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尽水源的尽是什么词性可是书中是这么解释的: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我又猜测“尽”会不会是尽头的意思……

xieenjuan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风凉油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我想这里尽读四声应该是“完”的意思.
直译,林子到水的源头就没了.
意译,林子一直延伸到水的源头.
为动词
1年前

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小题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Jarod_bunny1年前1
mm464587265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小题1:C
小题2:A

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山峦为晴雪所洗
失忆的守望者1年前1
没有开始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______________
(2) 如外人:______________
(3)余人各复 至其家:______________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 若有光
b.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d.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勇士1年前1
无为无心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1)类(2)全,都(3)邀请(每词1分)
2.A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子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
林尽( )水源,它的省略词急呀
扬子江水1年前1
想你的麒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林尽于水源 意思是,在水的源头,树林消失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 。甫 行数里,见四七野禾苗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 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并且浣 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 (xún):确实。④浣:洗衣。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 (  )② 行数里(  )
2.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阡陌 交通_______________ 如外人_______________
③其丈夫 担粪灌园_______________④自 不如远甚也 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uliang07141年前1
亚历山德罗_帕托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1.①tiáo  ②fǔ
2.①互相通达  ②全  ③正 ,正在  ④遗憾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作。
5.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林尽水源”中“尽”是啥意思?
jy4031年前1
四谛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3.3%
"林尽水源"是个倒装句,它省略了介词"于".它应该是"林尽于水源".是地点状语后置句.可以解释为尽头.
填空补充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填空补充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阡陌交通,----------.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并怡然自乐.
nicling1年前1
丫丫9179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95.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豁然开朗”使人想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咖啡加香烟1年前1
你不爱的崽崽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 ^_^ )/~~拜拜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
(2) 如外人( )
(3)余人各复 至其家( )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仿佛 若有光
b.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d.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
答:
1w0dm1年前1
CSCC_L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8.9%
1.(1)类
(2)全,都
(3)邀请
2.A
3.(1)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黄发垂髻 ” “怡然自乐”重点词语翻译准确)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或 :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其中“所闻” 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可)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
《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这一段中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及状况怎样?
《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这一段中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及状况怎样?
要用自己的语言哦!
caiwei98831年前1
雨夜蒙蒙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桃花源人生活的环境很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他们的生活衣食无缺
他们所有的人生活的都很快乐(并怡然自乐)
这是我们班头说的,错了与我无关
%>_
桃花源记练习题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作者写这一景物描写的主要原应是什么?2在陆游诗中那两句也算恰好体现了“林尽水源
桃花源记练习题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作者写这一景物描写的主要原应是什么?
2在陆游诗中那两句也算恰好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级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问,皆叹惋”简要回答村人“叹惋”什么?
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解
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服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是寻向所致,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写高尚人士寻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有什么作用?
7、本文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chengcguang1年前1
jishudiyi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1.忘路之远近 体现作者为什么会欲穷其林
2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外面的世界满受战争的困扰,为此而叹惋
4怕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安宁的生活
5暗示读者桃花源本身就是虚拟的景色,肯定找不着
6同5
7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用"|"画出停顿
lantao_98551年前1
qlj032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阡陌 交通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3)便 还家()(4)不 为外人道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分)
lilili551年前1
cqjasonma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87%
小题1:(1)交错相通 (2)类(3) 通“邀”,邀请 (4)值得
小题1:(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小题1: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又如: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交通”的古今义,“要”的通假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乃、无论”等重点词语,有时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比如,本句就要补出“村中人”,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流畅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即可。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处理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初极/狭,才/通人
c.临/溪而渔
d.往/来而不绝者
2.在括号里补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 如外人      悉: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________
(3)行者休 树     于:________
(4)杂然而前 者    陈: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一词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一词,它们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思想突然得到启迪,“苍颜白发”则暗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语句错落有致,甲段重在写景,乙段重在写人;甲段实写,乙段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
6.甲段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成语来概括;乙段所透露出的作者的情趣,可用选段所在原文的一个广为流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7.同是仕途失意,陶渊明将***理想寄托于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欧阳修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你更赞同哪个的生活态度?为什么?如果你都不赞成,也请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ijin3371年前1
lxdong88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1.A
2.渔人 口
3.(1)全,都(2)类(3)在(4)摆放,陈设
4.(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2)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意对即可)
5.D
6.世外桃源(或“安居乐业”) 醉翁之意不在酒
7.“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见渔人, 大惊________________
(2) 无论 魏、晋。_________________
(3)率 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试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我们学过的《论语》中的一句话概括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kapri1年前1
maopufan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0.5%
1、(1)竟然(2)不要说(3)妻子和儿女;和外界隔绝的地方
2、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等
3、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4、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便舍船,从口如,初极狭,才通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便舍船,从口如,初极狭,才通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并怡然自乐.
2.君问恨期未有期,().(),().
3.(),().(),暂凭本酒长精神.
kugua1234561年前3
fuqi0007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无论
B.绝境问津
C.问讯间隔
D.交通妻子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便 还家   :_________
(2)欣然 往   :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秋立楼头1年前1
maidoudou999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1.D
2.(1)邀请 (2)计划;打算
3.(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4.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屋舍 俨然     
(2)鸡犬相  
(3) 来问讯:
(4)皆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 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
B.①问今 何世      ②由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 焉       ② 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      ②一箪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yxyyp1年前1
蓝莲花样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意思对即可
(1)整齐的样子
(2)听到
(3)都
(4)惊讶,惊奇
2.D
3.(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
(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4.B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字词的的含义。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如外人
③余人各复 至其家
(2)下面画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仿佛 若有光
B.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D.乃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3)译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索顶101年前1
冷静一点颠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①属:类 ②悉:都 ③延:邀请
(2)A
(3)“略”
(4)热情好客;不愿和平宁静的生活被外人打扰。 
在线求指导: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在线求指导: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邙山樵1年前1
tjdlx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92.9%
1、D
2、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
3、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阡陌 交通 :___________
②便 还家:___________
之哭也:___________
政猛于虎也: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anjr1年前1
velmat 共回答了27个问题 | 采纳率85.2%
1.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3.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词~林尽( )水源
liyichan121年前1
jinlijun_998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林尽于水源
意思是,在水的源头,树林消失了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阡陌 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___
(2)便 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
(3) 之哭也 子__________________
(4) 政猛于虎也 苛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一个字)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dd1361年前1
想你在梳理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1.(1)交错相通;(2)“要”同“邀”,邀请;(3)你;(4)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3.记述(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
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悲惨,更令人不堪忍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断,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断,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为文中划线句标出停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
(2)便 还家(   )
(3)不 为外人道(   )
(4)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1)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进人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5、回答问题: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面书生55661年前1
zhuiy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1)类 (2)通“邀”邀请 (3)值得 (4)与世隔绝的地方
3、(1)(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1)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2)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5、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中的“缘溪行”的“缘”字意思是:顺着,沿着与那后面的“林尽水源”是否矛盾?
《桃花源记》中的“缘溪行”的“缘”字意思是:顺着,沿着与那后面的“林尽水源”是否矛盾?
顺着溪流应该就是顺着溪水的流向嘛,那怎么会到了源头呢?
yoyoqlb1年前1
仙人掌中粉丝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缘溪行”的本意是指沿着小溪行走(划船),只是强调渔人是顺着溪流找到桃花源的,并不强调方向,所以与后面的“林尽水源”并不矛盾.
关于《桃花源记》的几个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关于《桃花源记》的几个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1.概括第2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夏天的一把火1年前1
316316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92.3%
1、第2自然段主要写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隐蔽和幽深.
2、在思想上,它表现了主题: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如此”是指代语,指上下文所说.渔人告诉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探个究竟,因此,渔人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况,还会说他在回来的路上做了标记的事.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
B、①遂与外人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
C、①此人一一为具 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以复
D、①停数日,辞
  ②鸣声上下,游人 而禽鸟乐也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的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
shuide90681年前1
juhao1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1、D
2、B
3、D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1)屋舍 俨然 ()(2)阡陌 交通 ()
(3) 请重法以禁之 ()(4)自 数年之后()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分)
A.问所从来,具答 B.民 所以为盗者
C.上哂 D.或请重法以禁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小题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 。(2分)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
WOLFSE41年前1
dlyyua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小题1:4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有的人(4)这或此
小题2:(3分)B
小题3:4分)(1)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小题4:(4分)赋繁役重(1分)官吏贪求(1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阡陌 交通 (   )
②便 还家(   )
③不 为外人道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s87329101年前1
韵酬月舞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值得
2.(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3.不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意对即可)
在《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 ,
鬼才alex1年前1
刘志能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85.7%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人.
桃花林走完就是水源,便看到一座山.
阅读下文(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阅读下文(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小题1:节选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 属。
小题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B.“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D.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102938721iww1年前1
oweing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小题1:东晋 陶渊明
小题2: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良、之、属)
小题3:B


小题1:
(一)(15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一)(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释词(2分)
俨然 ________________②便 还家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4分)
①阡陌 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穷其林 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 人阡陌交
C.便 船屋 俨然 D.渔人甚异 水陆草木
小题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3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英雄的风影1年前1
飞不出的林子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2.4%
小题1:①整齐的样子。 ②通“邀” ,邀请。
小题1: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小题1:A
小题1: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颖缤纷等等。
小题1: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古今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应结合句子理解。A中都是“想”,B初极狭,才 通 人:通过; 阡陌交 通 :相通;C、便 舍 船:离开;屋 舍 俨然 :房屋;D、渔人甚异 之 :指桃花林的美景;水陆草木 之 花:的。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成语,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源中人)问(渔人)今是何世,(源中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①阡陌 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 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erde1年前1
498322380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95.2%
1.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3.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
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选文   林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选文

  林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
①桑竹之 (   )
答之(   )
不知有汉(   )
④处处 之(   )
病终(   )
⑥便 还家(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中语去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桃花源生活之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说明是谁问谁答,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现象。试结合选文,在括号里补充出相应的成分。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使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成语“怡然自乐”,就出自此处。试结合选文,另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

罗裙3091年前1
恶善人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1.3%
1.①类 ②详细 ③竟然 ④作标记 ⑤不久 ⑥通“邀”,邀请
2.①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②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桃源 村人
5.借代,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词。
①屋舍 俨然 ________________  ②便 还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 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穷其林     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 人 阡陌交
C.便 船     屋 俨然
D.渔人甚异    水陆草木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宝221年前1
妮了 共回答了10个问题 | 采纳率80%
1.①整齐的样子。②通“邀”,邀请。
2.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A
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等等。
5.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意对即可)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阡陌 交通 :___________
②便 还家:____________
之哭也:_______________
政猛于虎也: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玉贝1年前1
wumeifangwmf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3、记叙(描写) 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 (选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桃花源记 (选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 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③屋舍 俨然
来问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朝五晚九的日子1年前1
bluesky1972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 ①通“邀”,邀请 ②与世隔绝的地方 ③整齐的样子 ④都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意思对即可)
3.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源中生活安宁/没有战乱/能安居乐业。
文言文阅读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文言文阅读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注释:①峨峨:高耸的样子。②洋洋:宽广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是加粗字的意思。
(1)善 伯牙 鼓琴(  )
      哉,峨峨兮若泰山(  )
(2)志  在高山(  )
     处处 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
(4)便 还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选段,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故事浓缩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甲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zoe1314999991年前1
泪满笑月圆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1.(1)善 善于,擅长
      好,好啊
  (2)志 志向,理想
      做好标记
  (3)与世隔绝的地方
  (4)通“邀”邀请
2.(1)(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意对即可)
3.知音。世外桃源;向往,追求一种没有战争,宁静祥和,安居乐业的生活。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释词.
①屋舍 俨然 ________________  ②便 还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 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穷其林     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 人 阡陌交
C.便 船     屋 俨然
D.渔人甚异    水陆草木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ihaoma371年前1
防蛀不磨损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75%
1.①整齐的样子.②通“邀”,邀请.
2.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A
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等等.
5.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拜托了各位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拜托了各位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
小虎静静1年前1
bbhw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1)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2)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3)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4)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2)壹:真是,实在。(3)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4)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林 水源②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小题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足 外人道也②吾从北方闻子
B.① 舅家见之②有妇人哭 墓者而哀
C.①夫子式 听之②人不知 不愠
D.①有良田美池桑竹 属②使子路问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爱过一条狗1年前1
woaidaring 共回答了9个问题 | 采纳率77.8%
小题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小题1:(2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2:(2分)①尽头,没有了,完了。②伤心、悲伤。
小题3: (2分)B
小题4:(2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你哭的那么悲伤,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小题5: (4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让人不堪忍受。(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默写课文。(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至“并怡然自乐。”
默写课文。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至“并怡然自乐。”



(2)朱自清《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至“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整首诗。


(4)
屋乌之爱 1年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119licheng 幼苗

共回答了21个问题采纳率:85.7% 举报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年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YULUCN.COM - 雨露学习互助 - 17 q. 0.056 s. - webmaster@yulucn.com
屋乌之爱1年前1
119licheng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1、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2、此中人语云 不足与外人道也同 3、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4、寻向所志 寻病
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1、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2、此中人语云 不足与外人道也同 3、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4、寻向所志 寻病终
人可何0011年前1
sfc1807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4 第一个寻 是 寻找,第二个是 不久 的意思
询问诗词填空请告诉我这些古诗词的题目,并告诉我应填充的内容.1.林尽山源,便得一山,_______,_______.便舍
询问诗词填空
请告诉我这些古诗词的题目,并告诉我应填充的内容.
1.林尽山源,便得一山,_______,_______.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_____.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阡陌交通,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
3.北山愚公长息曰:“_______,_______,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_______,_______;子又有子,子又有孙;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
5.《龟虽寿》全诗.
6.《相见欢》全诗.
可爱的uu1年前4
wwid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求详细解答:[甲] 林尽水源,便得
求详细解答:[甲] 林尽水源,便得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晏如 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尝)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性不解音,而畜 素琴一张,弦徽 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节选自《晋书》)
[注]①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②箪瓢:盛饭的容器.③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④畜:同“蓄”.⑤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划线词意思.
(1)屋舍 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
(2) 阡陌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 属 则抚而和
B. 亲朋好事 船背稍夷
C.或载酒肴 往 可远观 不可亵玩焉
D.令吾常醉 酒足矣 余常 土墙凹凸处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少 怀 高 尚 博 学 善 属 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展示的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与乙文所写的他的现实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乙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透出的陶渊明的生活情趣与甲文的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感受“_____________”(一个词)却是惊人的一致.

楼梯你上我下1年前1
夕夕草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 采纳率95.5%
1.(1)整齐的样子
(2)田间小路
2.D
3.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4. (1)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看见)一座山.
(2)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
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怡然自乐”或“并怡然自乐”
词类活用:1,林尽水源 尽2,渔人甚异之 异
词类活用:1,林尽水源 尽2,渔人甚异之 异
3,
装甲梅耶1年前2
Sunstonelyy 共回答了3个问题 | 采纳率
什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补上省略成分.
leafiwsu1年前1
qtwb01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85%
林尽(于)水源,(我)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我)便舍船,从口入.(洞口)初极狭,才通人.(我)复行数十步,(洞)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