大总统(有83天称皇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至1917年7月张勋复辟.1917年8月至1918年由冯国璋任总统.1918年9月至1922年6月徐世昌任总统.1922年6月至1923年6月黎元洪任总统.1923年10月至1924年11月曹锟任总统.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段琪瑞任临时政府执政.段琪棋瑞下台后,北洋政府处于混乱状态.1926年12月,张作霖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张与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北洋政府垮台.
资料二:善后大借款:1913年袁世凯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消灭国民党控制的南方各省势力,以办理“善后”为名,指派国务总理赵秉钧为全权代表,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借款.4月26日,未经国会同意,与银行团代表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八四实交,年息5厘;以盐税、海关税等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万英镑.合同规定盐税的征收要聘外国人协助管理,从此盐税被外国人控制.
资料三:蔡锷:(1882—1916),中国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学习,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兵,失败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4年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极负时誉.1911年升云南新军三十七协统,与同盟会革命党人多作联络.武昌起义爆发后,于10月30日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继尧任贵州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到北京,暗加监视.1915年与梁启超暗中策划反对袁世凯称帝,以赴津治病为名,化装逃出北京,转道日本,径达昆明.12月25日,与唐继尧、李烈钧等组织护国军讨袁,任第一军司令,率军入川,与袁军
曹锟 、张敬尧等部在泸州、纳溪一带激战累月,屡获胜利.倒袁后,任四川督军兼军长.因艰苦转战,积劳成疾,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灵柩运回上海疆 ,“执绋万人,举国摧痛”.以国葬葬于岳麓山.孙中山致送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把他比作东汉的班超和马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有《蔡锷集》、《蔡松坡集》.
在护国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纷纷宣告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3月22日取消帝制,于6月6日忧惧病死.83天的皇帝梦结束.
资料四、鲁迅与各派的斗争:
与学衡派的斗争:学衡派以一九二二年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代表人是胡先 、梅光迪、吴宓等留学外国的洋绅士.主张摭拾一些西洋古典,极力为“国粹”和文言文涂脂抹粉,反对白话文与文学革命.在政治上突出表现在对马列主义的攻击.鲁迅给学衡派致命的打击.在《估学衡》一文中,鲁迅有力地揭穿了学衡派的倡明国粹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指出他们这般人思想空虚,不学无术,虽言必国粹,却连文言也写不通.鲁迅说:“诸公抨出新文化而张旧学问,倘不自矛盾,倒也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深刻的揭露,使“学衡”派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
与“复古”派即“甲寅”派的斗争:主要代表是北洋军阀的司法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主张复古主义,提倡读经救国,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禁止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禁止学生用白话文写文章,并明文规定小学四年级以上要“读经”,企图凭借权力,推行复古主张,阻挡新文学运动的开展.鲁迅指出:“甲寅派”提倡“读经救国”是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一些种把戏,甲寅派不过是一些“连成语都用不清楚的”纸老虎,他们向新文学进攻,不过是为旧制度唱歌挽歌,是封建势力的垂死挣扎而已.
这场斗争,不仅是在文化思想战线上反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斗争,而且是一场捍卫马列主义的斗争,一场争夺青年的阵营的斗争.
1年前

相关推荐

西湖漫笔 作者写了哪几种绿?重点介绍了哪两处绿?请你简要地把作者重点介绍的两处绿的特点写下来.
youbin8681年前1
aipweb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1%
写灵隐的绿,绿的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写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
西湖漫笔 (急!)西湖漫笔中作者写了哪几处绿,重点讲了那两处绿?简要的把这重点介绍的两处绿的特点写出来.
雨燕之翼1年前3
传说5599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散文常须写景.写景难,难就难在一方面要写得逼真如画,达到“写景需曲肖此景”(清·施补华《岘佣说诗》)的境地;另一方面,又不能写得太实在,太实在了则成呆板,神韵全无.应力求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西湖漫笔 不要宗璞的~
小汐子1年前1
沧海云雨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91.7%
答案:(1)《西湖漫笔》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从整体写出了西湖绿的特点,还选取了苏堤、花港观鱼等进行了点的描写.“绿”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变化.(2分)《西》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又譬如写:“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文字极为简约,却传神尽意.(2分)《西》融情于景,将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如“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2)《绿》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绿》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绿.通过描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绿”的不够恰到好处来突出梅雨潭“绿”的美丽.(2分)《绿》采用了第二人称来写,用“你”来称呼梅雨潭的“绿”,拉近了与梅雨潭的“绿”的距离,便于抒发对其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分)《绿》情景结合,既有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又有直接抒发对梅雨潭的“绿”的感情.(2分)《绿》描写梅雨潭的“绿”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有通过描写别的地方“绿”来衬托梅雨潭的“绿”,又有对梅雨潭的“绿”的直接描写.(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解析:所谓“点睛”之词,是指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鉴赏术语(加点词语).缺乏术语,即使有对相关语段的分析解读,也会如群龙无首一般,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鉴赏也不可能得分.因此,我们应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比如:要求回答“某一句话的作用”这类题,如问的是结构方面的作用,可考虑是否该用“承上启下”、“过渡”、“首尾呼应”等关键词语加上自己的话;如果是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可考虑“强化”“升华”“画龙点睛”等词语;如果是情节方面的话,简短的一个故事之类的则要考虑“铺垫(伏笔,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悬念”“反差(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之类)”等词语,若是神话传说则要考虑是不是要增强文章的神秘色彩等等;如果涉及到修辞方面的作用,可以想到对比,夸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而写作手法的作用则要考虑更多,因为具体的材料不同,要考虑的也要很多,这些可参考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寓褒于贬等等
灯下漫笔感受到鲁迅的哪些伟大
爱xx51年前1
akangg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仁爱与宽厚,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漫笔,其实你也知道 作文
zhangjq871年前1
kitty_m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漫笔,其实你也知道我总是在问这个问题:这个世界真的是在以一个早已固定的模式来发展变化的吗?面对那些我们可恶甚至可恨的事我们就这样任其来脑怒自己吗?曾经的鲁迅告诉我们很多,随着岁月的长河而渐渐干涸。但我...
西湖漫笔 不要宗璞的~
a-zhuo1年前1
ELIZABETHY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答案:(1)《西湖漫笔》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从整体写出了西湖绿的特点,还选取了苏堤、花港观鱼等进行了点的描写.“绿”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变化.(2分)《西》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又譬如写:“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文字极为简约,却传神尽意.(2分)《西》融情于景,将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如“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2)《绿》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绿》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绿.通过描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绿”的不够恰到好处来突出梅雨潭“绿”的美丽.(2分)《绿》采用了第二人称来写,用“你”来称呼梅雨潭的“绿”,拉近了与梅雨潭的“绿”的距离,便于抒发对其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分)《绿》情景结合,既有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又有直接抒发对梅雨潭的“绿”的感情.(2分)《绿》描写梅雨潭的“绿”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有通过描写别的地方“绿”来衬托梅雨潭的“绿”,又有对梅雨潭的“绿”的直接描写.(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解析:所谓“点睛”之词,是指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鉴赏术语(加点词语).缺乏术语,即使有对相关语段的分析解读,也会如群龙无首一般,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鉴赏也不可能得分.因此,我们应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比如:要求回答“某一句话的作用”这类题,如问的是结构方面的作用,可考虑是否该用“承上启下”、“过渡”、“首尾呼应”等关键词语加上自己的话;如果是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可考虑“强化”“升华”“画龙点睛”等词语;如果是情节方面的话,简短的一个故事之类的则要考虑“铺垫(伏笔,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悬念”“反差(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之类)”等词语,若是神话传说则要考虑是不是要增强文章的神秘色彩等等;如果涉及到修辞方面的作用,可以想到对比,夸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而写作手法的作用则要考虑更多,因为具体的材料不同,要考虑的也要很多,这些可参考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寓褒于贬等等
西湖漫笔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两处绿?这两处绿有什么特点?
群宝贝1年前1
qiqiboa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2.6%
.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
.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
两地绿的特点.写
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
;而
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
.(
: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
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
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心绪漫笔 作文
爱在沉默1年前1
ningbo_unitech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0%
一直都相信,在心灵世界的最深处,有一片属于我的净土,那儿芳草斜阳,青山绿水。 ̄ ̄题记一伤心的离别仿佛这眼前的别离,令人心碎。西斜的白日,也因这份愁绪而越发惨淡。对春吟诗,挥鞭东指,天涯路漫漫!那马前缤纷的落花并非没有感情,它们化作春泥,更把花儿养护爱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常人眼中,花落分明是美的毁灭,作者为何可以把落红化作春泥,喻为美的涅??和再生?难道化作春泥,花儿心甘情愿?一阵微风吹过,水面荡起层层褶皱??眉头深锁!二我愿化为一阵清风,安抚每个受伤的心灵;我愿化为一泓清泉,滋润每寸贫瘠的土地;我愿化为一只小鸟,舞出最完美的弧线;我愿化为一轮明月,试问“天若有情……!”好想独自漫步在雪海中,感受那彻骨的冰霜;好想策马奔腾在草原上,释放人世的堂皇;好想翻飞翱翔在风雨中,寻找阳光下的彩虹;好想孤身栖息在大漠里,体会钢铁如何炼成!梦,永远是一串省略号,人的意愿永无止境,没有人能给得起最低的承诺。但提昂空是蓝的,大海是蓝的,我的心,最清澈!它很容易满足,只要世界还有蓝色!三落叶飘零,是否依旧需憧憬?面对人世的纷纷扰扰,“此时无声胜有声。”突然很奇怪,当初决意遁入空门的人们,是如何斩断那满身的牵牵绊绊的?没有亘古不变的真理,世事变迁,日新月异。总有一天,清风会借来天使的翅膀,把所有的痛苦,带出这浮浮沉沉的俗世凡间,也许会有人说“痛苦可以磨练人的毅力,艰难是成功的阶梯,”但谁愿用一生的时间来成就一个完美的自己呢?四自懂事起,仿佛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愫鞭策我无法祛思索,小小的一件事可以触动我的心灵。无疑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不曾在现实生活中驻足,整天沉溺于自己编织的梦中,无所谓?煤臀遥?喾晔窃担∠嗍妒窃担∠嘀?窃担∠嘞Ц?窃担?/div
西湖漫笔宗璞的阅读答案
西门紫轩1年前2
xwqgis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72.7%
西湖漫笔(节选)
宗璞
①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
②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芬奇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注】,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③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④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⑤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一个字──“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琮,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⑥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⑦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⑧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⑨西湖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注】即《蒙娜丽莎》.
19.作者写的是西湖,为什么文章开头却从《永远的微笑》写起?(4分)
20.结合文意,分析文章结尾“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一句的具体含义和作用.(5分)
21.阅读下面朱自清的散文《绿》中对梅雨潭“绿”的描写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梅雨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西湖漫笔》第⑤段至第⑧段详细描写了西湖的“绿”,与《绿》的选段进行比较,你认为哪个描写更好,并简要说明原因.
(1)《西湖漫笔》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从整体写出了西湖绿的特点,还选取了苏堤、花港观鱼等进行了点的描写.“绿”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变化.(2分)《西》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又譬如写:“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文字极为简约,却传神尽意.(2分)《西》融情于景,将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如“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2)《绿》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绿》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绿.通过描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绿”的不够恰到好处来突出梅雨潭“绿”的美丽.(2分)《绿》采用了第二人称来写,用“你”来称呼梅雨潭的“绿”,拉近了与梅雨潭的“绿”的距离,便于抒发对其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分)《绿》情景结合,既有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又有直接抒发对梅雨潭的“绿”的感情.(2分)《绿》描写梅雨潭的“绿”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有通过描写别的地方“绿”来衬托梅雨潭的“绿”,又有对梅雨潭的“绿”的直接描写.(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西湖漫笔节选 阅读答案①用横线画出描写“绿”的颜色的词语,并说说西湖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搞搞震san1年前1
紫心玲珑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1.7%
橄榄绿
西湖漫笔答案结合文意,分析文章结尾"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一句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mars1571年前1
晴天的故事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这热闹”指的是人们在西湖嬉戏游玩的活泼热闹.(1分)苏词“倾城随太守”热闹的是射猎取乐的达官显宦们,今天热闹的都是普通百姓.时代不同了,这种“热闹”的意义也迥然不同,所以说“更千百倍地有意思”.(2分)对深化作品赞美祖国河山和发展的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
西湖漫笔阅读答案(小学生)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
西湖漫笔阅读答案(小学生)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问题:
1.短文是围绕( )来叙述和描写的。
2.短文重点写了( )这个景点树身上的( )
3.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排比句,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
4.为什么“这种苔绿”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坚韧不拔”
天策府箭童1年前1
胖灌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苏堤树身的绿苏堤;青苔
3.”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4.西湖的青苔生机勃勃,具有茁壮的生命力,存在历史很长(联系下文“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给人一种生机勃发,坚韧不拔的感觉。
漫笔,其实你也知道 作文
crbaby1年前1
泰阳银证通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漫笔,其实你也知道我总是在问这个问题:这个世界真的是在以一个早已固定的模式来发展变化的吗?面对那些我们可恶甚至可恨的事我们就这样任其来脑怒自己吗?曾经的鲁迅告诉我们很多,随着岁月的长河而渐渐干涸。但我不会悲哀……。。身边有许多事总是这样,一桶刚刚打好的水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就溅在地上,不知是它不忍我付出这么多的汗水,用几倍甚至几百千倍的来还我。我只知道我不需要,换句话说应该是恨它这样。就这样,我的一生必定将要阻止它的重演。我知道它明明就是因为桶有问题或者是跑的太快而造成的,但有些人就喜欢强言欢笑。只是认为我现在需要它,它就是上帝。不知道它有什么魅力,让所有的人都变的更像“人”了。我不忍目睹,那似乎就所谓的过日子吧。我是一个没有一个好桶的挑水者,更别说还在那上面去装饰,只是单薄的桶片所组成的,是只被我叫成桶的东西去取水,以滴来记,也可能没有。我没中止我的活动,我在学拾荒者,我在积累,在有时不见一个人影的森林捡被砍伐树木的碎片,我看到刚才有好多的桶形成,他们可以取好多的水。我塌实,我安逸……我只是以自己所拥有的容量来获得相应的水。什么时候“他”告诉我,我也会有机会,用自己的桶去盛自己的水。现在什么事都有,什么偷鸡摸狗,为钱去做一些难以启齿的事,生活在这个年代里,钱这个不知所为何物的东西似乎分明就已经主宰了我们的生活,我不想说这个“我们”,所以在奋斗,默默的我牵着所有人的手,跟他们说:“我们走吧,离开这里,丢掉不属于我们的桶,哪怕我们要用手去舀,也只要我们那一滴。”有些事看在眼里是有点感伤:一个双肢残缺的人在大街上乞讨,一个老人在深巷中向外面张望,渴望看到巷外未被遮住的阳光,或许成群接队的修楼漏水的湖南人,在音乐的陶冶下,极其渴望让自己变成超人,去把自己的“水”送给他们,此刻的我脸上洋溢着似骄阳的笑容,皱起的脸纹如春天的小河,但悠远过后,只是一阵阵辛酸…。。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有些人的水桶现在的确是大容量,并且还有相应的花纹,我会感叹,不是有上帝吗?他在那里!以前,桶的主人和我们一样,碎桶片,但他的才略出人,想着我们那放置无用的森林,洋洋得意的抱着桶去取水,或许用自己的桶去接本以在老人苍老而凄凉桶里颤抖的水,还在张望有没有人看到,心想:便宜独我享。心中的怒火快燃烧了屁股下的木椅……你拥有的是你不该拥有的,你失去的是你不该失去的,若…一定是罪无可恕的。我不知道自己在这“无桶家族”里,我是否能够做到:………没有句号的追求,我会深刻在心底,只有我知道,也希望你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