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举十岁(1)在语段中找出一个表示“很”的意思的字(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反驳陈韪的(3)文中表现了孔文举少年时的

海南D海南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孔文举十岁
(1)在语段中找出一个表示“很”的意思的字
(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反驳陈韪的
(3)文中表现了孔文举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lovegreenery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顺水推舟
聪明机智
1年前

相关推荐

孔文举是个怎么样的孩子?请简要概括.
想见时难别易难1年前1
6629525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孔文举就是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中文名:孔融
别名:孔文举,神童
民族:汉族
出生地:鲁国(今山东曲阜)
出生日期:公元153年
逝世日期:公元208年
职业:文学家
先祖:孔子
事迹:孔融让梨
荣誉:“建安七子”之首
刚直不阿
孔融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开始步入仕途,负责弹劾贪污官僚.河南尹何进迁为大将军,司徒杨赐派孔融前往祝贺,却被挡在门外,即时留下弹劾状辞职.何进十分生气,私自派遣剑客欲追杀孔融.不料剑客却对何进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何进忌惮其名聱,辟举为侍御史,因与中丞赵舍不和,孔融再次辞官.何进再辟举为司空掾,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升迁为虎贲中郎将.后董卓总揽朝政后,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与之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转任其为议郎,随后又将孔融派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北海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起兵讲武,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转移保朱虚县.后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后被管亥所围,遣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受宠若惊,立即发兵解围.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而孔融知绍、操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北海国的左丞祖者劝孔融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杀之.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击北海,城被攻陷后孔融逃往东山,妻儿为袁谭所虏获.
不屈权臣
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此举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建安文采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 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行》(《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孔文举是用什么方法让陈韪作茧自缚的?
总部19871年前1
枫丹雅竹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孔文举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u ji).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古文翻译“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古文翻译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ii的旧ii1年前2
xunluo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5%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白天父亲睡觉,小的到床头偷酒喝,大的问道:‘为什么不拜?’回答说:‘偷(本来就是无礼的),哪能行礼啊!’”
“孔融(因罪)被收监,家里家外的人都十分惊惶恐怖。那个时候孔融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玩琢钉游戏,一点没有急迫的表情。孔融对缉捕的差官说:‘犯罪只限于自身,两个孩子能不能得到宽恕?’儿子徐进说:‘您看到过倾覆的鸟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
古文解释《小儿盗酒》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
古文解释《小儿盗酒》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Luciffer131年前1
heryb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孔文举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刘艳1年前1
y遥忘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这句话就是孔融【孔文举】说的,不复制百度,大概给你说说.
说有一天名士李膺开宴会,不是名流世交不让进,孔融以先祖是孔子和李膺先祖是老子,两家世交为由进去了.此时有个叫陈韪的太中大夫来晚了,听见别人的转述后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好】孔融反驳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想必这位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后来李膺夸他:高明比为伟器.孔融说白了就说骂陈韪现在庸碌,没有小时候聪明,长残了.
1从文中看你认为孔文举少年时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孔融采用什么方式辩驳陈伟
ll321年前1
sdj18227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聪明机智,有自尊有骨气.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讽+隐语.
解释:孔融冒称“李府君亲”得以被门吏引入,表现机智;以年少无名之小童,面对李元礼的“大未必佳”的这种带有嘲讽的言语,敢于反讽,是骨气.孔融不直接说李元礼“大未必佳”,而婉转说其“小时了了”,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表面是赞扬,其实是讽刺,若李元礼坚持“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说法,就是承认自己现在“大未必佳”,如果他说自己现在“佳”,那么他就得承认自己小时候并不“了了”,这是一个双难选择,无论选哪个,最后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孔文举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O筆1年前1
330204727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世说新语两则--1.孔文举.2.王子猷.
世说新语两则--1.孔文举.2.王子猷.
教教
真ww生1年前1
看海飘飘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英语翻译1.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2.“孔文举”是指谁?哪个朝代的人?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还有什么?3.“小时了了,4.孔
英语翻译
1.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2.“孔文举”是指谁?哪个朝代的人?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还有什么?
3.“小时了了,
4.孔文举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峰上峰1年前1
happy777777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1.因此我和您累世都是好交情
2.孔融,汉末大名士,有“孔融让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等故事
3.年龄小虽然聪明,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4.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英语翻译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翻译: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踖
英语翻译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翻译: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
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踖”的原因是什么?
我明天要交的,有人今晚答出来加高分!
zz杨神精1年前2
灰灰狗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译为:别人把他的话告诉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典出《世说新语》
孔融,字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归谬法.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是什么意思?“人以其语语之”是什么意思?孔文举说:“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是什么意思?“人以其语语之”是什么意思?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是什么原因让陈韪感到“大踧踖”?
agendan1年前1
在地飞龙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改自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的故事.
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
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孔文举是孔融吗?
renfengli20051年前2
曾经漂浮不定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5%
是,怎么不是啊?..孔融(152--208)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曲阜)人 .孔子20世孙.少有异才,闻名乡里,四岁让梨流传千古.至司徒府任职,检举贪浊不讳.举为侍御史.后为中军侯、虎贲中郎将.黄巾军起义,被举为北海相,时称孔北海,与义军相敌.196年为袁谭所败.又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因触怒曹操被杀.恃才负气,善诗文,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辑有《孔北海集》.
《徐孺子》和《孔文举有二子》中的“徐孺子”和孔文举的小儿子的答话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徐孺子》和《孔文举有二子》中的“徐孺子”和孔文举的小儿子的答话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徐孺子》: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者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急用!
众的矢之1年前1
dvibq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故事主要意思是:
徐孺子(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巧妙之处
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小时了了文言文中孔文举的聪慧过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LARA61年前4
设计不只是vv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原话: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翻译: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1从文中看你认为孔文举少年时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
无助的天1年前1
tequila-boom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性格 机智 果断 (2)孔文举反问陈 你小时候肯定很聪明罗 用来讽刺陈现在没有出息
孔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踖”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第一隐1年前1
阿弥陀佛55443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改自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的故事.
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
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言文 孔文举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文言文 孔文举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翻译一遍.
群粽之tt一1年前1
牛小鬼鬼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手足无措,忐忑不安.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英语翻译1.诣门者 2.君与仆有何亲 3.莫不奇之 这个故事表现了孔融什么样的才能?孔文举与李元礼是否有亲戚关系?你是如
英语翻译
1.诣门者
2.君与仆有何亲
3.莫不奇之
这个故事表现了孔融什么样的才能?
孔文举与李元礼是否有亲戚关系?你是如何判断的?
静轩孤月1年前1
007_008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诣:到……去
仆:我,表谦称.
奇:对……感到奇怪
孔融的辩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是.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说明孔融以累世通家之好为名,说自己与李元礼有亲戚关系,可见其聪明.其实不是真正的亲戚.
英语翻译1.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英语翻译
1.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2.《言语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______】琢钉戏,了【______】无遽【______】容.融谓使者曰:“冀【______】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______】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______】亦收至.
ps:第二段只有空格填一下就可以了.下同.
3.《言语8》:祢衡②被魏武谪【zhé 贬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fú 同“桴”,鼓槌】为《渔阳掺挝【càn zhuā】》,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③,不能发明王之梦④.”魏武惭而赦【______】之.
澳洲牧羊女1年前2
榷78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2.【注释】
1.故:仍然,依旧
2.了:完全
3.遽(jù):恐惧.
4.冀:希望
5.全:保全
6.寻:不久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 "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 "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3.
赦:赦免
【译文】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为鼓吏,正月十五试鼓,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挝》,鼓声深沉,有金石之声,满座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激发明君的思贤之梦.”魏武帝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孔融是用怎样方式来反驳陈韪的?
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孔融是用怎样方式来反驳陈韪的?
超急的!
想gg买房子1年前1
王启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因为之前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么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就是说陈韪大未必佳
方法可能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小儿盗酒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这
小儿盗酒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这首古文的停顿记号是怎么样的?
KidultZ1年前1
zhifeiji1983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78.6%
百度hi上告诉你!绝对正确!
文言文回答:写出文中表现孔文举了了的句子
文言文回答:写出文中表现孔文举了了的句子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大白天的萤火虫1年前1
zhangbiao1013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1、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3、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小时了了》的阅读问题对下面加()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
《小时了了》的阅读问题
对下面加()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医生】
愤怒事实1年前2
buttlust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D 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这个是个官名,不是医生 .
古皇宫专用医生叫做御医
《徐孺子》和《孔文举有二子》中的“徐孺子”和孔文举的小儿子的答话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徐孺子》和《孔文举有二子》中的“徐孺子”和孔文举的小儿子的答话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徐孺子》: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者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急用!
baller8310211年前1
旅行的心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75%
故事主要意思是:
徐孺子(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巧妙之处
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阅读《小时了了》,回答问题:1.从文中看,你认为孔文举少年时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小时了了》,回答问题:
1.从文中看,你认为孔文举少年时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融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点!快!
czq197706041年前1
梦醒后在天堂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陈韪现在"不佳",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小时了了 (1)孔文举与李元礼真的有亲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的?(2)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的原因,用自己的话
oo是为oo叹气1年前1
Suny_uu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结合文章分析孔文举\陈韪和李元礼的人物形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雪花溶1年前1
啊唔加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7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里面的“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话外之意是什么意思,由此看来,孔文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wy_bvb091年前1
晶莹的白雪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猜想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了”.
了了,在此句中的意思为“聪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不是这句话?
此人本想打击一下孔文举,说小时候聪明的孩子长大后未必聪明,孔文举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反击过去,由此看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了?意思是说他现在很笨.
孔子举年十岁,写出表现孔文举了了的句子
markxima1年前1
zeros1977 共回答了31个问题 | 采纳率90.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踖的原因是什么
ss22号1年前1
晨露之光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小事了了,大未必佳”.改自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的故事.
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
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时了了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小时了了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aera-lf1年前1
zxc830213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韪的意思是说孔文举小的时候了不起,长大了未必就好.意在贬低孔文举.
而孔文举回答说“想来(韪)你小的时候,一定很了不起!”看似是夸赞韪,实质上是回应韪的话,意思是说韪小的时候很了不起,所以现在就很差劲.
这就是孔文举的聪明所在,极巧妙的回应了韪对他的贬低,也对韪进行还击,哈哈~高,
孔文举说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的言外之意是
孔文举说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的言外之意是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积极积极1年前3
chenyehua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你小时候很聪明,现在很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英语翻译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hustwuli1年前4
pp163avl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77.8%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阅读下题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听后,为什么“大踧踖”
myshow06191年前1
ruyanhuiyi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86.4%
因为陈韪开始对小孔融不以为然,说他现在聪明,长大未必聪明,孔融便借他的话,说他小时候肯定很聪明,暗示他现在不聪明,讽刺他的.
恳请采纳为“满意答案”.
英语翻译孔文举中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暝,门人忿然曰:“君责人太不以道,今暗若漆,何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得
英语翻译
孔文举中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暝,门人忿然曰:“君责人太不以道,今暗若漆,何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得火.”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
亦-恕1年前1
fjhxe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孔文举半夜突然发病,于是叫一个弟子升火.那一天晚上天黑无月,弟子生气地说:师父让人干活太不讲方法了,现在夜黑的跟漆一样,为什么不用火把照着我,让我找着升火的器具,然后再点着火啊.:文举听到后说:责怪人要用正当的理由啊
孔文举年十岁...这篇短文表现孔文举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峨眉飞雪1年前1
勇敢的武士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
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踖的原因是什么
pentiumIII1年前1
萍子_cc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言文《小时了了》:孔文举的聪慧过人具体表现在?
golden_song1年前1
chslm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山市》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远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的孔文举与《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元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夕阳比邻1年前1
bakerwm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的孔文举与《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元方共同特点:机智、聪明善于、能利用对方观点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