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鸟这篇阅读主要说明了什么

dd给了左手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西贝东青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不能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更不能相信恶人.
在生活中,一定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1年前

相关推荐

牙签鸟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123xjq1年前1
jingyu_liu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所有的鸟兽都避开凶残的鳄鱼,只有这种小鸟却能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从不伤害这种小鸟,因为它需要小鸟的帮助.鳄鱼离水上岸后,张开大嘴,让这种小鸟飞到它的嘴里去吃水蛭等小动物,这使鳄鱼感到很舒服.”这种灰色的小鸟叫“燕千鸟”,又称“鳄鱼鸟”或“牙签鸟”,它在鳄鱼的“血盆大口”中寻觅水蛭、苍蝇和食物残屑;有时候,燕千鸟干脆在鳄鱼栖居地营巢,好像在为鳄鱼站岗放哨,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一哄而散,使鳄鱼猛醒过来,做好准备.正因为这样,鳄鱼和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虎雀和牙签鸟比胆大 作文
amanu1年前1
croyf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一天,两只小鸟相遇了,其中一只小鸟撅着尾巴说:“小东西,你认识我吗?我的胆子可大了。”另一只小鸟冷冷地说:“我不认识你,不过我的胆子也挺大,你一定知道我,我有一个令人害怕的名字,叫虎雀。”“我叫牙签鸟,你一定听说过我,奥!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燕千鸟。”突然,它们异口同声地说:“既然都胆大,那就一起来比试比试。”第二天,两只小鸟找来了乌鸦做裁判,牙签鸟带着大家来到大湖边,乌鸦问:“不是比胆大吗?来这儿干嘛?”牙签鸟笑了笑,飞向一只张着嘴的鳄鱼,飞进了鳄鱼的嘴里,它在这里啄啄,又在那里啄啄,乌鸦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可虎雀只是吐吐舌头说:“这有什么,我还在虎口中夺食呢!”它们又来到一只正在吃一只兔子的老虎身边,虎雀飞进虎口中,老虎闭上了嘴巴,乌鸦大叫:“太残忍了!太残忍了!”可牙签鸟却打了一个哈欠说:“没什么,它这是自找的。”它俩刚准备离开,虎雀又挺着沾着血的胸脯,打了一个饱嗝说:“吃得好饱,乌老哥,谁赢了?”“原来你们是这样比赛大胆呀。”乌鸦心想着,便进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乌鸦一锤定音:“今天的冠军是——谁都不是!”“什么?!”牙签鸟和虎雀跳了起来,乌鸦问虎雀:“你敢到鳄鱼嘴中夺食吗?”它又问牙签鸟:“你敢到老虎口中夺食吗?”两只小鸟吓得魂飞魄散,一头向树下栽去。石家庄市赞皇县北街小学三年级::安钊远
什么动物相辅相助如鳄鱼和牙签鸟
yt19751231年前4
孤城欣凌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在我们的地球上,生存着千万种形状各异动的物,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有的“杀机”腾腾,不共戴天;有的则互为友邦,相得益彰,甚至共栖生活,至死与共,永不分离.
印度有一种体壮力大勇猛无比的犀牛,但眼小近视,生活很不便.恰好有一种叫牛鹭的小鸟,也叫剔食鸟,专门“伺候”犀牛,停在它的身上,啄食犀牛皮肤内藏着的寄生虫,这样既填饱了自己的肚子,又清洁了犀牛的身躯.
  浅水里一种叫隐鱼的小鱼,当受侵犯无处藏身时,就依附在海参身上排便,躲过追杀海参也从其排泄物中得到食物,两全其美.
  野山羊与火鸡结成“好友”,彼此受益.野山羊在离火鸡不远之处休息,机灵的火鸡充当着野山羊警卫员.冬天大雪封山绝粮之际,野山羊用蹄子拨雪寻食,火鸡乘机共餐.
  动物的共生现象启迪人们,在驯养野生动物时,可充利用它们之间的共生现象,趋利避害,以获得少投入、多产出的好效益.
为什么称牙签鸟为牙签鸟用自己的话概括
肖无盐1年前2
liza0820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1.3%
因为他的习惯是从鄂鱼嘴里找残羹,就象咱们用牙签踢牙一样找牙缝中的食物,所以叫牙签鸟
《牙签鸟的花言巧语》中其他鸟儿是怎么醒悟的?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da0301年前2
谁见扬花入汉宫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它们看见一只小花雀刚飞进鳄鱼的嘴里,就被它“叭”地一口吞进肚子里.
生物之间的互助关系(例子)比如牙签鸟和鳄鱼
637492441年前1
车靖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根瘤菌(root nodule bacteria)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根瘤菌进入这些宿主细胞后被一层膜套包围,有些菌在膜套内能继续繁殖,大量增加根瘤内的根瘤菌数,以后停止增殖,成为成熟的类菌体;宿主细胞与根瘤菌共同合成豆血红蛋白,分布在膜套内外,作为氧的载体,调节膜套内外的氧量.类菌体执行固氮功能,将分子氮还原成NH3,分泌至根瘤细胞内,并合成酰胺类或酰尿类化合物,输出根瘤,由根的传导组织运输至宿主地上部分供利用.与宿主的共生关系是宿主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碳源和能源以及其他必需营养,而根瘤菌则为宿主提供氮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