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的翻译是什么

十年的爱情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若枭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起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女公子后来叫武姜的,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足先出,姜氏吓得要命,便取名“寤生”.
1年前

相关推荐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中于的词性,意义,用法
玄丽彬纷1年前1
李江燕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于:介词.
意思是“在”.
与处所名词组成介词短语,表示行为发生的处所.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武公取于申”的“于”什么意思?;“可矣,厚将得众”的“厚”什么意思?
titu20071年前1
sjy123_qwe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于,介词.跟后面的“申”,构成介宾短语,修辞前面的“娶”,可译为“在”“”在.中“”到“”自“”从“等等,此处可译为”在“.
厚,实力雄厚.
英语翻译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
英语翻译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
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及
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小k为君乔庆生1年前4
隋遇而安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
〔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大〕同“太”.
齐庄公,宋文公,晋景公,郑武公,楚平王合称春秋五霸,
清净心看世界1年前3
keflqe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还有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ǚ),越王勾践.
英语翻译周郑交质 隐公叁年 左传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
英语翻译
周郑交质 隐公叁年 左传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名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 之毛,苹蘩 藻之菜,筐 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 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 酌,昭忠信也.”
我的nn1年前1
爱情诺曼底123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译文:郑武公、郑庄公先后任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同时又兼用虢公,郑庄公为此抱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这回事.”于是周朝、郑国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到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想把国政全部交给虢公掌管.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有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结了仇恨.君子说:“心中没有诚信,交换人质也没有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交往,用制度加以约束,虽然不交换人质,谁能离间他们的关系呢?假如有诚信,即使山涧溪流中的草,蕨类水草这样的菜,竹筐铁锅这样的器物,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进献给王公,何况国君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制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交换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蘋》,《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