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中涉及“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这一学习方法的句子是哪一个?

cjf19802022-10-04 11:39:541条回答

已提交,审核后显示!提交回复

共1条回复
我爱肝肝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年前

相关推荐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问说》的中心论点?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问说》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不要超过10个字!
月光组长1年前1
zjgwangren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93.3%
中心论点:"亦即学同问,要相辅相成".
《问说》中阐述“问”的重要意义和“问”的正确态度的内容
lky0061年前1
冷清秋雨节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5%
意义: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态度: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
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了《师说》这篇文言文后,让我们写一篇《问说》的议论文,就是作文,但是我不会写,实在搞不懂什么意思希望大家
语文老师教我们学了《师说》这篇文言文后,让我们写一篇《问说》的议论文,就是作文,但是我不会写,实在搞不懂什么意思希望大家帮帮我,要赶紧,我们还要交
曲调RMB1年前1
天天1212 共回答了2个问题 | 采纳率50%
以学习中需要善于提问作为主旨
《问说》中第二段,作者向他人请教坚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残雪舞蝶1年前1
绿茶女人g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100%
1.作者为谦虚好学之人
2.但又因其“问焉以求一得”而流落出对“不如己者”的无奈情绪,说明其并非谦谨之人,为人鲁莽谦虚却不谨慎.
《问说》中第二段,作者向他人请教坚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wc19872191年前1
唯1的色綵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 采纳率66.7%
1.作者为谦虚好学之人x0d2.但又因其“问焉以求一得”而流落出对“不如己者”的无奈情绪,说明其并非谦谨之人,为人鲁莽谦虚却不谨慎.
文言文:刘开的《问说》能否百度下告诉我答案
阿阿童木1年前1
happylucky123 共回答了4个问题 | 采纳率50%
君子学必好问
英语翻译72、①觉今是而左非.《归》②是己而非人.《问说》(刘开)③是诚何心哉?《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孟子·生于忧患
英语翻译
72、
①觉今是而左非.《归》
②是己而非人.《问说》(刘开)
③是诚何心哉?《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⑥无乃尔是过与?《季》
73、
①善始者实繁,终者盖寡.《谏》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③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④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马中锡)
73、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
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④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⑤副词,恰好,正好
⑥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momoolivia1年前1
iyiyqt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 采纳率86.7%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对方的士气耗尽而我方的士气高涨,所以才能战胜它.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的任务给这样的人.
3、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怎能辨得出哪一个是雌的哪一个是雄的呢?
急求文言文《问说》的白话文翻译,刘开写的内个、、在线等、满意加分(用人教版翻译)
beau1101年前1
chenxhzju 共回答了20个问题 | 采纳率90%
君子们学习一定喜欢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发现疑问,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而不勤于询问,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学习的人.道理明了了,而有的人却不能使道理用于实行;认识到粗略的一面,有的人却不知道其细微的方面.除了询问,还能怎么解决呢?比自己贤能的人,向他询问以除去心中的疑惑,这就是所谓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去判定是非.不如自己的人,向他询问以求有所收获,这就是所谓的有才能的人向少才能的人请教,学问和品德高的向学问和品德低的人请教.和自己差不多的,向他询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互相诘问,详细的询问,明确的辩解.《书》不是说过吗:“喜欢询问就能使自己的学识丰富.”孟子论证的学问上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也就是学问之道,在学习后要紧跟着要问.子思说过,君子重视品德,但还要好问勤学,询问是先于学习的.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询问,也不挑选人询问,只是从中吸取有益于自身的东西罢了.狂人的话,圣人也会有选择的接受;地位低下的樵夫,古圣先王也向他询问.舜以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询问,以大智慧去知晓那些浅近的话,这并不是一时故做谦虚,确实是非常善于采纳善言.自从三代夏商周之后,就只有学习而没有询问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能够作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够了.那些在大是大非上相互请教,非常勤勉的只是以进修为急务,并不多见,更何况那些世俗之人呢?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常的毛病.学习有不通达的地方,不理解而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并不稳妥,只是妄自凭主观猜测.如果这样,那么终生就没有什么可以询问的事情了.对于比自己贤能的人,妒忌他们而不愿意询问;对于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而不屑于询问;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熟习他们而不乐意询问他们,如果这样,那天下就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询问的人.别人不值得自己服气,事情没什么有疑问的,这不过是以己心为师,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这不过是小的毛病.明知自己见识浅陋却严密的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使自己的学识终生得不到进步,也不愿不耻下问.这是居心不端正啊,这是大的毛病,而犯这类错误的常有十之八九.如不是这样,还有所问非所学的:询问那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只是为了说说好玩;更有那些明明自己已经明了,询问别人用来试探别人的才能的,那些非常难的问题,也追问别人看别人出丑.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有与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且可以收取到善的益处的,寻求一个学生也得不到啊.唉!学问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难道不是由于这个原因吗?况且那些不喜欢询问的人,是由于不虚心啊;不虚心,是由于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学习.也不是不潜心钻研的缘故,他们学习的并不是古人的学问,他们爱好的也不是古人所爱好的,不能询问,也可以理解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够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真理不能由某人独占,学问也没有止境啊,然而询问可以缺少吗?按照周朝礼法,在朝堂之外向众百姓询问,国家的政治大事尚且向平民询问.因此,地位高的人可以向地位低的人询问,贤德的人可以向败德的人询问,老人可以向小孩询问,只要学行方面有成就就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很贤.古人以询问为美德,并不见的有什么可耻的地方,后来的君子们却争着以询问为耻辱;然而古人深以为耻的,后人做了并且不认为可耻的事情,就太多了.可悲啊
刘开《问说》所表达寓意
tHearter1年前1
luckrhf 共回答了319个问题 | 采纳率20.7%
“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问说》与《师说》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
liztianya1年前1
test791001 共回答了26个问题 | 采纳率84.6%
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的论证方法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师说》对比的对象繁多,而《问说》对比和对象单一,都是“古之人”与“今人”,对比的内容却涉及“问”的各个方面.
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都很古朴.在句式运用上,两篇文章都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文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以取得波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当多的排偶句,是《师说》和《问说》的共同语言特点.《问说》中有些句子,与《师说》的某些句子,连结构和意思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刘开《问说》的问题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是什么意思
jimmyxiaohao1年前2
lajihc888 共回答了17个问题 | 采纳率100%
勉强认为自己知道;道理还没有全面的地方,妄加猜测.
英语翻译出自刘开《问说》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equal11年前1
jameswangee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 采纳率94.4%
贤:认为什么有学问、意动用法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
文言文《问说》用现代话概括中心论点
文言文《问说》用现代话概括中心论点
不超过10个字
lancesh1年前1
一任一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93.8%
“学”“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问说读后感如题,告诉我《问说》的读后感
feifei6711年前2
sync788df 共回答了13个问题 | 采纳率100%
读《说“问”》有感
还记得文中曾提到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一句话,那就是“问号时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看完文章后,我又思考过这句话许多遍,又想起了牛顿的一个故事.
这使我想起牛顿这位一代杰出的学者、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出版了《光学》一书,确定了冷却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还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功绩显赫,光彩照人,可当听到朋友们称他为“伟人”时,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会怎么看我.不过我自己只觉得好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尔拾到几只光亮的贝壳.但对于真正的知识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呢.”有这样谦逊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牛顿的成功是必然的!
现在有许多人爱面子,不愿思考问题,一些人不愿动脑思考、发现生活问题,但发现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你想啊,如果牛顿不发现苹果只往下掉,不在飞空中这个看似无聊之极的问题,又怎能发现现在路人皆知的“万有引力”呢?还有些人,有了问题,并不提出,使得自己的知识量不能增加,知识面仍十分狭窄.这样对待问题,是不可能会有所提高的.
勤问是个好习惯,孔子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人就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问到老,才能不被社会淘汰,何况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呢?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离他逝世两个星期前的一天里,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老伴劝他:“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竺老听了老伴的话儿,一边咳嗽一边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 谁能想到,一个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竟还在84岁的高龄,在生命处于垂危之际,先后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孜孜不倦.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生道路上走向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
另外,文中提到过两句话,第一句是“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潜心研究,才能有所进步.”另一句是“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研究则是提出问题后的必要行动,这两点缺一不可.”这两句话十分值得大家反思,如果一个人提出问题后,不去研究,那提出问题也是徒劳的,没有结果的.人在得到问题的答案后应积极的试验,追求创新.在问过问题后没有答案,就应该专注地潜心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再想想牛顿的万有引力吧,如果他提出问题后,不潜心研究,在得不到答案的情况下放弃或不把这些问题放在心上,也是不可能成功地发现“万有引力”.
中国有句古话:"学海无涯".面对大千的世界,知识的宝山,惟有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不掉队,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一定要明白,别人总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别人只是在某一方面在你之下,谈不上什么不耻下问.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是因为有了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的.如果每个人都有“打破时锅璺到底”的精神,世上将会多多少个像牛顿那样的科学家呀!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问说》 作者的主张是啥?
文言文《问说》 作者的主张是啥?
题目是;作者:“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 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jackyzhang01071年前2
wqefji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84.2%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
这是曾子说的,体现了不耻下问的精神.
《问说》—刘开...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或”是什么意思)
kissgigi1年前3
霜凝婉秋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 采纳率94.7%
或:有时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翻译: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
《问说》中对于“问”作者的观点可以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
WilDHy1年前1
辛小稚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 采纳率87.5%
1.文中所举的例子是,早起是个好习惯.目的:证明了本文论点,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就是说,做为家里的晚辈要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出门就必须告诉
英语翻译72、 ①觉今是而左非.《归》 ②是己而非人.《问说》(刘开) ③是诚何心哉?《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孟子·生
英语翻译
72、
①觉今是而左非.《归》
②是己而非人.《问说》(刘开)
③是诚何心哉?《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⑥无乃尔是过与?《季》
彭瑶元1年前2
shen95130 共回答了11个问题 | 采纳率90.9%
72.求文言文翻译句子.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72、 ①觉今是而左非.《归》 ——我觉得今天这样才是对的,昨天是不对的 ②是己而非人.《问说》(刘开) ——凡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都是不对的 ③是诚何...