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毁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

soya782022-10-04 11:39:542条回答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毁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进何营缮?德素虞之.上恕,让房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房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 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
翻译
不逾中人:逾() 房玄龄等拜谢:谢()
何预君事:预()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臂()
从文中看出魏徽是怎么样的人?结合文章概括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2条回复
aaa8005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73.3%
超过 辞谢 预料 欣赏
正直 胆大
1年前
嘉和 共回答了3个问题 | 采纳率
逾(比不过)谢(谢谢)预(预料)臂(不知道)
1年前

相关推荐

以人为镜(14)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
以人为镜(14)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给羽葆鼓吹: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⑴上遣使者问讯( ) ⑵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
⑶悉辞不受 ( ) ⑷上思徵不已 ( )
2.用“/”标出下面句中朗读时的停顿(各一处).2
郑 文 贞 公 魏 征 寝 疾 ,上 遣 使 者 问 讯.
3.翻译下列句子4
⑴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⑵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4.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以人为镜阅读答案
CHINA张1年前1
0176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73.7%
 [原文]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 ,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1.⑴讯:问 ⑵复:又 ⑶辞:推辞 ⑷已:停止
2.郑 文贞 公 魏 征 /
寝 疾,上 / 遣 使 者 问 讯.
3.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他,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
⑵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
4.第一,派人问讯,赐以药饵;第二,派人留宿,闻其动静;第三,携太子探视,将公主嫁给其子;第四,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第五,望灵痛哭,亲撰碑文.
英语翻译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英语翻译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
往曹伏思乱.徵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
道遇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传送京师,徵与其副谋曰:“属有诏,宫府
旧人普原之.今复执送志安等,谁不自疑者?吾属虽往,人不信.”即贷而后闻.
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
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
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
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徵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
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徵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徵可
比.”帝曰:“徵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封者众,
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徵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其谤木之
遗乎!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
帝悦,皆劳遣之.
十七年,疾甚.徵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
以从其尚.帝亲问疾,
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后复与太子臻至徵第,徵加朝服,拖带.帝悲懑,拊之流涕,
问所欲.对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
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bjfanren1年前1
eastdodo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魏徵 (580 - 643 )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魏州曲城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一代良臣魏徵》原文: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毁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语上曰:
《一代良臣魏徵》原文: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毁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1.从文中找出两个词类活用的例子并解释
2.文中的魏徽和唐太宗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回答
雅凝1年前2
s_y_k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88.2%
语 名作动 说
中 名作动 终止
魏征:直言善谏 刚正不阿
太宗:虚怀纳谏 心胸开阔
魏徵为什么有时叫魏征
蠢蠢钝钝1年前1
乱悟空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现在都用征这个字吧
英语翻译最好有注释!“魏徵状貌不逾中人.上甚愧之”88偶!摆脱~重点是“房玄龄、高士廉遇少监少府窦德素于路.上甚愧之”一
英语翻译
最好有注释!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上甚愧之”
88偶!摆脱~
重点是“房玄龄、高士廉遇少监少府窦德素于路.上甚愧之”一段的翻译
3Q
alfredxjhu1年前1
58132180 共回答了2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英语翻译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
英语翻译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妖精7771年前1
亲爱的小豆豆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英语翻译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
英语翻译
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
野农1年前1
dutq5 共回答了25个问题 | 采纳率84%
太难了,估计只有找专业的翻译书去查找了.这些文章都有对照的,我看了下,自己能力不足,推荐你去查对照资料,关键词就用文章名加中英文对照: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一,中英文对照
英语翻译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
英语翻译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晚来秋121年前1
闹闹的猫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稿子的内容大致是这样.”我看了想:我怕是要想想自己(在这件事上面)做错了什么没有.你们这些公卿和侍臣们,要把(魏征的这份遗书)写在笏板上,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一定要上谏书劝止.
“魏徵,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的译文和注释,
妇科圣手CEO1年前1
书柜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94.1%
任贤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注】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②【擢】提拔,提升.③【雅】一向,向来.④【劳】抚慰.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氏,后来全家迁徙到相州的临黄.武德末年,官至太子洗马.他看见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便多次劝太子提早做打算.
太宗杀了隐太子后,召见魏征并责备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但魏征神情自若,答道:“皇太子若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后严肃起来,更加厚重地对待魏征,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魏征叫到寝室询问政务.魏征素有治国之道,性情耿直,敢于进谏.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因为碰上了明君而非常高兴,竭尽全力为太宗效劳.太宗抚慰他说:“你前前后后提的200多条建议,都合乎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如此尽职尽责,天下怎会如此安定!”
贞观三年,连续升官到秘书监,参与政事,有着深远的谋略,对治理国家有着很多重大的帮助.太宗曾经对他说:“你犯下的罪甚至比管仲射中公子小白衣带钩还要重,但我信任你却比齐桓公信任管仲还要多.近代君臣之间,有像我和你这样的吗?”
文言文(创业与守成孰难)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
文言文(创业与守成孰难)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③,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魏徵的话让我们联想到孟子的一句名言( , )
糖墩儿1年前3
xiaoga313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57.9%
为业秉公,做事一丝不苟;
做人善良,完成任务不做缺德事。
我这些简单但很朴素!
英语翻译1、今资送公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2、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
skyocean88881年前1
naivenumen 共回答了21个问题 | 采纳率85.7%
1.如今公主的陪送,比长公主多一倍,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今资送公主,倍于长公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2.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
英语翻译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
英语翻译
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徵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徵所为,促召之.徵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徵见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颋曰:“老儒常语耳!”徵不谢去.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绩尚为密守,徵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绩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徵,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smilingsry1年前1
飘过一只猪头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动乱,他扮作道士.武阳郡太守元宝藏发兵响应李密,任命魏征担任书信及檄文的起草工作.李密每当看到了宝藏的书信以后,就称赞写得非常好,又加上听说是魏征所写,急忙征召他.魏征进献十条计策来说服李密,都没有得到采用.王世充攻打洛口,魏征拜见长史郑頲说:"魏公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打胜仗,但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死伤将尽,而且府里没有余财,战胜敌人之后又没有封赏.由于这两点原因不能和他们作战.如果疏通护城河,加高城墙,天长日久,敌兵粮食耗尽以后自然会撤退,到时我军乘胜追击,这是取胜的方法啊."郑頲说"这是老生常谈罢了."魏征没有告辞就走了.
魏征后来跟随李密来到京城,很长时间都没有知名.自己请求安抚山东地区,于是被提拔为秘书丞,快马来到黎阳.当时李绩还是李密所封的太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喊,帅几十万众,他的威势掩盖半个天下,而他现在一败之后,再无振作,最终归附唐朝,本来就知道这天命使之有所归附.如今您处于天下必争之地,不早日作打算,那么就成就不了大事了!"李绩收到他的书信,于是定计归附于唐,而后大量派送粮食给淮安王的军队.
刚好赶上窦建德攻陷了黎阳,俘获了魏征,授伪官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和裴矩一起逃往关内,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众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思.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盖在 忧——殷:深 
b.人君 神器之重——当:当然  
c. 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 
d. 能而任之——简:选拔
2.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求木之长者,必固 根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可怪也欤?
b.思国之 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曰:“沛公 在?”
c.人君当神器 重——岂取之易守 难乎?
d.则思无 怒而滥刑——不 物喜,不以己悲
3.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qishi19951年前1
我等你不见不散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1.B
2.A
3.D
魏徵敢谏中一个问题的答案...古文: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
魏徵敢谏中一个问题的答案...
古文: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译文:
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魏徵死后,太宗十分伤心,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从文中看是因为( ).
shilei95101年前3
爱尔维斯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100%
从魏徵身上太宗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并改之
针对唐太宗提出的“历史上的太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阐述魏徵的观点.
george2221年前1
diaodiao28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9.5%
魏征的观点就是兼听则明!
魏徵与唐太宗 选自《资治通鉴》 译文,摆脱啊!谁知道
魏徵与唐太宗 选自《资治通鉴》 译文,摆脱啊!谁知道
一定要译文全部哦!拜托了,谢谢!
zedu0011年前1
月夜de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100%
魏徵相貌平平,但是很有胆略,善于挽回皇帝的主意,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收敛.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停止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竟死在太宗的怀里.
史书上记载“魏徵”是“徵”,可为什么电视里放的是“魏征”呢?哪个对,
干细胞1年前5
huangyuang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这是繁体字简化的结果.实际是一个字.
简化字在用于人名时候,很多不规范.
比如萧和肖,乾和干.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是怎样用正反对举的方法来说理论证的?
GCLL1年前1
398449014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正反对比论证.如:在第一段中,“固本”与“伐根”,“浚源”与“塞源”,“积其德义”与“德不厚”,国家安定与不安定等,就是正反对举;又如第二段中,“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取之易”与“守之难”,“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吴越为一体”与“骨肉为行路”,“载舟”与“覆舟”等,也是正反对举.这些正反对举,构成一系列对比关系,使是非、得失相得益彰,因而本文的说理显得非常透彻、鲜明.
◆比喻论证.如: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什么表明魏徵之直言忠谏
sjsj333320001年前1
熊火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88.9%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①萧何月下追韩信 ②李世民不计前嫌任用魏徵 ③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④秦穆公羊皮换百里奚
①萧何月下追韩信 ②李世民不计前嫌任用魏徵 ③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④秦穆公羊皮换百里奚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今夜我很温柔1年前1
江南虫 共回答了23个问题 | 采纳率95.7%
4 1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