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学试题,关于概念外延关系

jn00052022-10-04 11:39:540条回答

形式逻辑学试题,关于概念外延关系
题:鲁迅(a)是文学家(b)、思想家(c)、教育家(d).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老师说是bcd彼此交集,三个概念共同交集的区域中包含a.我不是很认同,我认为应该是bcd是三个***的概念彼此不交集,分别切单独与a有交集.我的想法是对的吗?如果我错了,有高手能给讲解一下让我名字为什么会错吗?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0条回复

相关推荐

跪求高手解答形式逻辑学试题,不及格不能毕业,请高手帮帮忙吧~!谢谢!
跪求高手解答形式逻辑学试题,不及格不能毕业,请高手帮帮忙吧~!谢谢!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目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H.杜鲁门说:“一些企业兴起了,一些企业衰败了,这就是市场,这就是文明
博弈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 ).
A、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B、普通逻辑学;
C、泛指思维的规律; D、特殊的理论、观点、方法.
2、“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它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引号中的话是( )说明“比喻”的.
A、从内涵; B、从外延;
c、先从内涵、后从外延; 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
3、“限制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把引号中的这句话作为定义看,是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以比喻代定义; D、同语反复.
4、下列依箭头所示,连续限制或连续概括正确的是( )
A、徐汇区公安局一上海市公安局一中国公安部;
B.公安干警一公务员一凡人;
C、亚洲一中国一江苏省;
D、优秀运动员一男运动员一运动员.
5、“依法行政不是消极行政.”引号里这个判断中s、P的周延情况是( )
A、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B、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C、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田园田园00011年前1
wendy1314520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正确答案:
1、A 解析:这里主要在阐述市场发展的一种规律
2、D 解析:外延是从数量上的,内涵是从性质或属性上来说的,所以是先外延后内涵
3、B 解析: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很多,把限制用来概括全部,定义过窄
4、B 解析:虽然不知道你的箭头往左还是往右,但不管往左还是往右,属于同一类型并且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的可比较概念,只有B,注意C不是,因为亚洲、中国、江苏他们并不是在概念上具有限制关系的,只是一个本身就是另一个的构成部分.
5、A 解析:全称否定命题,主项谓项均周延.
急求一道"形式逻辑学"的题解:某团队去西藏旅游,除了拉萨之外,还有6 个城市或景区可供选择,E市\F市\G湖\H山\I峰
急求一道"形式逻辑学"的题解:
某团队去西藏旅游,除了拉萨之外,还有6 个城市或景区可供选择,E市F市G湖H山I峰J湖.考虑时间经费高原环境人员身体状况等因素:
1G湖和J湖至少要去一处.
2如果不去E市或者不去F市,则不能去G湖游览.
3如果不去E市,也就不能去H山游览.
4只有越过I峰才能达到J湖.
如果由于气候的原应,这个团队不去I峰,以下那项一定为真?为什么?请写出推理过程.
A 该团队去E市和J湖游览,
B 该团队去E市而不去F市游览,
C 该团队去G湖和H山游览,
D 该团队去F市和G湖游览
E 该团队去E市和H山游览
liu1992811年前2
大漠浪子6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1.8%
设去G湖为p 去J湖为q 去E市为r 去F市为s 去H山为t 去峰为u
则1234四个条件可以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下:
1、p∨q
2、(-r∨-s)→-q
3、-r→-t
4、q→u
因为不去峰 所以u为假
因为u假,由4可知q假;由q假,由1可知p真;(由此可以排除A)
做题到这里需要把2这个条件转化一下形式,求2的逆否命题(这样才能保证算出来的真值形式与原来相同),2相当于r∧s∧-q,因为q假,可知-q真,可知
r∧s真,可知r真 s真;由3得出,t不能确定真假.
总结一下,去G湖,不去J湖,去E市,去F市,不能决定去不去H山,不去峰
故选D
形式逻辑学的一点小问题我觉得所有事物都是相对概念,因为不是有个负概念吗?正概念都不是相对于负概念来说才是正概念吗?我举个
形式逻辑学的一点小问题
我觉得所有事物都是相对概念,因为不是有个负概念吗?正概念都不是相对于负概念来说才是正概念吗?
我举个例子吧!
"人"是绝对概念,他反应的是具有能制造并利用生产工具XXXXXXXXXX的性质的动物.但是我却认为他是相对概念;我是这样理解的,有“人”这个概念就有“非人”这个概念.人是相对于“非人”说的,因此我觉得“人“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我知道我错了,但我就是不明白.我觉得一切概念都可以是相对概念,因为任何概念都有一个负概念.
diandian341年前1
Angel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76.5%
人类认识事物,有一种方法叫【一分为二】方法,即中国文化的阴阳.这种方法,是用于互相之间的关系的,再次特别强调一下,互相之间的关系.
你(yu254739642)想说的,可能就是【一分为二】方法.
【问】:我知道我错了,但我就是不明白.我觉得一切概念都可以是相对概念,因为任何概念都有一个负概念.
【答】:这种互相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说明这个关系的两端是什么.
举例来说,"人"是绝对概念,人与非人是上面的关系,这种关系并没有说明:端点的“人”是什么
能搞清楚区别了吗?
1、互相之间的关系;
2、那个端点是什么
求助二道《形式逻辑学》题,急用,
求助二道《形式逻辑学》题,急用,
已知:A与B之间具有全异关系,B与C具有交叉关系.请分析A与C之间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出来.



2.运用真值表法解题:
现有A、B、C三个判断.问:能否同时肯定A和C,又否定B?
A:如果甲是医生,那么乙不是演员
B:甲不是医生
C:甲不是医生或者乙是演员
(提示:设p为“甲是医生”,q为“乙是演员”)
急速王子_yy1年前1
jiangshenwang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第一题:A和B全异,B和C交叉,那么A和C有三种可能关系:全异、交叉、A真包含于C.(图没法画,不过画图的思路是:先画A圈,再画B圈,二圈互不交叉,然后画一个与B交叉但与A互不交叉的C圈,这就是全异的情况;接下来把C圈扩大,使其与A圈交叉,便为交叉的情况;最后继续扩大C圈,使之把A圈全部包含,就是A真包含于C的情形.)
第二题:先把A、B、C三个判断符号化,于是有:
A:如果p,那么非q
B:非p
C:或者非p,或者q
现在如果同时肯定A和C,并且否定B(否定B即得p),那么由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由A和p,可推出非q.然后,根据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由C和p,可推出q.这就是说,如果同时肯定A和C,并且否定B,就能同时推出q和非q,而这是矛盾的.所以,不能同时肯定A和C,又否定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